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重征天下-第1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唉!光知道有什么用,我又不会治疗!”朱由检苦笑道。其实他当然知道,所谓“肺痨”就是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病程虽长,但最后一定致人死命。

    这种病在古代是不治之症,即使到了医疗水平发达的现代,像天花、黑热病等恶性传染病已经绝迹,可肺结核却阴魂不散,仍高居致命的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首位。对结核病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就是接种疫苗,可在这个时代,又从哪里找疫苗去?

    “王爷不必灰心。”包玉怜却微笑道,“肺痨虽难治,却并非不能治。其病外因为感染痨虫,内因则是正气虚弱,气血不足。只要辩证施治,分清肺阴亏损、阴虚火旺、气阴耗伤、阴阳两虚四种不同的类型,再对症下药,徐徐而为,痊愈是大有希望的。”

    朱由检大喜道:“只要能治愈肺痨,玉怜你就立下大功一件啦!可以说,你一个人就能抵得上百万雄兵!”

    “人家才不稀罕什么大功、什么雄兵!”包玉怜笑道,“只要王爷心里有玉怜,也就可以了!”

第二百三十八章 招募工人() 
“泾阳商帮招工啦!听说不但包吃,还可以挣工钱呢!”

    这个爆炸性的消息在泾阳县不胫而走,不出一日已经传遍了全县的各个乡村。

    自从孙传庭下达免除徭役的命令之后,朱由检终于可以实行自己的下一步计划,也就是招募工人了。之前他还不得不以“以工代赈”的名义遮遮掩掩,现在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打出旗号。

    这也是朱由检一定要免除徭役的原因之一。在他看来,这个时代的老百姓有两大束缚,一是被户籍制度和低下的生产力束缚在自己的土地上,二就是被繁重的徭役束缚在乡间。只有免除了徭役,老百姓才有时间和精力出来做工,他的很多计划才能得以实现。

    当然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朱由检还要对户籍和土地制度进行改革。但这种改革可比免除徭役要复杂得多,需要进行整体设计,不能襙之过急。

    之前的粥厂已经聚集了六七百人,其中的壮年劳动力也有二三百人。招工的告示一贴出来,很多附近村子的村民又被吸引了过来。反正对于老百姓来说,现在正在闹春荒,闲着也是闲着,既然有地方能吃饭,还能挣工钱,又何乐而不为呢?

    现在的朱由检整日忙得不可开交。因为黄海商帮已经成立,这“泾阳商帮”的旗号就由他继承了。但他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人手不足,尤其是缺乏有管理才能的人才,因而很多事情都得事必躬亲。

    好在见过秦王尊容的老百姓并不是太多,平常朱由检又总是一身便装,此时虽然整天抛头露面,倒也没人看得出他是谁,还以为他只是泾阳商帮的一个小管家。

    前来报名做工的村民纷至沓来,资金一下子紧张了起来。由于已经和黄海商帮分家,朱由检现在只能找蕊儿要银子。蕊儿却苦恼地道:“王爷,您不是要蕊儿掌管全府支出,不论是谁来要都要看紧些么?最近王府里光出不进,坐吃山空,前些日连您储存的古玩字画都拿出去卖了,这样下去可不得了啊!”

    朱由检却笑道:“王妃娘娘勿忧,泾阳商帮的进项马上就来了!”

    “不论是粥厂、小学、医馆还是几项工程,都是往外拿钱的,不知这进项从何而来?”蕊儿疑惑地问道。

    “泾阳县不是要重修河工,开挖引水渠么?”朱由检道,“孙传庭已将整个工程包给泾阳商帮了!”

    蕊儿却仍是将信将疑地问道:“可是蕊儿听说泾阳县素来贫困,有的年份连田赋都交不齐,又哪有余钱支付给泾阳商帮呢?”

    正说话间,孙传庭已经率领着数十名衙役,押运着两辆大车来到秦王庄。见过朱由检与蕊儿后,孙传庭即吩咐衙役卸车,原来车上全是白花花的银子,竟有一万两之多!

    蕊儿喜出望外地道:“孙先生,这些银子您是从哪弄来的?”

    孙传庭微微一笑,悄声道:“禀王妃娘娘,前日查抄县丞和主簿等人的府第,从中抄检出五万两赃银。下官本欲将这些银子上交朝廷,殿下却暗嘱下官不必据实上奏。最后下官只报了五千两。”

    朱由检接口奸笑道:“孙先生做得很好!这些银子就是交上去,也无非是让其他的官员多贪一些,又有几两能用到百姓身上?还不如咱们直接截留下来,用在该用的地方!不知规划水渠线路的事进行得怎样了?”

    “禀殿下,已经全部商定了。”孙传庭忙回道,“自从殿下走后,下官便召集全县所有乡村的里正,连夜商议开挖水渠的路线。之前由于没有官府主导,各村虽都想往自己的田地里引水,却总是洽谈不成。像水渠从何处经过、各村如何分水、物料与人工如何分摊等问题,已经吵嚷了多年,各村却是锱铢必较,谁都怕自己吃亏。

    “现在则不然,由县衙牵头设计路线,连工带料都由县衙负责,水渠占用耕地的补偿银也由县衙支付。如此一来,修筑水渠的所有障碍已不复存在,只议了两个时辰,就已经敲定了路线图。”

    说罢,孙传庭就将图纸递给了朱由检,笑吟吟地道:“由于已经免除徭役,县衙自然是不能强征民夫了,只好将工程包给泾阳商帮。这一万两银子是第一批工程款,若不敷支用,殿下尽管开口,下官再行追加。”

    “差不多够了!”朱由检笑道,“你也不容易,县里事务繁杂,很多地方都要用银子,还是得省着点花。可惜刘县丞只有一个,要是有上十个八个,只要把他们侵吞的银子抠出来,咱们几年都吃喝不愁了,嘿嘿嘿嘿!”

    送走孙传庭后,朱由检马上张罗招工事宜。此时闻讯前来应征的村民已有将近千人,都聚集在粥厂外的空地上。他们个个摩拳擦掌,都打算凭借着自己的一身力气,为家里多挣几个铜板,多添几斗粮食。

    朱由检却首先宣布:“凡是要应征当工人的,在每天做工结束之后,必须参加夜校,学习识字!每天至少要学会两个字,否则不给工钱!”

    这下人群可炸了营,有人当时就打了退堂鼓。一个打着赤膊、满身精壮肌肉的小伙子高声喊道:“我活了几十年,一个字也不认识。现在又要学识字,可怎么学得会?再说干了一天活,都急着回家了,谁还有功夫去念书?”

    朱由检也笑道:“怎么没功夫?难道你急着回家,是想去和媳妇上床睡觉么?”

    众人顿时发出一阵哄笑,那小伙子被说中心事,也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谁家的媳妇不想自己的男人是个知书达礼的?”朱由检歪头坏笑道,“到时候别人都参加了夜校,既有钱挣又学会了识字,将来孩子也可以上小学、中学乃至大学,甚至考取功名。就你贪恋热炕头不肯识字,不但一文钱也挣不上,还得让你媳妇笑话你是个笨蛋!”

    “谁是笨蛋了!”在众人的哄笑声中,小伙子脸上挂不住了,急吼吼地道,“识字就识字,怕什么!我还就不信了,别人能学会,我狗剩就学不会?”

    “这就对了!”朱由检大笑道,“不过你这个名字实在不雅,你没有大名么?”

    小伙子一脸为难地道:“我姓解,家里穷得很,也没上过私塾,打小便只有小名,没有大名。爹娘听老人说,给孩子起个贱一点的名字好养活,我就一直叫狗剩了。”

    朱由检一问,才发现很多人都没有大名,像叫“狗剩”、“狗蛋”、“二娃”之类小名的,竟各有好几十个。

    “这可不行啊!”朱由检忍着笑说道,“到时候发工钱的时候,一下子上来几十个狗剩,你说我发给谁?这样吧,我给你们都取上大名,你们可愿意?”

    “愿意!”那姓解的小伙子兴奋地大叫道,“爹娘都不识字,连取名都不会。要请教书先生取名吧,人家又不肯白取,还要收几个铜板的取名钱,爹娘也舍不得出。这位小掌柜要是能帮我取个名字,当然是好,不过也只能白取,不能要钱!我是来挣钱的,不是来花钱的!”

    “好好好!”朱由检也被这个小伙子给逗乐了,“你既然小名叫狗剩,大名就叫解胜吧!这个胜可不是那个剩子的剩,而是胜利的胜!”

    “这名字好!”小伙子激动地道,“多谢小掌柜赐名,从今以后,我就叫解胜了!谁再叫我狗剩,我跟谁急!”

    众人又是一阵哄堂大笑,朱由检也跟着笑道:“你今晚上夜校,便要先学会‘解胜’这两个字。若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你媳妇万一哪天瞧不上你,跟别人跑了怎么办?”

    接下来又有很多村名要求朱由检帮着取名,朱由检也只得一一满足了他们。最后算下来,这一会儿的功夫,他竟取了二百多个名字,直忙得焦头烂额。

    此时叶卡捷琳娜和包玉怜正好从这里经过。叶卡捷琳娜见状也兴奋地跑过来,央求朱由检给她取个汉人的名字。朱由检拗不过她,只得笑道:“你这个名字也确实够绕嘴的,取一个就取一个吧!叶卡捷琳娜是你的名字,那你姓什么?”

    “我们家族的姓氏是‘奥古斯塔’。”

    “我们汉人的名字都是姓在前,名在后的。”朱由检沉吟着道,“奥古斯塔,这发音有些像英文的august,也就是八月。八月正是金秋时节,你就姓秋吧!至于名字,也别那么长了,就取后面两个字‘琳娜’。秋琳娜,这个名字怎么样,喜欢不喜欢?”

    “秋琳娜,这个名字太美了!”叶卡捷琳娜拍手欢叫道,“以后我就叫秋琳娜了!”

    见秋琳娜蹦蹦跳跳地离去,包玉怜莞尔一笑道:“没想到王爷还挺会取名呢!”

    “什么话!”朱由检佯怒道,“难道为夫在你眼中就是个文盲么?”

    “我不是那个意思!”包玉怜忙红着脸摆手道,“人家是在想,您以后也要给咱们的孩子取个这样好听的名字!”

    “那必须的!”朱由检心中一荡,挽起包玉怜的素手道,“今天晚上咱们就抓紧造人!”

第二百三十九章 水渠和砖厂() 
仅仅半天时间,泾阳商帮已经招揽了六百多名成年男子。加上之前在粥厂以工代赈的一百多人,壮劳力已经达到八百人。再加上一些做辅助工作的妇女,工人的数量已经突破千人,已经接近一个现代企业的用工规模了。

    吃完中饭,朱由检立即宣布:五号工程和六号工程即刻开工。

    这五号工程,即是修缮泾河的河工,以及开挖遍布全县的引水渠。由于已经确定了水渠的路线,这项工作就变得十分简单了。朱由检将新招募的五百名工人投了进去,又外派五十名老工人以老带新。

    别看没有挖掘机等设备,可工人们的热情却是十分高涨。过去他们也得为官府卖苦力,可那全是徭役,一文钱也拿不到。如今却不一样,干一天便拿一天的工钱,干得多还有额外奖金。

    而且这引水渠的重要性,大家也都心知肚明。谁不愿意早点把泾河水引过来,浇浇自家那已经旱得干裂的田地?因此人人都是挥锹猛干,不一会儿便热得浑身大汗。有些人索性甩掉衣衫,光着膀子,顶着已经渐渐毒辣起来的烈日继续挖土。

    朱由检看得心中感动,暗想中华民族不愧是世界上最勤劳、最能吃苦的民族!只因为被统治阶级剥削得太狠、被愚民政策害得太久,老百姓才逐渐丧失了活力。如今自己正是要重新激发他们的热情,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未来美好的生活!

    看了一阵,朱由检见工程进展神速,尤其是那个叫解胜的小伙子,干起来更是一个人顶三四个,比老工人都厉害。他便任命解胜为五号工程的工头,转身去六号工程的工地视察。

    这六号工程更为重要,也是朱由检近期工作的重中之重,那就是砖厂。

    这砖厂朱由检早就想建起来了,却苦于没有懂技术的工匠。因为这个时代可不像前世,农民有钱有闲又有地,想干什么便可以干些什么。自洪武年间起,朝廷就对百姓的户籍做了严格的划分,分为农户、匠户、军户、乐户等。各户籍的百姓只能做户内之事,严禁转户,更不能私下串工。

    像这烧砖的砖户,就属于匠户的一种。他们也有很少的田地,与农户相比,可以不交或少交田赋。但他们的徭役却只有一种,便是烧砖。除砖户之外,其他的村民就不会干这种活了。

    因此之前去泾阳县城之时,朱由检已经让孙传庭统计县内的砖户。孰料自万历年间开始,因为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很多老百姓失去了田地以后已经活不下去,纷纷弃户逃亡,这匠户也包括在内。泾阳县登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