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重征天下-第8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由检并未明说去肃宁干什么,众人也不便多问。但朱由检似乎并不急着赶路,而是走走停停,有时候还与路旁的农人攀谈两句,兴致高得很。尤其是经过一种长得又高又绿、种得很密的作物田地时,朱由检更加高兴,问众人知不知道这是什么作物。

    朱聿键和朱由榔是典型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均茫然摇头。黄得功张口便道:“这不是高粱么?”

    “你再仔细看看,高粱有这么宽的叶子?”朱由检微笑道,“春虎,你告诉他们!”

    “这是玉米,与高粱植株长得很像,但结的果实不一样。”出身秦兵的石春虎在秦王庄就见过玉米,当然认得。

    不过他还是惊讶地道:“不过这种作物原产于海外,国内只有小规模试种,没想到这里都种了这么多了!看长势,收成准错不了!”

    “顾炎武这个顺天府尹干得不错!”朱由检开心地道,“朕让他在顺天府试行推广玉米、番薯、土豆等新大陆作物的种植,原想可能阻力不小,农户没种过这些作物,未必会愿意种,看起来他很有办法嘛。等到秋收就好了,只要一收获,一句废话都不用说,产量在那摆着,番薯亩产至少是小麦的十倍,玉米和土豆也是高产作物,傻子才不种!等到华北地区普及了这些作物,京师还用为粮食发愁么?”

    众人听得精神振奋之际,朱由检又遥指离官道不远的一处工地道:“你们可知道那些工人是在干什么?”

    这回朱由榔抢先答道:“回少东家,他们是在修路!不过,这里不是已经有官道了么,为什么还要修路?”

    “不错,正是要新修一条官道。”朱由检肃容道,“有句俗话你们记好:要想富,先修路!把路修好了,人和物资才能更方便快捷地往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是开五尺道,又是‘车同轨’,做的就是这个工作。如今距秦朝已有一千多年,可全国道路状况比秦时也好不到哪去,这怎么行?尤其是咱们脚下这条官道,是大明南北纵向第一大通道,看看都破烂成什么样子了!如果是一条平坦宽阔的大道,去年冬天的平叛之战也不至于打得那么艰苦。破成这样,不修不行,但交通又不能断,索性重建一条。”

    “说到平坦宽阔,”黄得功赶紧插言道,“从通州到京师那一段新官道,怎么那么平?平得像镜子一样,而且是硬的,不怕下雨!要是这里的新官道也能铺成那样,可就太好啦!”

    “这个却难。”朱由检不无遗憾地道,“煤焦油沥青的产量太低了,只能先紧着往山海关铺。以后得想个法子,用什么材料替代煤焦油沥青才好。。。”

    “少东家说的小人不大懂,看来以后还得多学。”朱聿键这会儿也放松了,插言道,“不过小人看修路的役夫甚多,此项工程必十分浩大,如今朝廷财力有限。。。”

    “你说的这个很对。”朱由检严肃地点点头道,“架桥修路、农田水利,这叫基本建设,十分重要但耗费巨大,非得举全国之力,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成功。最难的还不是工程本身,而是不能齐心协力,甚至还有反对的。”

    “谁敢反对?”黄得功正听得带劲,一听有人反对,当即怒道,“圣。。。少东家,这种大好事还有人反对,他们的脑子里面是一团浆糊么?依着我说,谁反对就狠狠收拾谁!”

1578章 征地难题() 


    黄得功武将出身没读过书,又心直口快,言语难免粗俗些,却是充满喜感,把众人逗得哈哈大笑。品书网 朱由检笑过之后才道:“这些人可不好收拾啊。”

    黄得功等人忙问其详。朱由检也很想诉诉苦,反正旅途遥远,闲聊还能解闷,便向众人娓娓道来。原来他在秦王庄修路尝到了甜头,登基之后,自然想把修路的范围拓展到全国。尤其是从京师向南的这条官道,联结北直隶、河南、湖北、湖南、广东五省,途经保定、邯郸、彰德、开封、武昌、长沙、广州等重要城市,可以说是中国中部地区南北走向最重要的一条通道,前世的京广铁路同样是大致的走向,经济、军事作用都非常突出,朱由检非修不可。

    刚刚开春,朱由检就向廷臣提出重修这条路。不出意外,又遭到很多廷臣的反对,理由无非是劳民伤财。与别的事不同,路早一天修通就早一天受益,因此朱由检也没工夫和他们辩论,再说户部也确实拿不出多余的银子了,所以朱由检直接决定,重修这条官道的一切费用均由内帑拨付,工部只需主持即可。

    敌地地地鬼结察战孤接察早

    至于工人,也用不着地方征徭役,京师现有的工人队伍已经够用,万一不够还可继续招募。而且已有现成的官道,也不需要勘测规划,只需要在旁边另开一条路即可。

    银子有了,工人也有了,按说就可以马上开工了。这条路的设计标准还是夯土路,但宽度达到二丈,上下行道之间用矮树隔开,在当时也算是比较先进的设计。等这条路修通以后,就可以对原来那条官道进行断交改造,到时再提高标准,铺成砖石路或是沥青路也不迟。

    但朱由检偏偏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征地。修路自然是要占地的,所占之地可不是无主荒地,而是有主农田。当毕自严、徐光启向朱由检提到征地问题时,他也没多想,只是发了一道旨意,由朝廷按市价征收修路所需土地,并且赔偿地上青苗损失,自觉已经很合理了。

    没想到户部很快就反馈回来消息:征地根本进行不下去。因为这个时代的土地主要分为官田和民田两种,民田是农户私有的,官田里最主要的是军田,实际上也是军户私有的。这条官道穿过的田地,基本上全是民田。

    既是私有,除非土地所有者有罪,朝廷不能强占或没收。但在各种典章制度中,只规定民田可以买卖,并无朝廷向农户买卖民田的具体规定。而买卖自然是双方自愿的。

    其时全国各地土地兼并现象都很严重,北直隶地区同样如此。顺天府、保定府一带民田,十之七八都是大地主的地。这些人对朱由检的一系列新政都感到很不满,尤其是在清查投献皇庄这件事上,更是彻底得罪了这些家伙。现在朱由检要修路征地,他们便有一种本能的抗拒,生怕年轻的皇帝用各种手段,一点一点把土地从他们手中抠出去。

    而且这些大地主往往和当地官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但消息灵通,对官场规则也熟络得很,有很多损公肥私的坏主意就是县丞、主簿这样的低级官吏给他们出的。这次也不例外,旨意到了府县以后,这些地主和当地官员们一商量,大部分都明确表示:田地不卖!

    即使有个别同意征地的,也来个狮子大开口。本来按市价,一亩地的平均价格也就是十来两银子,好地最多也就三十两。但这些人竟然报出三百两一亩、甚至一千两一亩的价格,朱由检看了户部的奏折以后,当时气得就摔了杯子。

    但气归气,俗话说皇上家刀快,不杀无罪之人,面对这么多“钉子户”,朱由检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幸亏顾炎武有本事,恩威并施软磨硬泡,历经半个多月,总算把顺天府辖区内的地给征下来了,却也付出了一定代价:本来他已经掌握了几个县的低级官吏贪赃枉法的证据,因为这些人与被征地的地主关系密切,为不影响修路大局,也只好暂时压下。

    顺天府境内的工程这才才得以开工,否则还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呢。即使如此,征地的平均价格也达到了一百两一亩。顺天府这一段仅有一百二十里,按五丈宽征地,十二丈就是一亩,一里路就得征十二亩半地,光是征地款,朱由检就掏了十五万两银子,这还没算补偿青苗的钱。全算下来,比市价多掏了四倍都不止。

    众人听了都是愤愤不平,朱由榔便忍不住说道:“这些人也都是读过书的,怎么会不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道理?朝廷又不是白占他们的地,他们又不吃亏,竟如此刁难!修路利国利民。。。”

    “话虽如此,但他们手里有地契,白纸黑字写得清楚,想不卖便可以不卖,又能怎么办?”朱聿键也叹气道,“修路利国利民,对他们却没有直接好处。这些人都是无利不起早的。。。”

    结科不地独后术由孤地球闹

    “不行,这样可不行!”黄得功也气哼哼地道。

    “哦?你说怎么不行?”朱由检故意问道。

    后科仇地独孙察接孤指帆克

    “他们这摆明了就是坑朝廷的银子,再说重点就是发国难财!”黄得功涨红着脸道,“一百多里路就花将近二十万两银子,从京师到广州四千里路,得让这班人坑多少?甭管朝廷有钱没钱,也不能这么花!”

    “那你说怎么办?”

    “要我说啊,应该在大明律里加上一条:朝廷因为国家大事而买私人田产,私人必须得卖!价格就得按市价!坐地起价者,斩立决!”

    众人都被黄得功给逗乐了,朱由检也笑道:“你这个法子其实也不错,本少东家还真想过。不过要修改大明律,只怕比征地更难,而且必定耗费时日,时间不等人啊。还有没有别的法子?”

    “要不就把他们的地契都没收了!作废了!”

    “胡说,地契是官立的,无故没收作废,不成了耍无赖?不是迫人造反么?”

    “这这这。。。”黄得功急得抓耳挠腮,气鼓鼓地道,“哦,这帮人跟朝廷耍无赖可以,朝廷跟他们耍无赖就不行,真真气死我也!要我说,对无赖还讲什么道理,无赖什么也不怕,就怕拳头!”

    本书来自 品&书#网
16987 。
16987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