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重征天下-第5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生气是没有用的。很快石春虎就回来禀报,说已将乔宇亮的豪宅抄了。经初步检点,共抄出白银三十余万两,全国各地银的银票累计不下四百万两,但锦衣卫最想要的账簿,却有多半不翼而飞,剩下的只是些普通账目。

    朱由检将情绪稍稍平复一下道:“看来这个藏在幕后的人心很细,手段也很毒辣。不过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件案子就由你们锦衣卫负责,刑部朕不让他们插手,以免泄露消息那条真正的大鳄察觉。”

    回到紫禁城之后,这一夜正好轮到朱存棋侍寝,朱由检就直奔她的承乾宫而来。

    在秦王府时,朱由检就已经定下规矩:各位妃子一视同仁,每夜轮流侍寝,登基之后同样如此。即使是戚美凤怀有身孕,轮到她时,朱由检也会陪她安歇,虽然什么也不能做,但夫妻相拥而眠,同样睡得踏实而又幸福。

    其实朱由检挺讨厌“侍寝”,这个词明显代表着男尊女卑,而他不论是对谁,都是抱着平等的心态,因为这几位女子都是和他饱经患难、生死与共的至亲之人!

    除了皇后蕊儿住在坤宁宫之外,另外三位妃子都住在“东六宫”。这“东六宫”位于坤宁宫正东,仅有一墙之隔,分别是景仁宫、钟粹宫、承乾宫、景阳宫、永和宫和延禧宫。这六座宫殿规格形制完全一样,都是皇妃寝宫,朱由检便安排她们住在这里。

    他自己因为忙于国政,白天很少有时间和妃子们在一起。她们住得近一些,也方便互相照顾。毕竟这里是紫禁城,虽然朱由检给自己的女人们都安排了工作,但他早从那些清宫戏中知道,后宫的日子实在寂寞无聊,自己,几位妃子在一起聊聊天,也许还能稍微排遣一些。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拯救大明,天下苍生,也他自己和他心爱的女人们,朱由检不得不做出一些牺牲。

    正因如此,朱由检格外珍惜每一次与妃子们相处的机会。这一晚简单吃过晚膳后,他破例没有批阅内阁已经票拟完毕的奏章,而是早早地就吹熄了灯,与朱存棋共赴巫山**。

    雨散云收之后,朱存棋自是心满意足。过去她总觉得自己既不会武艺,无法与皇后蕊儿相比;又不懂医术,无法与德妃包玉怜相比;更不能领兵作战,无法与令妃戚美凤相比。尤其让她心中惴惴的是,她总觉得朱由检是因为李贞妍的缘故,才格外宠爱她,因此总有一种受之有愧的感觉。

    可现在通过运营五洲商社,朱存棋已经实实在在地帮到了自己的丈夫,她心中也就坦然了。这会儿她一边轻轻地帮朱由检拭去因为“剧烈运动”而出的一身大汗,一边温柔地笑道:“万岁已经很累了,臣妾帮您扇一会儿扇子,您先睡吧。”

    “唉,要是有个电风扇就好了,定上一小时,那睡得才踏实!”朱由检不禁怀念起穿越之前的生活来。当皇帝的感觉虽然不错,但如果能选择的话,他还是希望生活在前世,哪怕是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丝!

    不过,这个世界有他深爱的亲人,还有他必须杀之而后快的仇敌,更有千千万万善良淳朴的老百姓,在一定程度上,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他们的命运…有了这么多牵挂和羁绊,现在若是真能穿越回去,自己会走么?朱由检在心中问自己这个问题,随即自失地笑了。

    “万岁笑什么?”朱存棋甜蜜地道。

    “没什么,存棋你也别扇了,怪累的。”朱由检爱怜地轻抚着朱存棋光滑的玉背道,“反正也热得睡不着,朕给你讲讲吕梁商帮走私的事…”

第九百三十八章 宣府换将() 
吕梁商帮帮主乔宇亮涉嫌向蒙古走私粮食,并突然暴病身亡、乔府被查抄的消息,在京师商界中引起了极大震动。首当其冲的就是吕梁商帮,帮主犯了掉脑袋的大罪,他们这些底下的商人自是惊惶不已。尽管官府没有采取行动,但很多人已经无心做生意,有些心里有鬼的更是关张收拾东西,准备尽快逃离京师。

    其次就是其他几大商帮。京师七大商帮中,徽州商帮与吕梁商帮实力最强,其他商帮则要稍逊一筹。如今吕梁商帮突然出事,市场一下子出现了空缺,按理说是这几家抢占市场份额的好机会。

    可是这几家商帮中,也有偷着走私粮食、盐铁的。虽然数量不如吕梁商帮那么大,可查出来照样是死罪。乔宇亮说完就完,谁不害怕?因此这些人只顾忙着销毁罪证,根本无暇照顾生意。

    结果五洲商社趁虚而入,接连在京师开办银、茶店、布店等一系列产业。除了因为没有盐引而未涉足盐业,可以说五洲商社的触角已经伸向各行各业,业务流水也大幅增加,步入了良性循环。

    而其他几大商帮,陕西商帮本来就是“特务”,粤商、闽商等则巴不得出现新兴势力,将市场搅浑,动摇晋、徽两家独霸京师商界的局面。

    真正受到冲击的是徽商和浙商。但许友三老奸巨猾,总觉得吕梁商帮突然垮台与五洲商社的出现似乎有着某种联系,因而行事低调了很多,再也不敢打压五洲商社了。

    商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同时,对走私案的调查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不过正如朱由检所预料的那样,虽然通过审讯,又逮捕了吕梁商帮内几十名直接或间接参与走私的商人,但都是些小鱼小虾。锦衣卫一直怀疑京师有官员充当吕梁商帮的保护伞,甚至就是走私粮食的真正幕后主使,可在审讯中却是一无所获。看来如果真有这种无耻官员的话,他肯定是和乔宇亮单线联系,外人根本无法得知。

    现在乔宇亮死了,他的家产也被毫不客气地充公,包括他的一些家人和管家、家丁之类都被收监,但这条线索显然是断了。

    而宣府那边,同样没有什么进展。郝永忠一去宣府城,宣大总督魏云中和宣府巡抚卢睿就知道了走私案。二人均大为惶恐,上疏向皇帝请罪。但是二人均表示,对郑明德串通商人走私一事毫不知情。宣府总兵王忠同样表示不知道郑明德暗中捣鬼。至于那些参与走私的边军,也问不出什么来。

    内阁对这件大案同样很震惊。由于朱由检令锦衣卫审理此案,阁臣们不清楚具体案情,便请求皇帝将案子转给刑部。

    朱由检则是断然拒绝,在没有查出到底谁是涉案官员之前,他绝不肯把案件转给刑部。说不定这个人就是刑部的,转过去不是他消灭罪证!

    阁臣们对于这次被皇帝驳回倒没有太坚持,一则此案涉及军事,由同为军队系统的锦衣卫审理并无不当;二则内阁里现在除了孙承宗、王在晋和袁可立这三位老臣以外,又多了一个皇帝的者,那就是周延儒。

    这位老兄自从入阁之后,往日年轻气盛的作风不改,但对象却变了。凡是皇帝的事,他就坚决;凡是皇帝反对的事,他就坚决反对。只要东林系大臣和皇帝有不同意见,他非得和他们吵个天翻地覆不可。而且他是状元出身,口才极佳,辩论起来引经据典、头头是道,即使是钱龙锡、李标这样的饱学之士,也往往被他驳得哑口无言。

    除了周延儒以外,内阁还有十六名中书舍人。他们虽然没有票拟权,但在内阁商议朝政时,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像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也都是皇帝的坚定者。因此内阁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不像以前那样,几乎事事都和皇帝对着干了。

    当然,这么大的案件,如果内阁一点建议也没有,也显得阁臣太过窝囊。经过集体讨论,阁臣再次奏请皇帝,将宣大总督、宣府巡抚和宣府总兵调往他处,另派官员接替他们的职务。

    这次朱由检欣然同意。一方面是给了内阁一次面子,另一方面,如果案件涉及到这三个顶级官员的话,将他们调走,无疑有利于案件的深入调查。就算他们与本案无关,但就看他们在独石口一役中的表现,简直麻木到了极点,宣府直接拱卫着京师,交给这种酒囊饭袋镇守怎能放心!

    对于接替人选,内阁提交了几次名单,朱由检都不大满意。比如内阁建议让洪承畴担任宣大总督,虽然他资历足够,但朱由检对洪承畴有一种天然的戒备之心,怎会让他驻守边关重地。

    又比如内阁建议让孙传庭出任宣府巡抚。虽然孙传庭是朱由检非常信任的人,但陕西方面同样非常,现在流贼盘踞于湖北西北部的山区中,随时有可能重返陕西,潼关需要有孙传庭这样一位可靠之人镇守,否则关中平原和西安就危险了。

    最后,朱由检不得不通过陈圆圆的京华时报,将自己中意的人选透露了出去。京华时报连续几天,连篇累牍地报道两位官员的事迹,自然也引起了朝臣的注意。

    这两人就是袁崇焕和卢象升。

    袁崇焕曾任辽东巡抚,独自对付后金,出任宣大总督当然有资格。自从边军退守山海关后,朱由检把袁崇焕闲置了一阵他好好反省擅杀毛文龙之事,袁崇焕也为自己的冒失而后怕不已。如今正在用人之际,袁崇焕虽然能力有限,但忠诚和严谨方面却没有问题。

    至于卢象升,朱由检早就想提拔自己这位义兄了。不过他现在只是正五品大名知府,骤然提到高位,恐怕引起物议,所以让他先担任宣府巡抚比较适宜。卢象升的“天雄军”在明军中显然属于战斗力很强的,宣府这么的边镇,自然需要敢战能战的军队驻守。

    而宣府总兵这个空缺,朱由检希望李定国能回来补上。在他的筹划中,宣府总兵不单单是抵御外敌入侵,而且在不久的将来,还是反击后金的第一支奇兵。遍观明军诸将,只有李定国能当此大任!

    因此朱由检不禁望眼欲穿,急盼着李定国和李来亨能早日平定西南,迅速班师!

第九百三十九章 收复永宁() 
此时此刻,定南将军李定国和平南将军李来亨的八千轻骑,正艰难地跋涉在从永宁到毕节卫的崎岖山路上。

    在重庆大败奢崇明之后,第二天李定国就与秦良玉的白杆兵沿江东下。秦良玉在四川各土司中威望颇高,尤其又刚刚大败奢崇明,各土司更是纷纷向她和朝廷示好,主动了许多船只供官军使用。如此顺水而下,可比来时翻山涉水容易多了,因此仅用了四天,大军就抵达重庆。

    暂时留守重庆的陈天工告诉李定国与秦良玉,李来亨已经与傅宗龙率兵进击奢崇明的老巢永宁。由于奢崇明的主力,驻守永宁的都是些虾兵蟹将,战斗力根本无法与李来亨的精锐秦兵相比。

    但是出乎众人意料的是,李来亨作战并不顺利。永宁土兵都是当地人,对地形极为熟悉,又有土人给他们通风报信。每次李来亨率兵突击一个据点,往往对方早得到消息遁走了,秦兵只能扑个空。一连七八天,李来亨都被土兵牵着鼻子在大山里乱转,这也就是秦兵军纪严明、不畏辛苦,要换了其他官军,早就士气崩溃了。

    马千雪这一路上一直跟在秦良玉身边,听了撇撇嘴道:“这个李来亨真是没用,奢崇明的主力都没在,他都打不赢!”

    “千雪,不许胡言!”秦良玉赶紧道,“想是平南将军兵力太少,我们还是要赶快进兵增援才是。

    李定国点点头道:“忠贞侯所言极是。李来亨只有四千人马,在川东南这种多山地形下,万万不可再分兵,否则就有被敌人各个击破的危险。他也是没有办法才如此,说起来,恐怕难度不亚于成都之战。”

    马千雪自从上次自尽被李定国救下,就觉得失了面子,这些天来一直对李定国冷言冷语。这次觉得逮到机会,便挖苦道:“你们这些领兵的将领,难道不学习兵法么?《孙子兵法》上说,‘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奢崇明的老巢在永宁,永宁不就是叛军必救之处么?如果换做我指挥,我就率兵长驱直入攻打永宁,哪会像这个李来亨一样,傻乎乎地在群山中转来转去!”

    李定国却微笑着答道:“小姐所言不错,但是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李来亨和我都在秦兵军事学院培训过,令妃娘娘亲自为我们授课,《孙子兵法》自然学过,李来亨也是知道的。

    “但进兵之前,我们就听傅宗龙傅大人讲过永宁的地形,那里四面环山,当中是一片狭小的谷地,还有一条永宁河从中穿过。若轻敌冒进,万一中了敌人诱敌深入之计,待官军谷地之后,叛军将四面山口堵住,再从上游堵塞永宁河,等水涨满以后突然决口,那四千秦兵可就死无葬身之地了。所以李来亨一定要将叛军大部歼灭以后再进兵永宁,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这一番话把秦良玉和马千雪说得都心悦诚服。不过马千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