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重征天下-第3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朱由检惊讶地发现,出了泾阳县境以后,因为去年关中大地震造成的官道仍然损毁着,一点也没有修复。没了道路,旅途自然变得艰难起来,运输辎重的车辆自不必说,老百姓赶路的速度也大为下降,甚至半天连五里也走不了。朱由检急于赶到陇州布置屯田和改编的事情,只好留下杨嗣昌照顾百姓,自己则与温体仁、周延儒在三营的保护下,飞马赶赴陇州。

    又过了一天一夜,已经陇州地界。这里已经是关中平原和渭北高原的西部边缘,崇山峻岭渐渐多了起来。温周二人对周围的壮丽景色赞不绝口,倒像是来这里游山玩水的;朱由检却曾听孙传庭介绍过,陇州东连关中,南临陈仓,再向西则是甘肃,境内川原狭小,山大沟深,地势险要,是关中通往西北的主要关隘之一,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称“关陕锁钥”,这也是孙传庭让李定国驻扎在此的原因之一。

    刚刚陇州,李定国就得到消息,亲率大队骑兵前来迎接了。朱由检见李定国的骑兵至少也在千骑以上,军容整肃,装备精良,不禁心花怒放。温体仁和周延儒则是啧啧称奇,他们见过的官军也不少,但还没有一支能像李定国部这样,长官一声令下,全军鸦雀无声,连汗水把眼睛浸湿了,都不用手去擦的。

    李定国把众人接到陇州城,原来这里的上一任知县在流贼过境的时候卷铺盖逃跑了,新任知县知道这里兵荒马乱,打死也不肯赴任,至今仍以种种理由在京师逡巡不来,因此陇州的军政民政实际上全是由李定国掌管着。

    陇州县的城墙本来年久失修,早已坍塌了三面。李定国来了以后,使用历次作战中俘获的流贼,以及逃难至此的流民筑城,如今已经修葺一新。城头戒备森严,荷枪实弹的秦兵警惕地注视着远方,城下还有近千人在对护城河进行加深加宽。

    朱由检倒还不觉得怎么,温体仁和周延儒可是见惯了各地文恬武嬉的颓废状况,如今乍一见陇州紧张而又奋进的气象,还真有些不适应。

    李定国把县衙改成了他的指挥所,把朱由检一行人接进来之后,温体仁和周延儒不禁又皱紧了眉头。这地方实在太破了,跟崭新的城墙比起来,简直就是一个狗窝,到处是断壁残垣,议事厅里的椅子还有几把是三条腿的。

    “李千户,既有民夫修葺城墙,何不先将这县衙稍加修饰?”周延儒身为延绥巡抚,李定国自然算他的属下,因此他上来就端着上司的架子道,“你乃一军主将,府治如此有碍观瞻,岂不惹人耻笑。”

    李定国却微微一笑,恭谨地对周延儒抱拳行礼道:“启禀巡抚大人,末将以为,城防乃至重大事,城墙残破则贼兵有机可乘,所以要昼夜抢修。至于这县衙,不过是末将歇息之处,有间屋子能摆张床,晚上能睡觉也就行了。而且末将军务繁忙,很少有时间待在城中,确实疏于对这里的修葺,还请巡抚大人鉴谅。”

    这番话看似对周延儒恭敬,其实是给他吃了个软钉子,把周延儒噎得半天说不出话来。还是温体仁机灵,哈哈一笑道:“李将军治军既严,又能与将士同甘共苦,着实令人钦敬。不过本官奉旨来调查假高迎祥,以及所谓‘杀良冒功’之事,不得不例行公事,还望将军配合。”

    李定国是身正不怕影斜,当即召集麾下主要将领,任温体仁和周延儒盘问。事实俱在,也没什么可审的,高迎祥被李定国部俘获,那堆积如山的战利品都在库房中存着,高迎祥的很多手下还在陇州的监狱中关着,随便一问就清清楚楚。

    至于“杀良冒功”,更是子虚乌有。那些诬告奏折里的人证和物证都漏洞百出,根本禁不起认真推敲,就更无法把罪名安到秦兵头上了。

    温体仁倒也不急,按部就班地问完之后,对李定国等人勉励了几句,说自会秉公上奏等,便推说旅途疲乏,回李定国为他们特意收拾的干净房间休息去了。周延儒本来还想抖抖新任巡抚的威风,在城中视察一番,却被温体仁拽着下围棋,二人品茶对弈,忙得不亦乐乎。

    如此一来,朱由检倒不用招呼他们了。他赶忙在李定国的陪同下,出城视察秦兵的军容,顺便看看屯田的准备情况。

    原来李定国部的秦兵只有一千五百人,经过一年与流贼作战,已经扩充到三千人。这次接到朱由检的扩军通知,虽然还没有开始改编,但军中也有将近四千人了。这些军队大多驻扎在城外,一则方便训练,二则也尽量不打扰城中百姓的生活。

    而陇州城外因为战争抛荒的大片田地,已经被划分成若干个区域,并且划定了流民的住宅区。流民来了以后,先要自己搭建简易的窝棚,当然李定国也会派出少量秦兵帮助他们。安顿下来以后,这些流民就要自力更生了。除了耕种田地以外,陇州多山,山中有不少野狼和鹿,这些人也可以打猎和养鹿,弥补食物的不足。

    朱由检对李定国的安排感到很满意,因为他在作战中抓了不少俘虏,已经按照这个方法在执行了,再来几千人也是轻车熟路。陇州城周围的田地约有两万亩,以流民的耕种水平,最多也就能种好这些地了。当然现在也没什么合适耕种的作物,现阶段的农活以掘井、开挖沟渠、翻松土地和施肥为主。等秦王庄试验田里的新作物收获了,就可以在屯田区大规模地了。

    安排完屯田的事,朱由检在城外的军营中秘密召集李定国所部,中心议题就是:改编!

    <;!……结束……>;

第六百四十六章 秦兵第二团() 
<;!……开始……>;

    有了第一团成功改编的经验,李定国部的改编就更加容易了。

    在朱由检的设想中,秦兵应该在短期内扩充到三万人左右的规模,解胜、解勇、李定国、郝永忠、李来亨,这五员虎将各统兵六千。有了这三万精兵,朱由检就有了最大的本钱,在必要的时候完全可以和魏忠贤翻脸摊牌。

    按理说六千人已经接近前世一个师的兵力,最起码和一个独立旅相当。但在这个时代,“师”这个字眼比较大,几乎等同于全国规模的兵力。隐瞒秦兵的真正实力,朱由检还是沿用解胜部的建制规则,把李定国部改编为秦兵第二团,团长自然是李定国。

    第二团与第一团一样,同样下辖八个营,步兵营、骑兵营、炮兵营、车兵营、工兵营、侦察营一应俱全。所不同的是,因为李定国部有作战经验,兵力也较解胜的第一团更多,所以步兵一、二营和骑兵三、四营,都是加强营的编制。

    步兵营每个营下辖六个连,再加上通讯排、警卫排、炮兵排、炊事排、狙击班,标准建制接近千人。骑兵营每个营下辖五个连,约有六百人。这四个主战营加起来,就是三千多人,几乎占了李定国部现有兵力的绝大部分。至于其他营,兵力与第一团相仿,由于装备还在完善中,尤其是炮兵还不成型,因此只能暂时起到辅助的作用。

    至于颇为的各营营长职务,也不劳朱由检费心。因为李定国部和解胜部不同,这一年来与流贼战斗不断。战场虽然残酷,但也是最能锻炼人的地方。秦兵本来也不过是农户出身,但这一年来,李定国手下已经涌现出不少优秀将领。李定国本人又是智勇双全,在他的熏陶下,他手下的各位将领也都能独挡一面。

    在这其中,较为突出的有四个,分别是窦名望、靳统武、高文贵和王国玺。这四个小伙子与李定国年纪相仿,却同样立下赫赫战功,在军中很有名气。于是朱由检任命他们分别担任一至四营的营长。至于其他长官,也由李定国提名、众将官公议,很快选了出来,在此不消详述。

    在接下来的授衔仪式上,因为李定国战功卓著,被朱由检授予上校军衔。同为团长,解胜只是少校军衔,这就看出区别来了。军人最重荣誉,不被李定国落下,解胜等将领也必然渴望上阵杀敌立功,军衔的激励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其他将领也获得少校至尉官不等的军衔。全部授衔完毕后,朱由检对他们发表了简短的讲话道:“诸位,我们秦兵是自行组建的,朝廷到现在也不给我们粮饷,你们的团长李定国立下了擒获高迎祥的大功,可到现在还只是个六品千户,你们就更别提了。是不是觉得很不公平?”

    “没错!”诸将皆忿忿不平地道,“朝廷瞧不起我们秦兵,其他官军也瞧不起我们,别看他们到了战场上个个是草包,可碰到我们还要耍威风!”

    “威风不是抖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朱由检目光炯炯地道,“诸位不要不平衡,朝廷虽然不重视秦兵,但本王没有忘记你们,陕西父老也没有忘记你们。虽然朝廷不给粮饷,但秦兵的粮饷绝对远超一支官军,因为你们在战场上的表现配得上这么多粮饷。我朱由检就是头拱地,也要确保将士们的军需供应!你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好生练兵,不断地杀敌立功。总有一天,朝廷的那些总兵都得靠边站,你们个个都得成为统兵一方的大将。谁要是没有这个志向,就趁早给我脱下军装,回秦王庄抱孩子去!”

    众将登时一片哄笑,可也从朱由检的话语中获得了更多的希望和无穷的力量。

    这时已是掌灯时分,遣散众将后,朱由检与李定国就着两碟小菜促膝谈心,一聊就聊到了深夜。

    朱由检对李定国的战略眼光是十分看重的。如果说在这个时代,卢象升是他在人品上最为敬重的忠勇之将,孙传庭、杨嗣昌是善于筹划和执行政令的治世能臣,那么李定国就绝对是在军事上首屈一指的天才统帅。因此有些事朱由检不愿意对别人说,因为即使说了别人也帮不上他什么忙,但他却愿意跟李定国说,李定国也经常能给他非常好的建议。

    首先朱由检对李定国讲了他对洪承畴的担心。李定国凝神思索了片刻便笑道:“殿下,这个不妨。殿下是万岁亲弟,连魏忠贤都不敢与您明着做对,洪承畴恐怕也没这个胆子。即使他对殿下有歹心,但他的洪兵是以高杰部为班底建起来的。高杰本来就是秦兵的手下败将,军纪又差,以秦王庄的坚固城防,只要严加防备,高杰三日攻城不下,第四日末将与李来亨、郝永忠等人必率军来援,高杰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而且孙大人出任陕西巡抚后,也能控制一部分兵力,比如左光先对殿下一直崇敬有加,他是不可能跟着洪承畴来打殿下的。至于洪承畴那个师爷似有阴谋,殿下更不用担心。这世上邪不胜正,阳谋永远大过阴谋,殿下只要不断地壮大实力,奸邪小人自然无机可乘。”

    朱由检听了顿有豁然开朗之感,兴奋地连喝了好几大碗茶水。接着二人又谈论起秦兵下一阶段的作战目标,以及如何壮大实力。李定国诚恳地道:“殿下倾力秦兵,每月军饷达数十万两,王府压力实在不小。屯田又远水不解近渴,因此末将闲时总在想,有个什么法子,既能提升秦兵的战斗力,又能尽量少消耗殿下的粮饷呢?”

    “你是想说以战养战?”朱由检有点明白了李定国的意思,“但是高迎祥部被你击溃以后,陕西附近已经没有大股流贼了吧?即使有,流贼飘忽不定,你去哪、去和谁打呢?有目标没有?”

    李定国忙摊开一张地图,重重地点着一处,目光炯炯地道:“有的,河套!”

    <;!……结束……>;

第六百四十七章 河套历史() 
<;!……开始……>;

    李定国居然把目光投向了河套地区,这可是大大出乎朱由检的意料之外。他知道,河套地区现在不属于明军的控制范围,而是早在几十上百年前就落入蒙古人的手中。换句话说,李定国是想要对外作战了!

    当然,李定国能有这种想法,朱由检也感到非常高兴。因为从秦兵创立的那一天起,朱由检就明明白白地告诉将领:秦兵的敌人并不只是流贼。早晚有一天,秦兵肯定要与蒙古人、女真人在战场上相遇,那里才是秦兵真正的用武之地。看来李定国是牢牢记住了自己的话。

    不过秦兵现在实力还不够强,别说女真人,就连祖大寿的关宁军都不一定能干得过。而且陕西如今的局面也很微妙,李定国为什么想在这个节骨眼上去招惹蒙古人?因此朱由检要李定国详述他的想法。

    李定国恭谨地道:“末将是陕西榆林人,榆林再往北数百里,就是河套地区了,常有行商来往,因此末将对那里的情况熟悉得很。后来又听孙大人给末将讲了河套地区的历史,就更觉得应该早点把那里收复过来。”

    “哦?”朱由检饶有兴趣地道,“我对河套的历史倒不很了解,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