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重征天下-第5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后面两条,朕先来解释第三条,也就是国债。钱大人担心大明银行入不敷出,无法偿还国债,这一点倒是在理。不过朕已用内帑银特别双重担保,一旦真的无法偿还,购买国债者也不会受到损失。如果三年之后真的出现这种情况,那就说明朕错了,届时不用各位大人多费唇舌,朕也会裁撤大明银行,如何?”

    朱由检话音刚落,平时庸庸碌碌很少发言的礼部尚书来宗道觉得抓到了机会,立即出班奏道:“臣以为钱龙锡所言三条,一、三均非正论,惟有第二条是至理。朝廷一如个人,取财应有道。若与民间银争利,实非君子所为!”

    这来宗道并非东林党人,居然也为钱龙锡帮腔,可见朱由检兴办大明银行这一举措,是真的惹恼了士大夫阶层。来宗道理学大家,平时张口就是“圣人云”,朱由检自知如果不从道理上把他驳倒,大明银行就会遭到天下全体读书人的一致抵制,因而微微一笑道:“来大人,依你所言,朕开办银行,是商人争利的小人所?”

    “臣不敢有此大逆不道之言。”来宗道理直气壮地道,“但《大学》有云: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这段话就是说,为君王者应以修德为要务,德行崇高则有百姓追随,自然也就有了土地和物产。所以德为本,财为末。若舍本逐末,则聚敛的同时也会失去民望。”

    若论引经据典,恐怕能言善辩的钱龙锡也比不上来宗道。这《大学》乃是《四书》之一,朱由检总不能连《大学》里的话也公然反对吧。

    见朱由检并不开口,来宗道更加得意,摇头晃脑地道:“臣以为当前国库空虚并不难解。《大学》中还有云: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意思就是说只要种粮的人多,吃粮的人少,种得快吃得慢,国家自然不缺钱粮。依臣之见,陛下应鼓励百姓大力开荒,同时提高田赋,国库自会慢慢充盈。”

    然后来宗道又瞥了一眼苦笑不语的王在晋,冷冷地道:“陛下,开办银行这个主意,难道是王尚书想出的?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家境富裕,可蓄牛马,就不要在意有几只鸡、几头猪这种小事;如果是可以冬季在河中凿冰贮于冰窖、夏季取出纳凉这样的大户之家,就不要再养牛羊了;若是富有百乘的大夫之家,就不能养帮主人赚钱的聚敛之人。因为这样做就是与民争利,已经很富还与民争利,就会失掉民心。陛下身为天子富有四海,又怎可任用这样的聚敛之臣呢!”

    其实来宗道是因为琐事,与王在晋有点私人小恩怨。如今却是借机抨击王在晋,群臣也一下子把矛头对准了他这个户部尚书,纷纷指责他给皇帝瞎出主意。王在晋并非东林党人,本来在朝中就不太吃香,如今更是有口难言。

    朱由检赶紧朗声说道:“此事完全出自朕意,与王在晋无关。来宗道,朕只问你一句:你说国不与民争利,这朕并不反对,问题是商人能代表全体百姓么?”

第九百六十七章 乾纲独断() 
来宗道引经据典说了一大堆,无非还是论证“国不可与民争利”。他本以为此乃圣人之训,皇帝一定无可辩驳了,却不料朱由检另辟蹊径,从“民”字入手,一句话将他问住。

    朱由检见来宗道一时语塞,便如同连珠炮般地道:“士农工商,商人只占百姓中很小的一部分,能开得起银的商人更是凤‘毛’麟角。其利润不论丰寡,也只是开办银行的商人个人享受,何曾惠及百姓?朕开办大明银行,取其一部分利润用于国事,国泰则民安,天下百姓人人受益,非但不是与民争利,反而是还利于民,有何不可?朕看倒是那些垄断银的大商帮、大财主,才是真正的与民争利,来大人你觉得呢?”

    来宗道闻言大窘。他是浙江萧山人氏,与浙商过从甚密,自己也是一家浙商开办的银的幕后老板。朱由检倒并不知道这些,不过是无心‘插’柳地问了一句,却正击中来宗道的要害。来宗道还以为皇帝已经知道自己偷开银,而依例官员是禁止经商的,当即额头冷汗涔涔而下,再也不敢多置一词了。

    “至于二位阁臣所说藏富于民,朕觉得你们是只说对了一半。”朱由检说道,“民富和国富并不矛盾。民富则朝廷财源充足,国富方可保境安民,反过来又是民富的保证。用老百姓的话说,这叫大河有水小河满。因此说‘藏富于民’并不妥当,朕认为说‘存富于民’更为贴切。有人认为应使国穷而民富,将财富藏在民间,尽可能少‘交’或不‘交’赋税,那就大错特错了。朝廷无财可用,何以练兵?何以救灾?难道指望逐利的商人去做这些事情么?”

    朱由检这番话,可谓诛心之论。其实不论是东林系大臣还是过去的齐党、浙党、楚党等,代表的都是士族、地主的利益。地主地多,需要缴纳的赋税也多,当然希望尽可能少‘交’。所谓“与民争利”纯是托辞,他们不愿损失既得利益才是真的。

    而地主富商阶层通过官员掌握了话语权之后,就真的能左右朝廷的政策。大明帝国的gdp是这个时代无可争议的世界第一,朝廷却无钱可用,出现如此不合理的局面,赋税不均、尤其是对田产大户和大商人征税过轻,不能不说是的原因之一。

    所以朱由检‘欲’开办大明银行,几乎官员都想极力反对。但朱由检接连驳倒钱龙锡和来宗道,这些大臣们也自知他们真正反对“与民争利”的理由上不得台面,一时间出现了尴尬的冷场。

    恰在此时,有两名大臣突然出班奏道:“陛下开办银行上合天道,下顺民心,正宜尽快推行。群臣蠢碌不解圣意,只知一味反对,又无一策可解国库空虚之危局。似此等误国庸臣,陛下问他作甚!只需乾纲独断即可。”

    朱由检倒没想到还有大臣帮着他说话,定睛一看,却是周延儒与温体仁。他心中当即明白:这二人不是东林党,在朝中颇受排挤,尤其是温体仁,因为钱谦益一案更是把东林党彻底得罪了,这些天来连遭弹劾。

    而温周二人也都是聪明人,看出来皇帝对东林系大臣几乎事事与自己作对很是不满,便及时地站在皇帝一方,借朱由检打压政敌。

    其实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朱由检对温体仁和周延儒已经有所了解。其实这两人也并不比东林党高明,对艰难的时局也没什么好见解,甚至心思根本这上头,一‘门’心思就是争权夺势。东林党人好歹还有点风骨气节,这二人却颇有些“媚上”,只要朱由检说个什么,二人不管能不能理解得了,只是一味赞成。

    不过此时此刻,朱由检还确实需要这样的“佞臣”。太祖朱元璋留下来的《皇明祖训》中,也专有一章教授后代如何用权谋驾驭群臣,其中赫然写道:“天下无不可用之人,君子有君子用,小人有小人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然则天子治天下,须义利兼得,以君子治利则谬矣。”

    而东林党人的“义”只是士大夫、地主阶层的“义”,并不能代表天下百姓。历史也证明,他们这一套根本无法挽救中华民族的命运。所以朱由检顿觉温周二人所言有理,现在正是自己动用皇帝权威的时候。

    所以他立即大声喝止了群臣对温周二人的责难,厉声说道:“朕意已决,卿等不必再言!”

    于是乎,大明银行几乎是在朱由检的一意孤行下,于当天成立了。行长由户部‘侍’郎毕自严兼任,朱由检也马上从内帑银中拨出二百万两,转到大明银行的银库之中。

    但建立是建立起来了,大明银行要正常地运作起来,还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其中最紧迫的任务就是两个:一是让人都知道大明银行的存在,以及他的存贷款制度,尽快吸引存款;另一个就是尽快完成第一期国债的销售,以解户部的燃眉之急。

    对于第一条,朱由检早有安排。当天陈圆圆的《京华时报》就发行了外,用八个整版的篇幅,介绍了大明银行创立的目的、运作方法和存贷款的具体程序。尤其详细罗列了各种定、活期存款的利率,并举例加以说明。

    《京华时报》的社会还特意把大明银行与民间银做了一个对比。做为官办银行,大明银行资金雄厚,利率稳定,但最的是比民间银更可靠,因为有国家信用和皇帝个人的信用做为保障。而民间银虽然利息可能更高,可一旦银因故倒闭,那投资者可就血本无归了。

    大明银行的另一个显著优势,就是存款金额不设下限。一般的民间银是不针对普通百姓的,因为‘精’力有限,三五两银子还不够麻烦的。但大明银行的章程明文规定,人均可开设账户,哪怕存一文钱都可以,只是存款少利息也少罢了。

    这份外立即被抢购一空。第二天,京师万人空巷,大明银行的‘门’槛都被踏烂了!

    ps:昨天事情太忙,无奈断更,万分抱歉!今天恢复正常更新

    。

第九百六十八章 踊跃存款() 
大明银行虽然并未得到朝臣的认可,在老百姓那里却受到异乎寻常的欢迎,在对外开业的头一天就格外火爆毕自严等人在喜出望外的同时,也有些措手不及。

    由于准备工作并不充分,户部初时只在京师内外城各开了两个支行,每个支行设五个柜台。孰料排队来存款的老百姓竟多达数万人,这么点人手根本就接待不过来。再加上无论是刚刚上岗的工作人员,还是来存款的老百姓,对银行的办事流程都比较生疏,往往一个简单的开户就得磨蹭半天,也遇到了一些比较棘手的实际问题。

    比如说,很多老百姓都是目不识丁的文盲,只知道自己叫什么,连名字都不会写。而这个时代又没有身份证,开户需要详细登记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住址、直系亲属等等都不能遗漏。防止出现冒领存款的现象,朱由检在制定银行细则时,还特意参考前世的密码制度,要求开户人留下一个口令,比如“大黑狗”、“永定门”等等,取款时必须说出口令,如果忘了就需要银行工作人员上门核实。

    因此第一天上午银行的工作效率实在不高,统共只开了几百个户,存银连二千两都不到。在外面排队的老百姓头顶烈日,很快就热得大汗淋漓,也难免口出怨言。

    众人正在七嘴八舌地抱怨之时,忽听有人高喊:“万岁爷和皇后娘娘驾到啦!”

    众人急回头看,果不其然,朱由检与蕊儿换了一身便装,在数十名皇城警卫团队员的簇拥下,远远地下了龙辇,缓步来到队伍的末尾。

    老百姓们唬得呼啦啦跪倒一片山呼万岁,朱由检忙朗声笑道:“各位父老快请平身。朕也没有别的事,今天是特为陪皇后来银行存款的。”

    母仪天下的皇后娘娘,居然也要存款?老百姓们将信将疑,不过既然皇帝这么说了,谁还敢在前面排着,忙让出道路请二人通过。

    蕊儿却嫣然一笑道:“将闲钱存入银行乃利国利民之举,各位父老顶着炎炎烈日踊跃存款,万岁与本宫均深受感动。方才万岁说了,凡事都要讲先来后到,不论是谁也不能插队。万岁与本宫愿与大家一同排队,大家勿要拘束。”

    老百姓们平素见惯了官老爷打着“肃静”、“回避”的牌子招摇过市,哪里会想到有朝一日,能和皇帝、皇后一同排队?众人顿时深受感动,再无一人口出怨言了。

    朱由检也趁机安慰众人道:“今天是大明银行对外营业的头一天,办理业务慢了些,也属正常,还望各位父老理解。之所以登记得那么全,以至于有些繁琐,也是确保大家辛辛苦苦挣的血汗钱不受到一点损失。大家请放心,大明银行很快会开设更多的支行,方便大家存取款;排得太靠后的,也没必要在这苦等,一会儿朕让银行的人挨个发,明天依序办理也就是了。”

    当然,老百姓们谁也不敢真的大大咧咧排在皇帝和皇后前面,领了之后纷纷退下,所以朱由检与蕊儿很快就排到了。今天这一处支行是毕自严亲自坐镇,他也是刚刚知道皇帝和皇后驾临,正要率众人跪迎,朱由检一摆手道:“用不着这些虚礼,没看这么多老百姓候着么?该怎么办就怎么办给皇后开户吧!”

    蕊儿则将一个大包袱放到柜台上道:“这是本宫与德妃、令妃、骊妃及几十名宫女的存银,共计九百余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