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南北-第6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次是他前往江陵主持西北和北方战事的时候,而现在则是为了关中战事的收尾,同时也确定了之后对关中的战略部署。

    别说第一次西去时候的李荩忱能不能想到今天,就算是第二次和第三次,他都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能够走到这一步。

    对于一个穿越客来说,杨坚这个历史上不折不扣的胜利者,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大山,无论是从真正的实力上还是从心理压力上,李荩忱想要克服这种担忧和恐惧实际上是很难的。

    哪怕是历尽千帆,看到了太多历史上栩栩如生的人物,经历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生死挣扎,李荩忱也不敢信心满满的说自己就一定可以战胜杨坚。

    因此当现在他意识到自己距离战胜杨坚真的只剩下一步之遥的时候,反倒是有一种如梦似幻的感觉。

    一切都似乎不那么真实,就像大梦一场。

    “树倒猕猴散。”李荩忱看着从武关和萧关传来的急报,微笑着说道,他这个时候内心之中的喜悦是在座的杨素等人很难理解的,“这大难临头,大家终于要各自飞了。”

    萧关自然更不用说,周军大规模地投降让西北各部控制的区域一下子延伸到了北方的延州,直接和宇文盛父子还有梁睿等人对峙。而周军将领们的心态显然已经暴露无遗。

    大难临头,他们也已经不想为北周卖力。

    而相同的情况也出现在上洛,贺若弼的立场动摇,实际上长安中其余周人将领和官员的立场,又怎么还会和之前一样坚定?

    贺若弼也不过是他们的一个缩影罢了。

    不过李荩忱倒也清楚,上洛那边应该一时半刻还很难见分晓,还有一场战斗不可避免。

第一三二五章 要定关中么?() 
汉军拿下了上洛,宇文温投降之后,连带了宇文亮也反出蓝田大营,不管是自愿的还是因为儿子太坑爹而被迫的,宇文亮也没得选择了。追随他的近万将士护卫着宇文亮且战且退。奏章发出的时候萧世廉已经率军前出掩护接应,双方大战已然一触即发。

    对于萧世廉和大汉来说,拿下蓝田就等于更进一步打开了通往长安的大门,毕竟蓝田之于长安的意义和扶风、冯翊是一样的,而且蓝田本身也有更大的政治意义在。

    自从秦国开始争霸天下开始,蓝田就是训练兵马的地方,秦国一统六国的大军也是从这里出发,荡平天下。而相似的规矩也一代一代的流传下来,虽然大汉的军队后来也驻扎在灞上等地,比如著名的细柳营,但是蓝田已然是一等一的兵马操练聚集之地。

    从先秦的白起、王翦,到大汉的卫青、霍去病以及云台二十八将,一代一代的名将在这里纵马而过,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留下了自己不可磨灭的背影。

    因此蓝田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变成华夏军事的象征,一旦拿下蓝田,对于敌人士气的打击可想而知。

    李荩忱给萧世廉划定的战线就是上洛和蓝田之间,他不求萧世廉可以拿下蓝田,但是至少要让敌人感受到来自这个方面的威胁。当然了李荩忱也相信萧世廉领兵这么多次,心里应该还是有点数的,能不能拿下蓝田、这一场大战又要维持到什么样子,他应该比自己更能做出判断。

    李荩忱当然不是那种军队出去打仗都要给画好图纸的皇帝,他只负责在大方向上操控、负责制定战略目标,只要能够达成战略目标——就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大汉的战略目标应该就是合围长安——那么将领们如何指挥操作,李荩忱并不插手。

    大汉将领的独立性一直都是李荩忱在可以培养的,他必须要让汉军将士摆脱对自己的依赖。

    而事实证明现在李荩忱做的应该还算不错,至少很多年轻的将领都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包括萧世廉和裴子烈这李荩忱的左臂右膀,也包括韩擒虎和牛弘等这一次展现出来自己才能的降将,甚至还包括李靖这种未来的战神。

    “那陛下打算一战定关中么?”杨素微笑着问道。

    他这一句话一出,在场的黄琦、唐中、蒋元逊等随驾的官员,都下意识的把目光投过来。

    这一次李荩忱是浩浩荡荡的西巡,自然不可能和之前那样身边只带着一两个官员。黄琦带着整个秘书监随行不说,太尉府的参军杨素、长史唐中也都随驾,另外六部的左右侍郎都各自抽调一个人随驾,甚至工部是尚书吴凭亲自跟随。

    当然这也是因为工部要趁此机会实验火药和新研发出来的火铳。

    这火铳李荩忱也见过,和后世元明时期的火铳实际上已经非常类似了。李荩忱当然知道工部能够完全凭借自己画出来的一点儿轮廓草图就弄出来这样的东西就已经算非常不错的了,对于这个时代的科研研发和工业发展能力,李荩忱当然不能抱有过多的期望。

    反正可以对敌人形成威胁就足够。

    实际上现在大汉也是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大汉想要通过器械上的优势来弥补兵力上的不足,可是诸如霹雳车等等东西,终归只是在这个时代既有的投石机上改进过来的,只要给敌人充足的时间,他们也一样可以研发出来这些东西,所以除非大汉弄出来更加划时代的兵器,否则这种优势只会越来越小,敌人感受不到威胁,自然也就会有更多抵抗的勇气。

    因此这一次李荩忱也必须要让火器响起来,要告诉杨坚和宇文宪,大汉的这种优势还将继续持续。

    除了这些文官之外,随驾的武将虽然不多,但是分量也足够。

    宿卫京城的老将军蒋元逊亲自统带皇帝亲军——毕竟李平还是太年轻了一些,如果让他独自负责陛下和整个队伍的安全,朝中臣子们必然不会放心,而也就只有蒋元逊这种德高望重的老臣才能让李平也对其心服口服。

    同时水师的戚昕和姜才负责统带船队,现在水师之中的邱志负责淮水沿线,而王昌则在督造海船,水师四将之中剩下的两个都来了,场面也算不小的。

    陛下这一次如此大规模的北上,必然是要大打出手的,以陛下的性格绝对不会跑到前线转一圈却什么都不干。所以无论是水师还是陆师,都指望着能够分一杯羹。至少跟着陛下就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嘛!

    也因此杨素这么一说,大家都打起精神。

    这关中之战,到底要打到什么程度,是把杨坚直接灭了,还是先把长安围上?

    按照大汉之前确定的战略,当然应该选择后者,但是现在的战局情况已经绝非当时能够相比,杨坚这边战线崩溃的太快,以至于汉军的进展颇为顺利,算起来整个大战开始之后,除了武关之战耽搁了一段时间之外,汉军未尝一败,即使是武关也只是耽误的时间长了些,根本算不上失败。

    所以现在要不要一战定关中?

    “诸位卿家觉得现在还能不能打?”李荩忱正色说道。

    实际上他又何尝不再犹豫这个问题。

    当然了李荩忱并非没有和杨坚围绕长安打最后一战的勇气,他真正担心的还是宇文宪,一旦汉军在长安城下拖延的时间久了,那就等于把身侧让给了宇文宪,而且宇文宪也能趁此机会休养生息。

    就整个关中战局情况来看,这自然是得不偿失。

    “当务之急,应该是尽可能占领更多关中的土地。”唐中急忙说道,作为出身巴蜀世家的人,他对于土地的重要性显然更有认识。

    长安不过是一座孤城,只要围上就是大汉的囊中之物,真正可以让大汉站稳脚跟的,终究不是这座城,而是整个关中,因此如何把关中的其余地方纳入手中可要比拿下长安更重要。

    李荩忱顿时一阵头疼,敢情问题又回到了和宇文宪抢夺关中地盘上,可是这样会不会和宇文宪全面开战?

    现在的大汉可不能两线开战。

    显然宇文宪也没有这个本事。

第一三二六章 白鹿原上() 
大家应该都在想着如何避免战争。

    尤其是宇文宪在这上面的倾向更明显,那刘休征在建康府煽风点火,不就是想要实现所谓的“和平共处”么?

    “陛下,微臣以为我们还是要和宇文宪通好气。”杨素紧接着说道,“既然不想要让杨坚得渔翁之利,那么就要和宇文宪划清各自的占领区域,以免这个时候出现分歧。”

    现在也没有别的办法了,既然不能打,那就只能谈。

    李荩忱当即微微颔首,看向黄琦:“黄卿家,以朕的名义起草一封国书,告知宇文宪我们的打算。另外告诉许善心,我们的底线是保持长安城的南侧、西侧和北侧的一半在我们的进攻锋面之下,其余的可以做出适当让步。”

    顿了一下,李荩忱紧接着说道:“传令萧世廉,务必拿下蓝田,传令西北曹忠和韩擒虎,务必拿下扶风和冯翊!”

    “臣遵旨!”杨素和黄琦急忙应诺。

    “看来朕是有必要走一遭长安了。”李荩忱不由得笑道,“过了夏收之后,应该就是和杨坚决战的时候。朕希望还能看到长安城的秋冬风景呢。”

    “愿为陛下驱使!”文武们一齐起身。

    李荩忱显然已经为关中之战确定了最终目标。

    年内拿下长安!

    也就意味着他们这一次有机会随驾入长安。

    这是何等的荣耀。

    尤其是杨素,更是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当初离开长安的时候,很多人都不明白他的选择。而现在他已经足够向大家证明,自己南下投奔李荩忱是最正确的决定。

    而李荩忱微笑着吟诵道:“南国(作者按:贾岛原文为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朕倒要看看,这关中景物和南国可有不同?众卿家,我们去长安!”

    ————————————

    长安东南四十里,蓝田。

    蓝川绕白鹿原流淌,赫赫有名的蓝田玉就出产于此。

    汉军列阵白鹿原上,高低不平的土丘之间林木掩映,也不知道有多少汉军,只能看到旗帜来回摇动。

    白鹿原在后世因为黄土、山坡、窑洞还有那一本小说而出名,可是在这个时代,虽然水流冲刷以形成的高低不平的地形已经存在,但是树木要远远的比后世多。一来黄土高原还没有经过隋唐时期为了营造城池的宫殿而进行的大规模砍伐,二来三百年的乱世也让城池的修缮和营造活动大规模减少,同时百姓的耕种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所以自然也就给了树木疯长的机会,竟然让后世的黄土高原重新出现了森林。

    当然这还不算什么,早在曹魏时期,应该是中原腹心之地的洛阳,就已经因为长期的荒芜而被森林包围,甚至出现了野鹿等生物,令人惊奇的同时,也不禁感慨战争带来的伤害。华夏腹心的洛阳尚且如此,那其余地方呢?

    借助白鹿原上的林木,汉军掩藏了自己的兵马,远远的只能看见密密麻麻的旗帜。

    而在汉军的前方,宇文亮的队伍看上去颇为狼狈,不过他们也清楚有大汉军队在,他们总算是安全了,所以脚步都放慢了不少。反正后面的北周军队也不敢直接向前追击,同样列了阵缓缓的向前推进。

    诞生了蓝田玉的蓝川,水流并不算湍急,心神稳定下来的宇文亮带着兵马缓缓渡河,而汉军的弓弩手已经前出在岸边列阵,只要后面的周军敢追击的话,他们绝对不介意半渡而击。

    不过显然周军并没有这个胆量,他们只是沿着蓝川整顿兵马。

    “爹爹辛苦了。”宇文温跑过来搀扶宇文亮。

    宇文亮跑了一晚上,人早就已经被战马颠的有些恍惚,即使是有宇文温用力扶着他,也差点了摔一跤。

    对于已经养尊处优太久的杞公来说,突如其来的变故和一路的逃窜已经让他精疲力竭。而他身边的近万部下,这个时候只剩下了两三千人,大多数人都趁着黑夜的混乱跑回家了。而周军的主要目标是宇文亮,倒也没有管那么多,否则抓这么多逃兵就够鸡飞狗跳闹腾一阵子得了。

    宇文亮看着宇文温,叹息一声。

    如果说之前他还对于接下来应该怎么走而有所犹豫的话,那么现在因为儿子的投降已经没有任何退路了。

    不过能够保住性命就算不错的了,宇文亮可不敢保证自己如果一直跟着杨坚混的话,就能够确保性命无忧。

    “杞公辛苦了。”此时站在宇文温身后的萧世廉上前一步。

    “这位?”

    “爹爹,这就是大汉豫州都督萧将军。”

    “萧骠骑,久仰久仰!”宇文亮顿时不敢怠慢,“多谢骠骑将军接应,宇文亮之性命得赖将军之手方才未曾丢掉。”

    同时他的心中也无奈的叹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