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骨是怎么炼成的-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火箭弹上四片带迎风倾角的尾翼被安置在尾杆上,尾翼提供了火箭弹飞行的稳定力矩,底螺、尾翼片的倾角和发动机斜喷管的综合导转使火箭弹由于推力和质量偏心所造成的火箭弹偏离无风弹道的倾向给予适当地纠正,从而提高了射击精度。

    69式40火箭筒配用的电…2式压电引信,分头部和尾部两个机构,头部机构是引信的发火能源,主要由陶瓷压电晶体和线路组成,当火箭弹命中坦克时,晶体在碰撞作用下两端产生很高的电位差,这种电位差通过导线和尾部引信的电雷管相接,像电子打火器一样,由电火花引爆电雷管,使战斗部装药爆炸,爆炸使其形成金属射流,穿透钢甲。陶瓷压电晶体比较56式的弹底机械引信提高了瞬发度,保证了战斗部能量的发挥,提高了破甲性能。

    普通瞄准镜只有直瞄功能,用于破甲弹,放大倍率2。7倍,视场13°,作用距离50…500米,重量0。9千克,瞄准具有温度修正,有测距、测速、横风修正功能,比较机械瞄准具提高了射击精度,修正落弹点偏差。

    通用光学瞄准镜69…1式增加了通用光学瞄准镜,适用所有弹种,可以赋予火箭筒最高35°的射角,改测距和瞄准合二为一,操作方便。通用光学瞄准镜改进型增加了风偏修正仪,把测筒口横风风速和横风引起的方向修正直接在瞄准镜内显示,解决了射手过去靠自己估算和判断筒口风速而带来的射击误差,命中率高达80…90%。通用瞄准镜是当前普遍装备。

    I型红外瞄准镜是主动式夜视器材,放大倍率2。9倍,视场8°,无星光下夜视距离200米,连续工作时间为3小时。如果对方装甲车使用红外线,则可利用对方红外线进行瞄准射击。具备了无星光黑夜作战能力。

    II型红外瞄准具是在I型基础上改进的,提高作用距离到250米,采用了测瞄一体的分化。由于把电池和主机分开,使得主机重量减轻(1。4千克),工作稳定可靠。

    二代微光瞄准具是被动夜视器材,在一般星光下作用距离300…400米,放大倍率3。2倍,视场14。5°,重量1。2千克,使得69…1式具备了星夜作战能力。

    虽然自三十年前推出以来,设计上都没有重大的改进,但仍然可以使用其间发展出的大量新型榴弹,包括:

    69式…I反坦克榴弹(HEAT)是八十年代由我军研制的标准反坦克榴弹。中空的弹头增加其穿甲的能力。69式…II高爆反坦克榴弹(HEAT)被改良以针对装备了反坦克导弹现代化装甲车辆。69式…III高爆反坦克榴弹(HEAT)改良的范围包括增加射程和进一步增强穿甲能力。84式高爆反坦克榴(HEAT)较轻,飞行时不会受侧风影响,适合远距离攻击。69式40毫米空炸反人员高爆榴弹(HE)主要用来攻击有生人员目标。当榴弹撞击地面时,它会在2米高范围空爆,弹出大约800颗反人员钢珠,可做成达半径15米的死亡范围。高爆/高爆反坦克榴弹(HE/HEAT)…用于反人员和反坦克的战斗中。当中包含1,500块预制碎片,扩散半径达20米。反人员高爆燃烧榴弹(EI)…专为山地和森林作战环境设计,内装的900颗钢珠和2000…3000颗粒状燃烧剂会在爆炸时扩散,扩散半径超过15米。前后纵列双弹头反坦克榴弹…预计在90年代中使用,用以射穿反应装甲。只能破坏轻型载具,例如:装甲运兵车、装甲战斗车等等。照明弹…配备迷你降落伞,令其使用时能悬浮空中。如果使用了抑制圈,它的有效范围有600米,没有使用则有1,500米。

    69式火箭筒的战术技术性能如下:

    口径40毫米,发射筒质量5。6千克,发射筒长度910毫米,

    火箭弹:弹重2。25千克,有效射程300米,威力(装甲深度)110毫米/65度;

    火箭弹1型:弹重2。1千克,有效射程300米,威力(装甲深度)150毫米/65度;

    火箭弹2型:弹重2。8千克,有效射程200米,威力(装甲深度)180毫米/65度。

    火箭弹3型(主装备弹):弹重2。26千克,有效射程290米,威力(装甲深度)180毫米/65度

    由于是了解科目,在学习了两节理论课程之后,就转入实弹射击阶段。

    西山训练场,警戒人员遍布四角,目标场地空无一人。

    随着指挥旗的摆动,射手们扣动扳机,“嗖—咣”“嗖——咣”,一发发火箭弹准确地落在300米外山坡上的坦克靶上。这是射击课的最后一次实弹射击课。

    耳听着炮弹的爆炸声,杨文斌心中有些惧怕,也夹杂着兴奋,盼望着能赶紧轮上我开上两发弹,体会一下实弹射击的感觉。

    终于轮到他了。

    他猫腰上前抓起两颗火箭弹,小心翼翼地挪到发射具前,迅速装上弹,拆下保险,等待发射。

    透过瞄准镜,修正风向偏差,将交叉点对准坡上的“坦克”,扣住扳机。

    “嗖”的一声,眼前一片浓烟,“咣”爆炸了,耳朵“嗡”地一声开始鸣叫。

    “嗖嗖嗖”“咣咣咣”,其他射手的火箭也陆续发射了,谱成了一支美妙的交响曲。

    此时正是十二日下午三时。耳边的“嗡嗡”声并未随着射击结束而停止,反而更大了起来,别人的话音听在耳中就象收音机电源不足,嘶嘶地响,分辨不清讲的是什么,那时的感觉就象聋子,需要别人在耳边大专呼喊才能听得见。

    到了晚间,嗡嗡声变成了嘤嘤声,一会儿大,一会儿小,四O火实弹射击的震耳尚且如此剧烈,如果是炮兵在战场上终日炮声隆隆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这时他有些体谅炮兵兄弟们了。

    耳鼓的轰鸣整整持续了十二小时,第二天早晨起来它仍在叫,只不过强度减弱了许多。

第二十八章 科技,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助力() 
这几天,开了一门新课程,叫军事高科技。

    随着课程的开讲,学员们的心情都沉重了,感觉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海湾战争拉开了高技术战争的序幕。

    在这场历时42天的战争中,中东强国Y国,战争机器遭到严重破坏,军队死伤10万人,被俘17。5万人,其经济损失,超过2100万美元。以此形成对比的是,多国部队的损失才显得微不足道,伤亡600人,被俘11人。

    战争打成这样的结局,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多国部队占有高技术装备上的优势。这也是这场战争,被人们称作是高技术战争的原因所在。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八月的一天,凌晨二时,月朗星稀,万籁俱寂。在这死一般宁静的时候,随着,Y国领导人的一声令下,以Y国共和国卫队为主力的10万军队,在350辆坦克的开道下,如天边的炸雷,以排山倒海之势,迅速越过125公里长的Y国、K国边境,长驱直入,冲向K国首都。M国军政要员们再也坐不住啦,他们立即开会,紧急研究对策,做出决定,立即向海湾地区集结重兵,在S国地区形成一个强大的盾牌,以阻止Y国进一步入侵,逼迫Y国从K国撤军,仅仅一天的时间,代号为“沙漠盾牌”行动的计划,放到了M国中央司令部司令的桌子上。

    八月七日凌晨起,调集重兵的行动便开始。久负盛名的快速反应著称的第82空降师先头部队2000人,前往S国拉开了行动序幕。与此同时,在M国军事基地,数十架F…15战斗机,作为首批派往S国的空军部队,立即起飞。在夏威夷,M军基地的海军陆战队,也于当天登船启程。

    近三个月的时间,到达海湾地区的M国军队总兵力,达到24。5万人,其中地面部队10几万人,800辆各型坦克,空军部队3万人,各型飞机444架,海军部队4万人,各型舰船85艘,飞机553架。

    到1991年1月15日,共有四十多个国家的多国部队云集在海湾,总兵力达到70万人,其中M军占绝大多数,总兵力为52。7万人。

    Y国加紧扩军备战,正规军在原有53个师的基础上,重建了13个师,新组建了11个师,达到77个师,总兵力增至120万人,并且在南部地区,Y国兵力达到41。54万人。

    1月16日,傍晚,M军接到命令,“按计划发动进攻”。

    1月17日凌晨,Y国首都万籁俱寂,一片寂静。凌晨,两点四十,多国部队对Y国政府大楼、国际机场、雷达站、导弹基地、生化武器工厂、战略要地及设施进行空袭。空袭行动打头炮的,F117隐身战斗机,它把一枚两千磅的激光制导炸弹,准确地投到了电话公司大楼。同时,在导弹巡洋舰上的导弹操纵手,按一下发射按钮,第一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发射了。停在波斯湾和红海的巡洋舰、驱逐舰、战列舰、核潜艇,一起发射了战斧式巡航导弹。片刻之间整个Y国首都浓烟滚滚,火光冲天。

    按照沙漠风暴行动计划,从1月17日至30日。为战略空袭阶段,主要目的是削弱Y国的战争潜力,并保持战略制空权。

    此后的十三天内,多国部队的飞机狂轰滥炸,Y国的军队既无招架之功,也无还手之力。

    Y国空军装备的几百架飞机,要么逃往国外,要么深藏地下。

    Y国的八百多枚飞毛腿导弹,向S国和U国境内的目标进行还击。

    M军的爱国者地空导弹,上演了一场大战飞毛腿的好戏。Y国发射的飞毛腿,大多被爱国者导弹成功拦截,由于战绩突出,爱国者导弹也因此获得了“飞毛腿导弹的克星”的荣誉。

    战略空袭阶段,Y国共和国卫队,上了黑名单,被列为重点攻击目标。

    挂满集束炸弹的B…52轰炸机,从M军基地腾空而起。对共和国卫队,进行了地毯式轰炸。所到之处均化为一片焦土,T72坦克不是被击中起火,就是深藏于地下。

    经过十四个昼夜的战略空袭之后,1月31日起,多国部队空军转入战术空袭阶段。

    主要对在K国和Y国南部的一些地面部队和防御点的交通枢纽、桥梁、铁路和公路运输线、后勤补给基地的目标,进行猛烈的轰炸。

    其目的就是通过这一阶段的轰炸,利用空中优势最大限度的削弱Y国的有生力量,为以后地面部队的进攻扫清道路。

    Y国的百万大军,没有与多国部队地面部队真正交火,就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人员损失25%以上,装备损失高达30%至45%,4000多辆坦克,很快变成一堆废铁。

    2月24日凌晨。30万M国军地面部队和数万盟国部队一字排开,准备前线出全线出击。

    凌晨四时,多国部队的先头部队相继越过边境,地面攻势开始了。M军空中突击师的300多架直升机像一群黄蜂,排成六路纵队,把2000名士兵和大批装备运抵纵深80公里的地带。

    担任主攻任务的M国第七军的5个师和E国第一装甲师全线出击,

    到24日下午,在五百公里战线上,11路大军相继突破了Y军防线,进入Y国和K国境内。

    天空中,轰炸机、攻击机,不停的袭击Y军阵地,战斗机在空中盘旋;地面上,坦克和装甲车隆隆开进,炸弹、炮弹从空中、海上和陆地向Y军阵地倾泻。

    整个战场上硝烟弥漫,爆炸声、战车和飞机的嚎叫声交织成一片。11路大军犹如11把军刀,直插Y军腹地。

    M军第101空降突击师,在建立前进基地后,又多次采用蛙跳战术,在Y国纵深区,再次实施机降,两天内前进了160公里。

    遇到Y国共和国卫队后,M军冲击受阻,急召飞机前来支援。

    一会儿,一群AH…64“阿帕奇”攻击直升机和A…10攻击机从远处天际闪出。“阿帕奇”攻击直升机从五公里远的距离,向Y军坦克发射一枚枚海尔法导弹。

    A…10攻击机在更远的距离上,发射“小牛”式导弹。

    2月26日,占领K国的Y军全线撤退。由于路面和桥梁遭到严重破坏,交通阻塞,Y军成千上万的车辆拥挤在一起,完全暴露在多国部队空军的打击之下,成了轰炸机、攻击机和直升机的活靶子。

    26日上午,M军海军陆战队,完成了对K国的钳型包围。

    27日。Y国军队,全部撤出科威特,战争的预期目的已经实现。

    地面进攻,正好打满了一百小时。

    通过海湾战争,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海湾战争,向世界展示了高新技术战场的残酷和威力。

    特别是,给我国带来了强烈的冲击。

    海湾战争改变了战争的样式、和状态,成为各国研究的重点。

    特别是,武器装备,性能上的差距很明显。

    在常规武器方面,我军轻武器的性能,和M军处在同一个时代,差距不大,性能也差不多。

    但是空军、海军、第二炮兵的武器装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