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成美男子-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氏不禁又是一笑,果真是个孩子,再聪明也会信了他娘哄他相让侄儿的话。闻言笑着故作为难的道:“怕是不成的,三思乃是成人,若被打了那处,今后恐再无颜见人了!”

    那是你把你侄儿的脸皮想的太薄了!

    张昌宗心里哼哼着,故作骇然的道:“大人要面子,难道我一个小孩儿就不用要面子了吗?不过,被打屁股确实挺难为情的,那好吧,就罚他把‘我错了’三个字抄写一百遍,写完了请太后您审阅,写地不好的重写,字迹不端正整齐重写,不认真也重写!”

    说的太顺嘴了。武氏笑问道:“看六郎经验丰富,莫不是往日也是这般被阿韦罚的?”

    “啊!”

    后知后觉的捂嘴,不过,为时已晚。大殿之上,上至太后武氏,下至群臣,不管是真心也好,凑趣也罢,大多笑起来。

    上官婉儿笑着顺势把他拉起来,屈指弹了他额头一下,看他疼得立即捂脑袋的样子,笑道:“你这小机灵儿鬼,张郎中言道你功课颇好,为何还会被罚?”

    张昌宗不好意思的道:“大虫都有打盹儿的时候,我还小,初出茅庐,经验不足,难免有疏忽之时,惭愧,惭愧!”

    居然还不好意思的拱手。

    武氏喜他聪明,想起召见他的原因,顺口问道:“你都读了什么书?”

    说到读书,张昌宗立即端正身形,认真的答道:“回禀太后,读了孝经、切韵、千字文、论语、诗经。目前正跟着先生第十遍通读孝经和论语,间或夹杂着讲些尔雅。”

    武太后略颔首,朝上官婉儿看了一眼,笑道:“六郎才四岁,此一事上,婉儿不及他。”

    前天才少女上官婉儿扫了张昌宗一眼,不服气的道:“太后说不及,婉儿却不服。也不知六郎的书是真读懂了,还是不求甚解。若只是不求甚解,那婉儿便只能蒙冤认输!”

    武太后宠溺的看她一眼,笑着指了她一下,不过,还是从善如流的考校张昌宗:“你既已通读过孝经和论语,那六郎你来说说,孝经教什么?论语又是说的什么?”

    读书张昌宗是认真读了的,也认真的思考过的,问读书的问题,他是不惧的,就怕让他作诗。于是,张昌宗昂然答道:“小子以为孝经教导为人之道,论语教导处世之道。”

    武太后已然做好了听他长篇大论的心理准备,结果不料他答来竟然才短短两句,每本书也不过是四个字,顿感惊讶,咀嚼道:“为人之道处世之道?此话何出?细细讲来!”

    “喏!”

    张昌宗应着,心里整理着词句,打算把自己的心得和想法讲一讲。正好趁着小孩子的身份,讲错了也不会有人苛求的便利说出来,权当是一场学习心得的交流会。

    这满殿的大臣们,不受都是饱学之士,但也有学问好的,比如面前这个叫上官婉儿的美女。她的文才,是天下公认的好,是有历史记载的。

第50章 来自男神的指点() 
“孝,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也。人之始,德之本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先开宗明义的说了一句总结,然后又细细的阐述自己的论点。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证、论据。然后,从书中引用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给自己的论点以有力的支撑。

    张昌宗通读了很多遍孝经,又有成年人的思维和理解能力,对孝经的内容已然烂熟于胸,在李钦让教导的解读上,也有自己的理解。

    孝经作为启蒙的第一本经义,讲的是伦理,可以说是对儒家三观的一个阐述,也可以说趁着孩子小,先给你树立一个正确的三观打开方式。帮你树立三观,不就是教做人吗?

    而在孝经基础上的论语则包含方方面面。北宋有位宰相,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虽然说这句话的那位,学问稀松平常,但论语作为一种“语录体”的文书,涉及的方面却颇为广博,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等皆包含其中,是孔圣人儒家思想的集中反映。

    这两本书读懂了,基本也就懂了古代封建社会的人文思想和道德规范的要求。是基础中的基础,唯有把基础都读通、读透,方才有更进一步去读后面更深一层次,内容也更具体、深奥的四书五经。

    张昌宗为了论证自己的论点,论据全是从已经读过的几本书里找,互相印证,互相证明,到也把自己的论点解说的清楚分明。

    朝堂之上的人,学问再差,孝经和论语总是读过的。即便是学问差如武三思者,也听懂了张昌宗的论证过程,并为之暗暗喝彩。

    “是故,孝经教导为人之道,论语教导处世之道,学会如何为人处世,方才有了行走于世之根本,作为蒙童启蒙之学,可谓微言大义。太后、诸位官人,以上便是小子对孝经、论语两书之浅见,请斧正指点。”

    说着,张昌宗一揖到底,姿态拿的很好,也十足的认真。对比先前他的活泼俏皮,这般的认真,倒是能看他对学问的郑重之态。

    武太后脸上微微带着几分笑的道:“读书本宫喜欢,然评解经义本宫却不在行。婉儿,你说,何人可评六郎此解?”

    上官婉儿恭声道:“太后,婉儿以为,评诗文太后可评,婉儿不才,也可评,然若要品评经义是否解得好,自然要问朝上的进士郎们!”

    武太后赞同的颔首:“婉儿言之有理,进士郎们皆是解经义之好手,确实该问他们?陈伯玉,你来评!”

    “喏!”

    一个青年男子越众而出。张昌宗就站在武太后旁边,虽然人小腿短,但居高临下,到能看清楚朝臣们的样子,闻言立即朝陈伯玉躬身作揖:“请陈公指点。”

    求教之态做得极为到位,也不是张昌宗故作姿态,而是他心里是真佩服眼前这人的。陈伯玉,这个名字大概认识的人不多,伯玉是他的表字,若说他的名字,那知道的人就多了。著名的登幽州台歌读过的人不知凡几,便是眼前这位陈伯玉陈子昂的作品。

    张昌宗很喜欢读他的诗,那种扑面而来的苍劲刚健感,不同于后来李白的浪漫,不同于杜甫的朴实无华,简直男子力满满。

    陈伯玉道:“若论张六郎方才解的经义,可当得‘才思敏捷、悟性过人,前途不可限量’之语。”

    哎哟喂,男神夸我了!

    张昌宗小心眼儿里十分开心,作诗他实在不行,是抄的,被人夸只觉不好意思,但读书却是自己下了苦功的,被人夸赞特别是被欣赏的名人夸赞,心里真真那个美啊,简直荡漾得不要不要地!

    “受限于年龄与阅历,解得略浅显些,但正因为年龄与阅历,却已有如此见解,殊为不易,殊为难得。最佳者,小六郎才四岁,却能口齿清晰,条理分明的把自己的见解阐述出来,此一点,更为难得!世间多的是腹中有才而口齿不利,无法表达之人,小六郎不禁腹中有才看,还能讲解分明,这是天赐之才!”

    张昌宗听着男神夸了他半天,除了一句解得浅显是涉及经义的,其他全是变着方儿夸他聪明的,瞬间明白了!男神是觉得他解得还不够,浅显了,但是,看重他的思维方式和理解能力,觉得他很有发展前途。

    突然想起上学时候写文章,老师教的写作文在末尾要感情升华一下,他方才解了半天,口水都说干了,只注意论证和点题,最后忘记升华了。

    懂了!懂了!

    张昌宗听完陈伯玉的品评,立即躬身行礼:“小子受教,多谢先生指点!”

    陈伯玉笑道:“六郎你读得很好,我优于你者,不过是年龄、阅历,等你成长起来,再来解读,想必十分精彩,我很期待。”

    张昌宗老脸一红,别人看他是小孩子,唯有他自己明白,其实他是小孩儿外壳,成人芯子,没解好就是没解好,书读得还不够,还需要努力,年龄、见识不是借口。本着认真求学的态度,恭敬的请问道:“今日有幸得先生指点,不知日后可还有幸再请先生教诲?”

    陈伯玉一怔,却更喜他这般积极求学的态度,微笑道:“若六郎有意,可到我家中来便是。”

    张昌宗欢喜的一笑,立即恭声应道:“喏。小子定然叨扰,只望先生莫嫌小子烦人便行。”

    陈伯玉笑答:“探讨学问,怎会嫌烦呢?”

    武太后见这两人,一长一幼颇为相得的样子,微微一笑,开口道:“今日陈伯玉于朝堂之上品评小六郎,日后想来当时一桩佳话。甚好,甚好!”

    张昌宗多乖觉啊,立即转身拜谢她:“多谢太后赐予小子求学求教的机会,太后之恩,小子无有报答之物,还请先受小子一拜。”

    说着,一揖到底。他是恩怨分明的人,即便如今的武太后,未来的则天大圣皇帝可能会想睡他,但此时因为她临时起意的召见,确实给了他求学求教的机会,当得他一拜。

    武氏微微一愣,身旁的上官婉儿也不禁惊讶的小口微张,两人皆未想到他竟会这样做。武氏当权这么多年,见过的人不知凡几,眼光何等毒辣,自然看得出张昌宗的感激,语出至诚,真心实意,并无半分虚假。

    注视着张昌宗的眼神,微微一暖,竟抬手摸摸躬身行礼的张昌宗的头,拍了拍他的小肩膀,道:“你小小年纪便已识得恩义二字,殊为难得。你这一拜,本宫便受了,只望你今后也能如今日一般,知恩识义,言行如一。”

    张昌宗立即响亮的答道:“谢太后期许,小子定会努力做到!”

第51章 欢喜() 
张昌宗的第一次面圣,圆满结束!

    从宫里出来的时候,还带出来一堆赏赐,不止他有,他娘韦氏、他四叔、他的先生李钦让,还有孩子们都有。武太后赏的,李旦同学看太后赏了,他也赏了一些。

    李钦让看侍官带着张昌宗出来,两人脸上神情皆十分轻松,方才悄悄地松了一口气,一直紧握成拳的手,在袍子上擦了擦,手心里全是汗。

    宫廷之内不好多说,师生俩儿对视一眼,李钦让谢过侍官,自己牵上学生,两人一起默默出宫。

    出了宫,被李先生抱着骑上马,回去就不赶时间了,自然是慢慢的骑。张昌宗笑问道:“先生怎么不问学生应对可好?”

    李钦让笑道:“看你神色应该对答无虞,再者,我此时即便问你,也改变不了你先前的应答,莫不如不问,不知其中过程,我便不用揪心,只需知晓结果甚好便行,回去就能安睡了!”

    张昌宗笑嘻嘻的竖起大拇指:“先生果然是聪明人!”

    李钦让气笑,不禁伸手拍了他后脑勺一下。张昌宗被拍得赶紧捂头,捂完了又立即松开,自己把脑袋送过去,一副劝慰的语气:“先生,等我阿娘收到宫里的赏赐,学生的脑袋便更加的珍贵了,学生估计,以后在我阿娘那里,别说打了、拍了,就是摸上一摸怕是也不成的。先生想摸就抓紧机会吧,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李钦让本来已经不想动他脑袋了,听他这么一说,不禁轻声骂一句:“胡说!”

    张昌宗摸摸头,一副真心实意的样子,劝慰道:“真不是胡说!而是良言,机会难得啊先生,不然以后你再摸我的头”

    张昌宗意有所指的看看李钦让细瘦的胳膊,断言:“我估计先生你是打不过我娘的,以后你再想摸可就来不及了!”

    这样一幅我是为了你好的语气,真是李钦让决定心口如一,言行如一,毫不犹豫的伸手拍他脑袋一记,语气微凉的道:“既如此,那我便多拍几下罢!”

    “唉哟!先生,这是脑袋,还是学生我聪明的脑袋,轻点儿!”

    张昌宗被拍得捂头,李先生他好阴险,居然用屈起的手指来敲他脑袋,好疼!

    回到学里,还没等张昌宗应付完好奇的兄弟和子侄们,就被四婶杜氏派来的人拎去后院,询问面圣的经过。

    一听竟然是因为每天背书一百二十遍的事情,被监察御史当做教化有功的政绩,报与当朝太后和圣人知,太后才临时起意召见张昌宗,面上神情不禁有些复杂。

    张昌宗一看便知道她心里那些复杂的想法,倒也不是杜氏眼红什么的,而是人之常情。眼珠一转便把在朝堂上被武三思为难的事情说了一遍。

    听得杜氏连连拍胸口,看张昌宗的眼神,既有怜惜,又有庆幸,道:“幸好六郎你应对得当,不然,只怕是要招祸的!”

    张昌宗赞同的点头。可不是吗!如今二圣并列,武氏势大重权,李旦识时务得有些软弱,但对他们这种普通人家来说,那也是皇帝。武三思明显就是想挑拨李旦与武氏的感情,完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