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南北-第6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时候徐氏方才反应过来。

    这小丫头是害怕丢人。

    而李荩忱又是一巴掌拍了上去。

    “怎么还有?”

    “谁让你直接跳到水里去的?!”李荩忱冷哼一声。

    这一次徐氏也忍不住笑了出来。

    这一大一小,也太没正形了。

    而李荩忱提着宁远走上岸,看着自己湿漉漉的衣衫,无奈的说道:“早知道刚才就不沐浴了。”

    宁远似乎好了伤疤忘了疼,此时对着李荩忱做了一个鬼脸。

    

第一三四三章 没完没了() 
李荩忱重新换了一件干净的衣服坐下,而宁远被裹得严严实实的,连头发都被擦干净了包上,在李荩忱的注视下重新回到了琴边。

    徐氏给李荩忱倒上了一杯茶,而李荩忱伸手指着宁远的背影说道:“你呀,就是对这个小丫头太仁慈了,多凶她两句就好了,实在不行的话朕给你打人的权力。”

    徐氏微笑着点了点头。

    她和宁远也不是什么陌生人。徐陵本来就是帝师的身份,他的儿女和皇室子女之间的走动也算频繁,乐昌有时候也会带着宁远等弟、妹以皇帝女儿的身份前去拜访徐家家眷。

    这其中自然就包括同龄的徐氏。

    所以徐氏也算得上宁远认识甚至是熟悉的人,否则以这个小丫头一向欺软怕硬的性格,如果不是早就摸清楚了徐氏的性格,知道这位姊姊也不会真的把她怎么样,当然是不敢干什么都偷工减料的。

    对于李荩忱的话,徐氏不置可否。这毕竟只是陛下的一家之言,徐氏现在作为后宫的一份子,归根结底还是要服从于乐昌和陛下两个人共同的命令的,宁远这小丫头就是因为是乐昌的妹妹才能这样肆无忌惮,徐氏也不可能对她的要求太过严格。

    换句话说,作为出身江南世家的人,乐昌和宁远都是她需要去努力团结的对象,不想着抱住乐昌的大腿,难道指望萧湘或者尉迟炽繁能够提携一二?

    后宫也是江湖,也是朝堂斗争的延伸。

    所以徐氏也并不会主动去得罪宁远,毕竟得罪了这个小丫头,说不定就会得罪乐昌,而如果教不好这个小丫头的话,似乎李荩忱和乐昌又都不会高兴······

    徐氏秀眉微蹙,这可真的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啊。

    而李荩忱并不知道坐在自己身边的这个后宫新成员正在纠结着宫中权力压榨的问题,只是饶有兴致的看着宁远练琴,毕竟相比于去考虑徐氏在想什么,李荩忱倒是比较好奇眼前这个豆蔻梢头的小姑娘是怎么让杨坚和杨广父子两个为之倾倒的。

    莫不是这大树就在自己的手里长歪了?

    “陛下,杨参军求见!”帘幕后一名婢女禀报道。

    李荩忱起身:“这个时候了,莫不是有什么急报?”

    一边说着,他一边向外走去。

    而李平已经在门口等着,见到李荩忱急忙一拱手:“陛下,蓝田的战报传过来了,请陛下过目。”

    “这个杨处道,来的倒是挺快。”李荩忱心里咯噔一下,打开战报,杨素来的这么着急,莫不是蓝田那边战况不利?

    不过看到战报李荩忱倒是松了一口气。

    萧世廉倒是并没有战败,反而和韦孝宽打了个旗鼓相当,如果不是杨坚带领援兵赶到的及时,鹿死谁手尚且不知道呢。但是随着萧世廉大踏步的向蓝田,也向着长安的方向进发,杨坚不管怎么样都要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大汉的身上了。

    在之前尉迟迥能够帮助大汉分散了韦孝宽很大的注意力,使得大汉能够抢收白鹿原以南和以东的粮食,实际上李荩忱和萧世廉就已经很“感谢”尉迟迥了。毕竟不能一直拿着太老丈人当挡箭牌不是?

    现在杨坚亲自来到蓝田应对萧世廉逼迫长安的危局,足以说明杨坚的注意力已经开始向大汉这边倾斜,之后上洛方向很有可能是杨坚主动反击的方向,否则杨坚不会把自己手中所剩无几的骑兵调集过来却只是为了虚张声势。

    这等枭雄人物,肯定是不会满足于只是吓一吓对手的,尤其是现在关中的战局变化,更迫使杨坚需要通过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此时整个关中,大汉盘踞萧关和斜谷,并且向前压迫三辅,已然形成掎角之势,想要进攻其中任何一个方向,都势必会受到另一个方向汉军的猛攻。相比之下,倒是东面的战局更加复杂一些。

    至少杨坚进攻萧世廉的话,潼关的尉迟迥应该是不会绕过华山山脉前来支援的,而且就算是真的想要“渔翁得利”,尉迟迥也应该会选择进攻华阴,而不是直扑蓝田。

    再加上白鹿原到上洛一线,并没有多少天险,是关中最肥沃的一片平原和谷地,所以杨坚拿下这一带进而压迫武关的性价比和战略意义显然更高。

    因此可以预见,杨坚绝对不会局限在蓝田,除非他已经打算坐以待毙或者打算放弃长安。

    可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且不说杨坚放弃长安之后又可以去往何方,单纯只是放弃长安,也就意味着他要放弃自己半生打拼下来的心血了。

    所以围绕长安,甚至现在围绕蓝田到上洛,大战已经不可避免。

    李荩忱大步穿过回廊,杨素和唐中等人已经在议事堂之中等候,见到李荩忱走过来急忙拱手行礼。

    “免礼,现在是什么情况?”李荩忱看着已经开始忙着在舆图上比比划划的隶属于太尉府的长史和校尉们。

    杨素急忙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陛下请看,现在骠骑将军在抢收完白鹿原的粮食之后,已经退守上洛,沿着上洛布设防线,而杨坚向前推进到蓝川西岸,依托白鹿原安营扎寨,目的已经非常明显,就是要拿下上洛。”

    “现在双方的兵力部署如何?”

    “骠骑将军手下可战之兵应该有六万到七万,除去抽调回去把守武关和南阳的,也在五万左右。而杨坚的手中应该有三万以上兵马,再加上近万骑兵以及陆续赶到的万余援军,人数也在五万上下,不过杨坚不可能不考虑蓝田的安危,所以真正可战之兵应该也就是四万左右,这样加上留下的兵马才能确保蓝田到华阴一线的安全。”杨素急忙说道。

    李荩忱苦笑一声:“杨坚麾下兵马可真不少啊。”

    明明大汉从武关到上洛再到白鹿原,一路高歌猛进,可是杨坚竟然还能变出来这么多兵马。

    唐中此时也无奈的说道:“虽然这些军队之中应该有很多都是被抓壮丁以凑人数的,但是杨坚一直以来都在收缩阵线,所以他的兵马反倒是越来越集中,不像我们这样还需要抽调兵马防范后路,尤其是南阳这边的战况。”

第一三四四章 大汉虎将() 
自从萧世廉过了武关之后,就开始逐渐把一些疲惫需要休整的队伍轮换下去,集中在南阳到武关一线,以防范洛阳的宇文宪会南下进攻南阳。

    毕竟现在大汉和宇文宪之间的合作也不过就是一纸协定罢了,在这乱世之中,协定这种东西随时都可以被当作一张废纸,签订出来也不过是让普通老百姓,尤其是那些需要来往南北的人放心罢了。

    归根结底,大家可以剑拔弩张、可以互相算计,但是生意还是要做的,赚钱的事情谁都不会拧着脖子不干,尤其是南北贸易之间可是有巨大的利润在的,这也要归结于南方和北方之间常年的隔绝,导致很多商品的垄断,诸如北方需要南方的丝绸、茶叶,南方也需要北方的马匹和粮食一类。

    而商人往来南北之间,是有巨大的利润在的,商人有利润,那朝廷就有税收,所以大家一起有钱赚岂不妙哉?

    因此不管心里是怎么想的,至少现在大汉和宇文宪之间不打算直接动手,那么就需要有一纸合约出来以让商人们继续能够往来南北。但是这一纸合约归根结底也只是为了让老百姓放心,真的到了不想遵守的时候,拿去擦屁股都可以。

    萧世廉可不能寄希望于宇文宪会遵守合约,南阳这种一等一的战略枢纽之地,连接着大汉的腹心地带和武关前线,可万万不能有失。

    这也是为什么萧世廉宁肯放弃集中兵力和杨坚决战,也要先分兵把守南阳一线。

    当然了李荩忱也大概能揣摩到萧世廉这个家伙心中的小九九。

    这种灭国之战,萧世廉当然不能太积极,尤其是当李荩忱在身后的时候。肯定要等陛下赶到前线之后,给陛下一个展现英姿的机会。实际上李荩忱作为大汉的皇帝,需不需要指挥战斗都已经不重要了,只要他站在那里,大汉军队的士气就已经无可撼动。

    很多时候士气就能决定一场大战的胜负。

    当然了,李荩忱作为皇帝,在这等灭国之战的紧要关头,也是需要站出来刷一刷存在感的。

    萧世廉与其说是不敢直接和杨坚的骑兵正面交锋,倒不如说是在等李荩忱赶到。

    “随驾兵马有三万,再加上荆襄抽调三万兵马,已然足够”李荩忱沉声说道,正当他打算下令,李平匆匆的脚步声将他的声音打断:

    “陛下,征东将军到了。”

    杨素和唐中等人交换了一个眼神。

    这倒是说曹操曹操到。

    “宣!”李荩忱眉毛一挑,陈智深这家伙动作倒也不慢。

    几乎在李荩忱到达江陵的时候,就已经做出了北上关中、御驾亲征的决定,而随驾的蒋元逊麾下总共就只有两万卫军,再加上侍卫亲军和羽林骑等林林总总的,也就是三万。就算是再加上萧世廉的兵马,也就只能凑够八九万罢了,而要知道杨坚的兵马数量应该也在六七万左右。

    杨素他们就算是脑袋抽风了,也不可能让李荩忱去面对这样双方兵力几乎相等的局面。皇帝御驾亲征,讲究的就是一个以雷霆万钧之势横扫,兵力上的优势是最重要的。

    当初宇文邕北上五路讨伐突厥的时候,整个北周全国动员,二三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开拔,形成十拿九稳的局面,才配得上皇帝陛下御驾亲征的威名。

    所以杨素很果断的请调荆襄守军。现在荆襄已经是不折不扣的后方了,而李荩忱把陈智深连带五万兵马放在江陵,就是作为最后的预备队。一旦北方战局崩溃,陈智深就要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

    而现在北方战局崩溃的可能几乎没有了,李荩忱自然就可以抽调一部分兵马北上。作为主帅,陈智深自然也不会、更不愿意缺席。

    大汉平定江南之后,陈智深就转而入东南一路扫荡到岭南,最终和李询他们配合平定南方。作为当初李荩忱麾下最敢打敢冲的猛将,他却没有机会参与到北伐的大业之中,自然心中郁闷。后来李荩忱调他前往江陵,才算是给了他距离北方更进一步的机会。

    但是江陵毕竟不是南阳,更不是长安和洛阳,陈智深就像是一头猛虎,只能等待着北方战事吃紧才能有用武之地。

    而如今李荩忱御驾亲征,他这头猛虎自然也就到了出柙的时候!

    当李荩忱向陈智深下达命令之后,陈智深也是马不停蹄的整顿队伍、挑选精锐,李荩忱这才到襄阳没有两天,他竟然也带着兵马赶到了,求战之心不言而喻。

    “臣参见陛下!”陈智深走上大堂,甫一见到李荩忱,便三步并作两步上前单膝跪地行礼。

    而李荩忱上前搀扶起来陈智深,大笑道:“朕的虎将,年余未见,可是依旧虎虎生威啊!”

    陈智深急忙一拱手:“陛下谬赞,臣惭愧。”

    “让你这头老虎蹲在笼子里时间太长了,是不是怨恨朕?”李荩忱打趣道。

    “臣不敢,”陈智深被李荩忱这么一说,涨的脸颊通红,“臣以陛下之犬狼自诩,陛下令臣守家,则臣为陛下守家;陛下令臣杀敌,则臣为陛下杀敌!”

    “好,好!”李荩忱拍了拍陈智深的肩膀,“不过你是朕的猛虎,可不是犬狼之辈可以相比!”

    陈智深急忙一拱手以示对陛下的感谢。

    “来,这些随驾同僚们,你可能还不认识吧,朕引见一下。”

    李荩忱又带着陈智深环顾一周,而杨素等人急忙和陈智深见礼。杨素、吴凭和唐中几个陈智深还是见过的,主要是剩下的太尉府的年轻人们,这些主要都是李荩忱入了建康府后提拔起来的,陈智深自然并不熟悉。

    看着李荩忱身边的这些随驾官员,陈智深心里也大略有数,这些人主要也都是各个世家出来的,毕竟现在大汉也不可能抛掉世家独自培养人才,诸如书院等等都不过是还刚刚起步罢了,一切都需要时间。而这些人之中,北方世家出来的人明显增多了,尤其是还有杨素这个重要人物站在旁边。

    说明李荩忱为了这次北上也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