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风云之士氏天下-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的,大哥。”士武躬身退了出去。

    “今年是哪年啊?娘亲!”小士徽趴在母亲怀里。

    “今年啊,是建宁二年。徽儿为什么问这个啊?”蒯氏抱着士徽,满脸疑惑自己的儿子是怎么了,怎么突然问起是哪年!这么个小不点,问这个有啥用?

    “娘亲,我就是随便问问。你想啊,今年是建宁二年,明年是不是建宁三年啊”士徽自然不敢说问年号的目的,开始胡扯起来。

    不过众人心中却是大为惊讶,今年是建宁二年,明年是建宁三年。还真是了不起,才一岁的小屁孩就知道一二三了。

    建宁,建宁,不正是汉灵帝刘宏的年号么?

    建宁二年不正是169年?估计这时候小簧叙还没出生,赵云,太史慈,还在喝奶,张飞还在打酱油,现在天下还没乱,各大谋士估计最多是个小正太,或者还没出娘胎

    小士徽陷入沉思,也不想想自己才是个一岁的小屁孩!

    “徽儿,徽儿,怎么了?”蒯氏见士徽皱着眉头,掰着自己的手指头,不知道儿子这是怎么了。

    “哦,哦,徽儿在想能不能让父亲教我认字,啥是左传啊,徽儿都不认识。”士徽装萌道。装小孩子真是累啊。

    “哦,这事啊,没什么问题,你父亲还求之不得呢。”蒯氏见士徽说要让士燮教他识字,自然高兴,忙去和士燮说了。

    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士徽可是知道,士燮专注于春秋左氏传,这话说出来说不定会被当成妖怪嗝屁的。

    在岭南一带也就士家有些学问,还真没什么名人,拜师郑玄么,估计以士家的声望还请不来。

    于是,士燮的书房里,从此多了个小屁孩。

    一晃三个月过去了,士武还没回来,学武的事情只能搁下了。地里的玉米早早就结了个大棒子,可把小士徽高兴得一蹦三跳。

    岭南可是一年两熟到三熟的,至于日南,九真一带估计四熟都有了,士徽心里高兴坏了,这可是酿酒的好原料。

    于是,士徽指挥着几个下人开辟更大的专用田。看着累得呼哧呼哧的仆人,士徽有些无语,这个年代使用的是直辕犁,还没有曲辕犁,更不要提什么机械化了,麻烦的要死。

    士氏做为交址豪族虽然是书香门第,但却无法改变底下的生产方式,只能雇佣大量的蛮人来耕种。

    怎么办?怎么办?难道又要借助老神仙?

    士徽凭着前世的记忆画出了曲辕犁的模样。

    后世的士徽出生在农家,家庭贫困农忙的时候还要跟着父母下地,父亲扶着犁把赶着牲口前面走着,士徽便在后面撒化肥。画个曲辕犁的图也是手到捻来没不算什么事。

    哎,这个年代,真是无奈啊。化肥,怎么弄?没有电,啥也搞不了。士徽甩了甩头,把这些乱七八糟的念头驱出脑海,自己只是个小屁孩,能管的了多少?

    “冬儿姐姐,带我到父亲那里去。”士徽扭头冲着自己专用丫鬟喊。

    “好的,小公子。”丫鬟颖儿跑了过来,抱起士徽。

    “父亲,你能不能找人把这个打出来?”士徽满含期待的望着父亲。

    “这又是啥?”士徽看了半天,不晓得士徽画的什么,说是犁,又不像。

    “曲辕犁,耕地用的,白胡子老头说的。”士徽不得不借助老神仙。

    “是于吉仙长吗?”

    “不是那个神棍!”士徽随口答道。

    “神棍?是啥不准对于仙长不尊?”士燮有些怒了。

    “他,还是算了,他没那本事,不过有求于我罢了”士徽得意洋洋。

    士燮瞪着双眼盯着小士徽,一言不发。

    晕,突然意识到自己说漏嘴了,士徽不由得心里发憷。

    你妈,这咋收场啊

    看着惴惴不安的小屁孩,士燮知道自己这个儿子不一般,也没往下追问:反正是我儿子,只要不祸害我就行了。

    至于打造那个什么东西对于家大业大的士家来说不算啥事。做为士家家主,一个宽厚仁和的读书人,也只能随自己的儿子去了。随即安排管家去做那什么曲辕犁去了。

    不过,这倒也起了士燮的好奇心。“这个东西,不知道好用不好用,等做好一定去看看”士燮暗想。

    “驾,驾,吁”士燮望着一牛一人耕田的仆人,心里乐了,这个东西比直辕犁强多了,直辕犁需要三人两牛,拐弯抹角也麻烦,看来以后可以多开荒了。多打造一些估计也能卖不少钱,又是一门好生意,士燮并非那些迂腐不化的酸儒。

    “大哥这是啥啊?这么好用!”士懿,士黄有满是惊讶。

    “嗯,这,这是曲辕犁,我当年游学时遇到的奇人教的”士燮有些脸红。他可不敢说这是士徽的功劳,说出来可是要惹祸的。

    一岁的小屁孩能搞出这种逆天的东西,恐怕大家都会把他当成神童或者神仙转世,一传十,十传百,传到皇帝那里就不知道变成啥样子了,真就成祸事了

    谣言怎么来的?就是这么来的!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章拜师黄忠() 
建宁三年,170年春。

    “徽儿,过来见过黄叔叔。”士徽刚被丫鬟带到堂屋里,就看到一个20多岁的粗壮汉子,身穿朴素布衣正和父亲坐着喝茶。

    “黄叔叔?莫非就是黄忠黄汉升?”士徽心里嘀咕,但也连忙一揖:“黄叔叔好!”

    “威彦兄,这就是士徽小公子?”青年汉子疑惑,这么小的小不点怎么教啊,估计连刀都拿不起来

    “正是小儿,汉升兄,不瞒兄台,小儿出生时,吾得于吉仙长指点,说要让小儿拜于兄台门下,方才前去相请。也请兄台务必收下小儿。”士燮见黄忠脸色迟疑,忙道明缘由。

    “哦,于吉仙长?这么说来,此子与吾也算是有缘。”黄忠听闻士燮说是于吉所荐,自然不会有假。

    “徽儿,还不快拜师。”士燮见黄忠脸色缓和,连忙向士徽道。

    “师傅在上,受徒儿一拜!”士徽小短腿,噗通就跪了下来,低头就磕,也不管人家愿不愿意收自己。不过,士徽心里乐开了花,终于把刘大耳的五虎上将挖来一个,既然来了,就别想走了。

    也正是因为士徽这小小的蝴蝶翅膀一扇,从而改变了黄忠的一生,变相的救了簧叙一命。士徽可是清楚的记得,171年(建宁四年)南阳瘟疫,两岁的小簧叙也因此留下病根,以至于早卒。

    “威彦兄,那吾就收下此子为徒,只是此子尚幼,不便与我前去南阳”黄忠忙扶起小士徽。

    “汉升兄,吾家中房舍宽裕,不若先留下来,帮小儿打打底子,此外,汝家小黄叙过个两三年也要启蒙了,如汉升兄信得过我,不若拜在我门下。”士燮忙道。

    “威彦兄大才,求之不得,吾代小儿谢过威彦兄”黄忠起身一揖。黄忠本是武人,猎人出身,家境也只够吃饱穿暖,并无余钱。想要求学,恐也不易。

    “师傅,黄叙比我大还是小啊?”小士徽趴在黄忠的膝盖上,黄忠也是这么稀里糊涂的认了个小弟子。

    “比你小一岁”黄忠答道。

    “他会走么?那我可不可以和他玩啊?”

    “刚刚会走,当然可以和他玩,不过徽儿别欺负他。”黄忠啼笑皆非,这么个小屁孩,还没学武呢,就开始想着玩。

    “汉升兄,吾还有两个小儿,还望兄台闲暇之时,指点一二。”士徽见黄忠留了下来,又道。

    “哦,没什么,威彦兄把他们喊来我看看。”黄忠心想既然留在士家,教一个是教,多指点几个也没什么。自然没有拒绝。

    “去把士廞,士袛叫过来。”士燮吩咐下人道。

    士燮本也没想让自己的儿子学武,多少学点也能够强身健体。士燮本身也是注重养生之道,并不排斥习武。(否则,在平均寿命40左右的古代,士燮哪能活到90高龄。)

    不多时,两位少妇带着两个半大孩童走了进来。

    士徽知道这是自己的两个哥哥7岁的士廞和6岁的士袛,以及两位姨娘张氏和赵氏。

    “见过父亲。”两个幼童清脆的声音传了过来。

    “快来见过黄叔叔。”士燮笑道。

    “士廞(士袛)见过黄叔叔!”两个孩童也颇为知礼。

    “汉升兄,给你添麻烦了,这三小子就交给兄台了。”士燮双手向黄忠一拜。

    “还请威彦兄放心,吾定会用心教导他们。”黄忠连忙回礼。不过黄忠心知这两个可不是习武的料。

    “谢黄叔叔。”两个幼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有些不情愿。

    让这俩货习武,鬼都不信,士徽捂着嘴偷乐。士徽可是来自后世,早知道他们只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做做内政还行,当武将冲锋陷阵,净是扯淡。

    因为士氏稀少,后世的士徽还为此专门查过:士氏源自周末春秋时代,唐杜氏避祸于晋,任士师,以此为姓,士为的孙子士会先后封于随和范,又称随会、范会。

    士会幼子留于秦国恢复先祖刘姓,此乃祁姓刘氏(汉高祖刘邦一脉)。士会长子、次子及三子留于晋,为晋国六卿之一即:范氏。晋国后期范氏、中行氏被韩、赵、魏、智4卿击败,范氏四处迁移,士吉射(范氏家主)逃于齐国。

    汉末士燮先祖为躲避王莽之乱由鲁国汶阳迁居交州。后世的士徽听族中老人口口相传为士武之后,只是史料难以查询。

    谁说不是那个劳什子孙二的原因?想到此处,士徽不由得咬牙切齿,你妈,舍得一身剐,也要把你孙二拉下马。何况你还没出世呢,嘿嘿晕,这要去哪拉下马啊!!!

    不知不觉中,来到了大汉建宁四年公元171年,小黄叙也开始了启蒙之路。三岁(虚岁)的小黄叙屁颠屁颠的跟在四岁(虚岁)的小士徽后面来士燮处听课。士家的几个孩子皆在此处,还有几个五大三粗的蛮族小孩。

    这是士燮开办的士氏学堂,有教无类。

    士燮每日专门为士徽、簧叙分出一个时辰来教导。

    每日里,这哥俩开始了上午读书,下午习武得生活。这哥俩也都一个脾性,不怎么喜欢读书,却喜欢练武。

    除了士燮在的情况下,这哥俩装模作样一番,其他时间都是偷偷跑出去下河抓鱼,上树掏鸟窝。被发现后还振振有词,除了有些字不会写之外,愣是把士燮留下的作业背的滚瓜烂熟,令士燮头痛不已。

    不过在士燮的‘淫威’下,士徽还是不敢放肆,毕竟汉代以孝治理天下。屁的四书五经,读书都读傻了,能读出来飞机大炮吗?能读出来火车,轮船吗?能读出来手机,电脑么?国人读了两千多年的四书五经,结果不还是被人家的奇技淫巧追着到处跑?两千多人追几十万人,真是壮观啊!连慈禧老佛爷也逃出京城避难!

    晕,这是啥情况?士徽心里郁闷死了

    好在这哥俩对练武的事一点也不错过,黄忠也不因为他们年幼而有所宽松,相反更是严加要求。

    小士徽和小黄叙把黄忠的天罡八卦刀和流星追月箭法倒也练的有模有样。

    对此,士燮也算是感到一丝安慰。

    士廞、士袛两兄弟倒是和士徽、黄叙这俩货相反,读书写字超级认真,可以比得上后世的学霸。只是对习武不是很热心,或许是潜意识里对习武不感冒吧,又或许是士农工商的排序所影响。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或许正是这个时代的特色。但君子六艺是必须的,所以学习一点武艺还是要得的。

    按说这几兄弟因为观念不同会恶语相向,冲突不断。但毕竟出身于书香世家,加上遗传自士燮的随和,来自后世的士徽也明白以后如果自己打天下,少不得需要自己的哥哥的支持,所以只能礼让三分。

    士廞、士袛两兄弟因为是庶出所以也对嫡子士徽也是礼敬有加。这也就使得士氏子弟兄友弟恭。

    士燮看在眼里也是老怀舒畅,心里乐呵呵的。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四章混世魔王() 
话说这一年正是光和元年四月,士徽十一岁,黄叙十岁,二人正河里捉鱼,玩的不亦乐乎。

    却见一蛮族少年赶着牛群前来河边饮水。这少年见河水被士徽、黄叙二人弄的浑浊,登时大怒。

    “你们弄脏了河水,叫俺的牛怎么喝水?还不快滚上来!”

    “这又不是你家的地方,你妈,凭什么让我们滚上来!”黄叙回道。

    士徽抬头看去,只见这少年也不过十一二岁,长发披肩,长的五大三粗,甚是壮实,双臂孔武有力,面色赤红黝黑。骑在一头水牛之上。

    “这里是俺经常放牛的地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