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重征天下-第8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书来自  html/18/18653/iml

1568章 新君同治() 
索尼鳌拜仗剑上殿,索尼更是摆出一副拼命的架势,一定要拥立皇太极之子为帝。崇政殿内的气氛本就极度紧张,这下更像点燃了火药桶,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人同时亮剑,豪格亦不甘示弱地拔剑指向三人,眼火并已经不可避免。众人不禁大惊失色,两个被乳母怀抱着的婴儿更是吓得放声大哭起来。

    就在这剑拔弩张的关键时刻,婴儿的啼哭声却让济尔哈朗灵机一动,大声喝问索尼道:“你们两黄旗是不是必须拥立大行皇帝之子?”

    “没错!”索尼昂然答道。

    “大行皇帝还有其他儿子!”济尔哈朗立即接口道,“十阿哥十一阿哥,不是都在这么?”

    话音刚落,阿济格就气极反笑道:“我说郑亲王,你是不是老糊涂了?让还在吃奶的婴儿做皇帝,他懂什么?让我们给他磕头请安?门都没有!。。。”

    可还没等他说完,多尔衮却急拽他的衣袖制止,思忖片刻后冷冷地道:“郑亲王说得没错。我议一议!”说着便收剑回鞘。

    这时代善也领会了济尔哈朗之意,赶紧打圆场道:“收起来,把剑都收起来!都是一家人,有话好说,没的伤了和气让奴才们笑话。索尼鳌拜,刚才可是你们说的,两黄旗一定要拥立大行皇帝之子。十阿哥和十一阿哥,是不是大行皇帝之子?如果从他们两个中择一个继位,你们拥立不拥立?”

    这下不光是鳌拜,连索尼也张口结舌了。他们出头自然是让豪格继位,刚才索尼说一定要拥立皇太极之子,是对着多尔衮说的,因为多尔衮只是皇太极之弟。没想到济尔哈朗和代善又扯上了两位阿哥,这两人虽然还只是婴儿,但毕竟是皇太极之子,他们若是反对,那就等于自己打自己的脸。

    因此两人都不敢出声,只偷眼。豪格也是左右为难,刚才他拔剑只是一时情急,真要与多尔衮三兄弟当场翻脸动手,他既没这个胆量,也没有必胜的把握。现在济尔哈朗与代善突然提出一个新方案,豪格初时也觉得十分荒谬,可转念一想,多尔衮兄弟绝无可能同意自己继位,如果让一个幼弟继位,怎么也好过多尔衮兄弟。更的是,这个方案还是本来倾向于自己的济尔哈朗提出来的,并且得到了代善的。如果自己坚持继位,那就等于把中间派推向了多尔衮一边,对自己大大不利。

    因此豪格沉思多时,终于恶狠狠地喘了一口气,收剑一坐回座位,把脸一扬道:“我只是有些人不自量力非要争夺皇位,难道我就非得当皇帝不可么?”

    阿济格多铎等人见状也纷纷收剑坐回座位,避免了一场血腥的火并。这时候众人也都了:豪格想继位,多尔衮兄弟绝不答应;多尔衮想继位,豪格也绝不答应。而只要拥立皇太极之子,两黄旗大臣就说不出话来。因此,济尔哈朗提的“幼子继位”新方案,居然成了可以满足各方要求的唯一方案!

    但阿哥还有两位,立谁好呢?十阿哥韬塞为皇太极庶妃克伊克勒氏所生,克伊克勒氏族为镶红旗大族,韬塞的外祖父拜怙也是岳托倚重的大将。从这一层上说,代善岳托萨哈廉当然希望立韬塞为帝,为两红旗争取更多利益。

    而十一阿哥博穆博果尔,为贵妃娜木钟所生。这位娜木钟贵妃也是科尔沁蒙古人,与皇后哲哲庄妃大玉儿同为博尔济吉特氏,起初是嫁给察哈尔部的林丹汗,为林丹汗的八大福晋之一。林丹汗惨败后,满清诸王瓜分了他的八大福晋,其中娜木钟被皇太极获得。虽然皇太极钟爱科尔沁女子,但科尔沁只是满清的附庸,不可能影响政局,所以娜木钟没有强硬的后台,与诸王大臣均无瓜葛。

    但既然代善能在多尔衮豪格之间搞平衡,二人当然也不会让代善如愿。多尔衮首先提出立十一阿哥为帝,豪格也不反对。代善虽然想立韬塞,但还是“以大局为重”,并未坚持。如此一来,尚未满月屁事不懂的十一阿哥博穆博果尔,居然成了这场皇位之争的最大赢家!

    不过很显然婴儿无法执政,多尔衮与豪格在帝位上算是各退了一步,但涉及到更为实际的军政大权,二人又是各不相让,唇枪舌剑,讨价还价直到深夜。

    最终,诸王大臣总算达成一致:立博穆博果尔为帝;以济尔哈朗多尔衮豪格三人为摄政王,在博穆博果尔成年之前共掌朝政。但济尔哈朗要交出正白旗旗主之位,杜度这个窝囊旗主还没坐热也得挪窝,由多尔衮和多铎接掌正白镶白二旗。

    由于莽古尔泰德格类二人已死,诸王索性瓜分了正蓝旗原有的部属,豪格的镶蓝旗改称正蓝旗,而已成空壳子的正蓝旗改为镶蓝旗,杜度任旗主。至于正黄镶黄二旗,依例由皇帝亲掌。但皇帝年幼,暂由摄政王代掌,王大臣会议时,两黄旗大臣索尼鳌拜遏必隆图赖可以列席,算是对他们拥立皇帝的奖赏。

    选了新皇帝,当然得起个新年。众人商量了半天也没有结果,毕竟他们都是满人,骑马打仗拿手,这种事可不擅长。最后还是汉臣范文程拟的年被采纳:同治!其意自然是恭维济尔哈朗多尔衮豪格三人共同摄政,共同治理大清国。

    选帝大事终于尘埃落定,接下来就该一致对外了。皇太极是被汉人杀死的,虽然这事不能公开说,只说是暴病而亡,但这个仇是一定要报的。而且随着夏季即将到来,众人认为明军不过是倚仗火器,夏天多雨潮湿,火器威力大减,正是打仗的好时机。刚刚还争夺皇位闹得不可开交的满清贵族们,却在侵略大明上很快达成一致意见。

    把这些大事全都商量好了以后,众人才把大嘴一咧,开始为他们的“大行皇帝”哭灵去了。。。

    本书来自  html/18/18653/iml

1569章 议罢三饷() 
“臣辽东巡抚高第十万火急奏报:崇祯元年四月初九夜,建奴贼酋皇上不急太监急因病暴毙于沈阳。当日建奴内讧,大酋莽古尔泰德格类皆死,余众立皇上不急太监急第十一子博穆博果尔为新贼酋,尚为襁褓孺子;僭‘同治’,济尔哈朗多尔衮豪格等贼辅之。近闻建奴厉兵秣马,料不日将有大动,不可不防!”

    敌远地仇鬼敌球战闹通秘毫

    直到沈阳之变半个月以后,辽东巡抚高第的这封急奏递到内阁,皇太极的死讯这才大白于天下,朝野为之震动。与几年前努尔哈赤之死不同的是,努尔哈赤虽然也连年与大明作战,但总还是局限于辽东;皇太极却在去年亲率八旗大军入关蹂躏京畿,甚至围攻京师,无论是官绅商贾还是平民百姓,无不深切感受到鞑子实实在在的威胁。

    因此得知皇太极死了,朝野舆论无不沸腾。不论天南海北,普通百姓皆奔走相告,甚至还有人拿出平时省吃俭用攒下的钱买酒买肉,呼朋聚友大吃一顿,以此庆贺鞑子头头“吹灯拔蜡”。酒酣耳热之际,无不对皇太极之死大呼痛快,用他们的话说,这是鞑子作恶太多,遭了天谴!

    官绅阶层亦以此为借口大肆饮宴,席间谈起此事时,也早忘了去年清兵来时他们的狼狈相,个个面露不屑之色,说些“自古胡人无百年之国运,此等蛮夷外族有何可怕,我等该如何便还如何,理他作甚”之类的话。

    不过很快就有东林系官员趁机上奏,要求朝廷取消辽饷蓟饷练饷等“三饷”。理由也是冠冕堂皇:辽东建奴对大明来说不过是癣疥之疾,眼下贼酋新死,幼子继位,更再难对朝廷造成威胁。而百姓多年来深受三饷之苦,民不聊生,以至于流贼纷起,至今未息。如果取消三饷,则民可富,民富则国强,海内自然太平。

    结不科科独后恨战阳我由月

    结不科科独后恨战阳我由月内阁对此同样争议不小。户部尚书毕自严坚决反对罢三饷,除了财政亏空的理由之外,他还提出:都说三饷负担沉重,可认真算的话,其实并不算多。就以最多的辽饷为例,辽饷每年五百万两的数额是不小,甚至比一年的田赋都多,但那是全国民田七百余万顷一共才派这么多,平均到一亩还不到九厘银子。

    奏章一上,立时激起轩然大波。这些官员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户部等管钱的衙门却马上提出激烈反对。理由同样是明摆着的:如今朝廷四处用兵,财政本来就捉襟见肘,至今尚有千万两以上的缺口,全靠暂借大明银行的存款国债,以及奏请动用内帑银才能勉力维持。如果再罢三饷,一下子又多出几百万两的亏空。如此大的窟窿,岂是奏章上轻飘飘几句话就能补上的?

    不过东林系一向在朝廷中掌握着话语权,又摆出一副“为民请命”的架势,应和者甚重。自从发现了《京华时报》的巨大作用之后,各地官绅也开始创办报刊,这些报刊自也极力主张罢除三饷,一时间舆论汹汹。

    倒是《京华时报》连续撰文指出,皇太极之死并不等于满清灭亡,鞑子仍有很强的实力。而朝廷财政本就入不敷出,此时罢三饷,恐对边事大为不利,呼吁缙绅阶层不要在这个时候只为眼前之利,迫使朝廷罢除三饷。

    内阁对此同样争议不小。户部尚书毕自严坚决反对罢三饷,除了财政亏空的理由之外,他还提出:都说三饷负担沉重,可认真算的话,其实并不算多。就以最多的辽饷为例,辽饷每年五百万两的数额是不小,甚至比一年的田赋都多,但那是全国民田七百余万顷一共才派这么多,平均到一亩还不到九厘银子。

    一两为十钱,一钱为十分,一分为十厘,按官价一两银子折千文铜钱算,一亩地才派九文铜钱。就算亩产一石,一石米价一两来算,加派之饷的税率连百分之一都不到,怎能算多?之所以有人嫌多,只是因为过去总是巧用各种名目,少纳了该纳的田赋,使得“正供”太少而已!

    但只有徐光启他的主张,而东林系和温周系的阁臣则一致赞成罢饷。这两派一向互相唱反调,这次怎么就达成一致了呢?其实也很简单,他们都是地主富商的代言人,甚至本身就是大地主。虽然他们是官不用纳粮,但他们的亲族还是要纳粮的。

    对这些地主富绅来说,田赋是越少越好,能不交就不交,如果有可能的话,朝廷倒找给他们银子才好呢!至于朝廷收不上来田赋,导致财政紧张,他们才懒得管。反正这天下都是皇上家的,皇上自会想办法,只要不让他们的小家受损失就行。

    最后内阁不顾毕自严和徐光启的反对,强行做出票拟:罢除三饷。但光是票拟并不算数,只有皇帝批红方能生效。廷臣们与朱由检打了一年多交道,也深知这位年轻的皇帝不好对付,虽然前段时间下罪己诏后,基本上每票必准,但这回是涉及到三饷的大事,恐怕票拟会被驳回。为此东林系里面的笔杆子们也早做好了准备,只要皇帝一驳回,他们立即“据理力争”,非迫皇帝就范不可。

    后科远仇酷敌恨所孤鬼由考

    孰料票拟送进养心殿好几天,却一点动静也没有。到了该上朝的日子,皇帝索性传下口谕:因为偶感风寒,罢朝一日,各官有事只管递奏折。也有一些别的票拟得到了批红,唯独没有罢三饷这条。换句话说,票拟是被“留中”了。

    这下阁臣们大为不满。因为过去朱由检也偶有把奏折留中的时候,但内阁票拟却从未留中过,要么批红,要么驳回。而留中就是不置可否,把你晾起来,这让满腔热情一心准备战斗的东林系官员情何以堪!

    于是以首辅李标为首,各路廷臣纷纷赶到乾清门外,要求进宫请安,说白了就是是不是在装病。但乾清门早有秘书处的女官和腾骧右卫的侍卫值守,女官只羞答答地告诉他们,皇帝确实病了,再问则三缄其口。

    有些不知好歹的东林系官员便欲硬闯,立刻被腾骧右卫毫不客气地拿下,以违反宫禁条例处以枷一天,紫禁城外示众的惩罚。但这些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以“直臣”自居,企图以此博取众人同情,要挟皇帝。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朱由检此时根本宫中。他正在畅春园的鸢飞鱼跃亭内深情地望着眼前的女子,而这名女子却双手反绑,对他怒目而视!

    本书来自  html/18/18653/iml

1570章 再也不要见到你() 
“大玉儿,你。。。还好么?”

    结远仇不鬼敌球由阳术最阳

    初夏的傍晚,京西畅春园后湖清风送爽,波光粼粼,鸢飞鱼跃,绿柳依依,正是恋人互诉衷肠的好地方。  。  。可朱由检面对多年未见的大玉儿,心中纵有千言万语,却不知如何说起,只得用这句再普通不过的问候做为开场白。

    大玉儿却用轻蔑的目光盯着朱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