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重征天下-第3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地方封建领主势力的不断膨胀和幕府的不断衰落,到了十五世纪,“将军”又被架空了,各地的“大名”,也就是封建领主,争夺地盘大打出手,这就是日本的“战国时代”。但奇葩的是“天皇”和“将军”都被保留了下来,一个国家两个傀儡,遍观各国历史,日本这也算是蝎子粑粑独一份了。

    其后织田信长异军突起,逐渐击败各地大名。就在他快要成为新一任“将军”的时候,由于部下叛乱,织田信长举火**,胜利果实被他的部将丰臣秀吉摘得。

    日本人还有个毛病,那就是名字可以随便改。就以丰臣秀吉来说,他原名木下藤吉郎,因为幼时贫困营养不良,再加上基因的问题,矮小酷似猿猴,常被人称作“猴子”。成为织田信长的家臣之后,他自觉出身卑微面上不好看,就从织田的两大家臣“丹羽”和“柴田”中各取一字,改姓“羽柴”。在中国人看来,这是一种典型的“三姓家奴”行为,但日本人反倒觉得很光荣。

    而“秀”这个字,只有有身份、有功绩的人才能用。所以木下藤吉郎就变成了羽柴秀吉,但此人野心极大,在击败各地大名,取得日本实际掌控权后,觉得“羽柴”这个姓又不够拉风了,就强迫天皇赐姓“丰臣”,变成了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极其狂妄,统一日本尚不知足,还妄想吞并大明,迁都北京。于是他调遣二十万大军悍然发动侵朝战争,意图以朝鲜为跳板进攻中国。

    不过当时明朝国力还不弱,万历皇帝力排众议派军入朝作战,历经数载,屡有胜绩,强有力地遏制了日本的扩张。没过几年,丰臣秀吉病死,在朝日军急着回国内战,匆忙撤退,结果在海上被中朝联军杀得大败,这就是露梁海之战。

    丰臣秀吉死后,日本重新幕府时代,首任将军是德川家康。此人为人较为谨慎,抛弃了丰臣秀吉的扩张政策,因此日本国内也算消停了一阵。

    但日本国小地狭,匮乏,又心比天高,总觉得高人一等,因此必然要向外扩张。而且虽然幕府建立,各地的大名却并未消失,仍有很强的实力。有些大名便悄悄地扩充实力,对内阴谋推翻德川幕府,对外则一方面联系西洋人,获取他们的先进武器,一方面重新组织倭寇四处劫掠,以充军资。

    尤其是位于日本西南方四国岛上的萨摩藩,更是擅自入侵大明的属国琉球,俘虏琉球国王尚宁。琉球本来是个主权国家,只因为实力太弱,无力保卫自己,现在居然沦为日本一个地方势力的附庸,着实让人感慨。

    朱由检听到此处不禁问道:“岳父大人,照此说来,萨摩藩相当于不遵幕府令,有自立之意,幕府难道不管?”

    戚显宗双眉紧锁道:“幕府现在自顾不暇,臣以为几年之内,日本政局必然大变。现在的倭寇只能算是探路,臣担心几年之后日本统一,也许会再度倾巢而出!”

第六百六十章 岛国乱局() 
<;!……开始……>;

    从戚显宗的介绍中,朱由检惊讶地发现,这个时空的历史与他所知道的历史看起来处处相似,很多历史上的事件也一一发生了,但结果却是不尽相同。

    就拿日本幕府来说,本来德川家康建立德川幕府之后,各地大名慑于幕府的强大,不得不停止互相残杀,日本也一个幕府主导下的较为稳定和闭关锁国的时期,直到明治维新。

    可是现在的局势却不尽然。幕府制实则是幕府和地方藩镇共存、藩镇名义上接受幕府管辖的变种封建制,幕府将军和各地大名都是世袭的。在德川家康时代,由于其明显强于其他大名的军力,各地大名不得不低头,并且接受了德川家康对大名领地的重新划分。

    按照幕府的划分方案,大名被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亲藩大名,即与德川家族有血缘关系的大名。其中实力较强的包括名古屋的尾张藩,大阪与京都之间地区的纪伊藩,以及紧靠江户的水户藩。这三藩占据着日本最富庶的地区,拱卫着位于江户的德川幕府,他们也是幕府制度的既得利益者和坚定者。

    第二类是谱代大名,意为一直追随德川家康的将领。这些大名在名义上是德川幕府的家臣,都在幕府中有官职,并且手握兵权,实力不俗。德川家康规定,幕府统治由将军主导,亲藩大名和谱代大名也有发言权,因此谱代大名对幕府也较为恭敬。

    第三类是外样大名,这一类就比较惨了,他们都是在战争失败,被迫臣服幕府的军阀。但这些大名中有的仍然实力不俗、雄踞一方,其中的佼佼者包括加贺藩、萨摩藩和仙台藩。他们对幕府一直怀恨在心,但由于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又各自心怀鬼胎,因而无法形成合力反抗幕府。因此德川家康在世时,一家外样大名都不敢与幕府争锋。

    但德川家康以及和他同时代的大名相继死后,局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新一代外样大名,很多都不满足于窘迫的现状,幻想着恢复战国时期的地盘;亲藩大名和谱代大名则是害怕既得利益失去,对新势力想尽各种办法打压;同时亲藩和谱代大名之间,也各自的利益明争暗斗。可以说气氛相当紧张,脆弱的平衡随时都有可能被打破。

    而动乱发生的导火索,却并不是源于一个藩镇,而是发生在幕府与天皇之间。

    本来天皇已经当了好几百年傀儡了,不论是将军还是大名,谁都没拿皇室当一回事,历任天皇也都谨小慎微,躲在京都的皇宫中听任军阀混战。

    然而德川家康建立幕府后,进一步加强对皇室的控制,削弱天皇为数不多的权力。现在在位的天皇名叫政仁,他连娶老婆这样的事自己都说了不算,不得不娶了德川家康的孙女、第二任幕府将军德川秀忠之女和子为后。这与当年曹襙强迫汉献帝娶自己的女儿为皇后,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德川家的司马昭之心,已是路人皆知了。

    可政仁天皇自认为自己是“神”,是“万世一系”,虽然落魄了点,可也不甘心任德川幕府摆布,总想打点“擦边球”,慢慢地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同时也试探幕府对自己的底线。

    就在不久前,日本国内发生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件。

    其一是“紫衣事件”。佛教自隋唐时传入日本,而日本人的宗教思维也相当奇葩,神道可以和其他宗教,包括佛教并存,哪个神管用便拜哪个。从骨子里说,这根本不叫宗教信仰,其实就是实用主义。

    其后佛教势力逐渐增大,后来竟成为一股不可小视的政治势力。那些大寺院往往占有大片良田,并与各地大名勾结,对百姓洗脑,使其死心塌地地接受封建领主的压迫。

    而当时有身份的高僧可以穿紫色僧衣,这是荣誉和地位的象征。授紫衣的权力原来属于天皇,天皇也可借机敛财,谁给钱多便给谁紫衣。孰料德川幕府居然连这点权力也剥夺了,并在《禁中并公家诸法度》中明确规定朝廷不能私自授予紫衣。政仁天皇想从这里入手,挑战幕府的权威,于是一次性授予七十多名僧人紫衣。

    而此时的幕府将军已到了第三任,即德川家康的孙子德川家光。这位对天皇也毫不客气,直接宣布此次授衣无效政仁气得差点吐血。

    紧接着第二件大事又发生了,德川家光可能是出于羞辱政仁的目的,故意让自己的奶妈阿福去拜见天皇。政仁被迫接见,并为其赐名“春日局”,此即为“春日局事件”。按当时的规矩,阿福只是个奶妈,没有官品,是没有资格拜见天皇的。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天皇在与幕府的暗斗中再次吞下了失败的苦果。

    德川幕府如此嚣张,给了对其不满的地方大名一个难得的借口。以外样大名加贺、萨摩、仙台三藩为首,很多大名指责幕府缺乏对天皇应有的尊重,并拒绝再上缴赋税。德川家光勃然大怒,联合亲藩与谱代大名,准备发动对三藩的征讨。

    而这三藩也不是省油灯,他们早就利用地处偏远的优势,偷偷与外国展开走私贸易。尤其是萨摩藩,他们不但早就与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通商,还勾结了郑芝龙,海上军事力量相当强大。扩充军费,萨摩藩屡屡派出武士骚扰大明海疆,这也就是现在频繁出没的倭寇。

    “岳父大人何以知之甚详?”朱由检好奇地问道。

    戚显宗忙禀道:“臣抓住过一些倭寇,这些消息都是从他们口中盘问得来的。臣当即向朝廷上奏,但朝廷一来只盯着辽东战场,根本无暇顾及其他;二来权奸当道,庸臣得过且过,也无人去关心一个番邦的政局。”

    朱由检听罢,不禁紧锁双眉。他有一种本能的预感,就是日本现在的局势,与历史上二百多年以后的“倒幕运动”颇为相似。如果幕府被推翻,天皇重新掌权,日本会不会提前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大明现在应付一个后金已经力不从心,如果再加上一个日本,岂不是雪上加霜?

    所以朱由检现在真心希望日本再内斗几年,越乱越好,最好是人脑子打出狗脑子来。只要再给他几年时间,朱由检肯定会找这个流氓成性、罪大恶极的岛国算笔总账他们把两个时空欠下中国的累累血债,连本带利一起偿还!

    <;!……结束……>;

第六百六十一章 美凤;你真美() 
<;!……开始……>;

    朱由检还记得在前世,美国总统罗斯福有过一句对日本恰如其分的评论:“日本人是有史以来我见过的最卑鄙、最无耻的民族。”这个民族表面上欺软怕硬、崇洋媚外,然而在骨子里却极其狂妄,把自己视为最优秀的民族,而其他民族统统是劣等生物。

    由于本州四岛匮乏,贪婪的日本在漫长的历史上多次向外扩张,给周边邻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尤其是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大力发展海军,妄图建立一个包括东亚、东南亚、大洋洲在内的超级大帝国。

    中国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从甲午战争起,就饱受日本欺凌,台湾、东北先后沦丧。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又开始全面侵华,妄图灭亡中华民族。虽然经过八年抗战以及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共同努力,终于彻底打败了日本,可中国也负出了伤亡数千万人的重大代价,几乎占到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

    可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幽灵在战后又死灰复燃,试图否定历史、美化侵略、废除和平宪法,甚至拥有核武器。因此但凡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中国人,都对日本军国主义恨之入骨,朱由检的前世尤俭同学也不例外。

    而在这个时空,虽然这一切都还没发生,但卷土重来的倭寇已经给大明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如果日本内乱平息,毫无疑问它还会向外扩张,而大明必然又是首当其冲。

    为此朱由检忧心忡忡,可他目前却是什么也做不了。道理也很简单,他的力量太弱小了。就算他拥有数万秦兵,可是这些兵力将来还要投入抗击满清入侵的战场,根本无暇顾及漫长的沿海地区。

    而且日本是岛国,要彻底击败它,必须要有强大的海军。可大明自从执行“片板不得下海”的闭关锁国之策后,相当于自废武功。二百多年下来,曾经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大海军已经灰飞烟灭,现在的沿海卫所连几条能出海的船都凑不齐,就更别说打海战了。

    唯一有实力的是郑芝龙,可他名为官军实为海盗,只顾自身利益,根本不顾大明的安危。尤其是郑芝龙与日本关系暧昧,几乎垄断了对日本的走私贸易,在大发横财的同时,也变相地帮助日本进行武装。所以要指望郑芝龙的水师抗日,无异于痴人说梦。

    因此朱由检要想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惟一的途径就是从零开始,建立起一支属于自己的强大海军。但以他现在的军事和经济实力,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也只好寄希望于日本国内再乱几年,等自己登基之后,先消除满清的威胁,再腾出手来对付日本。

    但是岳父戚显宗这番话也不是白说的,最起码朱由检从中得到了一个情报,那就是琉球已经成为日本的附庸。之前琉球是黄海商帮海外贸易的主要对象之一,但现在再保持贸易联系,那就等于资敌了。所以朱由检立即通知李贞妍与朱存棋,马上断绝与琉球的贸易。

    如此一来,黄海商帮的贸易渠道就更少了,资金也更加捉襟见肘。之前朱由检从海外贸易当中尝到了甜头,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贸易也是大势所趋,朱由检当然不想就这么放弃。可是环顾周围,蒙古、女真、朝鲜、日本、琉球都处于交战或敌对状态,而南洋的商路又被荷兰人和西班牙人控制,该去找谁交易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