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3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当徐平沉醉在眼前的景色中的时候,不远处突然传来马蹄声,打碎了黄河边的宁静,惊起了无数的飞鸟,甚至远处隐约还有獐子矫健的身影。

    转过头,只见一行数骑向河滩奔来,离得近了渐渐减缓速度。到了离徐平身边不远的地方,马队停了下来。

    当先一个三四十岁的中年人向徐平拱手:“孟州通判李参,见过待制”

    徐平回礼:“李通判远来辛苦了。”

    李参,字清臣,京东路郓州须城人,恩荫出仕,由盐山知县到定州通判,再到孟州通判。他没有进士出身,家里也没有大的背景,一步一步走来,政绩突出,升迁的速度并不慢。他的升官速度,把许多进士出身的官员都比了下去。

    孟州的知州虽然是李迪,但依惯例他这种大臣在地方是不管事的,不然无论是上面的转运司和提刑司,还是州里的属下,附近州府的同僚,都无法面对他的权威,政事就乱套了。李参才是孟州真正的主事人,处理平常政务的人。

    徐平移文孟州,李参亲自前来,而没有派个录事参军或者判官之类的僚佐来,本身也是对徐平的尊重。待制这等大臣出巡,恕慢了就是给自己找不自在。

    催马上前,李参对徐平道:“接了待制的信,在下便恨不得立即赶来。只是终究还是杂事缠身,耽搁了一两天,万望待制恕罪”

    徐平笑道:“如今这时节,钱粮等诸多事务繁杂,我也是当过通判的人,知道这职事的辛苦,李通判不须与我客气。”

    一边说着,一边扫了一眼李参身后的姚泽广。

    两人客气几句,姚泽广瞅准机会道:“这荒郊野外,不是说话的地方,不如回县城如何?通判从孟州赶来,还没进城便就来见徐待制了。”

    徐平道:“河阴县城地方狭小,县衙里也没什么好坐,还是直接去三皇庙我下榻的地方吧。那里地方广大,李通判便也歇在那里好了。”

    李参躬身答道:“下官听凭待制安排。”

    “好,今天在河滩的运气不错,猎了两只肥鸭,还有一只獐子,我们便到三皇庙里烤了,为李通判接风”

    徐平说完,当先带马向县里奔去。李参招呼随从,随后跟上。

    姚泽广无奈,带了几个步行的差役,紧紧地跟在后面。

    自从那天接风之后,徐平再也没有跟姚泽广接触过。每天早出晚归,从汴口开始沿着黄河逆流而上,查探在河滩上开渠的可能性。姚泽广有心与徐平亲近,却一直都没有机会,也不知道徐平是不是对自己有满,有意如此,心里难免惴惴不安。

    离了河滩,刘小乙得了徐平的吩咐,催马快行,先回三皇庙里准备。

    徐平与李参并骑,不急不徐地行走在河滩上,一边说着些闲话。

    离了河滩,到了路上,李参对徐平道:“待制信里说的逃亡民户,不知到底是怎么样个情形?信里没有细说,下官也还没有来得及查问。”

    徐平道:“事情有些复杂,那户人家身上没有官府同意搬迁的文,错又不在他们,姚县令说的是县里完不知道有这种事情。反正一句话两句话也说不明白,我们还是先回三皇庙里,吃过了饭,再慢慢细说这件事。李通判,我话说在前头,如果河道查探得没有问题,秋后可能就要开渠引水。就依现在河阴县里的样子,是万万不能抽出人力来的,入秋之前,局面必须扳过来”

    李参为官多年,自然知道徐平说的是什么意思,点了点头:“待制安心,下官定不会误了朝中大事。这两个月救灾,同时我也会把事情办了。”

    虽然没有明说,徐平却知道李参所说的话的意思。他一个恩荫入仕的官员,从小小县令做起,十几间做到大州通判,怎么可能没有这点手段。而且李参的背后站着李迪,做事不需要有顾虑,捅出天的篓子也有李迪担下来。

    蒋大有和童七郎这种土豪,姚泽广面对可能束手束脚,李参要收拾他们却不费吹灰之力。甚至就是用合法的手段,也能够迅速解决,无非就是什么样的后果而已。

    现在徐平的身份不是地方官,也不是御史,面对孙丰年一家遇到的事情,想的不是做青天老爷,给他们家申明冤屈。而是当作一个政治事件,用政治手段解决。

    当然,除了被三个公人追捕,孙丰年一家也没有什么冤屈。据这几天徐平所了解的情况,蒋大有和童七郎在县里做的事情都合理合法,至今没有发现有作奸犯科的事情。这不是说他们是好人,而是他们充分地利用了现在的法令,为自己牟利。

    而姚泽广更是一个“勤政”的好官,处理政事几乎没一天空闲。东家丢了鸡,西家的孩子跑到舅舅家玩,家里却以为人丢了,隔天又有农户被人借了牛自己忘了,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天天都有,姚泽广每一件都详细过问,事事亲为,忙得不可开交。(。)

    :

第37章 逼迫() 
三皇庙的后院里,熊熊的烈火炙烤着架子上的鸭子,不时有鸭油烤出来,滴到下面的柴火里,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 旁边刘小乙和鲁芳带着两个兵士削了几根长长的竹枝,串上洗净切好的獐子肉,伸到火上去烤。

    在不远处,架着一口大锅,在里面煮了剩下的獐肉和骨头,水已经烧开,发出“咕咕”的声响,香气慢慢从锅里飘荡开来。

    徐平一向秉承自己有肉吃,则就让属下有汤喝的原则,自己吃肉的时候,必定会煮一大锅肉汤,让大家最少有那味道到嘴里。而且肉汤煮得久,味道便足,而且里面的营养也不缺,不至于让属下亏欠了身子。

    大银杏树下,徐平和李参相对而坐,一边着茶,一边闲谈。

    把手里的茶杯放下,李参笑道:“待制在三皇庙里烧肉饮酒,这庙里主持的道人不知道心里怎么想,就不怕神灵沾了荤腥?”

    “他们不应该怕但凡祭神,怎么也得备个三牲,可见神灵是不忌荤食的。这些守庙的这也忌那也忌,是被胡人传来的习俗蛊惑,我们汉人哪里来的这习俗。他们若是觉得我在这里烤肉饮酒犯了忌讳,得先想想自己对不对得起祖宗,再想神明的事。”

    李参听了哈哈大笑:“待制说得好直白”

    徐平道:“本来就是。平常百姓三餐不继,哪里还想着忌讳荤食,都是这些饱食终日的才有那心思。觉得吃不下去,老实饿几顿就好了”

    叹了口气,李参看着徐平,脸色严肃起来:“待制这话意有所指啊——”

    “李通判这么说,我也不好否认。河阴虽然不是大县,但满县只有一家上户,这事情你以前知道不知道?莫说地方贫瘠这种托词,五等户的分等,本来各地就标准不一,总不能河阴比孟州其他县差这么多”

    李参缓缓地道:“我作为一州通判,管着一州民事,若说是不知道就矫情了。这河阴县实在是与他处不同,不管按什么标准来,都是只有一家上户。”

    “乡村民户分五等,自然是有分五等的道理。如果连五等都分不出来,那就说明这个地方有问题,李通判明的不明白这个道理?”

    听了这话李参就笑了起来:“徐待制,天下之大,各种奇异的事情应有尽有怎么就不能有个县民户分不出五等来?蒋大有一家,我再三关照过,河阴县这里一直报上都没有作奸犯科的事情,难道我还能把他家里抄了?”

    徐平冷笑一声:“全县只有一家上户,你说这家是守法良民,这话你自己信不信?”

    “我如何不信县令姚泽广虽然入仕前只是张太尉家里的干人,但为人精明,到河阴县任职之后也是兢兢业业,他的话总不是凭空白说”

    “姚泽广,兢兢业业?——是,没错,前天他审的一桩案子,一家的孩子跑到舅舅家玩了,妇人以为自己的孩子丢了,来县里递了状子。姚县令把所有的差役全都派出去,自己亲自带队,几乎把整个县都翻过来。昨天又有一件案子,一家的鸡被隔壁的狗吃了,来报案说是村里有偷鸡贼,姚县令又忙了一天——”

    李参微笑:“小小地方,本来就都是这种鸡毛蒜皮的事情。姚泽广事事亲为,虽然难免有小题大做之嫌,终究是一片勤政爱民之心。”

    “李通判,你当我傻的吗?”听见这话,徐平猛地一拍面前的石桌。“我自从进士中第,也是在州县做了六七年的人,如何不知道这种把戏地方豪强,为了不让官方找自己的麻烦,专一捏着地方亲民官的脉门做事。来个贪财的,便就有大把银钱孝敬你,来个不贪财要做事的,便就天天有这种小案子让你不得闲。不管是姚泽广,还是你李参,都是在地方多年为官,办事得力,政绩突显,不知道些?”

    李参见徐平变了脸色,知道再说一些虚言没用,沉声道:“徐待制到底要如何?”

    “我刚才已经说了,最迟秋后便要开渠,河阴县里要出人力物力”

    李参缓缓地道:“就是现在,下官也敢作保,县里一定不会误了工期”

    “然后呢?一条水渠修成,我徐平被这一县里的人骂上千百年?我做的是对朝廷有益的事,对地方有好处的事,这好处要让地方百姓感受得到,不是来找骂的”

    李参沉默了好一会,才沉声道:“待制还是把话说清楚,到底要我如何?不管那蒋大有还是童七郎,都与我非亲非故,要杀要剐,只要待制的一句话”

    徐平冷笑一声:“我说的不清楚吗?全县只有一家上户,那就绝不可能从来不做作奸犯科的事你去把这背后的事情查清楚,按律治罪,该杀就杀,该发配充军就发配充军不是我要对他要杀要剐,而是查清楚他是该杀还是该剐”

    “如果,我是说如果,那蒋大有和童七郎两人都确实是守法良民,该如何处置?”

    “如果你查出这种结果来,我便就移文京西路转运使司和提刑司,让他们派人来查。我还是那句话,只有你用不用心去查,绝对没有他们是守法良民的事到了那个时候,李通判也明白会发生什么,我们三家联名参你,欺上瞒下,鱼肉地方”

    到河阴县这些日子,徐平自然已经知道了这县里情形的大概,说到底这县里的人口也只不过相当于他前世的一个大村子。虽然不知道各种细节,但蒋家和童家两户大户人家聚敛了县里的绝大部分财富,遵纪守法做到这一diǎn就是侮辱人的智商了。只有犯的事情是大是小的问题,而没有犯不犯事情的问题。

    正是笃定这一diǎn,徐平才对李参的态度非常恼火。依李参的资历,不可能看不出这一diǎn,却一个劲地推托,仗着知州李迪给自己难看吗?真是这样,自己也大可以绕过李迪去,京西路转运使杨告是三司条例司里出来的老人,有的是办法收拾李参。

    作为判孟州的李迪,说穿了不过是挂名而已,公事完全可以不经过他,直接向李参下刀。这种州府,无论是功劳还是过错,从来都是直接算在通判头上的。

    李参坐在那里,一直沉默,过了好一会才道:“徐待制,容我三思”

    徐平看着对面的李参,见他表情沉稳,没有丝毫慌乱,显然心里是有章程的,淡淡地道:“无妨,我在河阴县还要待上些日子,你可以仔细考虑清楚,也把这县里的情形查探清楚。三皇庙的房间多得很,便住在这里吧。”

    李参又道:“待制不是说在路上抓了三个追捕逃亡的公人,县里又不认他们,还有一户逃亡的人家。不知道方便不方便,让我明天审问一番。”

    “这有什么不方便的,本就是你治下的人口。不过人是我带过来的,事关我的清眷,审问的时候要我的人在一边陪伴。”

    “下官明白,自然该是如此。”

    见两人都沉默,好像没有什么话好说了,刘小乙过来道:“郡侯,肉都已经烤熟了,不如就此开饭如何?”

    徐平diǎn头:“好,跑了一天,肚子也着实是饿了。——对了,难得李通判来,把家里带过来的烈酒拿两瓶出来,今夜放开心怀畅饮一番”

    刘小乙应诺,一路跑着回自己的房间里去。

    兵士取了几把交椅出来,放在火堆前,请徐平和李参过去坐。

    到火堆前面坐下,徐平看着火堆上架着的鸭子道:“你们都说是肥鸭,这鸭子哪里肥了?全身看起来没有二两肉,也只能够啃骨头”

    刘小乙正好拿了酒出来,听了笑道:“郡侯说得是,不过野生的鸭子,长成这样已经是难得,勉强下口吧。哪里像我们庄上养的,吃之前填喂,那才是肥。”

    徐平连连摇头:“罢了,你们把鸭子取下来,大块的肉连皮撕好,放在盘子里下酒。剩下的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