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风云之士氏天下-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进深以为然,告知何太后。何进之弟何苗及何进之母舞阳君素得宦官贿赂,二人屡次告诉何太后,请何太后庇护宦官,又道:“大将军擅杀帝之左右亲信,专权以弱皇上。”

    何太后疑之,不允,道:“宦官统领禁省,古今皆是,此乃汉室古训,岂可废弃!”

    何进不能违太后意旨,且想诛杀那为首之人。但,何进素知宦官在汉帝身边数十载,封侯贵宠,兼之内外勾结,地位甚为稳固。心中忌惮不已,一时不能决断,招来陈琳、袁绍、曹操等众人谋划。

    中军校尉袁绍道:“将军宜召四方英雄之士,引兵以谏太后,诛尽宦官。”

    何进连呼:“此计大妙!”,欲命人四方传信。

    主簿陈琳劝之曰:“将军不可,俗云:掩目以捕燕雀,是自欺也,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何况国之大事?今将军仗皇威,掌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若欲诛官宦,犹如烘炉火燎毛发。当速发,行权立断,则天人顺之。却反檄大臣,临犯京阙,英雄聚会,各怀一心,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反生乱矣。”

    “此乃懦夫之见耳。”何进不以为然,反而嘲笑之。

    典军校尉曹操曰:“将军,宦官之祸,古今皆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若欲治罪,当除元恶。但付一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兵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料其必败也。”

    “孟德亦怀私意也?”何进怒道。

    尚书卢植、侍御史郑泰皆劝何进此时不宜征召外兵。

    何进迟疑不决,遂以袁绍为司隶校尉,让董卓、丁原等上书,称将进军平乐观中。

    何太后惶恐,罢常侍、黄门,使还里舍,只留何进平素亲近之人,守卫省中。

127章帝都风云2() 
    初,董卓在西凉势力不断膨胀,朝廷为遏制董卓,征召其为无实权的少府,董卓婉言拒绝。汉帝刘宏病重,朝廷急忙召见董卓,拜他为并州牧,所属部队隶属皇甫嵩。野心勃勃的董卓自然对朝廷如此安排和任命不满,便回奏朝廷道:“士卒大小相狎弥久,恋臣畜养之恩,为臣奋一旦之命,乞将之北州,效力边垂。”拒绝交出兵权,随即率领自己所属部队进驻河东,以观时变。

    今得大将军何进相召,董卓遂带兵前往京城洛阳,及行至渑池。大将军何进经众人劝说,心中也是满腹狐疑,忙派朝中大臣种邵前来劝阻董卓进京。董卓抗命不受,欲斩种邵,种邵毫无惧色,瞪眼怒斥道:“董并州欲反焉!”

    董卓女婿李儒知此时若杀种邵,必将引起朝廷戒心,便与董卓耳语道:“岳父大人,万不可杀此人,若杀此人,则为天下敌矣,不若放其归,岳父大人屯兵渑池以观京师。”

    董卓细思,若要问鼎京阙,此时还真不宜摆明车马。于是放种邵回京复命。

    何太后不经意间闻听董太后与他人有云:何进乃屠猪宰狗之辈,杀其易如反掌。是时,董太后之侄官至骠骑将军。

    何太后怒而召何进于宫中俱言其事,何进知董氏虽见蹇硕身死,但也绝不会就此甘心,其立陈留王刘协之心未死。

    来日早朝,何进使廷臣奏董太后原系藩妃,不宜久居宫中,合仍迁于河间安置,限期即出国门。大将军何进一面遣人起送董太后,于驿站中赐鸩酒而死,一面点禁军围骠骑将军董重府宅,追索印绶。董重知事急,自刎于后堂。家人举哀,军士方散。

    董氏既然除去,汉少帝刘辩之位渐渐稳固,何进心中稍安。

    却说那司隶校尉袁绍恐大将军何进,摇摆不定,反悔先前之计,便假称何进之命令,责令州郡抓捕宦官亲属归案定罪。

    十常侍张让、赵忠、郭胜等人获得消息,纠集数十人,暗藏利刃埋伏于嘉德殿外,,便以归乡临别为由,最后一次侍奉何太后、少帝刘辩。

    俄而,张让出,假传何太后诏命,召何进进宫议事。

    主簿陈琳谏曰:“太后此诏,必是十常侍之谋,切不可去。去必有祸。”

    何进曰:“太后诏我,有何祸事?”袁绍曰:“今谋已泄,事已露,将军尚欲入宫耶?”

    曹操曰:“先召十常侍出,然后可入。”

    何进笑曰:“此小儿之见也。吾掌天下之权,十常侍敢待如何?”

    袁绍曰:“公必欲去,我等引甲士护从,以防不测。”

    于是袁绍、曹操各选精兵五百,命袁绍之弟袁术领之。袁术全身披挂,引兵布列青琐门外。

    黄门传懿旨云:“太后特宣大将军,余人不许辄入。”

    将袁绍、曹操等都阻住宫门外。

    何进以为太后依其所议,又有袁术、吴匡、袁绍、曹操等人带兵护送至宫门前。方才放心入宫觐见,及行至嘉德殿前,被张让等人挡住。张让责之曰:“灵帝国葬,托疾不出!董太后何罪,妄以鸩死?天下大乱,非只我等之罪,先帝尝欲废太后,乃得我等解救,以致荣贵,我等不求其他,只想依托于何氏门下,今将军不思报恩,而欲灭我等亲族,何其过也!宫中污秽肮脏,然公卿忠诚廉洁其谁?”

    何进无言以对。

    于是尚方监渠穆拔剑斩何进。

    张让、段珪等矫诏,以故太尉樊陵为司隶校尉,少府许相为河南尹。

    尚书台得诏板,怀疑有假,回复道:“请大将军共议。”

    宫中掷下何进脑袋道:“何进谋反,已诛之。”

    虎愤中郎将袁术、何进部将吴匡在宫门外闻听何进被杀,忙引军直攻宫中,纵火烧毁南宫青琐门。

    袁绍与叔父袁隗假称奉诏杀死宦官亲近之人樊陵、许相等人,袁绍亦引兵杀入宫中,俘虏宦官赵忠,赵忠曾贿赂大将军之弟何苗,与之亲善,遂向其呼救。

    袁绍怒何苗亲近宦官,一并斩之。

    张让、段珪等人见火势猛烈、照耀宫廷,顿觉惊心,忙对何太后言道:“大将军麾下将领叛乱。”太后不知何进已死,及近前,被张让、段珪等人劫住,并及少帝刘辩、陈留王刘协,往北宫逃去。

    尚书卢植远远看见张让等人拥逼太后,厉声喝道:“逆贼,害死大将军,安敢劫持太后!”太后闻言,慌不择路,从窗外跳出,被卢植救下。

    袁绍、袁术、吴匡等人关闭宫门尽杀宦官亲属,无论长幼,有白面无须者也不得幸免,死者两千余人。

    曹操一面救灭宫中之火,请何太后摄政,遣兵追袭张让等。

    至夜半,张让、段珪等人逃至小平津渡,被河南中部椽闵贡、尚书卢植等追及。张让等人见无路可逃,遂投河自杀。

    尚书卢植等人护得汉少帝刘辩、陈留王二人连夜逐流萤南行,欲返洛阳皇宫。行至半路始见农庄,众人使些钱财购得百姓车马,吃些食物,方才骑乘南还。一路不断有公卿前来护驾。

    陈兵渑池的董卓,望见帝都方向,一片火海,知道情况有变,忙引军前往京师洛阳。半路之上打听到宦官张让等人劫持少帝于小平津渡口,忙转道北邙,正遇众公卿护送汉少帝刘辩陈留王刘协回京。忙引兵上前。

    众人行至天明,忽见旌旗蔽日,尘土遮天,一支大军到来。

    百官尽皆大惊失色,独尚书卢植不惧,拍马上前道:“何人领兵到此?”

    旌旗之下,一将飞出,卢植一看乃西凉董卓是也。

    只见那董卓高声道:“原来是卢尚书,不知天子何在?”

    尚书卢植忙引董卓至汉少帝刘辩身前。

    董卓威风凛凛,并不下马,大摇大摆前去参见少帝,并言及洛阳之事。

    “”汉少帝刘辩战战兢兢语无伦次。

    “汝来何意?保驾耶?劫驾耶?”站立一旁的陈留王刘协道。

    “吾来,自是保驾。”董卓道。

    “既然保驾,天子在此,何不下马?”陈留王斥责道。

    董卓大惊,慌忙下马,拜于道旁。

    陈留王刘协,见董卓服软,方才抚慰一番,并把洛阳之事大致说于董卓。董卓见陈留王条理清楚,心中甚奇之,加之陈留王刘协又是董太后抚养长大,甚喜,董卓自认乃董氏一族,于是便起了废汉少帝刘辩另立陈留王刘协之心。

    是日还宫,众人参见何太后,皆痛哭不已。

128章帝都风云…董卓欲废立() 
    董卓自持迎驾之功,屯兵于城外,每日带铁甲马军入城,横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安,出入宫庭,肆无忌惮。比之何进有过之而无不及焉!

    董卓私下谓女婿李儒道:“吾欲行伊尹霍光故事,恐百官不服,如之奈何?”

    李儒道:“以兵为后盾,执掌京阙,顺者生,逆者亡。”

    “奈何兵力不足!”董卓喟然道。

    这京师洛阳,有北军五校,西园八军,合计六万余人,董卓此次急入洛阳不过三千余人,董卓心中底气不足。

    李儒知董卓何意,思索片刻便道:“岳父大人,可为疑兵之计,朝廷皆知我西凉大军数万人驻军河东,此次入京只是先锋而已,不妨趁夜潜出,来日入城,以造成我军源源不断的从河东增援而来之印象。”

    “此计甚妙!”董卓深以为然。

    “此举虽能迷惑一时,断不能长久。岳父大人应一面召河东驻军前来洛阳,一面收拢朝中兵马,想那何进大将军及大将军之弟何苗如今群龙无首不妨以利诱之。若能尽得洛阳之兵,则大事可图!”李儒笑道。

    “就依文优之计!”董卓大笑。

    于是董卓便命张济、牛辅、徐荣、郭汜所部晚上悄悄溜出洛阳,第二天早上再浩浩荡荡开进洛阳,战鼓震天,旌旗招展,俨然千军万马源源不断。

    李儒得董卓命令,以利诱之,尽得何进、何苗麾下之兵。

    时,大将军麾下后军校尉鲍信奉何进之命募兵归来,见董卓如此行事,便知其必有野心,便前去拜见袁绍、王允等人道:“董卓拥有强兵,素有野心,如果现在不想办法除掉他,今后必将受其牵制。如今董卓军队人员混杂,军心不稳,组织不严,正可趁早除掉。”

    袁绍、王允等人皆道:“朝廷新定,未可轻动,且容后再议。”

    鲍信见朝廷无人出头,董卓收拢洛阳之兵甚急,知京师洛阳非久留之地,便引本部兵马投济南泰山去了。

    李儒见兵马齐备,便对董卓道:“今朝廷无主,不就此时行事,迟则有变矣。来日于温明园中,召集百官,谕以废立;有不从者斩之,则威权之行,正在今日。”

    董卓大喜道:“文尤之言甚合吾意,看何人胆敢逆吾董仲颖!”

    来日大摆筵席,遍请公卿。公卿俱怕董卓,莫敢不从。

    待到菜过五味酒过三巡,董卓喝停歌舞声乐,道:“吾有一言,与诸公共讨!”

    群臣莫不侧耳倾听。

    董卓愤首道:“少帝刘辩,举止轻佻,不可以奉宗庙,为天下主。今吾欲依伊尹霍光故事,更立陈留王,何如?”

    公卿以下皆惶恐,莫敢对。

    此刻,董卓之心昭然若揭。

    “不可!不可!汝是何人,敢发大语?天子乃先帝嫡子,初无过失,何得妄议废立!汝欲为篡逆耶?”一人须发皆白,龙骧虎步,挺立于宴前,视之,乃原并州刺史今执金吾丁原丁建阳是也。

    初,原并州刺史丁原丁建阳亦接到何进密诏,引兵五万至河内,得朝廷相召,以为执金吾。

    卓怒叱曰:“顺我者生,逆我者死!”遂掣佩剑欲斩丁原。

    时李儒见丁原背后一人,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李儒急进曰:“今日饮宴之处,不可谈国政;来日向都堂公论未迟。”

    众人皆劝丁原上马而去。

    董卓又抗言曰:“昔日霍光定策,延年按剑。有敢阻大义,皆以军法从事。”

    坐者震动,独尚书卢植曰:“昔日太甲既立不明,昌邑罪过千余。故有废立之事。今上富有春秋,行无失德,非前事之比也。”

    董卓大怒,罢座。将杀植,蔡邕为之请,彭伯亦谏之曰:“卢植乃海内大儒,人之望也,今先害之,天下震怖。”

    司徒王允道:“废立之事,不可酒后相商,不若择日再议。”

    卢植亦见势单力孤,以年老为由,辞去尚书一职,轻车小道,投奔幽州上谷军都隐居。董卓不愿放过卢植,派人追杀不及,乃罢。

    来日,丁原引军城外搦战,董卓大怒,忙引张济、胡轸、华雄、徐荣等人率军出城。两军对圆,丁原直出阵前骂曰:“董卓匹夫,国家不幸,阉官弄权,以致万民涂炭。尔无尺寸之功,焉敢妄言废立,欲乱朝廷!”

    “丁建阳汝欺人太甚!不杀汝,难泄吾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