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南北-第7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准备,毕竟大家谁都不知道杨坚的承受底线在哪里,要是他真的因为承受不住眼前巨大的压力而丢下城池兵马直接逃跑,那白袍和大汉这边也得有所准备不是?

    不过至少一直到今天,杨坚都没有让大家“失望”。

    既然不跑,那他还真的的确没有别的选择了。

    前方,战斗已经爆发。

    “砰!”即使是敌人来的很快,但是火枪手们依然打响了火枪。

    太阳最终消散在远方的贺兰山后,而夜幕笼罩了这片天地。

    不过很快火枪迸发出来的火光就再一次将黑暗照亮。

    就像是一朵朵绚丽的烟火,在黑幕中绽放,撕扯着黑暗。

    而透过火光可以看到,黑暗之中向这边狂奔的北周士卒,就像是草原上一只又一只疯狂的狼,猛烈的扑向自己的猎物,哪怕是猎物甚至比自己还凶狠、还危险、还毒辣。

    杨坚虽然没有大汉那么完善的忠诚培养制度,但是凭借个人的魅力和刻意的一些努力,杨坚还是很容易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忠志之士的。对于这些“忠志之士”来说,今天就是他们为杨坚牺牲的战斗,对于恩人的命令、为了保护恩人,他们无怨无悔。

    火枪的声音沉闷,真的如同雷霆的闷响,并且滚滚不尽,在原野上回荡。汉军弓弩手此时也投入了战斗,只是凭借火枪手那稀薄的队列,还不足以拦截这些凶恶的“草原狼”。

    黑暗之中,不断有北周士卒惨叫着倒下,但是立刻又有人悍不畏死的顶上来,而他们的阵线,已经越来越近。

    显然已经有了足够心理准备的北周将士们,根本就不害怕这些“雷声大雨点小”的东西,这不就是威力大一些的弓弩么,等距离放近了,倒要看是你们手里的家伙厉害,还是我们手中的刀枪锋锐!

    “上刺刀!”带队的火枪手校尉果断的下令。

    他们可不是手无寸铁,就算是肉搏,也有胜算!

    都是老卒,不管手里哪的是什么,甚至就算真的只剩下拳头和牙齿,他们也照样可以杀人,甚至可以一击致命!

    对于他们来说,杀人,不过是一个工作罢了。

    “你们退后吧,”一名偏将向前一步,伸手拦住那校尉,压低声音说道,“对付这些疯子,我们来。就算是我们真的拼光了,你们上也不迟。”

    校尉迟疑片刻,还是微微颔首。

    而偏将话音尚未落下,更多的汉军将士们已经向前一步,目光炯炯,紧盯着越来越近的敌人。

    五十步,四十步,三十步!

    “弟兄们,这是某见过的最不要命的一群疯子了!”偏将大声说道,“不是因为他们向前冲的疯,而是因为他们明知道我们在这儿,竟然还敢向前冲!”

    将士们顿时哄堂大笑。

    “那我们就让他们,有来无回,杀!”偏将振臂大呼。

    “杀!”汉军将士们呼啸而上。

    人潮汹涌向前,和敌人迎面碰撞!

    没有任何花里胡哨,这一场大战不管韩擒虎和杨坚愿意还是不愿意,当他们的对手成为对方的时候,这注定了就会是这么一场上来就血肉拼搏的战斗。无论是杨坚还是韩擒虎,都不可能退让,那么就只剩下打一个你死我活了。

    “杀!”刀剑刺穿胸膛,每一名士卒都对敌人怒目而视,如果目光也具有杀人的作用,那么恐怕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已经千疮百孔。

    “杀!”汉军将士们用尽全力一点一点的向前,面对北周军队,他们终究还是拥有一定的人数优势。

    而脚步声随着咚咚的鼓声一起敲动大地,裴子烈已经果断的带领汉军从两侧包围上来,黑夜下的原野上,汉军就像是抖擞毛发的雄狮,向着前方的饿狼发出属于王者的咆哮。

    “殿下。”骨仪在杨坚的身边低声说道。

    北周军队已经一个不差的全部都压上去了,甚至包括杨坚的亲兵。现在护卫在杨坚身边的只有寥寥可数的几名文官,当然这些文官们也都提剑在手,若是敌人冲破了所有的防御扑过来,那他们也做好了成为杨坚最后一道防线,甚至直接为杨坚而死的准备。

    能够跟着杨坚走到今天不离不弃的,都是身上有着杨坚烙印的人,比如骨仪,比如阴寿,对于他们来说,如果被俘,那么下场肯定不比长安城中那些杨坚的亲信们好到哪里去,所以还不如一死了之,至少还能够在史书上博得一个清名。

    任何一个朝代至少在编撰史书的时候,是不会吝惜于向前朝的死难之臣表达赞赏和敬佩的,因为也只有这样才能鼓舞着更多的后来者为自己的朝代死难,因此对于这件事,骨仪倒是并不担心。

    他不怕死,并且已经做好了今天就战死在这里的准备。

    但是杨坚现在还不能死。

    至少杨坚还不是退无可退,背后还有五原,还有定远,关键是还有元谐手中的五万大军,至少杨坚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要说今天就死在这里,那么骨仪最不能放下的,并不是自己的家人,而是杨坚和自己死在一起。因为自己死了不要紧,但是杨坚死了,可就意味着这么长时间来的打拼全都宣告付之一炬。

第一四三六章 女人看不对眼时() 
骨仪唯独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想必周围的臣子们也是这样的想法。他们不想眼睁睁的看着最后的希望也消失在眼前。

    因此骨仪虽然没有说自己所为何事,不过意思已经非常明显。

    战局已经不出所料的开始变化,杨坚是时候离开了。

    没错,骨仪他们之所以同意杨坚这样把军队拉出来和南蛮轰轰烈烈的战一场,就是因为他们相信通过这一场大战的掩护,杨坚可以更从容的离开。毕竟就算是裴子烈再能算计,应该也想不到这些北周军队如此拼命的向前进攻,并不是因为杨坚打算破釜沉舟,而是为了能够舍下一切成功逃跑。

    否则骨仪他们是万万不可能答应杨坚这个要求的。在他们看来,这一场注定会失败的战斗,完全没有必要这么费劲,如何让杨坚成功离开,远远要比如何迎接这一场失败来的重要。

    “殿下,该走了。”骨仪看杨坚毫无反应,再一次开口,“臣等愿为殿下殿后!”

    杨坚却纹丝不动。

    “殿下,时候不早了!”

    “是啊殿下,等到兵败如山倒的时候,一切都来不及了!”

    “殿下放心,我等就算是拼尽最后一丝力气,也会掩护殿下!”

    周围的臣子们纷纷说道。

    杨坚这个时候方才有所动作,他的目光在这些人身上扫过,自骨仪以降,在场的都是他多年培养提拔起来的亲信,是组成隋王府幕僚的核心人物。

    杨坚在朝堂上把持朝政,关键依赖的是柳裘、郑译等人,但是他们更多的实际上还是因为和杨坚之间的利益关系才成为同盟,而诸如骨仪和阴寿之类的这样的官员,和杨坚的关系更像是生死之交、已经完全是一个整体,杨坚死了,他们也就没有独活的可能。

    杨坚淡淡说道:“某不走。”

    “殿下!”官员们悲声齐齐喊道。

    随着裴子烈带着汉军主力压上来,北周军队终于还是支撑不住,开始节节后退,可想而知,半个时辰之内,北周军队应该就要开始崩溃了。

    那个时候再走,什么都晚了,裴子烈肯定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只是看他排兵布阵的方式就知道。

    “事已至此,某能够死在这里,和这些忠贞不渝的将士们一起,某已经非常欣慰了,等会儿某也提着剑冲上去冲杀一场,”杨坚拽紧缰绳,“诸君,你们都是文官,打仗拼命是武人的事,你们可以收起来佩剑,各自离开了,从此我们阴阳两隔,若是来生,可不要跟着某了,另择良木而栖吧!”

    “殿下万万不可!”骨仪径直策马冲过去,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勇气,一把抓起来杨坚的缰绳。

    而另一名官员抄起来马鞭狠狠的一抽战马的屁股,战马嘶鸣一声,带着杨坚径直向前去。

    其中一人大声喊道:“殿下就拜托兄长了!”

    骨仪回过头,七尺男儿,眼眶之中已经有泪水在打转。

    “拜托兄长了!”其余人也一齐大笑,同时调转马头,“我们且去杀一场!”

    前方大战,战斗正酣。

    “回去,我们回去!”杨坚径直去抢夺缰绳。

    而骨仪把手中佩剑一横:“殿下若是再抢夺,某就自刎!”

    “你!”杨坚一咬牙,“你们这又是何苦呢。”

    骨仪苦笑一声:“殿下,这么多人不能白白就死了”

    顿了一下,他的声音之中依旧带着苦涩:“我们还得顽强的活下去,至少不能就这么屈服”

    ————————

    当身边有两个看不对眼的女人时,的确是一种煎熬。

    李荩忱现在必须承认这个事实。

    杨丽华坐在他的左边,陈月仪坐在他的右边,可是坐在中间翻阅奏章的李荩忱根本就没有左拥右抱、倚红偎翠的感觉,反而他能够感受到空气之中弥漫着的火药味,似乎只要一点儿电光就能直接诱发把整个御书房的房顶都掀起来的爆炸。

    杨丽华和陈月仪可不仅仅是不对付和看不对眼的问题,陈月仪的父亲陈山提就是死在杨坚的手里,所以两人就算说有杀父之仇也不为过,不过至少当时在杨坚清算宇文神举余党的时候,杨丽华出面保住了陈月仪和陈氏家眷的性命,所以陈月仪就算是对杨氏怀恨在心,也不能直接对杨丽华翻脸。

    这或许也是维持着现在两人微妙关系的最后一点儿依凭了。

    否则李荩忱相信她们见面会直接打起来。

    这两个人同时跟在身边,也是李荩忱无可奈何。尉迟炽繁去视察内府了,而萧湘这个丫头如愿以偿怀了孕,现在老老实实的将养,再也不敢吵吵闹闹了。

    而徐素则和杨妙一起去了长安的义学,宁远这个小姑奶奶也跟着一起去了。

    李荩忱鼓励后宫妃嫔们积极参与慈善事业,而打头阵的就是沈婺华,当初沈婺华陪着李荩忱视察淮北的时候受了刺激,回到建康府就开始筹建义学,这一次她没有跟着李荩忱前来,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建康府义学初具规模,她也分身乏术。

    所谓义学,就是从国家国库、皇帝内府之中分别拨款,组建一个类似于书院,却完全致力于培养战争遗孤、贫穷家子弟的学院。

    相比于书院,义学并不完全致力于教导学生如何考取功名——当然从义学之中走出来的学生在通过了书院的考试之后也有资格前往书院就读——而是致力于教授学生一技之长,能够让他们不再以社会上的另类和弱势群体的身份存在,至少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取得温饱,其实更类似于后世的孤儿院,只不过招收学生的范围更加广阔,又类似于技校。

    这些后宫妃嫔们当然也都期望着能够给自己积攒一些德行,开办义学往小处说是让一群穷苦底层年轻人有了能够立足于社会的可能,而往大处说自然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一些社会隐患,因此在这件事上,朝廷也是极力配合的,更何况还有一部分是皇帝自掏腰包。

    更令人惊喜的是,很多听闻风声的商贾们也都积极捐款,对于他们来说,博得善名和功德是一说,刷后宫的好感也是一个方面。

    

第一四三七章 不能厚此薄彼() 
陛下就算是再十全十美,终究还是经不住枕头风不是?到时候自己拓展事业的时候,说不定朝廷就会给行个方便。

    不过李荩忱到是不打算欠他们人情,他更习惯有人情就先还掉。因此内府也不是白让他们捐赠的,每个人都有李荩忱和乐昌联名签发的“奖状”,商贾们有这个也算满足了,毕竟这不仅仅是光耀门楣的事情,以后到其余地方开创基业,地方官府肯定也少不得要照顾。

    随着建康府义学逐渐扩展,向江南等地蔓延、开花结果,后宫的其余妃嫔们也都参与进来,尉迟炽繁这一次北上就是带着沈婺华的委托的,只不过她自己抽不开身,就让徐素和杨妙代劳了,两人自然是欣然答应。

    至于宁远······李荩忱怀疑她去凑热闹的可能性比较大,毕竟行宫上下都忙的团团转,也没人陪她闹腾。不过让这个从小锦衣玉食的小丫头去感受一下人间的疾苦也不错。

    因此现在能在李荩忱身边伺候的,后宫妃嫔之中就只剩下陈月仪,而杨丽华这个女官也是不可或缺的,毕竟李荩忱昨天才把黄琦打发到了华阴城去学习工作,这也是为他之后下放地方做准备。

    没有了黄琦,秘书监的其余小子们终究还是缺点儿经验,所以呈现到李荩忱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