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风云之士氏天下-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听心腹杜长说过,这幽州牧与大汉其他州郡不同,重耕战,恤士民,黎庶安居乐业,与师父所说虽有些不同,亦不远矣。自己又何尝不向往这样的生活?自己才能有限,不过是仗着一身勇力,说起来治理这黑山还是杜长从幽州学来的,也算是有模有样吧。

    自己亦没有什么野心,只想平平静静的过活,只求不再看着自己的兄弟姐妹们孤苦无依,流落四方,难道真要为这权力与袁绍结盟陷兄弟姐妹们于战火之中?这一战下来又不知道多少兄弟姐妹们离自己远去。

    若自己相助袁绍,那袁绍得了冀州又将会如何?看看四世三公的袁家,据说后将军袁术占据南阳,民众不堪赋税,纷纷逃离南阳。在看看新得冀州的袁绍,何尝体恤冀州百姓?

    张燕回想着过去的一幕幕,不觉眼睛有些湿润。

    初夏的朝阳升起,山雾退去。

    张燕一夜未睡,杜长同样无眠。

    与张燕不同的是杜长怕孙轻做了傻事,亲自率人守在被软禁的幽州使者波才的馆舍中,与波才彻夜长谈。

    杜长知道如今汉室衰弱,这关东之地将要陷入混战之中,黑山军又何尝能独善其身?当杜长得知幽州对黑山并无其他想法,即使黑山军归降,幽州也不派人接管黑山,黑山众人仍然官任原职,但若黑山军敢袭击幽州大军后路,那么黑山军将会不复存在。波才更是隐约透露出,幽州早已对黑山军袭击幽州军后路做了预防,并州黄忠部已经在上党、太原、雁门三郡集结兵力,其目的不言而喻。

    杜长不蠢,亦知其中利害,黑山军虽善山战,然幽州军亦有应对,更有善于山战之人。廖化、周仓、波才、韩忠、李乐、黄卲、管亥等皆是与黑山军同出黄巾军一脉,尤其廖化、周仓对山战,丛林战运用的出神入化,更是听说那什么十六字方针: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幽州更有所谓的讲武堂,专门推演作战之事。如此想来,黑山军所谓的善战在幽州军眼中不过是班门弄斧而已。想当初,渠帅张燕率领十万大军围攻范阳,当时范阳不过万余人,黑山军伤亡两万余人亦不能攻破,最后幽州援军到来,不得不退,若那时幽州军引军追击,真不知道会如何。

    想到此处,杜长大汗淋漓,见天色已明,遂辞别波才,寻找张燕。

172章兵发安平() 
    话说黑山张燕举棋不定,幽州使者波才效法班定远斩杀袁绍使者荀谌等百余人的消息传遍冀州、幽州。

    袁绍闻听荀谌身死,那张燕并未擒拿幽州使者,大怒道:“张燕匹夫,贼就是贼,毫无信义,待吾打败幽州军,再与你算账。”

    此时,许攸已从公孙瓒处回转袁绍军中见袁绍发怒忙道:“主公,那张燕不擒拿幽州使者波才此时恐怕已经得罪了幽州牧,主公当知那荀谌乃幽州牧妻兄,就算士徽能够隐忍,那荀家之人亦不会放过波才,亦会迁怒于张燕,主公何不再遣使前往黑山与之交好?”

    “嗯,这个确实如此。元图(逢纪)以为如何?”袁绍细细想之,亦觉不无道理。

    “主公,想那张燕恶了幽州,若是被幽州得了冀州恐怕其不投降幽州就会被幽州三面围攻。主公遣使结好当是其时也!”逢纪见袁绍问话,忙回话道。

    “既然如此,那就再派使者前往,子远(许攸)元图(逢纪)觉得谁可胜任?唉,只是可惜了吾一员谋士啊。”袁绍见逢纪亦赞同许攸所说,叹了口气,不知是为自己还是为荀谌不值。

    赵云在常山算是第一批听到袁绍使者荀谌被杀,忙找来荀攸、宋泓、高奂、刘辟等人商议此事。

    众人分作两派,高奂、刘辟二人坚持派人前往蒲吾,令张燕遣返波才等人交由幽州发落。

    荀攸坚持不允,并说道:“波将军忠义,并无做错,两军交兵,各为其主。友若(荀谌字)虽为家叔,吾亦不能因私废公。”

    众人见军师如此说,亦不多言,随后赵云书信一封飞报士徽。

    赵云刚刚派出信使,忽郡守府外亲卫来报,言真定县令有密报上呈。

    那赵云接过密报,刚刚打开看了几行,大吃一惊,脸色一变。只见那信中写道:黑山来人名耿彧护送一名文士自称袁绍使者荀谌荀友若

    深深吸了一口气,赵云一时怔住,这消息来得太是时候了,转眼一想,不对,若此事被荀攸知道必然会放荀谌回归袁绍,自己曾偷偷看看过主公所写英杰榜,那荀谌可是赫赫在榜,若再让其相助袁绍,那不是给自己找事情吗?虽说行事要光明正大,两军阵前不斩来使,但那荀谌哪里算得上使者?不说被死亡,如今落到自己手中,那就先关上一段时间,若不是荀家之人,定教他人头落地,待袁绍灭亡,再说不迟,不过这事还得报于主公知道。

    当下便派遣心腹兼同乡人夏侯兰率领数骑前往真定处理此事,另书信一封报于士徽。

    夏侯兰,真定人,明律法。

    初,赵云得士徽之令率军占领常山、河间二郡,因手下缺乏将才,遂把夏侯兰招入麾下。

    士徽抵达河间发出檄文之后便欲与关羽引军五万发兵安平,着黄叙领兵一万镇守河间。这是士徽与麾下众人商议之后做出的决定,对于公孙瓒,士徽不敢托大不得不防其与袁绍达成妥协率兵袭击自己后路。另着人在成平、东平舒设立烽火台,令雪鹰严密监视渤海郡动静。

    河间国相沈景得士徽授意发书于兄长,劝其投奔幽州。

    安平国相沈浒接信,遂招麾下众人商议。

    从事牵昭道:“昭闻袁本初与渤海公孙伯珪达成和议,袁本初领魏郡、赵国、钜廘三郡国;公孙伯珪领渤海、清河、安平三郡国,那袁本初自领荆州牧不说,这私下以州郡相授却不得不说其不尊朝廷,这正如幽州牧士效天所言,其已失天下大义,幽州军携大义而来,国相归谁?”

    “这,这”沈浒也不知如何说是好,这士徽名义上是大义可谁都心里清楚:不管是袁绍私领冀州牧也好,士徽秉承大义也罢,不过是拳头大的说话。“子经,安平国夹在数强之间,不知如何,子经可有策教我?”

    “袁本初初领冀州三郡,兵力不过三五万,幽州牧士效天如今发幽州六万大军屯兵河间,中山都尉赵子龙领兵三万驻守常山,九万大军其势不可挡,渤海公孙瓒屯军三万于清河,又的平原刘玄德相助,兵力亦不下五万。若袁本初接连公孙瓒、刘玄德、黑山张燕,亦可说旗鼓相当。”牵昭细细说与沈浒道。

    “子经,可那袁绍领了冀州牧,却还要逼死韩文节,吾心难安也。吾亦听闻那公孙瓒乃记过忘善之辈,在辽东之时不恤百姓,穷兵黩武。如之奈何?”沈浒叹道。

    “国相,传言不可尽信,可使人前往一探。”

    “子经所言甚是!”

    正说话间,府卫来报,说那前往渤海的探子已在府外。

    沈浒当即传其进来说话,那探子一五一十的讲述了渤海之事,果真正如传闻所说,公孙瓒不恤百姓。如今渤海百姓不堪重负,纷纷逃往幽州、河间。

    “罢了!奈何那公孙瓒陈兵清河界桥一带,此时恐怕已经引兵前来信都。”沈浒为官清正,体恤百姓,如今听闻公孙瓒果真不恤百姓,不由长叹一声。

    “国相,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国相,请下决心吧!”兵曹从事潘宫亦上前道。

    沈浒无奈,相比之下那幽州牧士徽治下算是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遂回信兄弟沈景道:“安平国被袁绍私授公孙,若车骑将军欲得安平,速遣兵来。”

    士徽得信,令高顺领五千精骑飞奔安平治所信都。

    安平国相沈浒接报幽州大将高顺领兵到来,遂率一干属下出城迎接。

    高顺下马与众人客套一番,宣读士徽任命,着沈浒仍为安平国相,潘宫仍为兵曹从事,其余一干人等仍任原职。

    沈浒与众人接令,这官任原职众人不觉得有什么意外,唯一意外的是牵昭居然没有在其中。牵昭也不解其意,一时愣在当场。

    “高将军,子经(牵昭)大才,为何独独没有任命?”沈浒疑惑道。

    “这个么,某亦不知,恐怕主公对子经另有大用。”高顺向来不苟言笑,对于这个任命一事知晓的亦不多,自然不便多说。

    说话间,探马来报,言渤海公孙瓒从弟公孙范引一万大军抵达信都城南二十里外。高顺遂命潘宫率五千郡兵坚守城墙,牵昭协助。既然国相沈浒都说牵昭有大才,此时事急,正好一试其才能。高顺亦引幽州五千精骑驻守信都城外,与信都城互为犄角。

    高顺亦知趁公孙瓒大军立足未稳,给其致命一击,但其未接将令,只得按兵不动。

173章密谋() 
    且说公孙瓒与袁绍达成和议,又闻幽州集结重兵,发布讨袁檄文,召集麾下众人商议对策。众人皆道可暗与袁绍联盟,但亦不可明面对抗幽州,为保既得利益,派公孙范领兵五千飞奔安平国治所信都城。

    只可惜,安平国相沈浒北投幽州,幽州大将高顺先到信都一步,在信都城下严阵以待。那公孙范知幽州军已经占据信都,只得一面安营扎寨,一面派人飞报公孙瓒。

    公孙瓒闻听幽州占了安平,大怒,遂不停田楷、单经等人劝阻,尽起界桥之兵赶往信都,欲与幽州一比高低,幽州牧士徽亦引重兵前往信都,一面传令赵云出兵钜廘,钜廘治所瘿陶以北诛县望风而降,钜鹿太守李劭以开城归降。冀州牧袁绍见公孙瓒从界桥引兵离去,亦留下一支人马驻守广宗,引大队人马北进瘿陶,擢参军董昭兼任钜鹿太守,以巨鹿县为治所,此事按下不提。

    单说那黑山平难中郎将张燕自从波才火烧袁绍使者,愁眉不展,数日间思前想后,在心腹杜长的劝说之下,决定两不相帮,按兵不动。

    波才等人亦得以释放回转幽州。这波才刚刚前脚走,那袁绍使者后脚就到。张角虽被称作黑山贼,然其亦是讲义气,既然答应了波才两不相帮,遂拒绝与那袁绍联盟袭击幽州背后。

    袁绍使者姓辛名毗字佐治,遂其兄辛评投靠袁绍,其人颇有才干,见无法说服张燕。遂遣人打探张燕军中内情,得知张燕部将孙轻至今犹恨幽州,念念不忘为好兄弟王当报仇。

    次日,辛毗辞别张燕,暗中返回拜会孙轻。那孙轻闻听是袁绍使者,慌忙引其密室商议。

    “某乃袁冀州使者辛毗,素知孙将军忠义之人,犹记当年之恨,今幽州牧士徽妄动刀兵,发大军进犯冀州,吾主欲接连将军共讨,不知将军意下如何?”辛毗道。

    “佐治兄,我亦想与袁冀州结盟,报范阳之仇,奈何渠帅不允,如之奈何?”孙轻叹气道。

    “想必那平难中郎将久与幽州通好,贪恋权位,早已忘却兄弟之仇。”辛毗道,心中暗笑。

    “罢了,罢了,此事休要再提。”孙轻有些意兴阑珊,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辛毗见状亦抿了一口,心中暗思这该如何说服这孙轻出兵。茶水入口,只觉得淡淡的茶香四溢,初时稍有苦涩,随即回甘、清香沁脾,顿时觉得心旷神怡,劳倦顿消,不由叫道:“好茶!”

    “茶,的确是好茶,这是那幽州所贩卖之物,亦不知产于何地。”

    “将军,这幽州富裕,将军难道就这样困守山谷,弃幽州而不取?夫天予而不取,必遭天谴。吾主已邀渤海公孙瓒、平原刘玄德、辽东公孙度、鲜卑轲比能三面围攻幽州,若将军再从西面发兵,那幽州牧士徽虽然兵强马壮,但亦首尾难顾,顾此失彼,败亡亦不久也。”

    “这个,这个么,我亦想如此,只是渠帅不允,我部兵力不足,只有万余人,若我起兵,恐怕须臾就为幽州所灭。”

    “将军此言差矣,不需将军北袭幽州,只常山一地耳,常山乃将军驻地,古语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将军不取,异日必为后患。今那中山都尉赵云已经引兵东进,常山只有常山国相宋泓等人引三千郡兵驻守。吾想将军久在常山,想必那元氏城亦有将军心腹之人,彼时将军引大军里应外合,俯首可得。吾主此时正率冀州大军在瘿陶与赵云对峙,若那赵云听闻元氏失守,后路被抄,必然兵无战心,败亦不久也。”辛毗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孙轻听闻,亦不禁连连点头,大叫一声:“好!”

    “只是,那幽州大军兵败,袁冀州如何待吾?”孙轻虽然被辛毗所说心动不已,但亦不知这对自己有何益处。若真的自己执意出兵,恐怕会为张燕所不容,众黑山兄弟难保不会与自己分道扬镳,正所谓道不同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