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骨是怎么炼成的-第2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德雷贝尔的第一艘潜艇,到霍兰的双推进系统潜艇的问世,其间经历了二百八十多年的时间,究其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是各国海军对其重视不够,然而两次世界大战中潜艇却大放异彩。二战后,潜艇的研制逐渐步入快车道。

    潜艇投入海战之后,在第一次、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给敌水面舰只以沉重打击。

    但由于常规潜艇水下航行时,所用的是蓄电池供电的电动推进方式,当蓄电池的电用尽后,就必须生出水面,利用柴油发电机组重新充电。

    这就使得常规潜艇,必须具有两套推进装置,一套适用于水面航行的柴油机动力推进装置,另一套适用于潜航的蓄电池供电的电动机动力推进装置。

    这两套动力装置,又都有了各自的不可克服的弊病,特别是电力推进,潜艇水下航速很低,续航力有限,严重削弱了潜艇的水下作战性能。

    而且,浮出水面充电时,也有着很大的危险性。

第三六七章 涅槃,凤凰浴火后的重生() 
这不,在前年的五月二日,新华社发布了一则新闻:

    “据海军提供的消息,近日,我海军一艘常规动力潜艇在内长山以东我领海进行训练时,因机械故障失事,艇上70名官兵不幸全部遇难。军委、总部和有关部队领导对事故处理高度重视,对遇难烈士表示沉痛哀悼,对其亲属表示亲切慰问。现潜艇已拖回港口,善后工作正在妥善处理。”

    据说,这艘失事的潜艇舷号四七一号,被拖回港口后发现,潜艇外壳完好无损,艇上的七十名艇员全部牺牲在战位上,没有一丝一毫地移动,并不是像E国“库尔斯克”号潜艇那样经历了大爆炸。

    人们在艇上发现了航海日志,时间到四月十六日就结束了,证明了这些海军战士是在该日牺牲的。

    四七一号潜艇,是一艘035型柴电潜艇,也是中国第一种自行设计建造的常规动力鱼雷攻击潜艇,北约称之为“明”级。

    该型艇于1967年批准研制,是在中国仿制苏联R级潜艇的033型潜艇基础上改进设计的,因此外形与R级/033型潜艇非常像。

    首艇于1969年10月在武昌造船厂开工建造,1971年7月下水,1974年4月交付海军使用。从第三艘艇开始进行了修改设计,并以此作为后续艇的定型标准。

    1983年12月30日,举行了“035中型常规动力鱼雷攻击潜艇总体设计鉴定签字仪式”。 1985年开始研制改进提高型,即035G型潜艇。其中还有一艘潜艇被加装了AIP系统,用作AIP系统试验艇。此外,在更新型的039潜艇服役后,为了弥补潜艇数量,仍然在建造改进型的035B型潜艇,即使到了两年之前,海军还是追加了改型潜艇的订单。

    中国035系列潜艇总计可以达到20至30艘,是过渡时期的主力潜艇。

    该型艇水上排水量1585吨,水下排水量2110吨,艇长76米,宽7。6米,吃水5。1米,型深7。6米。潜艇最大潜深300米,装2台中速柴油机,双轴双五叶螺旋桨,水上航速15节,水下18节,续航力为水上13000海里/8节,水下330海里/4节。自持力60天。

    武器为艇首的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以携带18枚鱼雷。主要使用鱼…1甲型533毫米自导反舰鱼雷、鱼…3甲/乙型533毫米自导反潜/反舰鱼雷、鱼…4甲/乙型533毫米自导反舰鱼雷。

    那么,是什么导致70名官兵瞬间牺牲在战位上,而毫无反应呢?

    后来经过调查还原,当年4月16日,四七一号潜艇在返回岛青基地途中为潜航用的电动机重新充电。充电是由潜艇的柴油发电机来完成的,这种发电机需要燃烧大量的氧气,而潜艇空间有限,过去一般是将潜艇浮出水面,打开通气管和舱门,让空气自然流入舱内,供给柴油机使用。

    二战中,德国发明了通气管,使潜艇能够在半潜状态下完成充电,大大提升了潜艇的隐蔽性。这个设备也成为了此后常规潜艇的通用设备。

    当天,四七一号潜艇就是这样上浮到接近海面的“潜望镜深度”,然后将指挥台上方的通气管和进气阀伸出海面吸入空气。这个操作没有问题。

    但经调查,称当时海面上风浪较大,海水倒灌进通气管,此时为了防止海水涌入,通气管在设计时有个自动的关闭阀门。正是这个阀门自动关闭了,或者可能进气阀因机械故障并没有打开。

    总之,进气阀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关闭了,而相应的柴油机却被启动,这个耗氧大户瞬间吸燃了艇内的氧气,艇内的气体含氧量不足两分钟即下降到零。

    所有人员在毫无反应的情况下窒息而亡。

    人们在潜艇中还发现,按照通气管充电程序,各舱室的舱盖都是关闭的,因空气被吸光造成气压失衡,舱门在负压力下已经不可能从内打开,因此即使有官兵试图逃离也毫无不可能。

    由于四七一号潜艇当时正在进行“静默”航行,中断了所有与外间的电讯联络,所以当所有官兵牺牲后,舰队仍然不知道潜艇已经出了问题。

    直到四月二十六日,也就是事故发生十天后,仍然处于潜望镜深度半潜漂浮着的四七一号潜艇才被路过的渔船发现。大惊失色的渔民赶紧向海军进行了报告。

    当海军派船赶到现场,发现潜艇只有潜望镜通气管露出水面,失去动力的潜艇在水下无助地漂浮着。经初步检验,潜艇没有任何损坏,死者证实都是急性窒息致死。

    其实,潜艇事故并不鲜见,各国海军都经历过潜艇事故惨剧。据不完全统计,潜艇自1940年到1988年共发生事故628起,导致沉没的为285起。

    二战后至1990年,各国潜艇发生非战斗沉没事故共约91起(其中核潜艇15起,死亡600多人;常规潜艇76起)。导致核潜艇沉没的原因很多,而在常规潜艇中,分列前三位的分别是碰撞、进水和不明原因。

    四七一号潜艇也并不是中国海军第一艘失事的潜艇。1959年12月1日,年轻的中国潜艇部队就在训练中,由于艇舰协同出现问题,五二八号常规潜艇在上浮时撞上了“衡阳”号护卫舰,潜艇进水沉没到了40米的海底,造成38名潜艇兵牺牲。

    无论是四七一号潜艇,还是五二八号潜艇,都是中国海军在走向远洋道路上付出的牺牲,这些年轻的潜艇兵为了自己的信念捐躯茫茫海疆,他们是共和国人民海军发展的沉默海魂。

    但是,在这里,杨文斌竟然见到了我军的四七一号潜艇。

    而这艘潜艇却参加了这次联合军演,并且表现出色。

    原来,四七一号潜艇事故并未阻止中国海军的发展。

    两年前的四月二十九日,就在事故发生后的13天,数十名官兵奉命重新组建四七一号潜艇。

    第二年的八月,四七一号潜艇奉命进厂中修改装。四七一号潜艇成为同类型潜艇中第一艘进行现代化改装的潜艇。

    这次远航,是改装后的四七一号潜艇进行新组建后的第一次海上试验。

    不管是两年前曾被全国关注,给中国海军带来耻辱和遗憾的四七一号潜艇,还是现在已经重振雄风,给中国海军赢得荣誉和欣慰的四七一号潜艇:

    相信祖国不会忘记他们!相信战友不会忘记他们!相信亲人不会忘记他们!

    杨文斌的耳边响起了《不要问我在哪里——潜艇兵之歌》:

    “不要问我在哪里?

    问我也不能告诉你,

    我们是中国海军潜艇兵,

    航行在深深的海洋里。

    你说你听不到我的豪情壮语,

    我只能告诉你我在向你敬礼。

    神圣的使命担在我肩上,

    英雄的自豪藏在我心里,

    请你,请你记住我这句话,这句话,

    我们永远和胜利在一起!

    啊,在一起!啊,在一起!

    我们永远和胜利在一起,在一起。

    不要问我在哪里?

    问我也不能告诉你,

    我们是中国海军潜艇兵,

    航行在无边的海洋里。

    你说你看不到我的军旗航迹,

    我只能告诉你我是制胜霹雳,

    渴望在战火中锻造辉煌,

    更愿意把和平献给大地。

    请你,请你相信我这句话,这句话,

    我们永远和胜利在一起。

    啊,在一起!啊,在一起!

    我们永远和胜利在一起,在一起。

    啊,在一起!啊,在一起!

    我们永远和胜利在一起,在一起,啊,在一起!”

第三六八章 追踪,国产核潜艇的前世今生() 
参观完了常规动力潜艇,杨文斌等人又参观了核动力潜艇。

    这次演习,我海军出动了一艘常规动力潜艇和一艘核动力潜艇。

    核潜艇与常规潜艇的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动力的来源。

    常规潜艇,主要动力是来源于蒸汽机,或者是柴电机组。

    而核潜艇是以核反应堆为动力来源。它是一国潜艇中的战略力量,为当前军事理念中军事核能“三位一体”中海基核力量的主要实现形式。

    中国核潜艇是中国海军核潜艇部队的主力,作为国家威慑力量的象征,充分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

    以前主要部署在北海舰队,现在,三大舰队都有部署,但是,实力仍是以北海舰队为最强。

    中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了一支能够有效地巩固海防,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与统一的核潜艇部队。

    核动力潜艇水下续航能力为20万海里,自持力达60…90天。作为战略打击力量,可以装备带核弹头的弹道导弹或飞航式导弹。

    按武器装备,它可以分为鱼雷核潜艇和导弹核潜艇。核潜艇是一国潜艇中的战略力量,为当前军事理念中军事核能“三位一体”中海基核力量的主要实现形式。

    在军事战争中,因为其强大的续航性备受关注。

    在一些国家的军事思想中,核潜艇是应对核动力航空母舰的最有力武器。

    杨文斌就曾听说,在九十年代中期的海峡危机中,M国的两艘航母编队就曾出动,来海峡耀武扬威,但是,后来却一夜之间退避三舍。

    其原因就是,M军侦察到,停泊在渤海港口内的核潜艇不见踪迹了。

    因为害怕受到水下的突然攻击,所以便突然后撤了。

    早期的核潜艇均以鱼雷作为武器。以后由于导弹的发展,出现了携带导弹的核潜艇。

    核潜艇安上导弹之后,便出现了两种类型:一类是近程导弹和鱼雷为主要武器的攻击型核潜艇;另一类是以中远程弹道导弹为主要武器的弹道导弹核潜艇。

    攻击型核潜艇主要用于攻击敌水面舰艇和潜艇,同时还可担负护航及各种侦察任务。弹道导弹核潜艇则是战略核力量的一次重要的转移。

    战略导弹潜艇是用艇载核导弹对敌方陆上重要目标进行战备核袭击的潜艇。它大多是核动力的,主要武器是潜对地导弹,并装备有自卫用鱼雷。

    战略导弹潜艇与陆基战略导弹,战略轰炸机共同构成目前核军事在各国核威慑与核打击力量的三大支柱,并且是其中隐蔽性最强打击突然性最大的一种。

    冷战时期,美苏不仅具备互相摧毁的能力,而且具备互相摧毁几次的能力。

    美国战略核力量是全球最庞大的核打击群。

    俄战略核力量总的发展趋势是减少数量、提高质量、延长服役期等。考虑到今后投放一枚海基核弹的成本比陆基核弹便宜54%—56。5%,核潜艇可能成为俄最“经济”的核战略系统。

    英国虽然只有海基核力量,但生存率很高,而且有美国的核保护伞。

    法国人将“凯旋”级核潜艇看作“解决战略问题的最后一把钥匙”。即便是刚跨入核武器俱乐部门槛的印度,也不遗余力地发展二次核打击力量。

    以色列也试图依靠数量有限的“海豚”级常规动力潜艇加装带核弹头的巡航导弹,从而具备二次核打击能力。

    1985年底至1986年初,中国核潜艇成功地进行了最大自给力的试验,安全航行两万余海里,打破了美国“鹦鹉螺“号核潜艇最大自给力84天的纪录,显示了中国核潜艇良好的机动性、适航性、隐蔽性和动力系统运行稳定可靠的优点。

    核潜艇的动力运行系统主要依靠核反应堆,稍有闪失,就会酿成事故,有些甚至是像前苏联在挪威附近海域发生的艇毁人亡、引发恐慌的灾难性惨剧。因此,核潜艇的核安全始终是拥有核潜艇的国家十分关注的大问题。

    中国海军一直将核潜艇的核安全摆在首要位置。据悉,军委对核潜艇部队的要求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