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骨是怎么炼成的-第1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会在礼堂举行,全团在位的两千多名官兵,参加了大会。

    按照会议既定程序,首先由副团长传达了集团军副军长在两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并且重点就第二季度的两防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副团长讲完话之后,武政委,接过了话筒。

    他清了清嗓子,说道:“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团军人大会,主要的内容是,学习副军长在两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讲话,以及落实好他的讲话的具体要求。

    借这个机会,我讲两点意见。

    咱们团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的、优良传统的红军团队,有着“猛打、猛冲、猛追”的三猛作风。

    首先,在干部的任用上。我们要重点提拔那些有品德,有原则,有能力,能干事,干好事的干部。

    干部干得好不好?首先,要看它的德行,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前些年,咱们团,在这方面做的是比较失败的先例的。有一名政委。在干部任用上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把他自己的老乡战友都提拔起来,提拔到重要岗位上。

    可是,他的老乡战友,都干了些什么呢,把整个团里弄的是乌烟瘴气。团里的事故案件频发,按下葫芦起了瓢儿。

    全团官兵,抓打赢、干打赢的信心受了影响,士气受到了影响,连续两年与管理工作先进连无缘,更与全面建设先进团无缘。

    所以,在干部的使用上,用对一个人,带动一大片,用错一个人,打击一大片。

    所以,我希望咱们各级干部,要多干事,干好事,干成事。不能,不干事,乱干事,干坏事。

    第二件事,我想,给大家讲个故事。从前呢,在城里有一户人家,有一窝老鼠。房屋的主人是一个比较慵懒邋遢的人,屋里也不收拾,地也不扫,桌也不抹,反正屋里造的是埋埋汰汰。

    老鼠,在屋里大摇大摆的,走来走去,甚至,拖儿带女地晃,主人,也懒得去管,懒得去收拾,眼瞅着,老鼠在她眼前晃来晃去,而无动于衷。

    这样老鼠摸透了主人的脾气之后,就更加肆无忌惮啦。墙里打个洞,粮仓打个洞,墙角安个家。

    几年下来,老鼠也由夫妻两个老鼠,变成了一大家族的老鼠。

    后来有一天,房屋的把房产卖啦!换了一家新的主人。

    这个主人,很爱干净,每天把屋里收拾得整整齐齐的。

    而这窝老鼠,却没有看出主人的变化,仍是按照过去的样子,每天在主人面前肆无忌惮的晃来晃去。他们认为这已经是自己习惯的生活方式了,没有什么害怕的。

    但是主人可不这么想。他去外面商店里,买回来老鼠夹、老鼠药,在老鼠的必经之路上下了夹子,在老鼠最喜欢吃的食物上下了鼠药。

    尽管老鼠很聪明,但是面对食物的诱惑,他们还是前赴后继,慷慨赴死。

    很快这窝老鼠就被主人消灭的干干净净。

    咱们团从年初到现在,团党委班子都已经配齐了,各项工作都已经走向了正轨。

    但是,个别干部,工作庸懒,作风漂浮,懒懒散散。这些问题和毛病,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今天我在这里提个要求。希望全团官兵,吸收老鼠,被灭门的教训。紧跟团党委的思路。把工作的重点,放到,军事训练上来,放到战备工作上来,放到经常性的八项主要工作上来。

    少喝点酒,少抽点烟,少睡点觉。把本单位的工作,把本营连的工作做好,做到让上级满意,让同级满意,更让下级满意。使自己的价值在工作中得到体现,得到上级和本级的充分认可。

    在这个岗位,工作个三年,五年,离开后,大家还会记得你的好,大家还会记得你的工作。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你也会留下自己的好名声。

    套用一句话,';金杯,银杯,不如战士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战士们的夸奖。';

    我就讲这两点,请同志认真思考!“

第二三九章 站队,痛苦而艰难的选择() 
在团首长之间,自己该如何做出选择?

    杨文斌回到办公室,就一直在思考。

    按常理来讲,自己作为政治处的职能股长,当然应该唯政委马首是瞻。

    因为,政委是政工首长,自己在政治机关,只能听政工首长的。

    在院校的时候,思想政治课上,曾经有过一道题,当军政主官意见发生分歧的时候,应该听谁的?

    当时的教员给出的答案是,当军政首长的意贝相左时,一般来讲,军事工作方面的事情,尊重军事主官的意见。政治工作方面的事情,以政治主官的意见为主。

    军队的双首长制,体现了我军的听党指挥的特色。

    可杨文斌认为,权力需要制约,特别是军权,如果不受制约,很容易出现枪指挥党的事情。

    历朝历代,对军权如何制约,都有过深刻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

    比如,北宋创立者赵匡胤,他就是凭借不受制约的军权,利用率军出征的机会,掌握了军权,然后,才能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而实现改朝换代的。

    登基后,赵匡胤吸取了教训,将追随自己的将领们都赏赐了大量的金银珠宝、美宅良田,前提是,要交出兵权。他时刻提防着手下的将领向他学习,给自己也来个黄袍加身。这就是著名的“杯酒释兵权”的典故。

    然后,他又制定了庞大的文官制度来制约武将,分散兵权。

    带兵的不能调兵,调兵的不能带兵。

    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就是上战场作战,也只能按出征前定好的阵图进行排兵布阵,没有丝毫的自由,不能由将领按战场实际调兵遣将。

    而战场情势的却瞬息万变。这种呆板的作战样式使将领不能临场发挥,失去了主观能动性。

    所以,宋军未能战胜辽兵,金兵,更别说蒙古兵,以致于最后亡于蒙古。

    到了明代,为了加强对军权的制约,皇帝派了自己的亲信太监,作为监军,来制约军事主将。

    监军的权力很大,能够对军事主将做出的决定做出修改。

    如果监军的决定是正确的,那是,没有什么可说的,能够对作战起到促进作用。如果监军的决定是错误的,那么,军队的作战是毁灭性的。

    比如,在抵抗瓦剌的进攻过程中,明英宗,偏听偏信太监王振的主意,御驾亲征。

    王振为了衣锦还乡,回到自己的家乡,让别人看一看自己的威风,选择了不恰当的行军路线,结果,导致明军大败。

    因为听信了王振的话,明英宗,在土木堡之战中,被俘虏,在塞北的苦寒之地,度过了几十年的时光,它的弟弟,也被于谦等人扶植为皇帝。

    在卧薪尝胆,含屈受苦几十年之后。终于,英宗,又回到了京城,回到了自己的故乡,重新掌握了权力。可是,这也是几十年之后的事情。

    是谁?应该为他几十年的囚徒生活买单。杨文斌想,这里面既有英宗自己的原因。也有太监制度的原因。

    记得几年前,杨文斌在军内杂志上,看到过一篇文章,上面写的是,“论政治委员的最后拍板权”。

    依照当时作者的观点,他说,军队的党委书记,不同于的地方的党委书记。

    他说,在地方的常委会中,常委,每人一票。书记,作为常委也只享有普通的一票,对一件事情的最后决定权,还是要,少数服从多数,由多数常委的意见来决定。

    而在部队中,由于政委,既是党委书记,还是政治主官,而他,在党委会的决策过程中,起着最后拍板权的作用。

    这是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形成的传统,为了保证党指挥枪的原则得到贯彻实施,也为了保证部队的绝对集中统一。

    所以,作者认为,在部队的常委会上,在充分听取了其他常委的意见之后,政委,作为党委书记,它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具有最后的拍板权。

    杨文斌当时对这种说法,持怀疑态度。因为。从党章中的组织原则来看,就是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那么,在军队的党内,怎么可能会出现,多数服从少数呢?

    可是,杨文斌,由于只参加过,连队党支部的会议。而在党支部的会议上,比如说,研究发展党员,那么书记的一票,也就是一票。

    而团以上机关的党委会,杨文斌没有参加过。

    他不知道,是不是在常委会上,部队的常委会上,真的像杂志上说的那样,政委,享有最后的拍板权。

    因为,从各种公开出版的,政工条例上面,没有发现相关的阐述。

    所以从理论上说,军政主官,他们,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双主官,军事首长和政工首长。但是在党委会上,一个是书记,一个是副书记,有明确分工。

    杨文斌听说,在地方,行政首长和党委书记,虽然在行政级别上,是同一个级别,但是行政首长只负责行政工作,经济工作,大政方针政策,则需要召开党委会,通过党委常委会来决定,特别是组织人事的权力,在市委书记手里,所以,市委书记的权力,相对大于市长的权利,是大得多的。

    想到这里,杨文斌又想起了个笑话。说的是,某市的市长和市委书记的事。

    这个市的市长是女的,而市委书记是男的。

    有一次,在同一个酒桌上吃饭。市长和书记,都喝多了。

    男书记,在酒后说话就有些口无遮拦了,他在敬酒中提到,“人家说,书记都干过市长,我也是这样“。由于由于汉语的语言,太丰富了。酒桌就响起了一阵肆虐的笑声。

    而女市长也非常的机智,非常的幽默,她在敬酒的时候,也说了一句,“听说,书记都是市长生(升)的。”

    一般的书记,都先担任过市长职务,然后再由市长职务,晋升为书记的。

    两个人都利用汉语的双关语,嘲笑了对方一把,算是互相打了个平手。

    想到这里,杨文斌,呵呵地暗自笑了几下。

    说一千,道一万,他想,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团机关长股长,人微言轻,不是营长教导员似的中层干部,是团长政委重点争夺的支持对象。

    所以,自己只要把握一个原则,就是,“谁说的对,就按谁的执行。”

    就像牛政委嘱咐自己的一样,什么事情,按照制度来,履行程序。

    履行了正规的程序,经过了正规的讨论,出来的结果,特别是干部任免方面出来的成果,那就是单位集体决策的结果,自己只是贯彻党委的决定,罢了。

第二四〇章 人品,用人的第一选择() 
甄干事在整理完转业干部档案之后,回到团里,刚工作了一个月,又被抽调到师里参加整理现职干部的档案去了。

    干部股办公室,整天又只剩下杨文斌自己一个人在奔忙。

    既要开会,又要检查干部,还要批假,又要先期整理学员苗子档案,他整天忙的是脚打后脑勺。

    此时,他迫切的感觉到,应该选一名代培干事了。

    师团机关各部门抽调各营连排长到机关代培参谋干事助理员。是机关选拔用人的一种传统,也是选拔年轻优秀干部进机关的一种途径。

    基层的排长,在师团机关各部门代培参谋干事助理员,机关看好了他的能力,他又熟悉了机关的业务工作。在机关有位置的时候,就可以直接下命令将他调整到机关工作了,由代培人员,变成正式人员。

    没选好,或者,发现代培人员不适合机关部门的工作,由于没有下命令,还可以直接将他调整回基层营连继续工作,而不影响,机关和基层的工作秩序。

    杨文斌决定,开始从排长中选拔自己需要的,适合做干部工作的代培干事了。

    她先是,拿过去年新毕业的军队院校和地方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干部名册,进行了初步筛选。

    从名册上看,去年,一共毕业了三十名军地院校毕业生,其中地方大学生五名,军队院校毕业生二十四人,士兵提干一个人。

    杨文斌觉得,自己选干部干事,一定要选人品好的。

    而且,还不能仅为本股选,还要为政治处各股选。同时,还要为机关司政后装各部门,多物色几个备用人选。

    因为各部门,在选拔代培人员的时候,往往需要先征求干部部门的意见。由干部部门找团首长,履行手续之后,才能,调到机关来代培。

    经过几个月的重新熟悉情况,杨文斌已经对全团的干部情况了如指掌,每一个单位干部的基本情况,文化结构,年龄结构,主要经历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