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成美男子-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去通知秀儿妹妹一下还是有必要的。先去上李钦让的课,又去宫里上婉儿师父的课,回来直接去的公主府。

    张昌宗刚进去二院的门,薛崇秀屋里的小丫头阿陆就迎上来:“六郎总算来了,大娘已等您多时了!”

    阿陆是薛崇秀身边的小丫头。薛崇秀屋里一共四个婢女,共一个乳母。最得信赖的是春晓,也是大丫头,管着薛崇秀屋里的事情并一干小丫头儿们。

    张昌宗点点头,跟着阿陆去薛崇秀的小院子,急匆匆进去,结果伪萝莉居然还老神在在的在看书,那书——

    “印刷出来了?”

    张昌宗两步并一步的跳过去,薛崇秀翻阅的正是书册,跟往常看得书卷不同。张昌宗还是顿了一下才反应过来的。

    薛崇秀道:“今晨工匠使人送了印刷好的成品来,你看看,质量如何?可还过关?”

    张昌宗二话不说接过来就翻,印的是论语,字体瘦长,是他提议的宋体,笔画纤细,张昌宗细细看了,书籍的标题字体大些,书里的内容,字体小些,一般小楷大小,印刷质量自然比不上后世,但是,比之雕版也不遑多让。

    张昌宗只翻了一遍,便脸上笑得无比灿烂:“成了!书籍可以着手印刷,准备售卖了!”

    “季刊呢?”

    “我今天来就是与你说这件事。”

    张昌宗把郑氏的话复述一遍,叹道:“这事是我想的不够周到,只一心想着要让我们的季刊轰动,忘了政治环境。”

    薛崇秀道:“不,事不能全怪你,我也有责任。此事乃是我二人共同议定的,我也不曾想过。报刊就是舆论,舆论如何影响,如何掌控,你我皆是外行,不过就是借助前世道听途说得来的经验摸索着做,以后当更加慎重才是。”

    张昌宗“嗯嗯”点头,两个人自己反省了一下,归根结底,和平时期长大的孩子,加之接触的不多,政治敏感性还是不够。

    做好“以后要更加小心,想的更加周到”的约定后,这事儿掰过不提。说到请著名的书法家来题写刊头,薛崇秀顿了顿,和声问道:“你知道哪个比较出名的?”

    张昌宗自己掰着手指头数了数,褚遂良死了,褚遂良之前的更不用说了!褚遂良之后的,怀素、张旭、颜真卿、柳公权不是没出生,就是刚出生没多久,还是小屁孩儿。

    张昌宗果断的义正辞严的道:“这个就交给义母头疼吧,那是大人的交际范围!”

    薛崇秀失笑,不过没忘记点头表示意见:“此议大好,母亲今日就在家里,请吧。”

    张昌宗骇然,满脸不敢相信:“那是你娘,不应该你来说吗?”

    薛崇秀嫣然一笑,不语,婉拒的意思十分明显。这个一点儿都不可爱的伪萝莉!

    张昌宗心里暗自磨牙,只得起身去求见义母,当然,没忘记把伪萝莉也拖上,这是两个人的事情。

    薛崇秀任由他拖着走,在他身后注视他的眼神却柔和。两人一前一后的进了正房,太平公主使婢女摇着风扇,正优雅的啃果子,就是看着有些深思不属,秀眉也蹙着,不知是否是遇到什么烦心事。

    “义母!”

    “母亲!”

    两个伪小孩儿行礼完毕,自觉的坐到太平公主身边,张昌宗很积极地拿起两个果子,一个递给薛崇秀,一个递给太平公主,太平公主许是吃饱了,摆手拒绝,张昌宗自己拿着一个,一边啃一边把新印刷好的书籍奉上:“总算不负义母所望,书册印好了,请义母斧正。”

    太平公主从小竹简见过,帛书也见过,像这样装订成册的,尙是首次,接过先翻看装订和封面,然后摊在桌上试:“似乎有些不便。”

    张昌宗道:“义母,您弄错了,不是这样的,是这样读!”

    说着,拿起书册做示范,站着、坐着,甚至躺着,怎么拿书都做了个真人示范,他躺下的时候,直接笑倒了太平公主和薛崇秀,哪里有人这样做示范的!

    张昌宗居然还理直气壮:“我是为了让义母您充分了解书册的便利性。”

    太平公主大笑:“懂了,懂了,想是六郎示范的好?”

    张昌宗立即眉开眼笑:“那是自然。”

    太平公主指着张昌宗,又是一阵笑,笑够了,才开始翻里面的内容,不禁“咦”的一声:“这字体”

    薛崇秀道:“回母亲,这是六郎为了印刷方便想出来的,母亲意下觉得可还合适?”

    张昌宗满脸严肃的答道:“义母,这叫印刷体。”

    “印刷体倒也贴切。”

    太平公主把书翻了几页,道:“很好,这装订的样式颇为新奇,较之卷轴阅读起来更加方便。反正店铺、人手皆已给了你们,该怎么弄,尽可放手去做,我与你父亲皆不会插手。”

    张昌宗摩拳擦掌的道:“请义母看我的手段就是,定不会让您的投资打水漂。”

    薛崇秀在一边认真的点头,表示附和。太平公主看俩小生机勃勃的样子,心头愉悦,凑趣的问道:“看你这般,你打算如何做这营生?”

    张昌宗神秘的笑笑,道:“现在说出来就不灵,且让工匠们辛苦一下,把书籍积攒一下,烦请义母帮人测算一个黄道吉日,也好选日子开张。另外,还有一事相求义母。”

    “何事?”

    张昌宗便把打算办季刊的事情大致说了说,麻烦太平公主帮忙找个字写得好的来帮忙题写刊头。张昌宗还不忘嘱咐:“义母,定要找个字写得遒劲有力,大气潇洒的,这可关系到我与秀儿妹妹的门面问题,马虎不得。”

    那郑重的样子,逗得太平公主又笑了,笑完了,假嗔道:“知道了,六郎与我秀儿的大事,我能马虎吗?我又何曾马虎过?”

    “不曾!不过,多说一遍也能表示我的重视,对不对?”

    这纯粹就是歪理。太平公主正待驳他两句逗弄他一下,外头的人来报:“殿下,驸马来了。”

    张昌宗发现太平公主悄悄地吁了一口气,面上现出欢喜之色,道:“回来就好,快去服侍驸马更衣。”

    张昌宗与薛崇秀对望一眼,薛崇秀问道:“母亲,这是怎么了?有何心烦之事?不妨与女儿和六郎说说,或许,我们能帮帮母亲呢。”

    太平公主摇头,慈爱的看两人一眼,道:“莫要问了,并没有什么事,不过是心里挂记你父亲罢了。你与六郎好好做事便是,我们府里的事情,还不到你操心的时候。你呀,小小年纪心眼不要太多,会不长个头的。”

    薛崇秀被说得瞬间无语,张昌宗在一旁差点笑出猪叫声。

第141章 广而告之() 
“郎君,小的等是东市三味书坊的,本书坊有独家印刷出版的新书,若有兴趣闲暇请去看看!”

    京中国子监、太学,还有各私人塾馆门口,最近多了一群孩子!

    说孩子也不够切确,多是十来岁出头的年纪,全是半大的男孩子,穿的虽然算不得上好,但都十分干净,每个人手里拿着一份裁剪过的纸张,逢人就发。

    这些孩子脸上都带着笑,说话也是客客气气的,也不强迫人接受。被拦住的人,几乎都接过传单看了看。有那和气的,或是好奇心重的,看了传单之后,还会细细询问一下书坊所在的位置,问问有什么新书。

    这些孩子想是事先被培训过的,关于问题,大多能答上来,但问到具体有什么新书,皆笑着答道:“郎君动问,小的不识文字,无法回答,若郎君有心,可去店里看看便是。”

    有人关心书坊卖的书籍,有那有心人却关心手里所接传单的新奇之处,拉过发传单的孩子就问:“这是何字体?横细竖粗,笔画横平竖直,棱角分明,似楷非楷,非隶非篆,竟从未见过?还有这书页看着像是印刷的,不是手写的,是雕版印刷吗?”

    发传单的孩子笑道:“回郎君,来时东家说了,若有郎君问起尽可告知。听说这叫印刷体,非是雕版印刷所出,乃是别样的印刷方式。东家说了,我们三味书坊出版的书籍,又便宜又清晰,欢迎各位郎君前去选购、收藏。”

    人群中有个中年文士,手里也持着一张传单,屈指轻轻弹了弹传单,信步走过来,问道:“三味书坊只看这印刷与字体便想去瞧瞧。不过,何谓三味?”

    “小的知道!”

    “小的也知道!”

    一群孩子叽叽喳喳的叫着,有个高壮的孩子,蹦跳争相答道:“所谓三味,读经味如稻稻什么来着?”

    许是被围着的人多,小孩子没见过大场面,一时紧张竟把背得滚瓜烂熟的词儿给忘记了,急的脸通红,中年文士莞尔,鼓励他道:“莫急,莫怕,慢慢想来便是。”

    不安慰还好,安慰之下,孩子更加着急,抓耳挠腮之余,四顾张望,赶紧把人群中一个白净清秀的少年拉出来,急切道:“荣哥儿背得最好最快,荣哥来说!”

    被叫做荣哥儿的小少年拍拍他手,示意他稍安勿躁,然后朝中年文士行了个礼,道:“回大叔的话,所谓三味,就在书坊门口的墙上写着,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书坊名三味,便是告诉大家,书坊之内经史子集全都有,无所不包,无所不含。”

    “好一个三味!妙妙妙!只为这三味之语,令东家便是难得的才识之士,便值得去看上一看。”

    那中年文士拍掌赞道。清秀少年道:“不瞒前辈,末学后进并非书坊里的人,只是东家临时招募来帮忙发传单的,东家之才不仅于此,在书坊的店门上,还刻了一对桃符,上曰,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

    “好!好个‘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只此桃符便值得细细品味,好个三味书坊,荣小郎,这书坊可开张了?”

    被叫做荣小郎的少年恭敬的答道:“回前辈,三日后七月初一,黄道吉日,诸事皆宜,正是书坊开业大吉之日,大叔若有闲暇,可登门细品细看。”

    “好,我定会去看看。”

    中年文士答应着,神情间感兴趣的神色十分明显。

    这样的场景,这样的对话,在长安城里,读书人多的场所,皆在大同小异的上演。有人按耐不住好奇心,当先去三味书坊的店面看了看,大门紧闭,尚未开张,门头上的匾额还未揭开,但门两边挂着的桃符却已经袒露出来,确实写着——

    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

    在店门的两边,是刷的雪白的两面墙壁,左边的墙壁上写着店名三味书坊的三味之意。然后,又写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算学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有修养。

    右边则摘抄了一些劝读的诗句——

    读书之乐乐如何,绿满窗前草不除;

    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

    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在诗句的旁边,还有数句:

    书犹药也,善读可医愚;读书有色,艳于西子。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最后,仿佛就是总结似的,近乎白话的写了一句,知识就是力量。

    白底黑字,字算不得最好,但所书却震动人心。在这两面墙前,站了许多人,许多的读书人,久久地望着,呆呆地想着。有人大笑,有人大哭,有人又哭又笑。百般异状,百般情态,全看个人心态。

    一直到天黑了,还有许多人流连不肯走,直到宵禁时分,金吾卫开始巡街,才大梦初醒,被抓了还一脸茫然,或有那沉迷的,还在骂金吾卫干嘛打扰他欣赏好句。

    冒宵禁抓的人太多,值此时节,居然惊动了武氏,唤来金吾卫大将军一问,看金吾卫将军仿佛便秘的黑脸,答曰:“回太后,臣连夜审问过,昨日冒宵禁之人,皆是在东市抓的,皆说之所以会冒宵禁,乃是因为欣赏一家未开张的书坊墙上的佳句,太过沉迷以致忘俗。”

    武氏大奇:“未开张的书坊?是何佳句,竟然有此效果?来人,去查看一番,速来回报。”

    在一旁服侍的上官婉儿听闻是未开张的书坊,想起张昌宗也说要开书坊,心里不禁有种不好的预感,趁机问金吾卫大将军一句:“大将军,敢问那未开张的书坊叫何名?”

    大将军答道:“店名牌匾尚未揭开,不过,具那些被抓的儒生说,店名已然广而告之,说是叫什么三味书坊。”

    果然!

    上官婉儿不禁扶额苦笑,毫不犹豫的转身请罪:“请太后治罪!”

第142章 玩大发了!() 
武氏见状,了然问道:“婉儿知道那书坊东家是何人?”

    上官婉儿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