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南北-第7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是朕的底气!

第一五零三章 年轻人的较劲() 
一张张年轻甚至算得上稚嫩的脸庞,都充满了昂扬斗志。

    此时李荩忱已经能够理解历史上唐太宗看着通过科举考试的学生们走入宫门时候的那种心情。

    当真是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李荩忱点了点头,看着这些年轻人:“此次江南动乱,世家谋反,叛乱虽已平息,但是这是世家窃据的财产众多,大汉上下甚至没有足够的官员处理。这一次朕派遣你们前往吴郡和会稽,一来是希望你们能够作为大汉未来的中坚,进行学习和实践,二来也是希望你们能够相互配合、完成朕之重托!”

    实践,是李荩忱对于书院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要求之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从书本上学来的只是终究只是抽象化、理论化的,想要让这些抽象化的知识都变成对实际事物的了解和认识,那么实践就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不管后世对于朱熹这个将伦理道德提高到至高无上地步的人,到底是抨击还是赞扬,李荩忱还是很欣赏他说的一句话,绝知此事要躬行。唯有亲身体会过、感受过,才知道事情的难易甚至才知道事情绝对和自己凭空想象出来的不一样。

    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发展运行规律,这种规律是自己实际体会过才能真正了解的,单纯自己幻想自然不切实际。

    所以这一次借助扫荡江南世家,李荩忱也是给这些学院的士子们一个学习和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得以亲身体会作为一个官吏是什么样的,这要是换在原来,简直不敢想象。

    因此李渊他们也分外珍惜这个机会。

    这将使他们第一次真正的进入官场,虽然只是基层,但是至少代表着他们已经有机会接触到这个时代跳动的脉搏。

    读书、求学,他们期盼的就是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转变为可用的知识的这一天。

    陛下之重托,时代之重托都汇聚在自己的肩头,让这些年轻人感受到荣誉和骄傲的同时,也愈发的想要为之奋斗。

    “出发!”李靖和李渊同时下令,他们两个虽然差不多的年纪,而且还是同姓,但是却并没有一丝亲近感。

    在李靖看来,自己经历了北伐的金戈铁马,是陛下不折不扣的亲随,年轻一代之中当然有资格站在前列,而在李渊看来,李靖就算是再怎么厉害,又如何比得上自己这个血统纯正的天子门生?李靖再怎么样,也不过就是半路出家罢了,和金陵书院正儿八经毕业的学生当然不能一起比。

    两个家伙都是年纪轻轻、心高气傲的时候,因此互相不服气也在情理之中。至于跟在李靖身后的那些吏员和跟在李渊身后的书生士子们,也都是相互看不对眼。

    李荩忱看着这些人的背影逐渐远去,笑容仍未散去。

    而身后的裴猗忍不住说道:“陛下,老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荩忱一摆手:“裴公尽管说。”

    裴猗迟疑片刻,还是沉声说道:“臣观这些年轻人之间似乎相互不服气,恐怕他们一起相互配合的话会出现一些矛盾。”

    李荩忱知道裴猗的建议出发点是好的,不过对于这个问题他并不担心。

    李靖也好,李渊也罢,这是什么人物,李荩忱心里很清楚。

    这些人的身上已经开始展现出来胜不骄、败不馁的风度,而且他们行走天下,阅历也绝非这个年龄的普通年轻人能够相比的,李荩忱这一次让他们两个分别带队,实际上也是对他们两个的历练和考验,他不相信李渊和李靖会不清楚这一点。

    “这些年轻人都是未来的希望和栋梁,他们就像是大海上一起向前奔涌的巨浪一样,巨浪,巨浪,裴公你说,这两股巨浪顺着一个方向向前奔涌、为了同一个目标向前奔涌,那么他们最后是会相撞最后粉身碎骨,还是会汇聚成更高、更宽广的巨浪,将一切想要阻拦他们的礁石全部拍碎?”李荩忱微笑着问道。

    裴猗一时语塞。

    其余的官员们也都随着陛下的目光看着那些迎着朝阳向东前进的年轻人们,若有所思。

    这些年轻人是这个时代的希望、是朝阳,而他们,已经是夕阳了。夕阳余晖散尽、即将消散,又有什么资格去揣摩初升的朝阳是什么样的心态?

    ——————————————

    “告诉戴才,让他给朕把人看好了,不要出什么岔子。”李荩忱回到御书房之后便对徐敞说道,“这虽然是一股人,但是却是两支队伍,要是真的起了有流血的矛盾冲突,那朕不会放过他的。”

    虽然在裴猗他们面前,李荩忱是一副信任有加的样子,但是身为大汉的天子,他不能把事情的走向寄托在别人的身上,至少他能做的,绝对要做到。

    “遵旨!”徐敞急忙答应,紧跟着说道,“陛下,湘州那边传过来的消息,水师已经协助地方官府控制了湘州殷氏,另外从江陵过来的援军已经接管整个湘州城防,湘州参与谋乱的将领十三人、官员二十八人都已经拿下。”

    “人数不多啊。”李荩忱眉毛一挑。

    相比于江南这边,世家们的造反总归还算是“一呼百应”。

    徐敞无奈的说道:“湘州殷氏终究比不过陆氏、留氏这些豪门望族,一旦留氏等能够在江南掀起滔天巨浪,那么殷氏也能够跟着浑水摸鱼,可是如果江南这边起不了什么风浪,那么湘州殷氏就不过是一群嗷嗷叫的蝼蚁罢了。”

    “蝼蚁可不会嗷嗷叫,”李荩忱笑了一声,“不过会嗷嗷叫的人或许并不可怕,不会嗷嗷叫的人也不见得就没有一口獠牙。这一次会稽留氏叫的最欢,但是朕没有想到,真正‘一呼百应’的竟然还是吴郡陆氏。”

    “陛下打算如何处置这些人?”徐敞急忙问道。

    “你是在试探朕的口风么?”李荩忱的语气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

    徐敞急忙郑重拱手行礼:“臣不敢!身为陛下之秘书监,臣以为在此事上为陛下分忧也是臣之本分!”

    “那就好,”李荩忱淡淡说道,他缓缓坐下,“如何处置他们是刑部的事情,朕所做的,只是对刑部提出的方案点头或者摇头罢了。”

    

第一五零四章 信任和不信任() 
徐敞怔了一下,若有所思。

    陛下这一次是要坚决扶着刑部上台了。

    只是不知道刑部上台之后,到底是真的会维持李荩忱规划出来的公平公正,还是会成为和汉代张汤那种名义上是司法制定者,实际上也是一个酷吏一般的存在。

    律法的作用,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实际上并非真的不清楚。秦用商鞅变法而称霸天下,汉代到了武帝之后也是秉持着外儒内法的统治方式,只不过长期以来律法很难真的成为人们挂在嘴边的、朝廷大张旗鼓宣传的存在,就是因为律法往往和酷吏、严刑拷打放在一起,这只会平白的制造社会上的恐慌。

    讲究温文尔雅的儒家能够最终一枝独秀,也是因为其劝导的还是与人为善。

    现在大汉并没有摒弃儒家,儒家的学说依然是大汉学堂之中教授的主要内容之一,甚至主持岳麓书院的颜氏都是儒学大家。

    但是儒家更像是大汉的血肉,儒家所讲授的仁义、道德和忠诚等等,让每个人变得充实并且知道自己为何而活着、为何而努力。现在李荩忱把律法摆出来,明显就是想要用律法来充当大汉的脊梁。

    在这之前,这个民族的脊梁已经被常年的内乱、异族的入侵和杀戮、世家的争权夺利压弯了。

    李荩忱就是要让脊梁再一次变得笔直,让这个历经三百年乱世血火洗礼的民族,在经历一次次的战乱、分裂和融合之后,需要有一种力量支撑着重新站起来,重新走到世界之巅。

    跟在李荩忱的身边越来越长,徐敞发现自己似乎已经越来越能理解陛下。

    在这乱世之中,想要从黑暗走到光明,或许有很多条路可以走,可是陛下却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对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人最有利,但是对自己来说或许是最艰难的一条路。

    徐敞不知道陛下到底为什么会这么做,但是他可以肯定,自己此生追随这样的人,总比浑浑噩噩的守着之前的旧制度过日子来得好。

    “你这几天替朕走一遭吴郡吧。”李荩忱沉声道,“朕打算调章大宝前往湘州善后,吴郡郡守那边不能就这么空着,等朕找到合适的人选再顶替你回来。”

    徐敞有些错愕。

    这个时候的吴郡,几乎就是在风口浪尖上。

    吴郡陆氏造反的风波虽然已经被平息下去,但是如何处置这些世家,实际上才是周围所有人、所有世家真正在关注的,一旦处置重了,那么不啻于宣告朝廷彻底和所有世家划清界限;可是一旦处置轻了,那岂不是又代表朝廷要向世家低头服软?

    任何人来处理这件事,肯定都会感到为难,更何况有资格最终做出决定的实际上是江南巡抚戴才和刑部右侍郎周法尚,吴郡太守被夹在中间实际上是非常难受的,向上没有办法直接作出决定,但是一旦最后下了决定,自己作为主事官员之一,肯定是要被明暗里的敌人针对的。

    徐敞不知道李荩忱这到底是要发配自己,还是想要历练自己。

    “吴郡是个烫手的山芋,你敢不敢接下来?”李荩忱眉毛一挑。

    徐敞打了一个激灵,郑重一拱手:“臣莫敢不从!”

    “好,跟在朕的身边就要这么有胆量!”李荩忱朗声说道,旋即伸手在舆图上敲了敲,“吴郡此事若是能解决得了,那么天下巡抚、朝廷部员,皆非不可。”

    徐敞大喜:“臣遵旨!”

    ————————————…

    看着徐敞大步离开的背影,李荩忱不由的苦笑一声。

    “陛下喝点粥歇息一下吧,早上都没有吃多少东西。”乐昌缓步走过来。

    李荩忱轻轻握住她的手,却并没有说什么。

    乐昌低声说道:“陛下可是有什么心事,可以说给妾身听听。”

    李荩忱微微抬眼:“你就不怕有什么流言蜚语传出?上一次你垂帘听政,朝野上下就已经有不少议论,甚至还有一些人说你是吕后再世,若非朕动用白袍捉拿了几个鼓噪之人,恐怕现在还甚嚣尘上。”

    乐昌淡淡说道:“那些聒噪之人都不是普通人吧?”

    “世家派出来煽动民心的罢了。”李荩忱摇了摇头,不过是一些后世再常见不过的手段,那些政客在选举的时候往往都会用上这些手段,李荩忱很轻松的就见招拆招。

    乐昌不由得笑道:“这不就好了么?既然他们连民心都没有煽动起来,而且陛下还能明察秋毫抓住他们,那妾身还有什么好担忧的?至少没有哪一个臣子站出来说臣妾做得不对、不配母仪天下吧?”

    “你倒是乐观啊。”李荩忱感慨道。

    “不是臣妾乐观,而是陛下最近变得愈发悲观了,甚至总是眉头紧锁,这些都被后宫姊妹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妾身虽然相信陛下,但是也不由得臣妾什么都不说了。”乐昌握紧了李荩忱的手。

    “是么?”李荩忱皱了皱眉,连自己都没有注意到。

    片刻,他有些无奈的说道:“可能是因为世家作乱,让朕突然间意识到原来在偌大的民间,还有这么一股力量没有能控制住。今天早上顾公他们又都入宫,明摆着就是想要给吴郡世家求情,更是让朕有些怀疑,这朝堂之上、苍穹之下,到底还有多少人想要和朕作对,到底还有多少人实际上根本不值得朕的信任?甚至就在刚才那一刹那,朕甚至都怀疑徐敞是不是都背叛了朕,以至于朕不得不让他前去吴郡来作为考验。”

    乐昌站到李荩忱的背后,轻轻揉捏着他的太阳穴:“陛下是想得太多、所以自然就会觉得太累,就会觉得谁都不可信任。实际上每个人做事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妾身不可能,其余人也不可能。既然做事有偏差,那么自然就会有令人觉得不那么如意的地方,陛下不能抓住别人的些许差错就会认为这是他们有想要背叛或者想要偷懒,这样的话,天下之人,岂不是都有罪在身了?”

    李荩忱笑道:“你是在教训朕么?”

    “妾身可不敢。”乐昌嘟嘴说道。

    “这样很可爱。”李荩忱伸手摸了摸她的脸颊,“好了,朕知道问题在哪里了,是朕思虑过度。”

    1秒记住爱尚:。

    

第一一九三章 火热的地龙(本章节已做修改)() 
刘休征虽然有的时候脾气倔强的蛮不讲理,但是宇文宪也承认,没有他一次又一次的施以援手,自己肯定不可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