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重征天下-第3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李崇瑶一手调教出来的;崇瑶后,还能不能训练出这样的精锐部队,朱由检心里实在没底。

    在经过几个月的苦苦思索后,朱由检终于想到了一个有可能克制游牧民族骑射战术的方法,那就是以重骑兵对抗轻骑兵。女真人和蒙古人的骑战特点,并非是欧洲骑兵的“骑马与砍杀”,而是将重点放在射箭上,这也把骑兵机动灵活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

    遥想当年蒙古人大举西征,把比他们更加身强力壮的欧洲骑兵杀得溃不成军,就是用了这种近乎无耻的“放风筝”战术。我能射到你,你砍不到我,那我岂非立于不败之地。而欧洲骑兵则是一味傻追,最后连个照面都打不上,就全被射死,这才成就了蒙古人“上帝之鞭”的恶名。

    朱由检却由此想到,既然不能阻止女真人、蒙古人射箭,那么能不能让他们的箭失去威力?方法说来也很简单,那就是己方骑兵和战马都身披重甲,成为重甲骑兵!弓箭是用人力射出的,速度和贯穿力都无法与火器相提并论。如果你的弓箭射不死我,那我还有什么怕你的?

    但是说来简单,一支真正意义上的重骑兵却是难上加难。首先战马就得好,否则增加了这么多铠甲的重量,马匹连跑都跑不动,还打哪门子的仗。

    其次铠甲必须实现骑兵和战马的全覆盖,而且要有足够的强度。因为女真人和蒙古人的箭术太精湛了,尤其是善于射马。宁远之战中,也屡屡出现铠甲被弓箭射穿的情况,这种不靠谱的防护还不如没有。

    再者重骑兵也要有趁手的兵器,可以保证在近战时完爆对手。否则人家弓箭伤不了你,但是可以用马刀把你砍死,这样的重骑兵也是没有意义的。

    虽然面临这么多困难,但重骑兵是惟一的可行之路了。既然选定了这条路,朱由检也不再犹豫,他的办法也很简单,就两个字:砸钱!

    <;!……结束……>;

第六百八十四章 密联叶尔羌() 
<;!……开始……>;

    这支重骑兵部队,朱由检可谓是不计成本。

    目前秦兵的马匹来源主要有两条,一是花钱购买,二是在与流贼的作战中俘获。但流贼的马匹质量都不怎么样,只能勉强用作轻骑兵,无法承受更多的重量。所以真正的好马,还是得靠黄海商帮花钱买。

    而由于朱由检禁止与蒙古人、女真人做形式的生意,所以他也无法得到蒙古马。眼下,他只能买到两种马,一种是藏商的藏马,另一种就是亦里把里商人的纯种大宛马了。

    藏马是高原马种,耐力极佳,但爆发力稍差,不是重骑兵的合适选择,因而朱由检也没有引进。将来车兵营和炮兵营逐渐完备以后,可以用藏马做为役力,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相比较而言,大宛马体形饱满优美,四肢修长,步伐雄健,从体态上远胜矮小的蒙古马,且具有惊人的爆发力。由于皮肤较薄,汗腺发达,大宛马中又以枣红色或栗色为多,马跑出汗以后,色泽更加鲜艳,恍如流血一般,故又有“汗血宝马”之名。当年李崇瑶的坐骑就是一匹汗血宝马,可惜已经魂归草原。

    朱由检从亦里把里商人阿鲁不花手中先花重金购买了几匹大宛马,然后亲自测试它们的脚力。他惊喜地发现,大宛马的短距离冲刺能力太惊人了,他在心中默念大约一分钟的时间,马儿已经跑出两里!而他自己的坐骑枣红马乃大玉儿所赠,是一匹典型的蒙古马。虽然脚力也不错,但与大宛马短途赛跑,不到几秒钟的时间就被拉下一大截。

    而重骑兵与轻骑兵对抗的法宝,就是短距离冲刺能力。因为战马的体力毕竟有限,如果多负重一百多斤,长距离追击耐力悠长的蒙古马,那无疑又重蹈了当年欧洲骑兵的覆辙。朱由检要这支重骑兵,要的就是接战那一下的爆发力,如果敌军企图用“放风筝”的战术引诱自己进攻,那也只好勒马不追。

    俗话说无商不奸,当阿鲁不花发现黄海商帮对自己的大宛马极感兴趣之后,立刻坐地起价。本来一匹马百两黄金的价格就已经非常离谱了,他还想把价格再翻一番。

    朱由检也不是冤大头,他对马匹的市价清楚得很。由于中原地区不产马,朝廷过去想要用马,主要靠向辽东、蒙古及西域番商以“茶马互换”的方式购买。在和平时期,马贱茶贵,一匹好马也就能换百斤茶叶。后来随着战事的增多以及与辽东女真人交恶,马匹逐渐成为紧俏货,价格涨了好几倍,但折银也不过几十两而已。而大宛马一匹就要百两黄金,折银就是九百两左右,还想涨价,这阿鲁不花也太能宰人了!

    但是阿鲁不花仗着大宛马只此一家,初时坚决不肯降价。对付他,朱由检也不得不对他的底细详细调查了一番,顺带了解了一下西域的历史与形势。

    原来所谓“亦里把里”,其实不是个国家的名字,而是地名。“亦里”即是前世的伊犁,“把里”在蒙语中就是城的意思。亦里把里,其实就是当年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的察合台汗国的都城。现在察合台汗国早已灭亡,取而代之的是叶尔羌汗国。但明朝国力衰微之后,已经无法控制嘉峪关以西的广大地图,也对西域缺乏了解,还以“亦里把里”称呼西域诸部,实乃大谬。

    叶尔羌人是带有蒙古血统的突厥人,信奉伊斯兰教。自从灭掉察合台汗国后,他们控制了北起天山、南至青藏高原、东至嘉峪关、西抵葱岭的广大区域,至今已有近百载,并且与明朝保持着名义上的封贡关系,贸易也是时断时续。

    但叶尔羌汗国也有自己的心腹大患,那就是在他们北方迅速崛起的准噶尔部。

    准噶尔是蒙古的一支。在蒙元衰败后,蒙古高原上的各部落重新陷入四分五裂之中,其中最强大的一支叫瓦剌,当年酿成土木堡之变的也先就是瓦剌太师。不过现在瓦剌也分裂了,其中较为强大的有四支,分别是和硕特、准噶尔、杜尔伯特和土尔扈特。准噶尔部崛起之后,把其他三部都打跑了,和硕特向南跑到了青海,杜尔伯特向东跑到了科布多,土尔扈特则向西跑到了里海附近。

    接下来准噶尔部就将扩张的矛头指向了叶尔羌,近年来已经连续几次击败叶尔羌的军队,占领了天山以南的大片土地。

    这位阿鲁不花,则是叶尔羌苏丹阿都剌因的最亲信之人,否则苏丹也不会把利润如此丰厚的贸易大权交给他。

    了解了这些情况以后,朱由检再联想历史,这准噶尔部后来不是出了个在清康熙年间大闹西北的噶尔丹么?噶尔丹企图恢复蒙古人昔日的荣耀,与满清连年大战,最后打不过满清,还阴谋勾结俄罗斯人介入。满清急于平定噶尔丹,在《尼布楚条约》中做出了较大的让步俄罗斯人一下子占据了外兴安岭和额尔古纳河以外的广大区域,大获实利,为二百年后的衰亡埋下了祸根。从这个角度说,准噶尔这股军事势力与满清同为一丘之貉,都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因此朱由检灵机一动,就在西安秘密约见了阿鲁不花。安全起见,他仍然没有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但是也抛出了一枚重磅炸弹:自己是秦兵的资助者,麾下有数万大军!

    紧接着朱由检就提出一个让叶尔羌人难以拒绝的条件:只要阿鲁不花以之前的价格供应大宛马,三年之内,秦兵必西出嘉峪关,帮助叶尔羌消灭准噶尔!

    阿鲁不花是个极其精明的商人,多年来流贼肆虐西北,秦兵又大败流贼,他一一看在眼里。如果战斗力如此强悍的部队去和准噶尔部死磕,叶尔羌坐收渔利,他必能更受苏丹重用,同时自己还赚着大宛马的高额利润,那又有何不可呢。

    当然,初时阿鲁不花也不相信朱由检真能控制秦兵,他提出了一个自认为相当苛刻的条件。

    <;!……结束……>;

第六百八十五章 义战宣言() 
阿鲁不花向朱由检提出的条件,就是亲自到秦兵军中视察。如果朱由检说的是假话,那肯定会被立即拆穿,因为军营可不是老百姓想进就能进的,就是你再有钱有势也不行。

    但对于朱由检来说,这还是个问题么?他立即安排阿鲁不花前往鄜州李来亨以最高规格接待。看到秦兵整肃的军容、严明的军纪,以及李来亨对自己热情的态度,阿鲁不花彻底打消了顾虑。

    与明人对叶尔羌知之甚少截然相反的是,阿鲁不花在内地经商多年,对明朝的政局有相当透彻的认识。他知道,像祖大寿、毛文龙、左良玉、郑芝龙、甚至是洪承畴这样的将帅,由于手握重兵,而朝廷一方面指望着他们卖力作战,一方面也缺乏对他们的制约手段,因此无法有效控制他们的行动。在他看来,秦兵也是这样的一支部队,不管他们的实际控制人是谁,反正不是朝廷就行,完全可以被他们叶尔羌汗国利用。

    所以他返回西域之后,极力向苏丹阿都剌因建言,采纳朱由检的建议,与秦兵建立秘密同盟。当然秦兵也不是朱由检的惟一砝码,打动苏丹,他也少不得拿出重金利诱。阿都剌因一方面被黄金所诱,一方面也确实被准噶尔部折腾得没招了,于是与朱由检一拍即合。

    由于双方都怕被朝廷知道招致大麻烦,朱由检与叶尔羌并未签下书面契约。向叶尔羌表示诚意,朱由检又赠予了阿都剌因三十支鸟铳和若干弹药。其实对于火器而言,日常的维护和充足的弹药供应才是战斗力的保证,这点枪支弹药实在起不了什么作用。但阿都剌因却是如获至宝,把这些鸟铳全部配给了自己的卫队,平时也舍不得使用,只是扛着吓唬人。

    从此以后,中亚的大宛马通过叶尔羌汗国,源源不断地运抵陕西,迄今已有千匹之多。当然朱由检也为此付出了数万两黄金和不计其数的茶叶,折银至少几十万两,这也是秦王庄最大的开销之一。

    从这千余匹大宛马中,朱由检又精选出五百匹膘肥体壮、爆发力极强的好马,全部配给李来亨他组建重骑兵部队。至于其他将领的重骑兵连,就只好对不起了,因为现阶段实在是没有那么多达标的战马。

    解决了最最关键的战马,其他环节就好说了。重骑兵是李来亨从全部骑兵中择优挑选的,其中很多都是铁匠出身。李来亨对他们的要求是:不需要会什么花哨的招数,只要力气大、抡得动狼牙棒就行!

    重骑兵的武器装备,则全部出自秦王庄兵工厂。人和马的铠甲都是量身,确保护住部位,这样就不怕弓箭了。至于兵器,朱由检是从女真人那里偷师的,因为后金的白甲兵也是重装骑兵,他们使用的就是狼牙棒,份量既沉,又有尖锐的刺,可以说是集钝器和锐器的优点于一身。

    接下来就是训练了。朱由检知道,在千军万马之中,一两个重骑兵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必须形成一定规模,才能发挥出应有的威力。于是他严令李来亨,平时禁止让重骑兵参与对流贼的作战,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训练中去。几个月下来,这五百骑兵和他们的战马已经适应了沉重的铠甲,掌握了重装冲刺作战的要领,因此才有今天的大获全胜。

    这还只是武器装备方面,从此次复套作战的整个战役安排上,朱由检和他的五千骑兵也以极大的毅力连续奋战,坚决贯彻了作战意图。

    由于三千步兵承担诱敌任务,五千骑兵此前一直隐藏在毛乌素沙漠中,以防被蒙古人发现。直到望见车阵中腾起的第一股狼烟,朱由检才派出小股侦察部队,远远地监视着蒙古人的动作。

    在帖木尔集合了部队猛攻车阵的时候,朱由检终于下令骑兵出击了。不过他们的目标并不是帖木尔的主力,而是鄂尔多斯部散落在河套平原上的各个部落。因为蒙古人打仗不可能带着妇孺,此时部落都没有防御的能力,被秦兵打了个措手不及,一个人都没跑出来。

    朱由检也没有像蒙古人一样大开杀戒,只是把这些妇孺全部捆起来囚禁在蒙古包中,留下少数士兵看守,牛羊则根本未动。这样从外面看起来,似乎这些部落并未遭到攻击。只把那些贵族抓起来随大军一起行动,这就是大战开始之前,用来动摇蒙古人军心的那些人了。

    在用了几天时间歼灭了几乎蒙古部落后,朱由检也看到了车阵中燃起的第二股狼烟。按照事先约定好的信,这就意味着蒙军主力已经被严重削弱,极度疲乏,决战的战机已经到来。朱由检就安排秦兵先好好睡了几个时辰,然后以疑兵阻止蒙军逃走。之后发生的事就不用再多说了,总之有了前面的这一切,再加上蒙古人的狂妄和愚蠢,才成就了这场史无前例的大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