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重征天下-第5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尔等分明是想用银票贿赂本官本官与你们串通作假,置换土地,欺瞒万岁!”顾炎武冷冷地道,“现有笔录在此,尔等还有何话说?”

    王至发自然知道“欺君之罪”的份量,只得一口咬定这笔录是假的,自己根本没说那些话。顾炎武见他们仍不老实,把脸一沉道:“你既不肯承认,那就是说,本官在陷害你们喽?”

    “草民不敢!”王至发仍不死心,强堆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道,“大人,此中必有误会,还望大人高抬贵手!另外,草民的叔父是京师礼部郎中…”

    “住口!”顾炎武大怒道,“你叔父是谁,和本案有关系么?你以为官官相护,本官会因为你的亲戚,就放过这件泼天大案?实话跟你说,此案已上达天听,人也包庇不了你,你趁早死了这条心!尔等到底在皇庄投献了多少田地,具体位置在哪,从何时开始,经办人为谁,行贿了多少银子,共偷逃多少赋税,还不赶紧从实招来!如若不然,本官少不得要大刑伺候,这皮肉之苦尔等可吃得?”

    顾炎武说罢对衙役们使个眼色,众衙役立即用水火棍击打地面,齐声低吼:“威~~~武~~~”

    王至发等地主也不是没上过公堂,这种场面也见多了,但他们过去都是当原告,有时甚至还能舒舒服服地坐着。今天却是跪在堂前受审,他们可都知道那水火无情棍的威力:若是真打,一棍下去就是一道血檩子,两棍下去就皮开肉绽,结结实实打二十大板,半条命就没了!

    他们平时养尊处优,也都是贪生怕死之辈,哪受得了这种酷刑,还没等衙役动手就吓尿了裤子,只得老老实实地招供。

    招供的也确实触目惊心:这种投献偷税行为可不是从现在开始的,也不是前几年,而是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从他们的爷爷的爷爷那辈就开始了!开始只是几顷地,后来越来越多,如今他们每人都有几百上千顷地,全部挂在皇庄名下。

    如果一亩地年产粮食二石,那么一顷地,也就是一百亩地,按照北直隶的田赋税率,平均应缴纳一石二斗粮食。北直隶的田赋在全国是最低的,才百分之一点多,然而就是这么点税,这些贪婪的地主也要偷逃!像王至发家共有良田一千五百顷,一年偷逃的田赋就达一千八百石。按照京师附近的粮食市价,就相当于是白银万两。而王至发只要每年向管庄太监行贿一千两,剩下的九千两就是他自己的了。

    这还只是一年,这种犯罪行为可是从成化年间就开始了,至今已经一百多年,偷逃的赋税已经根本无法准确计算!

    至此顾炎武也觉得案情重大,而且这肯定不是孤案,其他地方恐怕莫不如此。因此他未敢轻断几人画供之后退堂,转到后面奏请朱由检圣裁。

    这时朱由检反倒冷静下来,沉吟半晌才苦笑道:“按理说这几个人连偷税带欺君,死罪是跑不了的。但鞑子刚刚退走,朕不想再见流血,算了,饶他们不死吧!”

    书友群3216195,欢迎加入互动~

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罚没一半() 
半个时辰以后,得到朱由检授意的顾炎武重新提审王至发等人,先是疾言厉色地道:“尔等欺君、行贿、偷逃田赋数额巨大,依律当斩!”

    王至发等人一听就吓得体如筛糠,连连叩头求饶。<;>;

    王至发等人见顾炎武有为自己开脱之意,自然拼命抓紧这根救命稻草,痛哭流涕地道:“但凭大人吩咐,只要能留下草民性命,草民愿倾尽家财,全家老小为大人做牛做马…”

    “好了好了,人岂有做牲畜之理?”顾炎武嘲讽地笑道,“本官毕竟是初来乍到,你们几位是当地累世乡绅,熟悉风土人情,衙门办事少不得你们的。因此尽管你们罪责不轻,本官还是想救你们这一次。按理说欺君之罪绝不可赦,但若是真投献而不是假投献,那也就算不得欺君之罪了。你们挂在皇庄名下的田产…”

    王至发等人也不傻,自然明白了顾炎武的意思。对于地主来说,土地可是他们的心头肉,几辈子巧取豪夺才积攒下来这么多他们把地交出来,那可比剜肉还疼。

    但是看顾炎武的意思,如果还死攥着这些田产,自己的脑袋可就要搬家了,孰轻孰重,地主们还是分得清的。于是王至发赶紧道:“只要不杀草民等,草民等情愿将田产献给万岁爷以赎罪!”

    其他三个地主也纷纷表态。顾炎武却轻轻摇头道:“按理说本该如此。但把田产全献出去,你们一家老小如何生存?这样吧,本官好人做到底,只要你们献上一半田产,再补缴这一半田产最近十年少缴的田赋,本官就在万岁面前舍命为你们求一次情。当今万岁乃宽仁圣君,也许就能赦了你们,也未可知。”

    这时候王至发等人哪还敢讨价还价,反觉得顾炎武是真心为他们着想,无不感激得嚎啕大哭,并赌咒发愿,今后不论顾炎武要做什么事,他们一定全力。

    顾炎武见目的达到,便命衙役释放王至发等人,并差人立即取来他们的地契,当场做了交割。这四人原本合计有田地三千顷,这一下子就被划走了一千五百顷。顾炎武还专拣离通惠河和官道近的地划,难民们的安置点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半刻之后,听完顾炎武的详细汇报,朱由检叹了口气道:“唉他们捡个便宜!这样吧,你把此事经过和处置方法写个奏折,马上递进内阁,朕要看看大臣们有什么反应。如果没有太大的反对意见,朕就以此为成例,派人彻查全国皇庄,清理投献问题。”

    当天傍晚,顾炎武的奏章就递进了内阁,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到了第二天下午,内阁把一大摞奏章直接转了过来,朱由检粗粗一点,至少有七八十份。

    朱由检一一浏览,看罢不禁双眉紧锁。原来他认为,自己对王至发等人已经算是宽大处理了,没想到竟有一多半大臣认为不该没收投献的土地。

    他们还真是振振有词,说投献算是积弊,少缴了多少田赋,因为年代久远根本无法清查,如果罚没一半田地,未免处罚过重。而且地主是民,管庄太监算是官,若不是管庄太监胁迫利诱,地主们也不敢做这种事,所以偷逃的田赋主要还是得向那些太监讨要。至于这些地主,顶多补缴几年田赋也就算了,田地本来也不属于皇庄,还应发还本人,方显皇帝之宽仁。

    不出意外,持这种主张的,绝大部分是东林系官员。另有一部分官员,以户部尚书王在晋和户部侍郎毕自严为首,认为罚没一半投献田产并无不当,但不该划入皇庄,而应划入官田。

    官田也叫公田,顾名思义,就是归官府的田地。按照明代制度,官田由官府耕种。当然官府的官吏既不会自己去种地,也不会花银子雇工,他们只需派役,也就是让普通农户出徭役,说白了就是白使唤老百姓替他们干活。官田的出产,一部分以比民田高得多的税率上缴户部,剩下的则归官府支配,换句话说就是进了当地衙门的小金库。

    王在晋和毕自严有此主张,倒也并非没有道理。早在嘉靖年间,因为皇庄占地越来越多,朝野上下怨声载道,嘉靖皇帝曾将一部分皇庄改称“官地”,撤回管庄太监,由当地有司代管,并声称不再增加皇庄数量。王毕二人自然是想以此为理由,把这些土地划归户部,好多收些田赋,改善入不敷出的窘境。

    只有温体仁、周延儒、黄宗羲、王夫之等少数官员顾炎武的处理方案。黄王二人是顾炎武的密友,而且他们认为这个方案也算是比较中庸,各方都可接受。

    至于温体仁和周延儒,他们自是早就看透了,这个方案不可能是顾炎武自己提出的,肯定是得到了皇帝的授意。既然皇帝要这么办,那就得这么办,谁要是反对,他们就恨不得咬谁;而且是反对的人越多、官越大越好,全让他们咬下去最好,这样他们就可以往上爬,进一步扩张自己的势力了。

    看完奏章后,朱由检问顾炎武:“忠清顾炎武字忠清,你觉得诸臣所议如何?”

    顾炎武谨慎地答道:“陛下,臣以为不罚没投献之地,不足以惩戒这些奸佞之徒,陛下只罚没一半已经是莫大的恩典了。诸臣为其开脱,实不足取。但王、毕二位大人所奏,似乎不无道理,还请陛下斟酌。”

    朱由检听了摇头笑道:“忠清,你以为朕是贪图那点田赋么?朕意已决,其他投献之地,一律依此处置!”

    书友群321669195,欢迎加入互动~

第一千零三章 土改第一步() 
朱由检不顾群臣的反对,还是降旨,将投献到皇庄名下的一半土地罚没,并追缴十年漏缴的田赋。

    圣旨一下,天下震动。尤其是皇庄比较集中的北直隶八府,也是投献的重灾区,那些靠着投献大肆偷税者,很多都是像王至发这样拥有良田千顷以上的大地主。这回可好,直接拦腰砍掉半扇,这些家伙无不捶胸顿足,心疼得要死!

    可是“要死”总比真死要强。朱由检这道圣旨可不是说说就算了,而是让吏部、户部联合派员到各府督办,并由都察院、秘书处和锦衣卫监督。

    都察院的御史还好说,那些锦衣卫可都是朱由检的心腹。他们有不少都是秦兵的老底子,没参加过科举,官场上的人情世故一概不懂,地方上的人更是一个也不认识,走到哪都是一张黑脸,想找他们讲情无异于是自投罗网。

    至于秘书处,更是此次督办的核心环节。本来秘书处只在紫禁城内协助皇帝办公,是不会干涉朝政的。但此次出事的是皇庄,算是皇帝的私产,朱由检自然可以正大光明地让秘书处来办理。

    他有意锻炼一下梅兰竹菊四姐妹,便让她们每人负责两府,与部员和地方官员一起办公。工作主要有三项,一是把罚没土地的地契交割清楚,二是重新安置皇庄的原有人员,三是搜集以前的管庄太监受贿及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证据。

    有秘书处和锦衣卫跟着,就算有人想捣鬼也捣不成了。圣旨上写得明白:投献偷税乃是欺君之罪,本应重处,罚没一半已经算是宽大处理了,若还有人妄图作弊蒙混过关,一经查实,罪加一等,不但要没收全部投献土地,相关人等一律交刑部从重议处。

    欺君之罪本来就已经是死罪了,罪加一等,那可就要凌迟或是灭族了,谁敢冒这个风险?其实朱由检也不过是危言耸听,吓唬吓唬那些胆大妄为的地主而已,他早想明文废除凌迟及株连等残酷刑罚了,只是现在时机还不成熟。

    以此为契机,朱由检终于开始了他谋划已久的“土地改革”的第一步。

    早在穿越之前,朱由检就大概知道,历史上明亡清兴,主要有四大原因。穿越之后,尤其是登基之后,他就看得更清楚了。

    政治方面,明代统治阶级极度腐朽,争权夺利,皇帝、官员集团、宦官集团三股势力之间斗争极其激烈,东林党和阉党之争更是将这种斗争发展到了顶峰。国力在这种斗争中白白消耗,无法形成合力对抗外敌。

    经济方面,在世界上已经掀起资本主义浪潮、江南富庶地区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下,大部分地主没有意识到时代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仍然死抱着土地不放。更由于贪得无厌,兼并土地、偷逃赋税,导致农民生活无着、朝廷无钱可用,甚至出现了一个人口上亿的泱泱大国,到最后山穷水尽、连救命的饷银都拿不出来的可笑局面。

    军事方面,明军一方面过度依赖尚不成熟的火器,另一方面卫所制度的弊端导致士兵战斗力低下,根本无法与弓马娴熟的满清骑兵抗衡。再加上流贼纷起,明军陷于两面作战,兵力又严重不足,灭亡已不可避免,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其他方面,明朝也很倒霉,正好赶上“小冰河”时期,粮食减产,旱灾蝗灾不断,鼠疫、天花等恶性传染病肆虐。这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在一起,明朝就是想不亡也难!

    而朱由检要做的是改变历史,那就必须先破后立。政治、军事都是依存于经济的,所以最的改革就是经济改革,否则一切改革都是空中楼阁。而现阶段经济改革的中心,自然是土地改革了。

    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改革?道理也很简单,在这个时代,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是依存于土地的。农民失去了土地,或者土地的产出不足以维持生存,那他们就只剩两条路,一是饿死,二是造反。

    而大明现在的土地状况,已经到了极度危险、非改不可的地步,因为经过二百多年的兼并,大部分土地已经高度集中在少数地主手中。朱由检在陕西做藩王时,已对这种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