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骨是怎么炼成的-第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高大龙、徐良、霍华、李奎,这几个小战士,也毫不示弱,学着班长的样子,扛起装满沙子的沙袋儿,向河的里侧奔去。

    三班排成一排。将沙袋放入水中之后,河水明显的变缓啦。

    然后,一班。按照技术人员指定的标准,从堤内侧开始,开挖两米深的光缆沟。

    一班的任务,看着好像是不是很重,但是,因为河底的地质条件,与地面上的松土型不一样。

    河底以下第一层是淤泥,第二层是河沙,第三层,是岩石。所以不挖破第三层是到不了两米深的距离的。

    张水泉,将任务分派完毕之后,也撸起袖子开始干起来。李岩、沙海涛、任承伟,汪锋,不甘落后也纷纷拿起锹,开始工作。

    杨文斌,在一班、二班、三班之间穿错,指导着各班的行动,哪里需要搭把手,他就在哪里干一会儿。

    哪里需要调整力量,他就提出具体意见。战士们则根据他的意见,进行调整。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穿着作训服,里面穿着绒衣。但是越干越热越来越热,后来,大家,都脱掉上衣,甚至,脱得只剩下背心儿,还是,汗如雨下。

    这样,经过三个小时的奋战,快到吃午饭的时候。二班的堤坝终于完成啦!而三班的,防护沙袋墙,也完成了约五十米。一班的光缆沟,则三班的防护墙摞到哪里,他就挖到哪里。但是深度上,还没有达到施工的要求,因为挖开之后马上就被水填满。很不利于作业。

    看二班完成了导引渠的任务,杨文斌,拍了拍掌。将一班长和三班长叫了过来。

    他要求三个班协同作业。一班和三班,开挖下游的导流口,挖出两米。

    “这样先把导流渠的出水口打开,然后再把上游的入水口打开,将水从上游导下来。”

    话音刚落,大家拿起锹镐,干了起来。

    没过半小时,入水口出水口挖通了。

    由于河道内有沙袋的阻挡,河水顺着导流渠,从入水口进来,从出水口出去。

    这样,河道内的水位慢慢的下降了,露出了河床的底面。

    然后杨文斌,又协调二班,加入了三班和一班的行列。

    一班和二班的同志,抓紧开挖光缆沟。

    河床的底部的结构,和地面上是完全不同的,河床上面有厚约十厘米的淤泥。再往下,则是沙子,约有二十厘米的厚,再往下面挖,就是鹅卵石层了。

    挖光缆沟的难度越来越大了。

    而经过一上午的劳累,大家,都已经精疲力竭了。

    这时炊事班送来了饭菜。

    连长下达了命令,先开饭,午饭后继续进行施工。

第一〇九章 夜读,灯光下的战史() 
吃过午饭,官兵们的战斗力恢复了,干劲更足了。

    三班的截流速度更快了,一班的挖沟速度更快了,加强给一班和三班的二班的效率也更高了。

    这样,到下午约四点钟的时候,截流区内的光缆沟挖的也差不多了。

    基本上,达到了要求的深度,两米深。

    而这时,二排挖两侧大田里的光缆沟的任务也完成得差不多了。

    特别是在挖从河底向两侧延伸的沟的时候,越靠近河堤,沟越深,完成了由大田的一点米深向河底的两米深的过渡。

    看到二个排的任务都进行得差不多了,连长要求各排再收收尾,提高一下标准,准备准备撤退。

    收完尾之后,官兵们回到了村庄,仍旧是洗洗,涮涮,再帮助大爷家收拾一下屋子,就开饭了。

    晚上,不用遵从在部队时的作息时间了,战士们有的看电视,有的打会儿扑克,在消磨着自主的时间。

    杨文斌可没有像战士们那么轻松,因为还有一个多月就要考试了,他得抓紧时间复习呢。

    他捧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简编》,读了起来,并不时地用铅笔在上面写写划划,标一标重点。

    在读到抗美援朝战争时,他突然看到,上面竟然提到了447团的名字。

    在一本战史中,能单独提到一个团的名字,这是罕见的。

    就更加认真地看了起来。

    原来,这是讲的447团二营四连的事迹。

    在朝鲜战场上,447团的一个连,竟然迫使美军黑人连集体缴械投降,这也是战史上的奇迹,从此迫使美军改变了黑白分编的制度。

    杨文斌细细读了起来。

    原来,抗美援朝战争初期,我军是完全出敌意料秘密入朝的,于1950年11月初,在云山地区迅猛发起第一次战役,给以美帝为首疯狂向北侵犯的所谓“联合国军”以迎头痛击,将美军所谓“开国元勋”、全部机械化装备、从未打过败仗的“王牌军”骑兵第一师,打得丢盔弃甲,几乎溃不成军。

    但骄横不可一世的侵朝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仍认为“中国人仅仅是象征性出兵”,“不承认在北朝鲜还有什么人能够同他们较量一下”其嚣张气焰并没有收敛,于11月下旬又发动了所谓“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总攻势”,在东西两线仍继续大举分兵冒进。

    我军则采取示弱于敌、节节抵抗、佯装败退、诱敌深入,而后适时发起反击、穿插分割、迂回包围、在运动中各个歼敌的作战方针,于11月24日开始了第二次战役。

    11月25日,美军第25师24团进攻至云山东南之上九洞、杏亭洞、上草洞地区。

    为歼灭该敌,我447团遵照军、师统一部署,指挥前卫三营部队,于11月26日夜,隐蔽地徒涉杏亭洞北之九龙江,在团组织的炮火支援下攻击夺取了222。3高地,歼敌大部,并向上九洞攻击前进;

    二营第一步任务是控制西迂洞至上九洞公路东侧山陵,掩护团主力过江。

    27日凌晨5时许,四连前哨分队一排进至大柴洞西南公路时,发现敌约一个连正向南溃逃。一排长立即指挥各班开火拦击,并抢占路东有利地形。

    连长张振东迅速报告了营长李玉恒和团指挥所,并立即指挥二、三排迅速占领大柴洞西侧高地。

    敌人被突然而来的阻击吓得懵头转向,仓皇逃窜到上九洞北山东侧的洼地树林中,凭借大柴洞东侧高地负隅顽抗。

    这时营里传达了李志刚团长的命令:“一定要把这个连敌人歼灭掉,绝不能让他突围出去。”并立即进一步调整了部署和火力。

    5时30分左右,敌以一个排兵力向我一排阵地反扑。三班长董有合命令各战斗组沉着应战。待敌进至四十来米时,全班突然开火,机枪、步枪、冲锋枪、手榴弹一齐射向敌群,击毙敌人六名,余敌狼狈逃回原地。

    6时许,敌又以一个排的兵力再次向我反扑,以掩护全连分两路向东南方向逃遁。

    四连长章震东和指导员邹凤歧当即命令一排依托既有阵地顽强抗击,并以猛烈火力拦击逃跑之敌,打死打伤十数人。三排乘机迅猛抢占了大柴洞东侧高地。

    副连长时千海亲自率二排迅速从右翼山腰向敌侧后迂回包围占领了有利地形。

    敌在我三面夹击下,不得不慌乱地全部龟缩到原来的洼地树林中。

    这时张振东和周凤鸣已从望远镜中看清这股敌人几乎全是黑人。

    6时30分,敌人又耍花招,打出了白旗假装投降,同时以一个排兵力隐蔽地向我一排阵地左翼接近。

    四连领导看出敌人是在搞阴谋,即令各排做好战斗准备,并不失时机地对敌展开政治攻势,令老战士曾信琴用战前学会的“缴枪不杀、优待俘虏”等简单英语大声喊话,宣传我军的俘虏政策。

    狡猾而顽固的敌人竟突然开火,妄图垂死挣扎,但却遭到我预有准备的猛烈痛击,在敌人遭我突然打击调头逃跑时,在第一次战役中立了大功的三班长董有合立即喊道:“同志们!敌人打孬啦,冲上去抓活的!”并勇猛率领全班乘势出击,紧跟敌人身后猛冲、猛打、猛追,又毙伤敌十余名,粉碎了敌人第三次反扑。

    但一贯战斗勇敢的董有合同志却遭到蜷伏在小山包后面敌人的突然袭击英勇牺牲,还有两名战士负了伤。

    这就进一步激发了指战员为战友报仇雪恨的决心。

    7时许,二营长李玉衡指挥五连已迂回至四连三排东侧。

    后续部队一营也赶到了,并发出了侧射火力,陷敌于重围之中。

    师配属团的山炮连又向敌阵地进行了一次火力急袭,打得既准又狠,炸死炸伤多人,造成了敌人思想极度恐慌,行动出现了混乱。

    这时,团政委任其志派英语水平较好的中心文化教员解本智前来进一步向敌人喊话:“美军黑人弟兄们,我们知道你们是被迫来参加侵朝战争的,只要你们放下武器,我们保证你们的生命安全!”

    “黑人连的士兵们,你们不要继续替华尔街老板们卖命当炮灰了,赶快投降吧!”

    “黑人连的官兵们,缴枪不杀,优待俘虏,这是我军一贯政策,只要缴枪投降,我们就欢迎,受伤的给治疗,保证你们有饭吃、有衣穿!”

    “被压迫的黑人弟兄们,你们在美国社会中是受种族歧视的,在美国军队中仍然受歧视,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政策是不论白人黑人俘虏都同等对待!”

    被围之敌见已被我军重重包围,走投无路、无处可逃了,火力又打得那么猛烈,再加受我政策宣传的影响,其连长遂亲自用双手高举白色毛巾从树林中走出来向我投降。

    我军当即向他进一步交待我军优待俘虏的政策,彻底解除了他的思想顾虑,并令他迅速叫其全连放下武器过来投降。

    在我军坚决而又猛烈的军事打击和强大有力的政治攻势下,敌连长才转身向其士兵大声反复招呼:“弟兄们都过来缴枪投降吧,志愿军宽待俘虏,只要我们放下武器,保证我们的生命安全。”

    “弟兄们都过来吧!中国军队不虐待俘虏,给饭吃、给衣穿,受了伤的给治疗!”

    “弟兄们不要再犹豫了,我都过来了,你们还不过来呀!”

    黑人连长的喊话在其士兵中引起了更大的骚动,不一会,114名美军官兵在他们的副连长率领下都陆续举枪从树林中走出来投降了。

    我军当即给伤俘包扎治疗。除收缴步、机枪80多支(挺)以外,对俘虏的个人财物丝毫未动,还向其发宣传品,宣传了我军作战的正义性,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的反动本质。

    这次上九洞北山进攻战斗,我447团二营四连的同志打得非常英勇机智,运用迂回包围、穿插敌后、抢占要点、断敌退路的战术,在给敌以猛烈的军事打击的前提下,在敌人表现出慌乱动摇时,及时大力进行政治瓦解工作,打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歼灭战,只用两个多小时就胜利地结束了这场战斗,全歼美军一个加强连,生俘115名,毙伤33名。

    这场战斗不仅打破了美国侵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而且震惊美军统帅部,迫使其采取紧急措施,解散了这个黑人连所在的24团,改变了作战部队的编制,把原来由黑人单独编队改为黑人白人混合编组的战斗连队,以便于加强白人对黑人的监督,避免再次发生整连集体投降事件,惟恐再给美国军队增加奇耻大辱。

    看了这个战例,杨文斌心想:“作战其实就像今天光缆施工一样,抓住战机,合理分工,团结协作,迂回包抄,一鼓作气,直到战斗结束。”

第一一〇章 光缆,连通世界的信息桥梁() 
接下的这些日子,连队每天就是出去挖光缆沟,都按照光缆施工的作息时间,出发和返回。

    但是,由于受各种地质条件的影响,施工的进度受到了影响了,工期也是一拖再拖。原计划四天的活儿,干了十天了,还没有干完。

    老兵们,一天一天掰着手指头,在倒数着离队的日子。

    新兵则无所谓,反正他们还有三年呢,对此,没有任何的期盼。

    到了第十一天的时候,光缆沟快挖完了,剩下的工作,就是铺设光缆。

    今天,早晨起床,吃完早饭之后,连队又来到了,第一天挖光缆沟的地方。

    连长说:“今天,我们开始铺设光缆。

    按照技术要求,先要在沟底铺上三十厘米厚的沙土,然后,将光缆下到沟晨,再用细土埋好。

    整个光缆沟填平后,要在上面再起一个约二十厘米高的梯形土,以防止下雨后,回填的土变实后,地面变凹陷。”

    在团里用卡车运来了光缆后,战士们开始铺设了。

    大家先将成盘的光缆从车上卸下来,再把它装在绞盘上。

    然后,从头开始,大伙拽着光缆,沿着光缆沟的沟沿向前走,前面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