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风云之士氏天下-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夫人,你听我说,这天下要乱啊”

    “夫君,这天下还不够乱吗?北方乌桓、匈奴造反,西方羌族叛乱,冀州中原黄巾贼造反”荀晴虽然不过问幽州的事情,但对于大汉境内的事情也是有所耳闻。

    “夫人不知,这乱只是个开头,大汉已经病入膏肓,两年之内汉帝死,董卓祸害朝廷,关东群雄割据一方,到那时曹操称雄中原,袁绍雄霸河北,袁术称帝,那才是乱啊。”士徽醉了,有些迷糊,这些话在心中已经憋了将近二十年了,不觉间说了出来。

    “夫君醉了,别再喝了”荀晴知道士徽已经醉了,但不知道士徽为何说出如此惊人之语,一时蒙呆。

    “我没醉,没醉,夫人可知道,我本不是这个世界的人,回不去了,回不去了”士徽念叨着,打起了鼾声。

    “今天之事,妹妹可不得与外人言!”荀晴知道若士徽这些话传出去了,不知道会引起多少风波。

    “姐姐放心,妹妹绝不说半个字。”赵颖知晓事情的轻重,忙应道。对于士徽的事情,赵颖比荀晴知道的多,对于士徽说的话更深信不疑,但却不明白士徽为什么大大的活人,却说不是这个世界的人,还说回不去了?

    懵懵懂懂的小昱儿和小敏儿,不知道大人们在说些什么,忽闪着亮晶晶的眼睛,巴巴的看着。

    夜,迷迷蒙蒙。北国的风,格外的猛,打着璇儿卷起一片风雪。

    小昱儿已经睡熟,脸红扑扑的,仿佛做了一个好梦,一个小哪吒的梦!

    手脚乱舞,小嘴嘟起,似乎在呼喊

    “嗯,嗯,嗯”士徽被稚嫩的小脚丫踹了几脚。迷迷糊糊的醒了,但终究是醒了,晕晕的,似乎记起了昨晚说了什么话,一时又想不起来。

    荀晴也醒了,因为小哪吒的手抓住了头发,拽的生疼。

    两人相视苦笑,那胖嘟嘟的小人儿,还在手舞足蹈。幸亏有着暖炕,屋内暖洋洋的,一如暖春,否则三人不感冒才怪。

    说起来这暖炕还是士徽的杰作,以前的人们也有取火的措施,但太过简陋了些,也只是在大家族里才有。经过士徽的改造,方便了很多,加上幽州开采了大量的煤炭,幽州几乎所有人家都能用得起。

    “晴儿,我昨天没有说什么不该说的吧?”士徽问道。

    “夫君昨晚喝醉了,净是说胡话,说什么不是这个世界的人。”荀晴撇嘴道:“还有什么董卓、曹操乱七八糟的。”

    “呃,还说了些什么?”士徽皱眉,怎么把这些说了,应该没有泄露太多天机吧。

    “还说汉帝死,董卓祸害朝廷,关东群雄割据一方,到那时曹操称雄中原,袁绍雄霸河北,袁术称帝”荀晴把士徽的原话叙述一遍。

    “还好!还好!”士徽拍了拍胸口。

    “夫君,你是不是有什么瞒着我的?”

    “怎么会呢!”

    “那我荀家怎么样了?”

    “呃,这个么我怎么知道?”

    “那你怎么知道袁术称帝?”

    “呃,晴儿不希望夫君我出事吧?天机不可泄露!”

    “可你都泄露了那么多了”荀晴皱眉。

    “那些啊,都是我酒后胡说八道,说出去也没人信的”

    “那就透漏一点,我哥他们怎样了?”

    “这个,这个么?”士徽有些迟疑,想到荀彧、荀湛二人不知道说什么好,荀彧这人死忠汉室,自己这个样子即使让他到了麾下说不得还与自己唱反调,若投奔曹操,那自己还真不知道将来如何面对。至于荀湛,或许好点。

    “到底怎么样了?”荀晴有些着急。

    “文若兄、休若兄没什么事,晴儿能不能把文若和休若两人拉过来?”士徽没有多想下去,算了,到了自己麾下,那都是内部的事情,算不得事,若让曹操抢了先,才真的麻烦呢。

    “那就好!那就好!”荀晴一听文若、休若二人无事,一时高兴起来,把士徽的后半句给忘了,当然也忘记了问其他人的事情。

    也幸好是在家里这么说说,若到了外头,不说这是不是真的,肯定有人说士徽疯了,胡言乱语。至少袁家会这么认为,更会说士徽造谣!

    士徽此刻有些头痛,自己所说的这些都是史书上写的,添加了自己这个变数,不知道还会不会照着历史上发展下去。这刘虞没有来幽州,公孙瓒却在幽州,自己该怎么办?罢了,若那公孙瓒没什么野心,收为大将也是蛮不错的。

九十三章风云突变() 
竖日,士徽轻车简从前去视察治下各个部门,勉励一下军队、工坊、矿场、书院等,更让士忠尽力照顾好少年宫的孩子们。如今三年过去,少年宫的孩子们大的也有十七岁了,根据他们的愿望在学习或者谋职甚至入伍。

    这,足足让士徽过了一把作秀瘾,不过士徽慰问民众的打算却是泡了汤。在众人礼不下庶民的唠叨声中只得作罢。不过,幽州的民众们没有忘记谁为他们带了安定富足的生活,远远的排着队迎接士徽,这让一直护卫在士徽身旁的亲卫们紧张万分,如临大敌。

    公元187年就这样过去了,整个大汉天下四处的硝烟,也算是暂时消散了。

    中平五年二月,本已消散的战火,又开始熊熊燃起。郭太于白波谷起事,攻略太原郡、河东郡等地;汝南郡葛陂黄巾复起,攻略州县,汉帝刘宏派下军校尉鲍鸿前去镇压,鲍鸿兵败下狱。

    “陛下,刺史、太守行贿买官,盘剥百姓以致天下不宁,朝廷若能任用清廉之人担任州郡长官,方能镇守四方,天下安宁。”太常刘焉上书奏曰。

    汉帝刘宏深思之,觉得刘焉说的不错,理当如此。

    是时,益州刺史郄俭大肆聚敛,贪婪成风,益州贼马相、赵袛起兵于绵竹,攻略郡县杀死郄俭,旬月之间聚众数万,马相自称天子;屠格胡攻杀凉州刺史张懿,陇西太守李相如反叛杀死耿鄙,军司马马腾率军投奔叛军韩遂。

    汉庭遂同意刘焉之奏,选用贤能,着刘焉为益州牧,黄琬为豫州牧,宗正刘虞为兖州牧。刘焉率部经荆州进抵益州,益州从事贾龙集聚州郡之兵征讨马相,马相败走。贾龙率军迎接刘焉入益州。刘焉迁徙治所于绵竹,招降叛贼,实行宽容恩惠的政策,以收人心。

    时,天有异象,郡国水患不绝。

    原太傅陈蕃(168年党锢之祸而死)之子陈逸与冀州术士襄楷拜访冀州刺史王芬。

    “天像显示不利于宦官,黄门、常侍恐怕真的要灭族了。”襄楷对二人道。

    陈逸大喜,其父及家中亲人皆被十常侍所害,陈逸得朱震拼死相救、隐匿甘陵,方才逃脱追捕,对十常侍自是恨之入骨,今闻黄门、常侍要遭殃,激动不已。

    王芬道:“若是真的这样,我愿意为天下人驱除他们!”

    “王使君敢为天下除害,逸定当尽力相助!”陈逸道。

    王芬皱眉道:“吾等应早作准备,只是这贸然起兵,恐怕会早晚传入汉庭耳目之中,不妥啊。”

    “如今这天下大乱,黄巾肆虐,使君何不借口黑山贼复起,攻略郡县,起兵平叛呢?”陈逸道。

    “好!就以陈相(陈逸为鲁国国相)之言!”王芬大喜。

    于是,陈逸与王芬等人四处接连豪强,拉拢有识之士,谋划此事。

    恰在此时,宫中传出汉帝刘宏欲北巡河间故地,王芬等人更是大喜,上书言朝廷黑山贼起,由是聚集郡兵三万余。传书曹操、华歆、陶丘洪等人,众人皆拒绝。

    中平五年六月,汉帝北巡,张让随驾。上军校尉蹇硕率三千兵马护驾。行至河间乐成行宫住下不提。

    是夜,冀州刺史王芬命鞫义等人率三万兵马包围行宫。

    “清君侧,诛张让!”众人高呼!

    “清君侧,诛张让!”高呼声让乐成行宫一阵慌乱。

    在行宫中一片混乱声中,上军校尉蹇硕率领三千羽林卫拼死守住行宫大门。

    汉帝刘宏在一片喊杀声中醒了过来,忙呼唤张让进来,方才得知王芬兵围行宫,说什么清君侧,杀张让。

    刘宏无奈,只得命太尉樊陵前去与叛军议和。

    经过一夜的骚乱,行宫前已经血色一片,已经花甲之年的老太尉樊陵看着这一切心中也是一阵酸楚,缓步走到宫门前面道:“请王文祖答话!”

    王芬正在军中与周旌、许攸等众人商议,忽听亲卫来报,说是太尉前来。王芬知晓老太尉也是爱民之人算得上一个好官,只是与黄门、常侍走的近了些,便忙来到行宫门前。

    “太尉,芬在此,有何见教?”

    “文祖啊,陵知道你一片忠心,爱护百姓,为何要行此大逆不道之举?”

    “太尉,芬这么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十常侍祸国殃民,帝深受其害,我等欲清君侧,有何大逆不道?”王芬脸上一片平静。

    “文祖之意,陵自明白,待与帝商议再做答复。”樊陵也知道事已至此,恐怕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解决了。也只得回报汉帝刘宏,另行定夺。

    刘宏知王芬不肯退让,心中大骂,但也无可奈何,只得召集众臣商议。

    “众位爱卿,如今那王文祖欲行吴王刘濞、楚王刘戊之事,如之奈何?”汉帝刘宏强打精神。

    大殿之上,众人面面相觑,寂静一片,大多眼观鼻,鼻观心,心动四方

    “陛下,微臣以为先稳住叛贼王文祖,密诏勤王之师,讨贼护驾。”讨虏将军盖勋道。

    “陛下,何不满足叛贼要求,待回转洛阳待讨伐叛贼不迟!”司徒许相扫了一眼张让道。

    “陛下微臣附议!”

    “陛下微臣附议!”

    众大臣出列附议,众人心中其实早已对张让、赵忠等十常侍恨之入骨,只是汉帝刘宏非常宠信他们,如今有了由头,自然推波助澜。可惜的是,十常侍之中只有张让、蹇硕二人随驾,蹇硕又是带兵护卫之人只怕也是难以拿下。

    汉帝刘宏何尝不明白众人心理,只是这刘宏自十二岁起就在张让等人的庇护之下登基处理朝政,早已情同父子,怎么可能忍心让张让刀斧加身。

    “别无它法么?”刘宏思索半天问道。

    “陛下,奴婢愿为陛下赴汤蹈火,只怕奴婢去了,陛下也是难以回归洛阳。”张让俯身拜倒于地。张让知道已经别无选择,这朝廷里的大臣恨不得自己死,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如今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不如豁出去了,或许还能让汉帝刘宏对自己的家族多些补偿。

    “让父,朕对不起你!”刘宏含泪扶起张让。

    “樊爱卿,汝去告诉那王文祖,就说容朕思考三日,三日之后朕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汉帝刘宏收起眼泪。刘宏何尝不知道那王芬王文祖焉能让自己这么轻松的离开冀州?让父去了,那自己以后还能依靠谁?或许已经没了以后

    “使君,吾等应该严密监视行宫,不可放一人离开,以攸之见,使君何必答应那昏君三日之约,须知夜长梦多”许攸见王芬答应三日后等汉帝答复,不由有些着急。

    “子远多虑了,如今那昏君在大军重重包围之中,我等股掌之间便能置他于死地,待处理了张让等人,再做打算。”王芬不以为然。

    “但愿如此吧!”许攸闭目不语。

九十四章风云突变2() 
话说王芬王文祖不听许攸之言,只道人为鱼肉,我为刀殂,事情已经十拿九稳了。却不知世家之间千丝万缕,耳目众多,对于冀州这么大的动静,早被传了出去。

    安平王刘续得知河间之变,一边组织郡国之兵,一面传檄四方。按说这安平王刘续历史上是因黄巾之乱而被汉帝砍头,如今还活着,也是因黄巾爆发前士徽的一句揭语。这世上之事皆是有因必有果。

    消息传开,天下震惊。

    平原国相刘备刘玄德得到消息,忙聚集众将,收拢郡兵三千余人,星夜出发赶往河间勤王救驾。

    幽州牧士徽得知消息已经是两天之后,在士徽的心中,这王芬咋就这么拖拖拉拉的呢?做事不干脆啊,本来就是一刀的事,如今搞得天下皆知。是该站队了,无奈之中,士徽召集众将商议出兵之事。

    这世事正如天上的风云,虽有规律可循,但也可能风云突变,俗话说这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正是这个道理。士徽猜到了这开头,却不知道这结局如何。既然站队,自然是站在大义一方,戏志才、郭嘉等众人意见一致。至于黄叙、典韦等人只是唯士徽之命是从,士徽无论说什么都是对的,这自然不包括士徽给黄叙起名八戒或者悟能。

    不过这出兵,自然是要快速出兵,至少是先打出旗号:勤王救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