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风云之士氏天下-第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表见袁术堵截,道路不通,遂弃大队人马,只带心腹刘先、庞季等数十人,绕路直入荆州宜城。

    初到荆州,刘表可谓是人生地不服,但常年游历在外的刘表也知这荆州之世家以蔡氏、蒯氏、黄氏、习氏、向氏、马氏为首,遂单人匹马前往拜访。

    延中庐县人蒯良字子柔、蒯越字异度,襄阳人蔡瑁字德圭,江夏人黄祖等人应刘表之邀共谋大事。刘表问曰:“此间宗贼甚盛,群众不附,袁术因而取乱,祸事如今已至了啊!我希望在这里征兵,但恐其不能聚集,众位有何对策?”

    蒯越道:“治平者以仁义为先,治乱者以权谋为先。兵不在多,在能得其人。袁术为人勇而无断,苏代、贝羽皆一勇之武夫,不足为虑。宗贼首领多贪暴,为其属下所忧。我手下有一些平日具备修养的人,若遣去示之以利,宗贼首领必定持众而来。使君便诛其无道者,再抚而用其众。如此一州之人,都乐于留守此州,得知使君为人有德,必定扶老携弱而至。然后兵集众附,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可传檄而定。袁术等人虽至,亦无所能为了。”

    刘表叹道:“异度(蒯越字)之计,可以说是臼犯之谋。”遂与蒯良、蒯越、蔡瑁等人定下计议。蒯越使人诱请宗贼首领五十五人赴宴,暗中埋伏刀斧手,待酒酣饭饱,一并袭杀。蔡瑁、黄祖二人率宗族私兵万余人袭取宗贼部众。

    江夏贼陈生、张虎二人未来赴宴,方免于其难。二人闻听此事,战战兢兢,心不自安。

    刘表知宗贼大部已除,底气已足,便依蒯良之议派心腹庞季与蒯越二人前往襄阳劝降。陈生、张虎二人自知非刘表之敌,又久闻刘表声名,便举兵投降。荆州各郡县闻听刘表威名,纷纷弃印逃走。

    苏代不服,被刘表从子刘磐率军击杀。至此荆襄南部七郡俱归于刘表麾下,江南各郡遂平,刘表上书朝廷表黄祖为江夏太守、蔡瑁为南郡太守、刘磐为长沙太守,李叔坚为桂阳太守、杜伯持为武陵太守、蒯越为章陵太守。另表袁术为南阳太守向其示好。

    是时,山东(古时崤山之东)讨董声日隆,江北之黎庶惧战乱纷纷逃往荆襄。

    刘表重筑襄阳城,以为州治,招募兵马。

    有南阳宛人文聘字仲业颇有勇略,不满袁术盘剥南阳,便携带家人逃难襄阳,见荆州牧招募兵马,遂投军。另有义阳人魏延字文长亦投入麾下。

    一时间,荆州刺史刘表兵强马壮,带甲之人十余万,屯军樊城邓县一带。

    且说那袁术占据南阳,使孙坚屯兵鲁阳,以为能够阻止刘表前往荆州上任,及至刘表旬月之间便荡平荆州江南七郡,大为恼怒,欲率兵南下。又得知刘表表自己为南阳太守,向自己示好,袁术暗思,若此时与刘表相争,一者名不正言不顺,有失道义,二者若不能一举拿下刘表,则会陷入刘表与西凉董卓夹击之中,得不偿失。遂忍下怒火。

    辽东太守公孙瓒亦尽起一郡之兵,以讨董之旗号,率军前往平原欲于师弟刘备会合。辽东苦寒,孤悬幽州东部,公孙瓒素来穷兵黩武,以辽东不足八万之众,养兵万余,其身又无治世之才能,往昔依靠劫掠周围异族犹能支持下去。如今离开辽东,犹如无根之萍,无源之水,遂一路之上四处劫掠。

    辽东属国国相公沙穆不满公孙瓒纵兵危害百姓,引属国兵以拒之,遂为公孙瓒所害。

    消息传至幽州蓟县,士徽忙召众人商议。

    “向有孙坚孙文台以下犯上逼死荆州刺史王睿,斩同僚张咨于南阳,今有公孙伯珪纵兵劫掠百姓,斩同僚于辽东属国,辽东虽属幽州治下,然辽东公孙伯珪素来不尊州牧之命,如之奈何?”士徽并不忙于先发表自己之看法,而是先问麾下之计策。其实,士徽心中已有打算,只是贸贸然发兵以灭公孙,与大义不合,幽州也会因之而损兵折将。

    “主公,这公孙伯珪名义上为讨董而来,主公若发兵拒之,则恐失大义,不若遣使前往晓以大义,使其不纵兵危害州郡,所需粮草由幽州供给。另命幽州各郡沿途收拢军民以防不测之事。”戏志才道。

    众人微微点头,皆有此意。

    士徽见众人无异议,便道:“既然如此,便派一使者前往公孙伯珪营中,另派人传令各郡补给公孙伯珪粮草,收兵严防不测。哼,若公孙伯珪不识好歹,吾誓发兵灭之!然则郡国之中不可一日无主事之人,朝廷与幽州如今交通断绝,若待朝廷命官到来,不知何时。既然辽东、辽东属国归于幽州治下,吾等定当当仁不让,谁可为辽东郡守、辽东属国国相?”

    士徽扫了眼众人,貌似不经意间看向荀彧。

    荀彧不属士徽麾下,为士徽请来参与议事,有心不做一言,如今见士徽看向自己,已知推脱不了。遂道:“前尚书卢子干可为辽东太守,典农中郎将田元浩可为辽东属国国相。”

    “呃,这个么”士徽做沉思状:“卢尚书如今年岁已大,辽东苦寒,恐经不起折腾,慈明公如何?”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道这荀慈明比卢子干还要大十一岁好不?卢子干年岁大了,这荀慈明不更这主公糊涂了么?不过看士徽眼睛一直望着荀彧,心中豁然明了。

152章荀彧哪里跑?() 
    蒯琪见众人都不说话,又见士徽盯着荀彧,如何不明白自己这个外甥所想,名为荀慈明实则为荀彧是也。忙上前道:“慈明公醉心于教书育人,吾观友若乃王佐之才,将军何不任其为辽东郡守?”

    初,士徽母亲蒯氏书信一封与荆州娘家,也不知这荆州蒯氏作如何想,家主蒯良不来,大才蒯越也不来,只派来了个老三蒯琪过来。这蒯琪年岁不大,二十五六也算得上颇有才气,已举孝廉,被士徽表为涿郡太守。

    为此事,士徽可是不止一次的在自己母亲面前发牢骚,说自己的舅舅蒯良、蒯越胳膊肘往外拐,相助外人不助亲人。如今荆州消息传至幽州,蒯氏知晓大哥蒯良与二哥蒯越相助刘表平定荆州,方知儿子所说不差,连忙命人再次传书与二人。

    荀彧乃世家之人,如今这颍川荀氏投与幽州之人已有数人:荀爽、荀攸、荀悦、荀衍。若自己再投入这幽州治下,这颍川荀氏可以说除了荀谌之外,一篮子的鸡蛋都丢在了幽州。忙道:“彧不才,辽东乃边郡,需得卢尚书这样的文武全才之人不可,将军三思。”

    文武全才之人?这文武全才之人何其少也,先不说这少与不少,如今这大汉始乱,朝廷政令不通,诸侯各行其是,大汉之乱象莫不是军政一体所致。士徽正准备大兴革新,如何不晓得这军政分离乃头一要事,如今这幽州已有数郡军政分离,只有辽东、辽东属国、乐浪、玄逸等郡不得已而未动。

    “文若之言不无道理,然治世正如术业有专攻,文若善于政事专管政事即可,防御胡人等自有擅长军事之人任之,文若以为何人可往?”士徽笑道。

    荀彧初听士徽言自己所言不无道理,心中一喜,然当听到术业有专攻之时便如五雷轰顶,愕然呆住:说来说去,这辽东,自己不去还真的不行啊。

    及士徽问及谁人可往辽东主事军事之时,荀彧还在茫茫然而不知所以然,荀攸忍不住捅了捅这个比自己还小的叔父,低声告知。

    “赵子龙将军可往!”荀彧心道妹夫啊,妹夫你既然这样逼我前往辽东,那我也给你出个难题。

    “嗯?”众人听荀彧所言,俱是一愣。如今这赵云赵子龙可是中山都尉,并不归士徽麾下。

    “荀太守莫不知这赵子龙并不归幽州所管?”士徽道,毅然给荀彧安上了太守之名,也算是给荀彧先扣个帽子,这下你还好意思跑么?

    “我不管将军如何说得动赵子龙,这只是其一,其二辽东政事我说了算,将军不得无故更改。否则我不做这劳什子辽东太守。”荀彧既然为难士徽,索性一不做二不休。

    “二弟不得胡闹,这赵子龙不说不归将军麾下,但这政事也不可任性胡来。”荀衍有些看不过去,忙道。实则是怕荀彧闹的过火惹士徽生气,如今这荀氏在幽州的大好局面将会因荀彧一事和士徽多了些隔阂。

    “荀太守的条件,吾答应,只是这辽东亟待有人主事,荀太守先行前往辽东,军事暂时由关云长关将军前往代理,待赵子龙将军归来,再行前往,可否?”此时的荀彧不过二十七八,正值年轻气盛,士徽知荀彧见幽州广阳、上谷等郡民富兵强,好胜心升起,恐怕想以自身之才能试与自己一较高下。既然如此,那就让荀彧以一郡之地施展其本事,若到时辽东不若自己之治下,荀彧定会心服口服。

    荀彧见士徽答应其条件,虽赵子龙未能一同前往,然关羽关云长之名亦不在其下况且其还是士徽之结义兄长。若再坚持则有些无理取闹之嫌,遂点头应允。

    如此辽东之事议定,士徽命周泰率泉州水军送荀彧、关羽、田丰等人由水路直抵辽东,随行五千幽州军精锐兵马护送,周泰率三千水军驻守徙河城(今之锦州)。

    且说那公孙瓒统帅辽东一万五千余兵马一路西行,行至辽西肥如一带,正遇幽州州牧府使者。

    使者至公孙瓒营中直斥其不尊州牧之令,残害同僚,劫掠百姓。

    公孙瓒麾下众将怒目而视,拔刀欲斩使者。

    公孙瓒亦怒冷笑连连:“尔何人?以为某之刀不利乎?”以公孙瓒素来之性情恐怕早已挥刀斩杀使者,奈何这使者乃幽州牧士徽之人,若斩杀使者将会与幽州牧士徽撕破脸皮,公孙瓒素知惹不起士徽,是以一直忍耐。

    “某乃幽州州牧府使者,姓谭名畅,公孙府君刀利,某亦知,然某何言冤枉府君?若某有一句妄言,甘愿死于府君刀下。”使者谭畅怒目与公孙瓒对视。谭畅也,昔黄巾之乱时,士徽所收之孤儿,如今学业有成,任州牧府之书吏,奉州牧府之命前来出使公孙瓒大营。谭畅孤儿出身,尤恨如此不恤百姓之人,是以直言相斥,何尝不是欲以己之死让幽州牧士徽寻得借口除了公孙瓒,以免其再祸害他方。其想法是好,然公孙瓒也不是无脑之人,岂能遂其所愿。

    “好好好!车骑将军沮阳候幽州牧士徽士效天麾下果然都是不怕死之好汉!瓒深受领教,然瓒欲引军讨贼,辽东苦寒,无以为继,当如何?”公孙瓒强忍怒气。

    “州牧有令,公孙太守讨贼路过所需粮草由州牧府供应,若公孙太守之兵再祸害地方,州牧将视其为贼寇灭之。”谭畅见公孙瓒强忍怒气不敢斩杀自己,也就把来意说明,递上州牧府之书信。

    公孙瓒接过书信,粗略浏览一遍,与谭畅所言相差无几。遂欲摆设筵席招待使者,谭畅岂肯与其人共饮,拜别而去。

    公孙瓒帐中见使者远去,严纲怒道:“主公何不让某等斩杀此等黄口小儿?”

    “严将军,斩杀此子亦不是不可,然其为幽州牧使者,若要因此触怒幽州牧,则我等将死无葬身之地,如今幽州牧治下上谷、涿郡等地皆为膏腴之地,民众两百多万,明面上幽州牧有五万精锐实则有兵二十余万,传闻数月前幽州牧亲率大军十余万一举平定并州,以我等一万五千兵马岂不如以卵击石?再则我军以讨董之大义前往,幽州牧同样也聚兵讨董,不宜就此闹翻。”公孙瓒副将田楷道。

    “诸位,此事正如田将军所言,不斩此人,是不得已耳。既然幽州牧许诺所需粮草由州牧府供应,又何须我等费时费力前往各处收取。”公孙瓒虽心中气愤,然也不宜在诸将面前不顾形象。

    帐中诸将散去,公孙瓒连呼:直娘贼、直娘贼,欺人太甚也!

    殊不知正骂间,幽州牧的五千大军连同郡守人选正乘船直奔辽东而去。若其知晓又会是一番何等景象?

153章诸侯讨董() 
    初平元年二月月,袁绍自号骠骑将军,引渤海郡三万兵马与河内太守王匡屯军与河内,张扬亦引军南下与袁绍合兵一处。冀州牧韩馥驻军邺城以为后援。

    匈奴单于于夫罗驻军平阳,劫掠河东,因河东世家俱躲于坞堡之中,无所得。又见讨董之声势大,遂引军东进河内依附袁绍。

    西凉牛辅,初战白波贼不利,屯军于河东安邑,见白波贼帮凶匈奴人东下河内,以为有机可乘,遂引军三万征讨白波贼,白波贼占据地利,以伏兵败西凉军于绛邑。

    郭太率领的白波军虽胜西凉军,然自身亦有不少伤亡,匈奴人已去,北方又有大汉官军虎视眈眈。深知西凉军虽败,然其必不善罢甘休,为免官军两面夹击,遂引军东去,直抵东郡附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