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4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程和交易征税了,那么商人会把税的负担自然转嫁到生产者身上,并不需要对生产者专门交税。

    徐平有前世不同的思想意识,又身在三司,本来就一直想的是把财政收入慢慢向工商业转移,自然比李参明白这里面不合理的地方。

    如果只对交易和贩运征税,像在开封府这种地方,如果大户人家自产自销,把上下游的生产链打通,则就可以避过中间的交易税,从而获得超额利润。商业行为中的利润和超额利润,地租中的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现在的人还没有理性的认识,赋税结构自然也不合理。不对生产征税,在徐平看来是极大的漏洞。

    但这种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总不能现在提出来对童七郎的生产交税。徐平想了一会,对李参道:“李通判,其实事情没有那么复杂。童七郎这些年来必定是烧造了不少瓷器,这些瓷器他也必定是卖出去了,只要看他是怎么卖的,若是在其他州县有店便就行文去查,若是没有便就可以认定是在河阴县交易。”

    “那又如何知道到底卖了多少?该交多少税?”

    “这个简单,只要现在去他的窖口,看他一个月出多少瓷器。如果一个月的查点不清,那便查一两日的,倒推回去就是。”

    李参点点头,却总是觉得哪里不妥,想了一会问道:“待制,这样做总是有疏漏吧?或许现在童七郎烧得多,但前些年没有这么多人,没有这么多窖口,他便烧造不了这么多。如此倒推,不是冤枉了他?”

    听见这话徐平就笑:“他要是觉得冤枉,自可以拿出人证物证,你管那么多干什么?他偷逃税款,你只管追税,怎么证明是他的事还有,藏匿货物不税者没收其三分之一,过期不纳税则税款加倍,你可要把账仔细算清楚了”

    李参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觉得头有点晕忽忽的。徐平刚开始说追缴逃税的时候,他还觉得对童七郎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破点财而已。等到徐平把账算完,忽然发现这要是追查下去,把童七郎的身家全部收了,甚至把他连人卖了,只怕都还不完欠的税款。这追税,一不小心就能让人家破人亡啊

    徐平心里却清楚得很,对于商人,或者说以商业活动为生的,手里握着收税查税的大权就握住了他们的命门,想怎么收拾就怎么收拾。这个年代还算好的,到了他的前世那种商业社会,只是存在想不想查的问题,查起来一个也跑不了。

    对于童七郎这种人,去找他违法犯罪的过错完全没有必要,只要查税就好了。为了做个客户逃避赋税,在本地竟然一点房产田地都不置办,他能够老老实实完税才是稀奇的事。只要不是让他补交税款,而是追究他藏匿货物偷逃税的罪责,那他这些年积攒的财富全部收上来都还不够。

    李参长出了一口气:“下官知道该怎么做了。”

    徐平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经过了河阴县这两家土豪的事情,徐平对这个时代的一些经济状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尤其是对于乡村的经济,一些以前觉得想不清楚的地方,终于在脑子里开始有了轮廓。用大农庄摧毁小农经济的基础,用工商业代替农业来的税赋收入,说起来简单,实际上涉及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如果简单粗暴地去做,很可能就会引起社会的大动荡,好事做成坏事,本来的支持者也从而变成反对者。

    这个小县,或许可以做为徐平对乡村配套改革制度的试点。(。)

    :

第54章 将要离去() 
“官人说的这话,真是天大的笑话我童七郎在河阴县开窖烧瓷,至今天已经七年多了,满县的人都知道,又没有藏着掖着,到今天才说我有税款没交县里官员公人吏人那么多,从来没人跟我说一声。 这事情说破天去,也跟我无关”

    三皇庙的一间偏殿里,跪在地上的童七郎听了李参的话,先是叫屈,见李参不为所动,突然之间就暴怒,吼得连额头的青筋都暴了出来。

    站在旁边的两个差役见情形不对,两只大杖迅速就架到了童七郎的肩头,把他死死地叉在地上。

    李参咳嗽一声,沉声道:“若是税款都要官吏去催缴,多出来的人手,哪个给他们出工钱?路口码头,都有官府的榜文,哪些物要交税,交多少怎么交都列得清清楚楚,你心存侥幸,又能赖哪个?”

    童七郎冷笑:“官人这话说得可是言不由心,就是这河阴小县,黄河边上收税的拦头也有两家,有时候甚至孟州都有拦头收税收到河阴来。怎么到了我这里,就说没有人上门收税了?明明是现在巧立名目,想谋夺我的家产”

    “你这刁民,胡搅蛮缠”坐在旁边案上的孟州录事参军孙标一拍桌子,“拦头们收的是过税,自然是在黄河漕路上收,你是个住商,谁收到你这里来?”

    孙标长着一张黑脸庞,面相上就比李参凶恶得多。得了李参的消息,他带着人手紧急赶到了河阴县,正赶上李参向童七郎催税。

    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作为主管民事的幕僚官之长的录事参军,孙标比李参还要紧张。听说对难以下手的童七郎要用追税的法子,他是一百个赞成。这些刁民给州里惹出如此大的麻烦,他们就不要想被官府轻轻放过了,追税是他们这些人的职责,别人也不好说什么,正好用来收拾这几个犯事的。

    童七郎看看孙标,知道是个心狠手辣的,声音不自觉地就低了些:“不管是住商行商,官吏上门收税是本分,没上我的门,自然就是我本就没税可交。”

    孙标冷哼一声:“官府怎么做事,还要你这个刁民来教?照你这么说,每年的夏秋两税,官府不下去催,还就可以不交了?你开窖制瓷,按时交税是本分,你不自己到官府来报备,哪个知道你该交多少税?如今犯出事来,自然是从头算起”

    话说完,孙标又目炯炯有神地瞪着童七郎,好似饿虎看着肥羊。

    见童七郎虽然还是梗着脖子一副不服气的样子,但却不再说话,李参吩咐人把他带了下去。这事情跟他说一声也就是了,并不是非要他同意了才去查税,孙标自然有带来的公吏做这些。至于参赌的案子,还是要等司理参军来了再审。

    见童七郎被押了出去,孙标向李参拱手说道:“没想到河阴小县竟然出了这等大案,都是卑职平时照看不周,通判恕罪”

    李参叹了口气:“算了,案子还是等程司理来了再审,现在我们要做的,是想好河阴县这里如何善后。河阴小县,满县就蒋大有一家上户,凡是好地大多都是他家所有。如今他抓了起来,一家人都犯案,租佃出去的地该如何,以后县里的夏秋两税又该如何收,都是棘手的事。童七郎虽然是客户,但雇佣的人不少。他犯了案,尤其是追税之后那些窖口该如何,雇工以后的生计,都要拿出一个章程来。”

    孙标犹豫了一下,小声问道:“通判,这些事情不该是姚泽广费心的吗?”

    “哼,姚泽广,以前他偷奸耍滑,坐视这两家把持一县事务,岂能不追责?我已经行文转运使司,县里的事情先不要他管了,这些日子你多费心吧。”

    孙标拱手应诺:“通判吩咐,属下一定尽心尽力”

    孟州的地位重要,孙标是以京官太常寺太祝任孟州录事参军,官职正式的称呼应该是知孟州录事参军事。相应的,他的地位就比平常州的录事参军高,面对李参的时候相对有一些自主权,两人在一起说话的时候就不那么等级森严。

    李参叹了口气:“现在最麻烦的事情,是蒋大有一家男丁全部被捕到了牢里,他家的佃户都在观望,不知以后租佃的地是什么说法。天时不等人,如果拖过了秋粮下种的季节,秋粮又成泡影。河阴县的夏粮已经遭灾了,再废一季,唉——”

    “先前,通判不是在河阴这里发了青苗贷,对秋粮再发一季吗?且不管蒋家是如何打算,只管揭榜出去,让县里百姓按往年规矩耕种便了。蒋家的事,以后再说。”

    “你不知晓,前些日子徐待制特别与我说了,青苗贷不能再放。一季夏粮收不回来,我们把本息寄希望在秋粮上,秋粮再遭灾怎么办?青苗贷是不能放了,还是想办法从别的地方收些种子来,按灾年惯例发下去吧。”

    听了这话孙标就有些为难:“通判,州里各库的情形您是知道的,从哪里出钱收种子?虽然数目并不大,可没地方挪用啊”

    “再说,再说,我想办法。”

    孟州不同于其他地方,李迪在这里当着知州,公使库里面的钱是朝廷给他们这些大臣的福利,再怎么困难,不能短少了。这一大项不能动,州里的诸般使用便就捉襟见肘,说起钱来李参就觉得头大。

    本来如果是正常,官府实在周转不开了还可以向地方大户借贷,也由不得他们同意不同意,把地方官惹恼了借了不还的事情也是有的。偏偏河阴县这个鬼地方,就蒋大有一家上户,再加一个有钱的童七郎,都押在了牢里,想筹措都没地方筹措去。

    孙标小声道:“通判,如果实在没处周转,不如先扣了蒋大有和童七郎两家的财物,只管先用,账目记好。反正他们一家要追逃税,一家要缴没赌资,家里的财产有不少已经算是官府里的了,先用一用又有何妨?”

    李参站起身来,想了一会道:“不行,如果只是我们做事也就算了,现在徐待制就住在这院子里,谁知道他会怎么想?虽然这些日子徐待制好说话,但到底是朝中大臣,一旦对我们做的心里有想法,那——”

    说到这里,李参摇了摇头:“再想办法吧。这两天你安心先了解一下河阴县的事情,等到程司理来了多在案子上费点心。县里的善后,我来想办法。”

    到了傍晚,徐平带着鲁芳等人回到三皇庙,在银杏树下净了手面,刘小乙端了茶上来,对徐平道:“郡侯,白天家里有人捎信过来,说是过两日李国舅要到旁边的原武县去。那里离我们这里近,有了时间过去看看。”

    徐平奇道:“突然之间去原武县干吗?那里比河阴县这里还要偏僻。”

    “听说是前些日子李国舅被任了群牧副使,去那里的原武监,监看孳生良马的事情。小的也说不清楚,家里只是捎信这样讲。”

    “哦,明白了,还是为了那个事情。”

    原武监的范围已经快到河阴县城了,离得很近,徐平自然知道。李用和前些日子被任命为群牧副使,他已经从邸报上知道,如今到原武监,自然还是为了对马人工授精的事精。之所以选择原武监,一是这是离京城最近的孳生监,再一个只怕也与徐平现在河阴县有关。李用和对事情只怕也是心里没底,需要经常来问一问徐平。

    坐在树下的交椅上,徐平喝了口茶,问刘小乙:“还有其他事情没有?”

    “汝州赵知州有信来,我已经放在郡侯房里了,其他就没事了。”

    赵諴在汝州任知州也有些日子了,一直与徐平有信往来。到河阴县的时候,徐平也给他去了一封信,谈了自己的近况,过了这些日子有了回信。

    禀报过了,刘小乙去忙自己的,徐平一个人坐在交椅上养神。

    过了不大一会,听见脚步声响,徐平睁开眼,见李参走了过来。

    李参向徐平拱手行礼:“下官见过待制,这一日辛苦。”

    “不必多礼。查探河道也没什么辛苦,只是多跑些路罢了。要不了十天,我的查探范围就过了广武山,到氾水县境内了。在河阴,我也住不了多少日子了。”

    “过了广武山,就再无险阻,下官恭喜待制大功可望”

    徐平笑道:“承你吉言。这些日子我住在这里,也给你们添了不少麻烦,走了还给你们清静,你们也可以安心做事了。”

    “待制这是说哪里话,您在这里对下官多有教导,我受惠良多”

    徐平笑了笑,不再说这些客气话。他自己也是在地方做过官的人,知道平时说话作主便了,突然有个人压在头上是各种不自在,自然是盼着走得越快越好。

    这是人之常情,徐平还不至于矫情。而且说实话,他在河阴县,也确实给这个地方找了不少麻烦,造成的改变可以说是天翻地覆。

    昨天有急事,少更了一章,这几天尽量打时间补回来,见谅。(。)

    :

第55章 合作社() 
见李参只是没话找话,逡巡着不去,徐平知道他是有事情来找自己,问道:“李通判,我们在这里共居一处也有些日子了,你也该知我为人,有话不妨直说。   w w wnbsp;。  。 c o m”

    李参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向徐平拱手:“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