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骨是怎么炼成的-第1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只是演习的一个小插曲。

    首长机关军官编组作业。其实,既是练谋略,也是练技能,还是练素质。

    总之它体现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演习进行到这里,首长机关军官编组作业的内容,就完成了大半。

    团基本指挥所,按照团长,政委,参谋长联合下达的命令,配套下达各项具体的保障计划和实施方案。

    命令迅速传达到了各作战分队。

    各作战分队,按照指挥所下达的作战命令,首先进行疏散展开。

    所有参演的战斗人员,按照战斗编组,进入了装甲指挥车。

    各个作战编组的装甲车,进行作战队形编队。

    然后,根据指挥所的命令,进行,百公里奔袭。

    机关的指挥人员。

    除了团长,政委带部分参谋人员上了装甲指挥车外,其余的参谋干事助理员分散进入了各营连的指挥车。

    杨文斌被分到了一营的装甲指挥车。

    他根随二连的装甲指挥车,进行百里大机动。

    “八里,我是营城。叁洞一,执行!(发动车辆,出发)“,装甲指挥车的电台里传来了团基指发出的命令。

    刹时间,数百台装甲输送车一齐发动,马达轰鸣。

    排在第一台的一连的装甲车率先起动,沿着草原上的便道奔驰起来。第二台装甲车旋即起动,紧随其后。

    数百台装甲车排成一字长蛇,一辆接一辆,呼啸着在草原上奔驰。

    杨文斌戴着钢盔,跨着雨衣水壶,防毒面具,扎着武装带,坐在装甲指挥车的乘员舱内。

    乘员舱里坐着十个人,每个人随着装甲车颠簸着,紧紧地抓着手柄。

    装甲车里闷热异常,尽管装甲车的四个角落和中间开着小风扇,但是,杯水车薪,只是吹着的脸部能缓解一些,其他部位仍是大汗淋漓。

    没有坐过坦克装甲车的人,也许会认为坐上坦克装甲车是一件威风而惬意的事。

    杨文斌是开过坦克装甲车的人,有亲身体验。根本就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理想挺丰满,现实很骨感。“

    坐在坦克装甲车里,热天一身汗,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坦克装甲车是用钢铁焊结成的,而它的材质决定了它的特点,吸热快,导热快。所以,夏天死热,冬天死冷。

    再一个,它密封得紧,特别是乘员舱,只有从射击孔才能看到外面的情况,如果射击孔也关上,则成员则变成了瞎子。在密闭无光的环境中,人容易失去方向感,这一切考验着小脑的功能。

    第三个,道路。履带式的坦克装甲车,本身就是野战用的,在各种复杂地形中都可克服,如沙漠,坡路,田野,水沟,沼泽,丘陵等,在设计时就考虑了道路的各种情形。

    所以,它不像轮式运输车一般走在宽阔平坦的道路上,车内的感觉较舒适。

    而在坦克装甲车里面,则是颠簸,振动,忽上忽下的,剧停剧动的,再加之感受不到外面的景物,很容易让人感觉晕车。

    现在,装甲车在草原便道上奔驰了几个小时,杨文斌的头也开始有些发晕,胃里也被颠得翻江倒海,七荤八素的,这种滋味,真的不好受。

    要是能够自己选择,杨文斌倒宁愿去驾驶舱。

    这种路况,驾驶员可以开窗驾驶。而开窗驾驶,由于视界良好,一般不会晕车。

    而且,由于精力集中在车辆的操作上,不适感不会那么强烈。

    这种编队奔袭,考验的,一是指挥员。

    在茫茫瀚海,指挥员必须头脑清醒,思路清晰,识图用图能力强。这样,才能按照团进攻战斗命令中规定的时间和路线,到达进攻出发阵地的。

    而如果指挥员带错了路,则会影响战争的进程,甚至影响战争的结局。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例如,在蒋冯阎中原大战中,由于冯阎联军在协调中,进军的地点,本是豫省沁阳,可是得到的命令都是豫省泌阳,一字之差,相隔千里,还能不失败?

    另一个例子,是抗M援战场,在第一次战役中,一三九军首战云山,直接对抗M军骑一师,打破了M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为我军树立了必胜的信心。

    而同为十三兵团首批出战的一四八军,第一次战役却毫无建树,不是兵不能打,也不是指挥员胆小,而是被向导带错了路,根本就没碰上M军。此后,一四八军憋了一肚子的火,在以后的战役中,全军上下,奋不顾身,同仇敌忾,终于一雪前耻,打出了万岁军的威名。

    而演习中也是这样,如果路都被带错了,不能按时到位,那这个演习就实在是演不下去了。

    第二个,考验的是车辆。

    平时坦克装甲车,维护保养得怎么样?这时就是个检验。

    同样是快速机动几百公里,别人的车奔驰如飞,收放自如。

    你的车没跑几公里,就趴了窝,全车人员只能陪着驾驶员傻等,进攻战斗是赶不上了,就等着修理连来拖走吧?

    车出了问题,不仅是驾驶员脸上无光,同时,耽误了参战,则罪莫大焉,都能被战士们的唾沫星子淹死。

    一营是按一连,二连,营部,三连,炮兵连的序列进行行军的。

    这不,前面一连就有一台车辆“搁浅“,营部装甲车助理工程师仉征才正在组织全营的技师,在合力修理。

    看到一辆又一辆的坦克装甲车在自己身边绝尘而去,那辆装甲车出现故障的小战士急得是满头大汗。

    好在,这只是个小毛病,没到十分钟,故障被排除了。

    被修好的装甲车排在了炮兵连的尾部,追随着浩浩荡荡的铁流,亦步亦趋。

    奔袭,从早上八时出发,经过了草地,沙丘,村落,戈壁,树林,沼泽,终于在下午四时左右,到达了预定的进攻出发阵地,百多公里外的一处林带内,隐蔽了下来。

第二七九章 宿营,暗夜中的隐蔽伪装() 
部队进入了林带之后,就开始进行隐蔽伪装,准备宿营。

    装步一营的车辆,进行了分散配置,营预先为各连分配了宿营地域,各连为各车指定了设营地域。

    下车之后,官兵们开始,对各装甲车进行隐蔽伪装。

    隐蔽伪装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使用制式器材进行伪装。

    每辆车都配备了一块迷彩篷布,用迷彩篷布将车辆罩起来,这是伪装的一种方式。

    另一种方式就是就地取材。利用农民的玉米秸秆,树叶,树枝等,在装甲车的四角进行进一步的伪装。

    装甲车隐蔽的位置,一般是靠近树干。由于有树冠的遮蔽,便于隐藏装甲车的位置。

    所以,选择在两棵大树之间,左右,刚好容一人通过,是最好的隐蔽位置。那就利用了两棵树的树冠,天然的伪装起来。

    过了一个多小时,各车基本上伪装完毕。

    杨文斌,四处巡视看了一下,从远处看,基本上不会发现树下藏有装甲运输车。

    如果用光学器材,从空中进行照相侦察的话,由于有迷彩篷布,加之,树枝秸秆的联合伪装,是不容易发现林带中隐藏了装甲车的。

    除非,使用红外热成像侦察。

    因为,装甲车是钢的材质,周围是树木和土地,它们由于材质的不同,对热的散射程度不同,因此,用热成像仪来看的话,会有颜色差,而颜色差能够暴露了装甲车的大致形状。

    但是,热成像侦察,是有距离限制的。如果进入不了两千米的范围之内,是不可能发现我军的隐蔽位置的。

    而我军在行军时的出发时间,刻意避开了侦查卫星固定的过顶时间,所以通过不同时段的卫星过顶照片进行对比,发现我军行动轨迹也是行不通的了。

    M军为了防止遭到不明国家的洲际弹道导弹的袭击,研发了战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

    利用高敏感的卫星,对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进行监控,发现发射点之后立即预警,因而,为M国的导弹防御,提供一定的预警时间。

    但是,那种高灵敏的卫星,对洲际弹道导弹发射,能捕捉到。对于这种坦克装甲车的微弱的发动机热量,在空中还是感知不出来的。

    但是如果这种对热量高敏感度的侦查设备如果安装在飞机上,是可以感知出来的。

    在海湾战争中,M军空中飞机,对Y军埋藏在地下的坦克,通过热像仪,进行了有效的识别和攻击。

    由于在沙漠地区,白天炙热的阳光,对于沙漠和隐藏在沙漠下面的装甲车辆进行了照射,而夜间,由于沙漠和钢铁对于光和热量的传导散热程度不同,因此,非常明显的,在热像仪上,显示出了,装甲坦克车辆的形状,从而帮助M军对Y军装甲车辆有效地实施了攻击。

    杨文斌觉得,现在的战争,想要达成突然性,已经非常的困难。任何国家,通过正常的卫星侦查都能够对敌军的集结等大型军事行动了如指掌。

    所以,两个强大对手之间,对于自己的小动作,想要不被对方发现是非常困难的。

    两个强大的对手之间,若是发生冲突,拼的是实力,是胆识,是意志,是名誉。

    毕竟,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的最后目的,还是为政治服务的。

    没有好处的战争,得不到利益的战争,谁会去实施呢?

    就像在冷战时期,两大集团的核威慑战略,确保相互有效摧毁,那么,核阴云始终笼罩在头顶上,谁会为了蝇头小利,而去招来灭顶之灾呢?

    世界上,任何一个聪明的政治家,聪明的军事家都不会这样做的。

    所以,要想得到安全,必须得有相应的实力。

    和平不是期盼来的,不是乞求来的,而是用自己的实力挣出来的。以暴治暴,会成为一种有效的遏制手段。

    所以,两大强大对手之间,要想取得战略上的优势,除了具有,需要相互确保摧毁的实力,军事力量之外,还要,对天军的建设重视起来。

    就是说,你的卫星可以侦查我我的卫星也可以侦查你。

    但是,我有让你的卫星致盲了的能力,而你却没有让我的卫星致盲的能力。

    这就具有了战略上的优先能力。

    但是,作为基层部队,对于,身边的武器装备,必要的伪装还是必须进行的。

    因为,这是一种意识的培养,一种习惯的培养,一种思维的培养。

    也许有的时候做的是无用功,但是,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它对于普通的侦查手段,还是有效的,还是起到一定的功效的。

    晚饭,是由连队的炊事班,提供的。

    轮式车辆和炊事班,跟着车队开到了攻击出发地域。

    炊事班,对炊烟进行了有效的,疏散处理。

    有浓转淡,由粗转细,是一个具体的复杂的过程。

    晚餐很简单,就是米饭,和一碗炖菜。

    吃完了饭,大家就准备睡觉了。连队安排了,对宿营地区的警卫,设置了明哨和暗哨,设置了夜间的识别暗令。

    连队的官兵,一部分睡在运输车的车厢里,一部分睡在装甲车里。

    作为机关干部,杨文斌被分配到了装甲车上,和连队指导员及两个战士一起睡。

    装甲运输车的乘员舱里能够挤下四个人。

    在装甲车的地板上,垫上气褥子,给气褥子吹满气儿,将身体和装甲车的钢板隔离开来。

    然后,铺上褥子,盖上被子,被子上面再盖上自己的大衣。

    枕上,衣服包儿做的枕头。

    晚上八点多钟,杨文斌,就躺下了。由于实行夜间灯火管制。大家都没有开灯,用手电在灯头上蒙上一层布,发出微弱的暗光,在手电的暗光照耀下,大家,开始睡觉了。

    杨文斌卸下自己的装具,钻进了被窝。在阳历的十月份,塞北的草原已经很冷了。

    如果被子上面不盖上大衣的话,会更冷。

    杨文斌,钻进了自己的被窝,蜷成一团。闭着眼睛躺在那里。

    同一个装甲车里面,住的是二连指导员,还有两名连队的战士。

    在幽静的夜里,几个人轻声说了几句话之后,就开始闭目养神了。

    杨文斌,头脑中想着明天的进攻战斗,各进攻分队会怎么指挥呢?

    在思考中,他逐渐进入了梦乡。

第二八〇章 进攻,开辟通路,强进快贴() 
迷迷糊糊中,杨文斌沉沉睡去。

    中间,醒了若干次,抓起手机一看,才一二点钟,遂强迫自己闭上眼睛,继续睡。

    最后这一觉,是在听到鸟儿喳喳鸣叫之后,才醒的。黑暗中,再次抓起手机一看,已经快5点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