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南北-第7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者无关系不大。

    真正能够将两国紧紧绑在一起的,还是放在桌子上的那两张薄纸。

    或者说,是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敌人。

    

第一五零六章 神医() 
既然有机会能够走出高高的宫墙去体会一下外面的世界,那么后宫妃嫔们自然是何乐而不为。

    女性相比于男性,更容易给人一种温柔可靠的感觉,更何况母仪天下、让天下百姓如沐春风,本来就是乐昌的职责,也是后宫妃嫔们应该做的。

    否则后宫子嗣增多,宫中权谋倾轧越来越严重的话,就连李荩忱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还有胆量像今天这样和自己的老婆靠在一起说着一些家长里短。

    登基之后,李荩忱愈发的开始体会到“孤家寡人”的感觉,这也让他不由得感慨,原来的时候他以为“孤家寡人”只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做出的些许谦虚姿态罢了,可是现在他才清楚,原来这真的是一种高处不胜寒的孤独感。

    所以当乐昌靠在他的肩头上的时候,这种久违的温馨让李荩忱心中觉得分外的舒服,

    “太医院对于陛下的想法并没有什么意见,”乐昌沉吟道,“只是”

    “他们应该是对于开办医学院的想法没有什么意见吧?”李荩忱能够猜到这些人的心思。

    “但是让他们去深入的研究人体的奥秘,他们恐怕就没有这样的胆量了。”李荩忱紧接着说道。

    这些太医院的太医,多数都是秉持着一切小心为上的态度,让他们去对人体动刀子,他们不敢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倒是有一个人对此很有兴趣,”乐昌无奈的说道,“只是一个人同意,似乎也没有办法决定整个太医院的态度啊,而且此人还是这一次随驾从关中过来的,初来乍到,太医院之中也并不怎么信服于他。”

    “哦?”李荩忱顿时来了兴致,“此人唤作什么?”

    “孙思邈。”乐昌倒是对这个人印象深刻,“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看上去其貌不扬,但是在关中那边似乎颇有名气,江南这里也有所耳闻,否则太医院之中也都是数得上的名医,根本不会有他的立足之地。”

    李荩忱登时倒吸一口凉气:“叫什么?”

    “孙思邈,怎么了?”乐昌有些奇怪。

    陛下登基已经两年,性情上也愈发的稳重,怎么现在听到了这个名字竟然会如此失态?

    李荩忱却霍然起身:“此人在何处,朕要见见他。”

    李荩忱相信,任何一个听到这个名字的后世人,哪怕是见到过再多的名臣将相,依然会惊讶而起。

    这不仅仅是一个被载入了历史书的人物,而且还是华夏医疗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从张仲景和华佗到孙思邈,华夏的医疗完成了系统化和体系化的发展。中医以及中医配套的医疗手段从之前的初具规模到唐代的羽翼丰满,孙思邈的确功不可没。

    在李荩忱的印象中,孙思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唐朝人。

    以至于他都忘记了,按照史书上的记载,孙思邈活了足足一百四十岁,而他出生于关中,那时候的关中还是西魏的天下。现在的孙思邈不过才四十岁。

    不管这个人是不是真的活了一百四十岁,至少现在他是实打实的活着的。而且历史上孙思邈虽然在年少的时候就开始潜心钻研医术,但是他真正发迹是在隋朝建立之后,孙思邈隐居终南山,一边研究医术,一边为来求医问药的人诊断,从此立下了神医的名号。

    现在的孙思邈虽然也小有名气,但是远远没有到神医的程度。

    李荩忱北上,太医院毕竟不可能一股脑的都跟着,所以长安行宫当时也曾经召集关中名医,孙思邈就在这其中。太医院象征着这个时代的医疗最高水平,任何一个医者自然都期望着能够进入其中,尚且还不算功成名就的孙思邈自然也是如此。

    之后李荩忱南下,关中医者之中的翘楚也都有幸随驾,孙思邈显然因为自己过硬的本事而有资格位列其中。

    乐昌点了点头:“陛下且随妾身来。”

    吴郡。

    戴才看着周法尚,眉头紧皱:“你们刑部真的打算这么做?”

    “按照大汉律法之《刑法》第三章第二条,谋逆大罪并导致死亡人数低于百人者,主犯凌迟,从犯斩首,诛三族,九族流放,”周法尚沉声说道,“按照《刑法》第六章第五条,谋害朝廷命官但未导致被害官员死亡者,主从犯斩首,三族流放。今陆氏犯下谋逆和谋害命官,两罪并罚,刑部所判毫无问题。”

    “这个某没有意见,”戴才沉声说道,“问题就在于对于其余世家犯罪性质的判定,按照你们刑部的意思,是按照前一条还是后一条,毕竟都是斩首,但是掉脑袋的时候,朝廷也是要给出理由的。”

    “其家主之所为,当为前者,因此判斩首,”周法尚显然对于新颁布的律法已经了然于胸,“而根据《刑法》第三章第八条,谋逆大罪中,谋逆之为乃是一人所为,家人毫不知情乃至有所反对者,可从轻量刑,以杖刑和查抄家产代替流放。”

    周法尚顿了一下,紧接着说道:“根据刑部审讯,昨日宴会之上,这些家族的家主决定追随陆琼乃是临时起意,其家中大多数人对此并不知情,甚至还有不少曾经出面劝说,因此刑部认为对于这些人,如果罪加株连的话,有悖法律,所以判其中意图谋逆者斩首,无知者有监察劝导失职之过,杖刑二十,劝导者有与人向善之心,不予论罪。”

    戴才径直说道:“但是刑部是依靠什么来判定这三者的区别的?”

    周法尚怔了一下,抬头看向戴才,微笑着说道:“巡抚可能忽视了在死亡面前,人们想要求生的愿望。谁做过什么事,他们自己会说出来,别人为了求生和为自己减轻罪过,也会说出来,两厢对比、多加印证,必然就会发现有的人说的是真的,而有的人则破绽百出,自然也就是假的。”

    戴才放下手中刑部已经拟定好的奏章,点了点头:“你们的确是有本事。”

    一边说着,他一边在这联名奏章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紧接着说道:“此奏章,八百里加急送至建康府请陛下御览!”

    而周法尚郑重一拱手:“多谢巡抚夸奖。”

    

第一五零八章 人生轨迹的改变() 
就算是李询和罗毅等人从来没有抱怨过,李荩忱自己都觉得愧对这些为国家戍守南疆的将士。

    而对林邑动手,就是在征服化外之地,这和大汉北上恢复华夏故土是截然不同的。

    这些年林邑不断地骚扰岭南,烧杀掳掠的事情也没有少做。李荩忱也清楚这些见利忘义的南方猴子都是这么样的人,因此更没有打算留他们的活路。

    杀戮,注定将会取代拯救,成为即将到来的这一场战争的代名词。

    杀戮过后的遍地残留,自然就是孙思邈最需要的“来源”。

    对于林邑人,李荩忱并不需要什么怜悯。

    “过了春天之后,天气将会越来越热,等到立秋之后、入冬之前,大军应该就会准备开拔,在那之前,朕也希望卿家应该已经有所成就。”李荩忱微笑着说道。

    他知道以孙思邈这样的医学天才,缺少的并不是什么天赋和求学能力,而是机会,只要自己给他机会,那么就一定会有所突破。

    “臣必不辱使命!”孙思邈再一次应诺。

    孙思邈兴高采烈地去了,李荩忱相信,任何一个学医的人都有想要把问题全部弄明白的愿望,只不过之前各方各面、尤其是道德上的限制,导致他们没有这个胆量,而现在自己给了他们一个不错的选择,他们必然不会想要落在孙思邈的后面。

    毕竟太医院之中的不少老医生们,恐怕也不想落在孙思邈这个年轻对于学医的人来说,这个年纪不算大而且又是外来户的人身后。

    华夏医学的发展,或许即将拉开新的帷幕。

    通过解剖,可以极大地促进外科的发展,再加上中医本身最擅长的就是内科调理,因此李荩忱甚至可以幻想未来华夏医术发展的前景。至少等到自己老了的时候,或许不用担心连药都没得吃了。

    历史上的孙思邈沉浸在炼丹之中,甚至还在火药的研发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这个时代,火药已经诞生,孙思邈也有了新的奋斗目标,人生轨迹也随之发生改变。

    而他的人生轨迹改变,带动的很有可能是整个医学乃至于整个华夏命运轨迹的改变。

    毕竟一旦医学发展起来、人的寿命增加,那么很多事情将会再平添变数。

    曾经的李荩忱,最担心的就是改变,一旦历史的轨迹发生改变,那么就会让李荩忱有一种一切都不在自己控制之中的感受。可是现在李荩忱却开始期待着这些改变。

    天下多半数已经在他的手中,甚至时代的潮流都在他的引领之下。

    自己能够带给这个时代多少新鲜的知识、能够引领多少改变、能够让这个民族少走多少弯路,才是最重要的。

    “还没有到夏天呢,怎么就这么热?”

    田野间,来自关中的李渊忍不住抹了一把汗,恨不得直接扯开衣服上的扣子。

    昨天夜里刚下过雨,今天太阳一晒,地上的水开始蒸发,再加上这里正好是背风的地方,一点儿风都没有,就和一个大蒸笼一样。

    “还没有到三伏天呢,怎么就不行了?”李靖手里拿着一本册子,正在查找着什么,听到李渊的抱怨,忍不住抬起头来大笑了一声,“而且啊,你可不要就这么站在水里,小心有水蛭,钻到你的身体里,那可是浑身都发痒!”

    李渊打了一个哆嗦,飞快的跳了起来。

    而旁边江南农村出来的一名书院学生一把抓住他,无奈的说道:“渊哥儿莫怕,水田里倒还不至于,最多有条蛇什么的。”

    李渊顿时欲哭无泪,水蛭还不知道是什么,无知者无畏,也就是听着吓人罢了,可是蛇什么的,那可是知道有多可怕。

    “那边,长虫!别让它跑了!”似乎就是为了响应李渊的恐惧,几名南方出身的学生在水田里跳动,向下猛地一扑,水花四溅。

    等他起来的时候,手里已经握着一条蛇。

    “中午要加餐了!”其余吏员和学生们都露出笑容。

    而李靖大声喊道:“都快点核对田产,不是让你们来玩的!谁再有玩闹,就滚回城里去!”

    虽然年纪不大,但是战场上几次拼杀的精力,已经让李靖看上去颇有几分小大人的模样,再加上他的组织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因此说话大家都还算信服。

    “靖哥儿,我带着几个人到山上去!”

    “靖哥儿,那边池塘归我们了!”

    一个年轻的吏员带着两三个学生,大家纷纷去干活了。

    李靖摇了摇头,这些人有的是乡野出身,所以来到这里就有一种“放虎归山”的感觉,而有的如李渊这样,则是城里不折不扣的富贵子弟,看什么都新鲜,更是快把这一次出来统筹世家田产给变成了一次郊游。

    还好从学院出发的时候都是统一配给的东西,否则这帮家伙们要是再带上什么美酒美食,把蜀锦毯子一铺,真的以为是来郊游的。

    “走,那边的林子我们去看看。”李靖看向李渊,这家伙隐隐是学院学生们的头儿,自己得看住了他。

    李渊大声应诺,更像是给自己壮胆,刚才那条蛇显然让他吓了一跳,不过好在他也算见过世面,否则一腿软可就丢人了。

    “这边应该有五十亩林地是属于陆氏的,”李靖翻动着田产册子,“其中一半划分给吴郡直接管辖,另外一半就划归金陵书院了,按照陛下的意思,这将作为之后金陵书院研究农耕和种植的地方之一。”

    李渊急忙在另外一个册子上画出来,如果说李靖那里的是记录表,那李渊这里的就是图了。一块块田地和山林被李渊用粗细不一样的线条勾勒出来,像是一片片鱼鳞覆盖在整个图上。

    鱼鳞图,这是后世统计田产的时候常用的方法,对于识字率不高的古人来说,也的确是不错的一种办法。

    “走,咱们到林子里去看看,”李靖说道,回头看向身后的忙碌的人们,“再来两个人,从南边进山,和我等山顶见!”

    两名书院学生急忙抱着图纸和册子大步跟上。

    而不远处的另外一处山上,新任吴郡太守徐敞看着田野间忙碌的年轻人们,不由得感慨:“陛下还真的是算无遗策。”

    

第一五零九章 焕新颜() 
原本徐敞以为自己面对的将会是非常棘手的局面。

    可是事实证明他把事情想得太复杂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