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七郎道:“小官人吩咐,我等自然尽心。只是不知道是怎样一个章程,是用现钱去买,还是拿粮食去换?又或者让我们去赊?这可要保人。”

    徐昌把自己手下的人安排了,并没离去,对孙七郎道:“要什么保人!我们徐家在这里是一等一的上户,白纸黑字写上,哪个会不信?你们只管去,真有不信的人家回来跟我说!”

    徐平本来想给他们现钱做本的,见徐昌开口便住嘴不说。他却不知道这是潜规则,庄客都是浮民,不是特别可靠的,或者不得已,主人都不会给他们现钱做事。钱一到手,卷了就跑的大有人在。

    徐昌把孙七郎一班带到一边仔细吩咐,徐平便对高大全道:“你们这一班随着我,去给林娘子家里种树。这事情不用我说,你们也知道要小心应付。”

    众人哄然应喏。

    桑树是农家根本,与其它树种不同,庄里本就育得有苗,不用外面去找。

    李璋见徐平在忙,一个人到处乱转,没一会回来,肩上扛了两棵甜高粱,手里还拿着一截啃着。

    见徐平带人去挖树苗,李璋急忙凑上来,口中道:“哥哥,你这庄上原来还有这种好东西!芦粟我也有听说,却从来没见过这么甜的,快要赶上南方运来的甘蔗了!说起甘蔗,还是去年段爷爷给我买过几棵,那滋味至今不忘!”

    段爷爷就是那个入内院子,老人家喜欢小孩,天天把李璋拢在身边。

    徐平看李璋陶醉的样子,笑着说:“你要是喜欢,走的时候给你砍上一捆带回去。不过这不比甘蔗,放不了两天就要变味,你可要吃得及时。”

    一众人过了南河,往东边走不多远有一个池塘,边上就是育桑树苗的地方,林林总总也有几百棵树苗。

    因为已是夏天,枝叶都已繁茂,选好树苗后徐平先让高大全带人把大部分枝叶都去了,深挖下去,务必要多带根带土。

    这里是沙地,土层又深又软,并没有花多少时间,就把二十多棵树苗取了出来,十几个庄客一人两三棵,扛起就走。

    回到院门前,正看见刘小乙赶了牛车送煤来,徐昌指挥着搬卸。

    见到徐平走来,刘小乙唱个喏:“小官人来得正好,你要的石碳已经送过来了。听说是小官人要用,夫人特意吩咐,选的都是一色好货。”

    徐平看牛车上,装的都是大煤块,颜色不深,泛着荧光,只好无耐点头:“劳烦小乙哥了。”

    这可真都是上好的煤,怕不都要到无烟煤的等级。可他本是要做煤球的,对煤质根本不讲究,越碎越好,运了这煤来,还要辛苦弄碎。

    略说几句,众人便顺着河往西转去,绕过弯才是林家新起的宅院。

    李璋把肩上的两棵甜高粱在门口放下,追上徐平,口中道:“多时不见了,我也去看看嫂子。”

    他叫林素娘叫嫂子是叫习惯了的,也没人理他。

    转过河弯向北行,走不了多远就看见一座掩映在竹林里的小院,里面偶尔传出几声鸟鸣,环境甚是清幽。

    徐平心里也甚是佩服林文思,这才多少日子,也不知道他到哪里找来这么多竹子栽在这里。

    林文思家在东京城里有一座临街的两层楼房,常年租出去做店铺,并不靠徐家接济。东京汴梁寸土寸金,有那么一处不动产,足以衣食无忧。

    到了门前,看见小院粉墙黛瓦,李璋赞道:“林秀才到底来自江南,这院子一看就住的是那水乡人家。”

    一群人闹哄哄的,里面已经听到,苏儿开了门,见是徐平,忙道:“原来是小官人来了,你们稍等一等,我进去通传。”

    李璋看着苏儿进去,问徐平:“这是谁?怎么以前没见过?”

    徐平道:“这是林娘子新讨的贴身女使,因是苏州人氏,起名叫苏儿。”

    李璋不吭声,过了一会忽然道:“常听人说江南繁华,诸般风物远胜中原,什么时候去看看。”

    徐平没有接话。穿越过来的人,对下江南总有点异样,谁让大宋不争气,会让人产生不好的联想。

    不一会苏儿出来,对徐平道:“小官人进来拜茶,其他几位哥哥先去忙吧,一会有茶水给你们送过来。”

    高大全看看徐平,见他点头,便领着众人到周围去栽树。

    李璋苦着脸道:“嫂子不请我进去喝碗茶吗?亏我远从东京来看她。”

    徐平骂道:“满嘴胡言,你是来看她?再说她也不知道你来,怎么会提起你?只管随我进去就是了!”

    李璋一个劲摇头:“你们都是一家人,当然怎么说怎么有理。”

    随着徐平跟在苏儿后面进了院门。

第16章 煤球炉() 
林素娘早就在厅门口迎着,见了李璋,笑道:“李家哥哥什么时候来的?也不过来说一声。”

    李璋做个鬼脸:“你是我家嫂嫂,可不要再叫哥哥,只叫叔叔。”

    林素娘笑笑,也懒得理他。

    这一是他们几家都是十几年的交情,向来随便。再一个林素娘与徐平结亲的诸般手续早已走完,只等迎娶入洞房最后一步,人人都已把她看成徐家一份子,没有顾忌。在徐平前世,这就是结婚证都领了,只差办婚礼。

    进了门,见林文思坐在正中,徐平急忙上前行礼:“见过老师。这两天李世叔到这附近公干,他家大郎要在我家住些日子,不好上学。”

    林文思黑着脸点了点头。这种把戏两个孩子从小玩到大,林文思也早已习惯,再者徐平不是个读书性子,他也懒得管得太严。

    李璋见了,急忙上来:“秀才好久不见,这次来得匆忙,也没来得及给你带点礼物来。下次到东京城里,千万来我家坐坐。”

    林文思道:“大郎有心了,坐下看茶。”

    此时的秀才称呼,源自唐朝的秀才科,本是科举之最,是读书人的尊称,与后代无法相比。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只有殿试金榜高中,自称一声秀才,才勉强可以算得上谦称。在徐平的印象里,却是读书人都称秀才,每次听见别人这么称呼林文思,就有种异样的感觉,自己这位老丈人好歹是上过金殿参加过殿试的,地位也不低了。

    这个时代过了发解试的举子,除了免丁役之外几乎没有什么特权,但如果是在地方上,好歹也是有点身份的读书人,能受到上下尊重。但这里是开封府,发解名额多到泛滥,落第进士就不知有多少,何况一个三传诸科。

    几人坐下,苏儿端上茶来,徐平道:“昨天苏儿去跟我说,家里要在周围种些桑树,今天一早我去起了树苗,已经带来。这一会就要出去看着,不要让庄客们胡来。”

    林文思道:“这些就要辛苦你了。”

    徐平忙道:“这是学生应该做的,哪来辛苦?”

    林素娘对苏儿道:“苏儿,去上两碗汤来。”

    徐平忙止住:“娘子,咱们都不是外人,就不用这么麻烦了,我这就去看着,一会再说话。”

    迎客茶,送客汤,是此时的规矩,林家就是比徐家讲究。在徐平的印象中前世的中原也有这习俗,名字更形象,最后上的汤叫“滚蛋汤”,尤其上的是鸡蛋汤的时候,极为贴切,不知是不是也从那个世界的宋朝传下。

    出了门,徐平与李璋便去看着庄客种树,这与后世没什么不同,无非深挖坑,第一次少填土,多浇水,不去细说。

    没多大一会,林素娘和苏儿出来,给大家送了茶水,一边指点栽树的位置。这是她们家,当然一切听从。

    诸般忙完,已到了下午,林素娘让大家用了点心,便各告辞。

    徐平回到自家大门,却发现门口拴了几匹马,李用和正与几个兵士由徐昌陪着喝茶。

    不由奇道:“世叔,公事不是还有几天要忙吗?”

    李用和也是无耐:“刚刚上司来人报信,有事要我回去商量,这边的事且放下,也由不得我自己。”

    徐平只是摇头:“这是什么衙门?放假的时候把人支出来办事,要放完假了却把人叫回去,真让人想不通。”

    李用和沉着脸,也不说话。

    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那件事即使再隐秘,也多多少少有些风声传进李用和的耳朵里,更何况大宋臣民本就有爱八卦的天性。但此事实在是关系重大,牵连太广,一闹出来就要天下震动。李用和不敢问,不敢说,更不敢乱打听,面上一丝也不敢表现出来,只能让它烂在自己心里。

    为什么把他支出来?乾元节群臣见驾,就是不让他见皇上呗!

    徐平前世如果知道点北宋的历史八卦,就能把这事情想通。可惜他的历史知识基本都是从课本里来,连天马行空的历史电视剧都极少看。

    见李用和不开心的样子,徐平也不好多问,便道:“那李璋要不要也随着回去?我们兄弟也多日不见了。”

    李用和道:“一起回去,段阿爹本就不让他出来。”

    徐平忙让高大全带两个庄客去砍一大捆甜高粱回来,让李璋带回去慢慢吃。这乡下地方,本来也没什么像样的礼物。

    没大一会,高粱砍回来,李用和让兵士驮了,看看天色已经不早,便要起程,对徐平道:“这一次来去匆忙,也没到白沙镇上看看徐大哥和大嫂,你替我向他们赔罪,原谅则个!”

    徐平应了,又让徐昌取了两坛第一次酿的白酒,让李用和带回去,口中道:“段老爹一向爱酒,这个带回去给他尝尝,什么时候我去东京城了,再去看你们。”

    李用和收了,放在自己马上。酒这个东西很敏感,此时虽不像后来酒税成为宋朝中央政府的重要收入,地方财政却很依赖。徐平也不敢多送,不然进城被查出来,李用和这个芝麻小官可吃罪不起。

    诸般交待过了,李用和又把徐平拉到一边,小声说:“这次我去检点草场,听到一些不好的消息。东京城里有一伙恶少年回到这附近地方,纠结了一帮群牧司属下的军士,夺人钱财,不做好事。你家是这里一等一的上户,难保不成别人眼里的肥肉,今后你谨守门户,诸事小心。”

    徐平点头:“前些天我母亲也说,今年开封府里不太平,流民多,还有落第的举子搞风搞雨。我家新讨的那个女使秀秀,她家里就是被人盗去了几十只羊,过不下去。看来是要小心些。”

    李用和道:“徐大嫂是个仔细人,这话不是空说的,你心里有数。我也听人说起,有几个没了盘缠的举子在这附件搞事。不过他们是读书人,无非是一个骗字,不会与恶少年搞在一起,不然闹出事来,朝廷的责罚非同一般。总之你现在如同自立门户,比不得以前,万事仔细!”

    这边交待过了,李璋还依依不舍:“这才来了一天,门户都没认熟,就要回去!下次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来。”

    徐平笑着把他托上马:“你再长两年,有我这么大了,就能自己骑马来,不用跟在你爹后面。”

    李璋撇嘴:“你能自己乱走?也不见去东京城里看我!”

    徐平道:“我是没空,这么大个庄子要打理,怎么能跟你比?”

    看着李用和一行策马而去,徐平摇头叹气。这个时代当个官也不过如此,被人支使得团团转,还不如自己紧守庄园呢。

    回到院里,见运来的煤在树下堆成一堆,便让徐昌带了高大全几个拣了几块出来,找个锤头砸得粉碎。

    他自己又带了几个人,挖来粘土做炉子。

    煤球炉没什么花哨,做得好了讲究起来才有技术含量,徐平只是要求能用就行,连炉膛都是随便找几块铁片塞在里面。

    把炉子做好,却没有铁皮裹住,只好找了一个陶盆打破,拼起来在外面敷了一层,再用麻绳捆住。

    这边炉子做好,那边煤也捣碎了。徐平先取一些粉碎的煤用水和了,在炉里厚厚抹上一层,这就当作耐烧层了。

    弄完了,便让人搬到自己小院里,放在厨房外面。看看高度,秀秀用起来应该正好合适,再也不用踩着凳子烧水了。

    徐昌道:“大郎若要烧石碳,原来的灶也能用,何必多此一举弄这个?”

    徐平道:“这不是为了烧石碳,是因为原来的灶太高,秀秀年纪小,往往够不着。我又吃不惯厨房做的饭菜,在这里弄个小灶。”

    徐昌叹口气:“大郎对秀秀这丫头倒是真好!”

    徐平看着徐昌,认真地说:“一个这样小的女孩儿,家里遭难,被爹娘卖了出来,骨肉分离。我不是个铁石心肠的,怎么忍心把她当牛马使唤!”

    徐昌笑笑,也不说话。主人心软,本就是他们这些下人的福气。

    两人出来,把外面捣碎的煤粉聚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