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群芳寻踪-第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精锐士卒,并未伤筋动骨,所以没有强烈的反对,但这次一下子就要从全军四万人里甄选一万人,刨除那一万白波贼兵,等于是三选一,麾下精锐一下子被选走三分之一甚至更多,这些将领怎能忍受,听完郭嘉和陈琳的话,他们鸦雀无声,脸上却一个赛一个的阴沉。

    他们明白主公这两个亲信谋士的话正代表了金良的意思,看来主公是想把我们手里的精锐部曲都给征走。有些人甚至往更坏的地方想去,难道主公想乘机夺走我们的私人部曲,等我们手里没有私兵,就可以好好收拾我们了,当然这些将领多是能力不突出向来不被金良看重的外兵将领。

    金良在一旁冷眼静观那些将领们的表情,唯有高顺、张辽、黄忠、成廉、曹性这几个人表情如常,其他大小将领都把不满堆在脸上。

    金良看面露不满的将领竟有八成之多,便知道自己暂时是不能动他们手里的私兵,否则这四万大军必将动乱不止,便大笑道:“各位,莫须担心,若是你们不同意,本将军绝不强夺你们的私兵,不但今日不夺,以后也不会夺。不过,若是你们愿意把麾下精锐送给我统领,我荣幸之至。若是你们不愿意,本将军也决不为难。我金良一言既出脑马难追,请诸君监督之。”

    为了让那些将领安心,金良还亲自把刚才的誓言“永不夺将领私兵”写了下来,有了白纸黑字的保证,那些将领松了一口气,随后都觉得有些过意不去,便把麾下精锐象征性地甄选了一部分交给金良,或者几十人,或者上百人,五百人以上的都很少。

    成廉跟随金良时日不长,但对金良忠心耿耿,曹性得金良教诲器重,对金良亦很忠诚,高顺、黄忠则是目光长远,看懂了金良的心思,想要得到金良日后的重用,现在就不能眷恋这么一点儿兵权,他们几人都愿意把麾下部曲全数交给金良,金良笑着勉励了他们,却不愿尽夺他们的部曲,只是从他们那里甄选了一成左右的精锐。张辽现在没有私兵,却也看出金良真正用心,便主动表态,日后若有部曲,主公随时可以收编。

    郭嘉和陈琳被金良那句“永不夺麾下将领部曲”的誓言给惊住了,他们十分不明白主公为何要这样发誓,后来在三人共处一室的时候,金良讲出了心中的计较:“对于那些私心自用、一心谋求私利、不肯主动交出兵权的将领,我确实是不会夺取他们的部曲,但是他们的部曲也只会停留在现在的规模,若是他们能力低下,战败了,减员很多,我却以无能兵败为理由不给他们补足部曲,此外,在军职晋升、统领更多军队上面,他们是最后被考虑到的。对于那些大公无私、目光深远、肯主动交出兵权的将领,我会给予他们更高的军职,让他们统领更多的军队,他们的私人部曲如果有损失就会首先补足,不过也只限于现在的规模,以后我会创建新的制度,让新收编加入的部队唯我命是从。”

    郭嘉和陈琳闻听金良有这样的谋划,尽皆大喜,他们早就看不惯那些拥兵自重的将领,可想不出万全的应对之策,主公这个谋划虽慢,却很稳妥。

    金良这次扩编飞虎军,便有试探麾下将领忠心之意,从刚才的甄选精锐过程中,金良确定了自己以后要重用谁、要提防谁。那些看重眼前千儿八百私兵的将领不但忠心可疑,也是鼠目寸光之辈,不堪大用。

    金良明白,他不能光是按照演义或正史上的记载去看待那些将领,他们是活生生真垩实存在的人物,心里各有各的盘算,他们不是游戏里面的人物,也不是京剧里的脸谱人物。金良要不断地观察,不断地修正自己对这些将领的看法。

    金良算了一下,原本飞虎军掌握的两千人在刚才的战斗中减员三百多人,剩下了一千六百多人,又外放六百多人去下面做屯长、队长、两长管理白波降兵,飞虎军暂时只剩下一千人。那些将领们的私兵合在一起有一万六千多,刚才他们主动交出来的只有二千左右,再加上徐晃从河东那里带来的五百骑兵,加上收编的二千山越蛮族骑兵,共有五千五,须要再甄选四千五。

    从一万白波降兵里甄选了一千人,原来三万人马中不隶属任何将领的一万四千人里甄选了三千五百人,自成一部的飞虎军一万人马整编完成。自领飞虎军部校尉,同时兼任最精锐的一个曲的军侯,另外四个曲军侯分别是成廉、魏越、曹性、徐晃,典韦任赤卫队长兼领一屯屯长。剩下的九千白波降兵,由金良从飞虎军外放出去的六百精锐作为两长、队长、屯长来管辖,另外再从其他人马里甄选出四百人,补够一万人,编为一个部,部校尉由张辽担任,张辽兼任第一曲曲侯,金良的亲卫秦谊、陈卫、张宁、许猛外放为另外四个曲的军侯。因为白波降兵摆明是最弱的一只部曲,所以金良擢升自己的亲卫为曲军侯,其他将领也没有什么好嫉妒质疑的。

    如此一来,一万飞虎军和一万白波降兵,都成了唯金良所命是从的军队。官军四万人马里,除了金良执掌的一万飞虎军和张辽执掌的一万白波降兵,剩下的两万人马编成两部,分别有高顺和黄忠统领。高顺独领陷阵营一个曲,另外还有郝昭、夏牟、冯芳、张本等四个军侯。黄忠独领一曲,另外四个军侯为宋宪、魏续、李升、王都。张事、李升、王都均是外系将领,日后必将清除。(未完待续。)

第一百十八章:韩浩屯田() 
飞虎军整编完毕,金良回到楼船向太后何莲请安。r

    何太后满面春风地说道:“金卿,你之前向本宫索要黄忠,说黄忠适合战场厮杀,不适合守卫宫禁,本宫就应允了,那替代黄忠担任羽林中郎将的人选可否由本太后定夺?”r

    金良吃了一惊,脸上却淡定说道:“一切悉听太后安排。”r

    何太后一摆手,从不远处走来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清瘦,面白无须,虽然是满脸堆笑,但皮笑肉不笑,显得非常怪异。金良瞥了对方一眼,没有任何印象。r

    何太后笑着介绍道:“这位是潘明,原西园校尉蹇硕的司马,与大将军乃早年故交。跟大将军私交甚厚;曾把蹇硕设计谋杀大将军的阴谋告诉了大将军,大将军才得以逃生。后来袁绍一党封闭北宫门,勒兵捕宦,不由分说看到无须之人便杀,潘明当日就紧紧依托于本宫左右幸得身免,后来便随同本宫前来襄阳。本宫念他是大将军的故交,可以信赖,便欲委任他做羽林中郎将,职守宫禁,不知金卿意下如何?”r

    金良心底冷笑,白面无须的潘明一直被自己当成何太后的亲信宦官,没想到他另有身份。听何太后这样一说,金良又联系到刚才何太后拒绝当即封赏自己,便猜想到,何太后之所以对自己的态度老有反复,恐怕也有潘明在何太后面前搬弄是非的关系,这个潘明真是一个奸险小人。r

    金良心里虽然波澜横生,面上却平静地笑道:“潘司马跟随过大将军和西园校尉,又值守过宫禁,乃是羽林中郎将的不二人选,微臣深表同意,只是……。”r

    何太后奇道:“只是什么?”r

    金良直言道:“只是未来襄阳皇宫里仅有太后、天子、皇后、公主等四位主子,剩下的只有十几个服侍的宫女。本来已有虎贲中郎将王越领两千虎贲精兵护卫,如果再有潘司马领羽林军前来护卫,便有四千多精兵守卫宫城。现在并州四边有鲜卑、乌桓、黑山贼作乱,青州荆州的黄巾亦蠢蠢欲动,臣手头兵力奇缺。”r

    何太后直接说道:“既然潘司马接替了黄忠做了羽林中郎将,你便把黄忠的部曲交给潘中郎,至于王越,就让他的虎贲军到你下面听命吧。”r

    金良明白何太后的意思,王越是你金良推荐给本后的,那本后就不能对他完全放心,还是退给你吧,本后不能重用你这一系的人。金良心里闪过一丝寒意,如果再任由潘明这鸟人在太后面前搬弄下去,没准自己会变成第二个董卓,自己要赶快想办法除掉这家伙。金良拜别太后,领着潘隐前去官军大营。r

    金良思索了一会儿,决定把黄忠第三部里的第五曲,也就是太原王氏旁系子弟王都任曲军侯的那一曲调给潘明。潘明那人揽权心切,根本没仔细看清楚这一曲威武雄壮的表皮下面是什么,是金良麾下官军前三个部里面个头长相最像样子但意志最薄弱战斗力最弱的曲。r

    金良在此之前也把里面队长级别以上的将领换了一遍,如果潘隐拿到兵权以后就开始换将,说明他已经有心对付自己了,那自己就不要客气,就要抢先下手了。王越依然兼领虎贲中郎将,但他的虎贲军已经编为第三部第五曲,他兼领第五曲军侯。王越回归金良麾下以后,金良便授意他在军中招募弟子,要把第五曲变成一个杀手训练营。r

    当金良回到自己的房间,典韦来报:“河内太守派郡从事韩浩来见主公。”r

    韩浩?!就是那个给曹操献上屯田策的韩浩?!vr

    r

    金良大喜:“快快有请!”r

    一个长相敦厚,年方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入内:“韩浩韩元嗣拜见将军!”r

    金良赶紧上前把韩浩扶起:“元嗣,莫须多礼。不知元嗣到此有何贵干?”r

    韩浩忙道:“我家太守闻听将军大破白波贼与山越蛮兵,大为欢喜,便派我前来为将军庆功。”说着就递上一个礼单。r

    金良接过礼单,看也不看,就放在桌子上,然后皱起眉头问道:“你家太守叫什么名字?他为何不来?”本来河内太守应该是原大将军篆王匡,袁隗推荐这个袁氏故吏就任河内太守,金良认为河内位置至关重要,便阻止朝廷任命王匡到任,改由长沙太守孙坚替任,王匡改任汝南太守,现任的河内太守叫什么名字,金良是一点儿印象都没有。r

    韩浩连忙歉道:“我家太守姓韩名霖,乃荆州刺史韩馥的堂兄,他今年六十有五,年迈体弱,不能远行,所以无法前来,特遣我前来赔罪。”r

    金良不久前刚杀了韩馥的堂弟韩郁,那个韩郁估计跟韩霖也甚有关系,韩霖不来也罢,不然吕布也不知道怎么掩饰自己射杀其弟。r

    金良又问道:“太后已经下旨让原长沙太守孙坚前来接任河内太守,你家太守可有收到太后懿旨?”r

    韩浩点点头:“确有收到,不过我家太守说他要跟太傅袁隗大人确认一下,才敢领旨离职。”r

    丂,韩家的人果然都依附于袁家,是袁家的忠狗,早晚把你们一窝除净。不过,韩浩是河内人,应该跟那个颍川韩家没啥关系。r

    金良森然一笑:“孙坚原来可是一个悍将啊,若是韩霖恋栈不走,孙坚怕是不会与他善罢甘休的。”在东汉末年,河内的位置靠近洛阳,属于司隶地区,这里的太守可比偏远的长沙要好多了,孙坚那家伙可是翻脸不认人,金良好希望他能像历史上那样一刀捅死韩霖然后跟袁绍干起来。r

    韩浩亦是皱起眉头:“我这番前来就是向将军问计,董卓入京,河内郡该如何处之?”r

    金良知道太后和天子移驾邺城的事情还没被韩浩知道,便无奈地摊手道:“我乃荆州刺史,河内属于司隶管辖,韩从事应该向司隶校尉袁绍问计才对啊?”r

    韩浩冷笑道:“将军何必欺我,观将军之一举一动,恐怕早就预料到董卓入京以后天下形势会糜烂不堪。袁绍鼠目寸光,没有远谋,竟然幻想与董卓媾合,我家太守还想依附此人,我实不愿跟随此等样人,此次前来一为庆功,二来就是给自己找一条生路。”r

    金良不禁大为惭愧,连那个政治力过九十但智力总徘徊在八十多的韩浩都能看出自己的用心,那么自己以为包藏甚深的狼子野心岂不是也昭然若揭了?想到这里,金良禁不住冒出一身冷汗。r

    实际上,金良已经低估了韩浩。韩浩为人心细,洞察秋毫,又善于分析事件,他见金良的怪异表情,就知道自己刚才所说正说中金良的心事,也明白金良心中的忌惮,便笑道:“将军莫非以为将军所谋划的已经尽人皆知?!将军过虑了,浩虽不才,也敢断定普天之下能看出将军远谋者不足十人,这十人且多归隐尚未出仕,至于将军所顾虑者莫过于董卓与袁绍,此二人麾下虽有奇谋之才,然而均是在局中自迷的短谋之人,不如我等旁观者清。将军可放心在荆州发展,不用顾虑此二人。”r

    金良为了掩饰刚才的怯意,便哈哈大笑道:“元嗣,你太抬举我了,我金良有甚远谋可言?我不过是碰巧救了太后和天子,碰巧荆州刺史贾琮病逝,我便来此为天子治理荆州州,如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