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南北-第7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孙思邈在,军中士气就能维持住,孙思邈若是先泄气了,那军中将士更会沉沦。

    “很多毒某解不了,需要尝试。”孙思邈看向李询,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要活的!”

    “多少?”

    “多多益善!”

    “好,先生放心!”李询果断说道,“传令各部斥候,出击捉拿林邑人,多多益善!”

    孙思邈一拱手,跑去治疗伤兵了。

    而李询皱紧眉头,看着周围混乱的营地。

    着实是狼狈啊。

    “将军,这样下去我们会被逼着撤退的。”鲁世真走到李询的身边,“杜将军那边的情况不比我们好到哪里去,必须要尽快想出解决的办法了。”

    李询沉声说道:“这些林邑人的行踪着实是难以把握,我们大军出动,他们就跑的没有影子,可是我们的小队伍出击,他们又会杀出来百般袭扰,最终我们举步维艰,可是又无可奈何。”

    “将军何不考虑以夷制夷?”鲁世真微笑道。

    “此话怎讲?”李询眉毛一挑。

    “让林邑人带路去对付林邑人。”鲁世真伸手指着远方的连绵山丘,“要说谁比林邑人更了解这片天地,那也就只有他们自己了。”

    “但是林邑人会听从我们的安排?”

    “林邑人之所以抵抗的如此激烈,只是因为他们觉得我们是来侵略和奴役他们的,只要我们让他们觉得我们是来给他们自由的就好了,”鲁世真沉声说道,“根据某的了解,本地的贵族和我们中原的世家没有什么区别,这些林邑人实际上也就是他们的奴隶和仆人罢了,所以我们煽动林邑人倒戈,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善也!”李询点头,旋即转身,“聚将!”

    南方的雨到北方都化作了雪。

    元旦将近,雪后的建康府张灯结彩,好不热闹。

    皇宫御花园之中,蹒跚学步的李沧海在姊姊晋陵公主的带领下绕着花坛一圈圈的转,而乐昌和尉迟炽繁亲自跟在旁边,生怕这两个心肝宝贝出了什么意外。

    萧湘则抱着自己的儿子看着眼前的玩闹场景,笑着回头对李荩忱说道:“这一大一小都够活泼的。”

    “你抱着的那个估计到时候也不差。”

    李荩忱一边翻看着奏章,一边微笑道。

    不过他的余光却一直都落在自己的几个孩子身上。

    身为皇帝,日理万机,李荩忱能够陪伴在家人身边的时间并不长,所以他也在尽量想要多陪陪这些可人儿们。

    尤其是自己的孩子们,莫要缺了父爱。

    站在他身边的陈月仪和沈婺华肚子都已经挺了起来,听到李荩忱的话,都下意识的伸手摸了摸自己的小腹,不知道这里面孕育的生命又是什么样的?

    当然了,不仅仅是小孩子玩的开心,大人也有丝毫不端着架子的。一个雪球就在李荩忱的面前飞过去,宁远追着杨妙向前跑,两个人嘻嘻哈哈的声音回荡在整个御花园里。

    “你们两个倒是慢一点儿!”李荩忱无奈的喊了一声。

    而杨丽华只能跟了上去,免得这两个小妹摔倒。

    “哎呀!”杨妙滑了一下,顺着一块光滑的石头直接冲到了池塘的冰面上,还好冰面足够厚。

    这一次杨丽华没有办法了,只能跺着脚看向李荩忱。

    李荩忱听到声音的时候就已经起身,整好以暇的看向杨妙:“还跑这么快么?”

    杨妙吸了吸鼻子,委屈巴巴。

    李荩忱无奈,蹲下身伸出手,杨妙这才破涕为笑,任由李荩忱把她给拽了上来,刚上来杨妙就缩到李荩忱的怀里,李荩忱一摸半边衣服都湿透了,不由得摇了摇头,解下来自己的大衣把她裹进去。

    看到李荩忱和杨妙如此亲密,宁远撅起嘴,自己也猛的一跑,直接滑到在地上,然后拍着地“哎呦哎呦”的叫着。

    李荩忱怔了一下,这丫头明显就是故意的,不过自己还是得把她给拽起来,否则真的受凉了可不好,算起来再过几天可就是亲戚来拜访的日子了。

    不过拉起来归拉起来,李荩忱还是狠狠的拍了她的屁(和谐)股几下,得让她长记性,争风吃醋可以,前提是不能伤害自己。

    “陛下,岭南急报,太尉府杨长史求见!”女官的声音远远传来。

    李荩忱起身吩咐乐昌两句,径直走向御书房。

    而乐昌狠狠的瞪了宁远一眼,宁远委屈的哼了哼。

    来的不只有杨素,白袍的陈禹和太尉府新任参军虞世南都在场。

    “南方战事不顺?”李荩忱看到杨素等人的神情,心中就已经有所猜测。

    

第一五二四章 师夷长技以制夷() 
杨素苦笑道:“陛下猜测无差,南方大军虽然已经占领九真郡,但是沿途一直受到林邑人的袭扰,粮草兵马转运都颇为困难,恐怕长此以往我们无法在林邑立足。”

    “这样林邑人,或者准确说范梵志的目的就达到了。”李荩忱微微颔首。

    南方的战事会进行到这一步倒并没有什么好意外的。

    李荩忱作为一个后世人,当然知道南方那边的高山密林,纵然是天不怕地不怕的美帝,也在这里败得很惨,更不要说之前还有一只同样死的很惨的高卢鸡。

    李荩忱并不想让大汉成为千年之前的美帝,气势汹汹的来,最后灰溜溜的走。

    不过他也不得不承认,范梵志这个人的确充分的认识到了林邑那一片山水的最大好处,他并不拘泥于和大汉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而要带着大汉陷入无休无止的战争泥淖之中,你不让我舒坦,那我就更不让你痛快。

    大汉现在没有那么多精力和林邑缠斗,这是李荩忱心知肚明的,应该也是范梵志心里清楚的,所以他要把战争一直拖延下去,只要大汉坚持不住,那么就是胜利。

    “李询那边怎么说?”李荩忱倒是并没有乱了方寸,大汉陷入南方的战争固然是一种危险,但是这种危险还没有到完全无法解决的地步,“朕既然让李询挂帅,这种情况他之前就应该已经预料到过,难道一点儿对策都没有么?”

    杨素急忙将奏章呈递上去,沉声说道:“启禀陛下,李将军的意思,是动用可动用之善于山地作战的将士,以林邑本地归顺我大汉的人为向导,主动出击,深入密林之中去捣毁敌人的巢穴,李将军将其称之为‘师夷长技以制夷’,林邑人以扰袭的战术加于我们身上,那么我们也让他们难以在山林之中立足。”

    “师夷长技以制夷”刚刚说出来,李荩忱正端着茶杯准备喝一口水,差点儿直接喷在杨素的脸上。

    这句话还真是很熟悉啊,不过李荩忱也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李询想出来如此应对策略,也是为难他了。

    “大汉的将士毕竟不是能够翻山越岭、如履平地的林邑猴子,如此做会不会弄巧成拙?”李荩忱轻轻咳嗽两声,顺过气来。

    杨素急忙说道:“陛下的担心不无道理,但是南征军中并不只有普通的汉家将士,还有大量的巴人以及南中各部的将士,对于他们来说,在平地上作战或许没有优势,但是山林之中本来就是他们的天地,另外李将军也已经紧急下令调动冼夫人所部进入交趾,随时准备支援南方作战。”

    李荩忱怔了一下,自失的一笑:“朕倒是把这些将士们忽略了。”

    杨素微笑道:“想来是在陛下的心中,大汉已然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这些将士们出身不同的民族,也都是陛下的子民,导致陛下忽略了他们的长处。”

    李荩忱无奈的摆了摆手:“朕考虑不周,不用你来为朕遮掩。”

    紧接着,李荩忱看向陈禹:“这一次能够首先顺利拿下象林,白袍功不可没,但是白袍在林邑的布局就只有这么多么?”

    陈禹急忙一拱手:“请陛下恕罪,之前南方一直都不是白袍的重点布局方向,所以白袍的人手也只是局限在象林一带以及北方的九真、交趾等地,另外在象林北侧的卢容还有些人手负责接应,不过也只是聊胜于无,更深入内陆,白袍并无布置。”

    李荩忱点了点头,短短几年时间,白袍能有如此规模,他当然知道陈禹已经竭尽全力,尤其是在这之前南方都不是大汉努力的重点,所以白袍也只是做了一些提前的安排布置罢了,不能要求白袍真的能够全方位无死角的出现在每一个角落。

    人的能力是有限制的,活动在暗处的白袍,为了掩藏行踪,受到的限制只会更多。

    因此白袍能够做到这么多,真的已经尽力了。

    “卢容那边的情况如何?”李荩忱直接抓住了陈禹话中的一处要点,“能否拿下?”

    林邑的海岸线曲折漫长,而又有横山拦腰阻隔,导致大规模的城池并不多,并且颇为分散,而卢容,也就是后世曾经做过安南王朝多代都城的顺化,和象林一样,是南方海岸线上重要的城镇之一,也是象林的北大门,当年日南郡和九真郡的分界线就在这里。

    东汉末年林邑独立之后,日南郡消失,而华夏和林邑之间的分界线就在卢容,双方曾经为了争夺这个要塞爆发过拉锯战争,最终华夏中原内乱,南北朝乱世开始,华夏自然也就没有精力在乎卢容这个远在天南的小城,最终华夏退回横山以北,横山以南全部落入林邑的掌控之中,在之后华夏无暇南顾,卢容转而成为林邑北上的门户,林邑人不断的通过卢容聚集兵力、越过横山之后骚扰九真郡、交趾郡等处。

    现在大汉的兵锋向南推进到了九真郡,而在最南侧也拿下了象林,但是位于中间的横山和卢容却还在林邑的掌控之中。横山虽然不算高,但是足够长,并且密林众多、一直向西方延伸,是林邑现在最大的依仗。

    拿下卢容,就等于先控制了进出横山的要道,为之后打通汉军南北之间的联络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现在汉军只是掌握了象林一个地方,更广阔的横山以南区域都还在范梵志的控制下,长此以往,一旦海上出现了什么意外,那么没有了后续增援补给的罗毅所部,将成为一支孤军。

    因此在展开广泛的反游击战的同时,也要尽快打通南北联络,让整个战局活起来。

    陈禹和杨素显然都意识到了这一点,杨素急忙说道:“拿下卢容应该并不困难,海军可以配合陆军发动进攻,另外从九真郡向南也可以出动兵马牵制敌人的行动。”

    “白袍在卢容的人手虽然不多,但是制造混乱、协助作战还是绰绰有余的。”陈禹也说道。

    李荩忱点了点头:“那尽快拿下卢容,打通南北联络,更何况如果海况不复杂的话,我们也没有必要完全依托于陆路转运粮食,大海,是敌人难以涉足的地方,自然就是我们最安全的道路。”

第一五二五章 磨合和融合() 
陈禹和杨素倒是都有些错愕。

    海洋,对于这个时代大多数的人来说其实是陌生的。

    华夏从炎黄开始,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陆地民族,对于华夏来说,更倾向于脚踏实地的向前走,而不是走向波涛汹涌、一切由天的苍茫大海,所以陆上丝绸之路也会先于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而海上丝绸之路的出现,也并不是华夏主动的寻求和外界通过海洋进行贸易,而是因为北方向西北去的道路都被封锁,所以华夏只能通过这个方式向外拓展,乃至于通过这条道路来获取财富、维持整个国家的运转。

    所以在杨素他们的心中,大海是陌生的、甚至很多内地人都没有见过大海,所以他们不相信大海是一条可以让他们顺利通行的道路,反倒是认为这是无法逾越的天堑。

    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相信大汉海军的操船技术以及工部的造船技术,而是因为他们并不了解海洋,所以他们不相信海洋和老天。

    大海,作为一个不错的选项,却被忽略了。

    “运送粮草的船队没有必要直接横渡南海,”李荩忱补充了一句,“只要能够沿着海岸线南下抵达象林和卢容就可以,同时九真和交趾等处其实也都可以通过这种办法把番禺郡的粮食转运过去,这样就可以避免我们的粮食受到扰袭甚至被劫掠。”

    交趾偏远,每一车转运过去的粮食都意味着背后有几倍于此的消耗和十数人乃至于数十人的付出,一旦受到袭扰乃至于出现损失,等于这些人的付出和之前的消耗都付之东流,长此以往,尤其是在汉军还不能掌握整个交趾和林邑控制权的情况下,这种损失一多,就算是大汉再富足,也承受不住,更何况大汉还不能用尽全力,北方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宇文宪。

    而相比之下,从海上如果顺风顺水的话,不但路上的消耗会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