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骨是怎么炼成的-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十九军军长刘云瀚与第廿五军军长沈向奎连络,指挥该军第十四师(欠第四十团),及第十三师之一部,由J岛后埔向北推进,迎击由安岐、埔头向南败退的人民解放军,并积极向古宁头推进,另以第四十师之迫击炮全部配属第十四师,以加强其火力。

    战车营营长陈振威将预备队战车两排,进至琼林待命。

    25日我军二四四团一度占领双乳山,天亮时遭国军装甲部队反击退败。

    在湖尾登陆的我军二五三团占领观音山和湖尾高地,到二十五日中午被迫撤退。

    我军二五一团冲出包围前进到古宁头,固守林厝,与国军十四师和一一八师强力反攻,双方反复争夺。

    高地上守军其实只剩下一名教导员和一名指导员,其余均牺牲。两人知道胜利无望,同时举枪自杀。

    第二天

    26日凌晨,我军由二四六团团长孙云秀率该团的两个连和第八十五师的两个连增援。二四六团在湖尾登陆;另两连在古宁头登陆。

    二四六团的两连,天亮时突破包围,在古宁头和据守该地我军汇合,清晨六时三十分,国军第十八军军长高魁元指挥反击,一一八师从浦头以北海岸线向林厝攻击。

    九时多,国军空军轮番炸射。我军采取巷战,双方战况惨烈,十二时国军攻下林厝,十五时拿下南山。十一时,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罗卓英偕第十二兵团司令官胡琏到达J岛战场,胡琏接手指挥。

    国军的三五二团于十五时攻入北山,一一八师师长李树兰以三五三团接替三五二团,偕同战车继续攻击任务。

    第三天

    午夜时分,我军弹尽粮绝,突围到海边,一千三百余人困在古宁头以北断崖下沙滩,27日清晨国军猛攻。我军虽然顽强抵抗,但是仍然全军覆没,不是牺牲就是被俘。上午十时,古宁头战役正式结束。

    又27日凌晨三时尚有我军第二五九团第三连约三十余人,乘汽艇一艘到达古宁头北侧海岸,登陆后亦尽为国军所俘。

    J岛战役我军共有三批登陆,合计9086人,其中船工、民夫约350人。

    登陆部队大部牺牲,3900余人被俘,其中营长6人、连长5人、指战员1人,大部被送至T岛干城营房实施新生训练。

    在我军渡江后,国军兵败如山倒。J岛战役规模并不大,只是师级规模,但其深远的影响,却远非普通的一场师级规模战斗可比。

    正因为我军在J岛战役的惨重失利,加上11月3日的登B岛作战失利,使我军对登陆战的艰巨有深刻了解,我军积极加强海空力量建设,而不敢像过去无知无畏的单靠陆军发起登陆作战。而国军则幸亏有这场弥足珍贵的胜利,否则难逃失败之境。

    J岛战役的失利,使我军清楚了渡海作战的难度。所以在后来的南海岛战役中,我军对渡海作战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

    传统的渡海作战,有两条原则必须遵循:一,第一攻击波要具有突破防线并向纵深发展的充裕力量,对渡海工具要求甚高;二,建立稳固的滩头阵地。今天对台作战,不上岛则另当别论,若上岛,依旧要循这两条原则。J岛之败,恰败在这两条上,尤其是渡海工具。

    我军以百胜之师进攻J岛失利,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指挥混乱。三个团的兵力登陆,竟然没有一名师指挥员随同登陆指挥。128军制定的进攻原则是“奇袭加强袭“,这是对的,但无统一指挥,奇袭尚可,强袭谈何?但是最重要的问题是没有海空协同,登陆作战最大的敌人首先是敌海空军,若我军提前向北邻购买战舰配合空军,掩护陆军进攻J岛,敌军可能无法守住。

    中央军委命令登陆作战指挥部总结经验,接受教训,准备再攻。1950年,美国干涉高丽战争,党中央、主席决定停止解放J岛的任务,集中全力剿匪,这样,110兵团的将士失去了一次“立功赎罪的机会”。

    过了近五十年,国军的海岸防御战法有什么变化吗?

    作训股长张胜利开始了他的授课:

    “T军海岸防御作战的战法主要有四:一是拒敌于彼岸先期突击登陆装载部队;二是击敌于半渡拦截航渡、航船,突击换乘编波部队;三是毁敌于滩头滩头抗击;四是歼敌于阵地陆上战斗。

    先讲第一个战法:拒敌于彼岸先期突击登陆装载部队。

    其可能采取的手段是:空军先制反制;海军寻机海战和布设水雷;陆军两栖登陆突击和火力反准备。

    ……”

    听着张股长的授课,杨文斌觉得,“要想取得渡海登陆作战的胜利,还得依赖于海空军的实力,否则,仅靠陆军的英勇战斗,是远远不够的。

    想到二战中决定性意义的诺曼底登陆,杨文斌是深有感触。

    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战役发生在1944年6月6日早6时30分。这次作战行动的代号“霸王行动”。

    诺曼底战役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牵涉接近三百万士兵渡过英吉利海峡前往法国诺曼底。

    为实施这一大规模的战役,盟军共集结了多达288万人的部队。

    陆军共36个师,其中23个步兵师,10个装甲师,3个空降师,约153万人。

    海军投入作战的军舰约5300艘,其中战斗舰只包括13艘战列舰,47艘巡洋舰,134艘驱逐舰在内约1200艘,登陆舰艇4126艘,还有5000余艘运输船。

    空军作战飞机13700架,其中轰炸机5800架,战斗机4900架,运输机滑翔机3000架。

    在诺曼底登陆中,盟军空降兵的任务是在登陆滩头两侧距海岸10至15千米的浅近纵深空降,阻止敌预备队的增援,并从侧后攻击德军海岸防御阵地,配合海上登陆。

    由于在最初的1~2天里,盟军只登陆6~8个步兵师,只有在建立起可供装甲师展开的大登陆场后,才将装甲师投入作战。如果在装甲部队上陆前德军突破了登陆部队的防线,将会给登陆带来灭顶之灾。

    所以空降兵的行动在登陆初期对于登陆胜利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上不了岸,没有后援,这仗还真是没法打。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我们的海空军力量薄弱。

    如果,我们的海空军有二战时盟军的海空军那么强大,那T岛问题早就解决了,为何需要拖到现在?

    可是,我们现在的海军、空军、二炮,实力怎么样呢?”

    他陷入了沉思。

    中午,他还沉浸在上午的授课内容中没有出来。

    这里,连队通讯员邹正恩来了。

    他拿着团里的通知,说通知他明天去446团集训,要按照通知的要求,准备好行囊。

第五十九章 动员,师政委的释疑解惑() 
杨文斌从通信员手里接过通知。

    通知是技术处下发的,标题是《关于组织技术干部集训的通知》。

    “各营、机关:为了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干部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加强技术人才储备,根据师首长指示,师技术部拟组织近两年毕业的地方大学生排长及部分专业技术干部进行履带车驾驶培训,请下列人员于3月11日到446团二营集训队报到。附:参加集训人员名单师技术部3月10日”

    杨文斌一看名单,团里和自己一批毕业的地方大学生干部无一落下,全在名单之列,另外,还有几个自己不认识的排长,也在集训的名单之列。

    “到导弹连仅待了一周,和连队领导、战士们刚刚熟悉,一纸通知又调自己到446团二营去培训。这批是技术员培训,难道真的要自己这学文的改行去搞技术吗?“杨文斌心中充满了疑惑。

    这时,副政治指导员陆华来了,问道:“听说你要去集训了?准备得怎么样了?”

    “我不想改学技术,我还想继续从事行政工作。上次干部股长征求我的意见时,我已表达了我的意愿。现在怎么会这样?难道一定要我改学技术吗?”杨文斌问道。

    陆华拿过通知,认真地读了一遍,然后说:“别担心。上面不是写得很清楚,是技术人才储备吗?再说,现在这里这么多人参加集训,可是,全团哪有这么多的技术岗位让你从事。

    再说了,你要真去学一下,对你从事行政工作也有好处。机械化部队的干部,要是不懂得装备技术,还真是缺课,寸步难行啊!

    我是没机会,要是有机会,我也想去学一下呢,多好的机会啊!”陆副指导员不停地安慰他。

    杨文斌一想,也是这么个道理。既来之,则安之吧,多想也没有用。

    虽然内心仍然忐忑不安,可是,想到又要见到在448团一起当兵的兄弟们了,一股喜悦之情从心头涌起。

    第二天,杨文斌背着背包、行李,和齐彬、白勇、李卫国、李兆伟有说有笑地登上团里去送的大卡车。

    汽车离开了447团,离开熟悉的院落,和已然陌生的人群,使他又忆起了最初军旅生涯的点滴小事……

    军车驶向营城,进入市区西拐到达雁西大营,好多的同志已先期抵达了。

    雁西大营是446团的驻地,当地老百姓都这样称呼他们的营区。

    集训队住在二营的五连。

    二营是一幢单独的三层楼房。

    有四个楼门,分别是四连、五连、六连和炮兵连。

    五连在东数第二个楼门,和营部在同一个楼门。

    经过了448团、447团、446团的三个部队的营房,杨文斌大概也摸到了部队营房的规律。

    一般就是三层。

    一层是一排、二排,二楼是连部、兵器室、器材室、给养库,三楼是三排、俱乐部、荣誉室。

    而每个宿舍的标配几乎都是一样的,窗口处是一个办公桌,每屋四张上下床,床下是四套床底柜。

    杨文斌在448团时的老战友,李彦宏、赵忠奎、翁迪、李坤、孙坚,都已经到了。

    而令杨文斌惊讶的是汤文成,竟然也在其中。

    汤文成自我介绍说,离开陆院,去军部报到后,又被分到了红军师,这不,分到了地炮团,和金辉在同一个连队。

    “真是缘分啊!”杨文斌心想。

    集训队的队长是修理营的副营长,叫蒋福田,又黑又瘦,戴了副眼镜,表情严肃,不怒自威。

    晚上7点,所有集训队的学员统一乘坐大客车到师部进行新训动员。

    新训动员会在师部礼堂举行。

    偌大的礼堂,只有他们集训队五十来人参加,显得空荡荡的。

    但主席台上坐的人,可让大家不敢小视。

    杨文斌定睛一看,主席台上坐着的,竟然是郝政委。

    “一个师政委,全师有那么多的大事,等着他去处理,一个技术干部集训的动员会,他怎么还来了?”学员们充满了疑问。

    待学员们跑步入场完毕后,带队的蒋副营长首长进行了报告:“政委同志,装备技术干部集训队集合完毕,应到50人,实到50人,请指示!副营长蒋福田。”

    郝政委还个礼,命令道“坐下”。

    随着蒋副营长的口令,学员们“唰”地一声,整齐地坐在椅子上。

    “同志们,今天,参加装备技术干部集训动员,我很高兴。

    同志们都知道,军事领域高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正在引发一场深刻的军事变革,高技术战争已经成为现代战争的基本形态,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一体化和隐身化特点更加明显。

    对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知识结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以远程打击、精确制导、防空预警、反潜反舰、电子信息和新概念为代表的‘杀手锏’,是未来军事斗争中克敌制胜的有效手段。

    专业技术干部,在这些‘杀手锏’的前期论证、技术攻关、配套组合、研究消化等环节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

    近几年部队普遍装备了一些技术含量高、性能先进的新装备,截至今年一月份,应急机动作战部队的新装备,已经达到70%到80%,作战部队专业技术干部,是这些武器装备的直接维护者和使用者,能不能管好用好新式武器装备,直接影响未来军事斗争的胜利。

    作战部队专业技术干部分布在基层部队,专业技术干部队伍是战斗力结合最直接最紧密的一部分,经过多年努力,这只队伍的建设有了很大加强,但与其所担负的任务还不相适应。

    主要是,缺编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专业不对口的数量比较多,学历层次偏低,没有形成吸引、稳定优秀人才的良好机制,不愿来、留不住的问题比较突出,必须采取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