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骨是怎么炼成的-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针对官兵素质的差异实行了‘个人达标升级训练法’。

    针对干部、战士训练自身素质难以提高的实际,施行了‘阶段性分训法’,有力地促进了连队军事训练质量的提高。

    去年,二连在团以上组织的考核中,取得了十五项优秀的好成绩。”

    杨文斌想,面对着军事训练中科技练兵的大潮,自己应该搞点什么科目呢?

    按照海湾战争的模式,在战争的初期阶段,炮兵阵地一定是敌人先期打击的主要目标之一,否则,炮兵的火力对其步兵绝对是致命的威胁,所以,要想逃避敌人的打击,应该造假目标,引诱敌人对其实施攻击,而真的人员和装备,应该隐入地下,做好伪装,以避免在战场上的损失。

    不错,这听起来绝对是一个好主意,回头,自己一定和连长好好探讨一下,也搞个有科技素质的“以劣胜优两三招”科目。

    这天下午,上完营统一组织的军事理论课回到连队,在宿舍刚坐下歇息,忽然高兴波长领着两名战士推门而入。

    杨文斌很奇怪,忙开着玩笑问道:“高排长,有事吗?这是摆什么谱啊,到哪儿还带着两个保镖!”

    “送你来了”,郭排长神秘地望着我说,“小伙儿行啊!弄得挺保密。连我都瞒过去了。”

    杨文斌一时茫然不知所措:“开什么玩笑,我刚到连队工作,屁股还没坐热呢,还往哪儿走?”

    “你就别瞒我了。刚才教导员说你调到导弹连任一排长去了,让我带两个人送你过去。”高排长故作神秘地说。

    “是吗?”,杨文斌这才意识到,是不是郝政委调研时说要给自己换连队,这才几天就变成真事了,看来,自己不得不马上搬走了。

    说实在的,他真舍不得走,在榴炮二连才住了一个多月,刚进入点情况,摸出点儿门道,适应下来,现在就要走了?

    他想起歌词中的话“祖国要我守边卡,扛起枪杆我就走,打起背包就出发,哪里需要哪里就是我的家”,自己就是祖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嘛!

    来不及和才要混熟的兄弟们道别,杨文斌便匆匆打起行囊,在那两名战士的帮助下,搬到了导弹连宿舍,住进了一班,去饰演另外一个排长。

    好在不算太远,就是从前楼换到了后楼,和营部在同一栋楼里,离营首长更近了。

    到了导弹连,换了环境,手下由十三人增为十八人。

    如何开展工作呢?还是先调查研究一下吧!

    杨文斌绞尽脑汁,搞了个问卷调查,以了解连队和战士们的情况,尽快适应新情况。

    战士们很配合,而班长似乎也很得心应手。

    杨文斌陡然增加了信心,“今年一定开个好头,不辜负大家的信任与期望。”

    遗憾的是,才要到手的报假因为工作的调整而随之泡汤了。情况还未熟悉,局面还未打开怎能轻言撤退呢?只能是先干一段时间,打个好基础。

第五十六章 导弹,还是“捣蛋”?() 
从榴炮二连调整到导弹连,对杨文斌来说,就像是做梦一样。

    对导弹,他有着莫名的恐惧。

    而他的恐惧,则是来自滨城陆军学院的传说。

    在滨城陆军学院集训的时候,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剧在学员中间口耳相传着:

    在这批地方大学生去那里集训之前的二个月,滨城陆军学院发生了一幕自建院以来最为惨烈的悲剧。

    四名本科大学生学员,在毕业汇报演习中受了重伤,三人牺牲,一人伤残。

    而如果没有这个悲剧的话,他们原本应该顺利毕业,分到白山黑水间的基层连队,去任排长了。

    杨文斌是在和潘利权与区队长的闲聊中得知这件事的,这件事当时给了他强烈的震憾。

    而事情的原委,还得从滨城陆军学院的毕业演习说起。

    那一年,滨城陆军学院的几百名军校学员即将毕业了,为了让学员在毕业前体验一次接近实战的演习,学院出面,组织了陆军导弹学院、航空兵学院、炮兵学院的毕业生,一起进行联合军事演习,以检验训练成果。

    演习的想定,就是合成团规模对敌机步连的进攻战斗。

    在进攻前,炮兵对敌阵地进行了猛烈的炮火准备,摧毁了敌人的大部分工事。

    工兵分队清除了敌阵地前的蛇腹形铁丝网、三角锥等障碍物,步兵分队准备发起冲击了。

    这时,敌一火力点突然复活,红方指挥部命令进攻方,灵活运用红箭73反坦克导弹,摧毁敌人复活的工事。

    陆军导弹学院的学员根据进攻命令,在1000米外的基本发射阵地,向敌火力点发射了第一颗反坦克导弹。

    导弹“嗖”地一声,向敌目标飞去,但是,飞行了约500米后,却失去控制,掉入了阵地前的草丛中。

    指挥员急了,再发射第二枚,“嗖”,导弹离开发射架,飞了出去,可是,继续飞行了约500米后,却仍是失去控制,掉入了陆地前的草丛中。

    在兄弟部队面前,怎么能丢脸呢?

    导弹学院方面的指挥员知道,学员经过训练,都是最优秀的,不可能连续出现失误,只能是导弹质量的问题。

    “发射!”他又下了第三次命令。

    “嗖”,第三发导弹飞了出去,持续飞行1000米,击中了目标,扫清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该是步兵发起冲击的时候了,但是,步兵却没有按计划发起全线冲击。

    这时,指挥员的电台急促响起,前沿指挥所报告,出大事了!四名潜伏在阵地前准备发起冲击的步兵学员受重伤,需要马上救治。

    演习被迫停了下来。

    原来,罪魁祸首是掉落的导弹。

    那两枚掉落在草丛中的导弹,恰好掉落在了一个步兵班的潜伏区域内,尽管没有爆炸,但是,红箭73导弹的惯性冲力仍是让潜伏在那里的四名学员受了重伤。

    随演医院的救护车呼啸着,冲向人员受伤地段,拉起伤员风驰电掣而去。

    但是,年轻的生命却没有机会再看到蓝天、白云和生活了四年的陆军学院了。

    事故还是导致了三死一伤的惨剧。

    后来,经事故调查组认定,肇事的导弹,发射方面没有问题,学员不负责任。

    而问题,却出在导弹自身上面。

    原来,由于我国的半导体元件生产水平还很低下,元件质量不可靠,其稳定性、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都达不到导弹技术要求,在高温条件下发生故障,造成近距离掉弹现象。

    而经过专家研究分析,掉弹故障产生的主要技术原因是火箭发动机推力偏心和导弹质量偏心。

    红箭…73的火箭发动机采用四个对称布置的倒流喷管,加工装配时如果位置偏差超过规定的允许值就会产生导弹推力偏心,从而导致导弹起飞时产生过大地初始扰动,以至出现失控甚至掉弹现象。

    这个事故,给年轻的杨文斌心理上留下了阴影!

    现在,到了导弹连,成天都要和导弹接触,这些导弹的质量过关吗,不会再次出现事故吧?太让人担心了。

    好好的导弹,不会总是捣蛋吧?

    搬到导弹连的第一天,在见到连长之后,杨文斌就向连长季玉瑞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季玉瑞一米七九的个子,长脸,脸上总是泛着红光。他是陆军导弹学院毕业的高材生。

    听到杨文斌问道导弹的可靠性问题,季玉瑞笑了。

    他说,红箭73反坦克导弹性能不稳定,在导弹专业的干部看来,早就是公开的秘密。但是,导弹掉落地上伤人,他还真是第一次听说。

    他告诉杨文斌:

    “七十年代初中国获得苏制萨格尔导弹。这是一种有线制导的反坦克战术导弹,其破甲威力在第一代反坦克导弹中较为先进。中国决定集中国防工业的精兵强将,仿制“萨格尔”导弹。

    经过近6年的试制攻关,“红箭…73”反坦克导弹终于在七十年代末期定型并批量装备部队,填补了中国反坦克导弹装备的空白。

    全弹分为战斗部舱和运载体舱两部分,平时分离装箱,使用时将两个舱体通过快速卡钩连接在一起;在弹体左上方弹翼根部装有一个曳光管,用于在飞行时进行观察和瞄准;战斗部采用空心装药单锥型战斗部;制导方式为目视瞄准、跟踪、导线传输指令、手控制导。

    导弹直径120毫米,长854毫米,翼展393毫米,重11。3千克。线控制导方式,射程3km,破甲厚度400毫米。当射程400…600米时,命中率约60%左右,对600…3000米的目标,命中率可达90%以上。

    可攻击500米至3000米距离内的坦克、装甲目标或暗堡。

    红箭73有基础型、B、等三种型号。

    红箭…73B反坦克导弹

    中国第一代改进型反坦克导弹,适于单兵携带、地面发射或车载发射。主要用于攻击坦克、装甲车辆,也可用于摧毁火力点和简易野战共事。

    弹径120毫米,弹重11。7千克,射程3000米,能破钢甲180毫米。采用光学瞄准跟踪、导线传输指令、红外半自动制导方式。改进后的系统保留了手动操作功能。全武器系统由导弹、发射装置和地面控制设备等组成。

    该弹的最大优点是既可采用红外半自动制导,又保留了原红箭…73的手控制导能力,战斗部破甲威力得到大幅提高,静破甲威力由500亳米提高到850亳米以上,动破甲威力由150亳米/65度提高到了180亳米/65度,具备了击穿T…72坦克前主装甲的能力,命中率可达百分之90。

    B型反坦克导弹在技术上的改进主要是针对敌坦克的反应装甲。它采用了串联式战斗部,第一级装药用来引爆敌人坦克上披挂的反应装甲;第二级主装药直接摧毁敌坦克的主装甲层。B型导弹的动破甲威力增至180毫米/65度,还保留了原手动操作功能,需要时仍可像第一代导弹那样操作使用。

    红箭73型反坦克导弹,它采用光学瞄准、红外跟踪、半自动控制的制导方式,电源采用30伏镍镉蓄电池,一次充电可持续发射30多枚导弹。

    导弹可在有自然光和红外光干涉的环境中,有效地攻击400…3000米距离内的坦克等各种装甲目标,也可用于摧毁火力点和各种轻型野战工事。

    红箭…73型的技术改进则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它与B型导弹相比,其主战斗部(第二级主装药)的威力有了大幅提高,并通过优化金属聚能罩外形、装药结构和调整炸高等措施,使其威力接近国外重型反坦克导弹的穿甲水平,以对抗世界第三代新型主战坦克。

    二是改进了火箭发动机,使用了更高比冲的火箭发射药。虽然改进后的导弹比原型增重1公斤多,但飞行速度比原型号提高了15%。

    三是增加了红外热成像仪,大大提高了该弹种的夜战能力。

    四是研制了随动发射架,可实现导弹与瞄准具的联动,从而提高了发射操作速度。

    型产品可以说是整个红箭…73系列中最为成功的一个型号。虽然其依然采用架式发射,但在一些主要性能指标上都超过了大多数国家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

    反坦克导弹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其战斗全重依然偏重不利于我单兵作战携带使用。一枚标准装备的红箭73反坦克导弹作战单位需两名士兵携行保障,这对于战斗中的步兵班来说是一个沉重负担。

    而且采用的都是人工半自动控制有线制导,一枚导弹从瞄准到发射命中目标的全过程中,导弹射手须全程全靠手工操控导弹才能命中目标,一旦被敌方发现导弹发射位置其战斗伤亡率也是可想而知的。”

    “我们连装备的是型,安全性更高。

    而且,我们的导弹,平时,你是接触不到的,只能接触到训练模拟器,绝对安全。只有到演习的时候,才能接触到。加上,我们的射手训练水平非常高,连续三年都是首发命中,发发命中。

    每发导弹的价格是3万多元,我们也就是演习的时候,才能有机会打上几发过过瘾!

    不要太担心噢!”连长笑着解释道。

第五十七章 战役,在悄无声息中打响() 
“怎样切实做到防止身边出现事故和案件?”作为一线带兵人基层连队的排长,杨文斌这几天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零↑九△小↓說△網

    通过和同届和同期的排长私下交流,大家也都存在着这样的困惑和担心。因为,这是关乎排长前途命运的大事。一个不小心,就会输得血本无归,没有翻身的机会,黯淡地离开军营。

    而军营的实际情况和大家所希望的结果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