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风云之士氏天下-第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战进行了一个多时辰,方才有黄巾军将士将木梯搭上城墙。黄巾军将士一波接一波的不断的攀登木梯,欲要登上城墙。垛口处,等待已久的幽州军将士,长枪伸出。

    随着长枪伸出,城头上守军大刀挥出,黄巾军就如同下饺子一般,从城头上不断坠落,城下的黄巾军士卒有的躲闪不及亦被砸倒在地。更有还在攀爬木梯之人被撞下木梯摔于城下。

    轰轰轰!

    城头上一块块石头,一根根檑木从城头砸下,登城的木梯,转眼间就被砸毁。

    黄巾军依然悍不畏死的喊着号子,向东光城墙上冲去。城下已经尸积如山,但仍然不能吓退向前冲锋的人们。

    仅仅不到两个时辰,这东光城下已经死伤数千人。

    司马俱看的心痛不已,目眦欲裂,从自己领兵以来,可以说所向披靡,只不过在泰山受了小的挫折,如今从泰山北进,横穿济南国、平原国数百里,无人可樱其锋。却不曾想在这东光城吃了如此大的亏,不是说那渤海太守公孙瓒正尽遣大军在清河国攻打袁绍吗?这渤海何时有了一位姓黄的将军?观其年龄不过二十来岁。再看着东光城守军亦不下万人,这数个时辰的战斗,守军并未死伤多少,什么时候这渤海军有如此多的精兵强将?

    城墙上,黄叙面色坚毅,退去了数年前的那一份稚嫩,但依旧如同数年前那样不忍,不忍心这数十万的黄巾军就这样惨死城下。但,黄巾军如此攻城,自己又不能不守。若真的让黄巾军进了城,那么这东光城的数万百姓也将灰飞烟灭,更不用说身后的渤海百余万的黎庶了。

    但愿主公能够派来援军逼降他们吧。

    残阳西下,战斗了一天的双方筋疲力尽,不得不鸣金收兵。

    晚霞红彤彤的照耀了大地,鲜红的大地上堆积着无数的尸体,鲜血流入护城河,染红了整个河流。

    司马俱回头望了望东光城,那东光城上一杆大旗在晚风中飘扬。斗大的黄字显得格外刺目。

    城头上,如同心有灵犀一般,黄叙亦远远的望了黄巾大营一眼。吩咐麾下将士夜间谨守城墙,以防黄巾军偷城,更让人把四个城门堵死三个,未堵死的也令人严加看管。黄叙知道这东光城中肯定有黄巾军的探子,只是不易甄别,若全城搜索,恐怕会引起城中恐慌。既然黄巾军声势如此浩大,主公亦不可能不派援军,怕的就是这黄巾军,围而不打,余众继续向北而去。

    夜色朦胧,黄巾军大营中,司马俱久坐无语,忽然探马来报:“东光城中守军为幽州大军,守将为幽州大将黄叙,城中幽州军精锐一万人,还有五千人的郡兵。另外东面高城为幽州军水军大将周泰、蒋钦二人驻守,守军是一万幽州精锐,三千郡兵。”

    “怪不得,怪不得。东光城难下啊!”司马俱喃喃自语。心道我军恐怕无路可走了,向北、向西幽州军挡路,向东为大海,难道向南回归青州么?只怕到时候我军亦因粮尽而散。也不知徐和那小子怎么样了?此时,司马俱有些后悔,为何当初要与徐和分兵?否则并力向西多好?兖州如今兵荒马乱,只要过了东郡就能得到黑山军的接应,据说那白波郭太亦在东郡一带。

    今天虽然死伤万余人,但能战之人亦有六万多,估计那东光城的守城物资也不多了吧。就看明天是否能够攻下东光城,若不能也只有转道他方了。

178章鲸吞平原() 
    竖日,东方泛起了火红的朝霞,火一样的燃烧,鲜血一样艳红,洒落在大地之上,瞬间大地亦是一片殷红。

    “咚!”一声鼓响,黎明的宁静如同平静的水面被一颗小石子砸破,荡漾开来。紧接着密集的鼓声响彻天地,如同暴风骤雨。

    东光城上下,两军对垒,喊杀声此起彼伏。

    随着一阵阵箭雨,一块块雷石,一根根滚木,血雾在大地上升起。

    黄叙手中的大刀沾满了鲜血,幽州军将士亦如此。面对黄巾军的猛烈攻势,黄叙知道自己不能退,幽州军亦知道不能退,城中的守城物资已经用得七七八八了,已经有不少的青壮开始拆除民房,把砖石、梁木运往城墙。被拆除房屋的民众没有丝毫怨言,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城破,等待他们是什么命运。短兵相接,守城的将士死伤越来越多。

    司马俱此刻已经麻木,麻木到不知道自己麾下的将士死伤了多少,望着城下堆积的尸体,冲在前线的黄巾军将士已经被守城将士的凶悍杀怕了,欲要转身逃走却被身后的督战队斩首。更多的黄巾军将士拼死向前。

    双方都已无退路,憋着一口气在拼命!

    数个时辰过去,初夏的太阳渐渐西沉,大战的双方似乎已经筋疲力尽。司马俱见破城无望,遂鸣金收兵。当鸣金声传遍战场,那些奋战在前线的黄巾将士,绷紧的神经放松了下来,顾不得劳累,潮水般的退往营寨。

    “哒哒哒”一支声势浩大的铁骑开始了加速,扬起一片尘土,向着东方急进。

    司马俱感觉到脚下的大地在颤动。

    “怎么回事?”司马俱大吼!望向西方,那遮天蔽日般的尘土,迅速的席卷而来。

    “渠帅!渠帅!是敌袭!敌袭!”探马上气不接下气:“是幽州铁骑,数万幽州铁骑!”

    “混蛋!”司马俱一脚把探马踢倒。此刻的司马俱已经方寸已失,不知道如何是好。战吧,麾下的将士们已经大战了一天,早已筋疲力尽,退吧,两条腿的能跑过四条腿的么?坚城在前,大河在后,司马俱欲哭无泪。

    近了,近了,渐渐的近了!司马俱已经看清了那扑面而来的黑云,正是幽州铁骑无疑。在数员大将的引领下,纵横冲突,所向披靡。

    数万的黄巾军在幽州铁骑的攻击之下,如同一张薄纸,一捅就破。

    司马俱面色苍白,抬头望去那当先一员大将,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若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眉卧蚕,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身后的大旗上却是一个斗大的关字。不用说正是幽州关羽军团前来增援东光城守军。

    只见关羽身旁,亦是一员大将,身长八尺五寸,虬髯黑面,威风八面,亦手持一柄大刀,紧随关羽之后。

    司马俱视之顿觉面熟,一时想不起来何时见过。

    眼看着麾下将士在幽州军的铁蹄之下,溃不成军,司马俱心中已知大势已去,我该当如何?司马俱心中琢磨。

    “原来是他,原来是他!”司马俱脑中灵光一闪,顿时想起那人正是当年黄巾军第一勇将周仓。

    如今看来走投无路了,既然周仓在幽州军中,我若降之,恐无性命之忧,据说那幽州军中有不少黄巾降将,还有师兄波才等人,罢了,罢了!

    “我等愿降!我等愿降!”司马俱思来想去,如今也只有投降一路可走了,遂命人高呼。

    关羽听得有人愿降,便命麾下将士大呼:“降者不杀!降者不杀!”

    “降者不杀!降者不杀!”

    “降者不杀!降者不杀!”

    不知所措的四处乱窜的黄巾军听得幽州军高呼降者不杀,遂弃了武器,蹲在一边。

    东光城,黄叙在城墙上早已望见援军到来,望着那斗大的关字,黄叙亦引还有力气的守军打开城门,围歼黄巾军。只是刚刚接战,就已听得那黄巾军高呼投降。刚刚鼓起来的杀气,只得狠狠的发向大地。

    黄叙晓得,幽州军中有一条铁律:不得无故杀俘。不过众人亦知道有一条潜规则:异族除外。只是这条规则不能宣诸于众口。

    司马俱举军投降,东光城下一场血战瞬间消弭。

    数十万黄巾老幼被安置下来,幽州数万石的粮草不断的发往渤海。黄巾军剩余的五万精壮之士亦被重新整编,挑选出两万余人组成新的军团:青州军。司马俱暂为别部司马统领一万,另外一万人马交由黄叙统领。余者黄巾青壮被交与渤海官员实行屯田。

    如今关东群雄割据,戏志才自然知道所谓的汉室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这天下还是拳头大的说话。放着这黄巾军占据的平原不要,戏志才都觉得对不起老天,于是戏志才让关羽率领幽州铁骑前往钜廘增援主公。趁着平原国相刘备还未得知消息,自己率领黄叙、司马俱,令传书周泰、蒋钦兵发平原国。

    单说这平原国,被司马俱祸害一空,鬲国、西平昌、安德、乐陵等县早已没有人驻守,幽州大军长驱直入,占据河水(黄河)以北平原国大部。周泰蒋钦率领水军驻防黄河沿岸。

    平原国相刘备此时正驻军于高唐,闻听平原国大部为幽州军占领,二弟潘凤驻守的平原县被黄巾渠帅司马俱率领的大军围困(这当然也有黄叙率领的一万人马)。刘备刘玄德刚刚从派出的探子口中得知东光城下黄巾军覆灭,尽降幽州。刘玄德也算是纵横数年,自然不是傻子,何尝不明白这是幽州军借口平叛侵占自己的平原郡!至于那平原县的黄巾军,也只不过是个幌子,用以掩盖天下人之口罢了。

    如今刘备知道自己的实力,远远比不上幽州,如今幽州数万大军陈军平原,自己亦回天无力。河水以北如今只剩下一个平原县,若迟了被司马俱攻破平原县,二弟说不定亦身死其中,只得派遣简雍为使者前往幽州军中与戏志才交涉。

    戏志才亦不想名目张胆的攻伐刘备,亦不想因为斩杀刘备二弟潘凤而不死不休,更不愿因为平原一县而为天下诸侯所诟病,见刘备如此识相,方才知道主公识人之准,可惜的是那刘备刘玄德不在平原县,而是跑去了高唐。否则戏志才真想替主公解决了这个祸患。

    数日后,戏志才引军平原,司马俱“害怕”被官军内外夹击,遂撤去了平原之围,平原县守将潘凤杀出一条血路,渡过河水奔高唐而去。

    又数日之后,消息传出,黄巾军被幽州军大军团团围困,司马俱见大势已去,降于幽州。幽州牧士徽亦以司马俱为将,驻守鬲国。

179章将计就计() 
    话说青州黄巾军兵分两路,一路剑指渤海,一路剑指东郡。黑山军虽尊张燕为大首领,然自赵国以南诸部却是各行其是,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郭大贤、李大目、于氐根等相互接连坐等时机。

    河内人于毒得白波郭太相助,兵势大振,与白饶等遂东进魏郡、东郡。东郡太守王肱被杀于濮阳。

    时,行奋武将军曹操依附于袁绍,袁绍任曹操为东郡太守。曹操以东武阳为治所,率军击黑山军白饶于濮阳。

    却说赵云大军兵进钜廘,钜廘郡太守李劭率众投降。袁绍任命参军董昭为钜鹿太守。临行前,袁绍问董昭道:“今幽州大军兵发冀州,钜廘太守已降幽州赵云部,瘿陶以北俱落入幽州手中,唯南部各县还在治下,然其亦各怀心思,公仁(董昭字)可有什么办法?”

    “主公,以我一人之力,恐不能消弥众人的预谋,我欲将计就计,假做迎合诱其尽出,待情势明朗,再一网打尽。此事只能临机权变,无有定论。”

    是时,钜鹿郡豪强世家孙伉等数十人见幽州势大,袁绍大厦将倾,危机四伏,再加上其冀州牧来路不正,又见魏郡黑山军来袭,东部公孙瓒、北部幽州大军共击袁绍。便策动官吏、百姓欲归幽州。

    董昭抵达巨鹿县,伪造袁绍檄文曰:“得贼人细作安平人张吉的口供,黑山贼欲攻钜鹿,孝廉孙伉等人为其内应,檄文到时,即刻斩首示众,余者不究。”董昭遂以命逮捕孙伉等数十人斩于城外。

    消息传出钜廘县、任县等俱都人心惶惶。

    士徽闻之,便命雪鹰四处传扬:董昭为袁绍爪牙,自称太守,以通贼之罪名排除异己,妄杀无故百姓,愿天下士民共讨之。

    一时间钜廘县、任县、平乡、薄落津、南和、广平、广年等地豪强世家人人思危,幽州军所到之处纷纷投降。

    董昭本意杀鸡骇猴,然后一一安抚,如此钜廘南部各县可定。只可惜的是董昭遇到的对手不是曾经的公孙瓒,而是熟悉舆论宣传战的士徽。被士徽加以利用以致功亏一篑。在幽州大军合围巨鹿县之前不得不逃回袁绍军中。

    “主公,我看那董公仁假传主公檄文,如此行事是想败坏主公名声以助幽州,如今钜廘南部各县大多归了幽州,若其趁势攻入赵国,我大军”许攸停下,不敢说下去了。这后面的事情是可想而知了,四面被围,即使那黑山军袭击元氏县得手,那么袁绍的数万大军亦是三面被围,唯有退入西面黑山领地。如此境地,那黑山军还会与袁绍站在一处么?

    况且军中将士知失了后路,军心当会如何?袁绍不敢想下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