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4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平只是摇头叹气:“王副使,你要盖在状的后头。”

    徐平实在很难描述自己此时的心情,直娘贼,两人出使,到了城外,竟然让正使写面对的状。好,你脑子不清楚了,我写了,盖个印还有这么多花样要不是已经到了家门外,徐平自己也是归心似箭,看看哪个来伺候你

    真是活见了鬼,当官这么多年,还真是第一次碰到这种同僚。

    王沿跟个木头人一样,出了这种丑竟然还是面无表情。这才微微低头,把状在桌子上放正,用了自己的印,提起笔来画了花押。

    看着印上面龙飞凤舞的两个狂草字,徐平心里犯嘀咕,平时王沿的花押也没有这么凌乱,这次还真是写出花来。也不知道这奏章送进去,银台司那里认不认这个签名。

    虽然花押五花八门,甚至还真有人画朵花当自己个性签名的,但正式的官方文却不能如此随心所欲。做官的印不是随时带在身上的,签名再失了效力,那手下的公吏还不是想干什就干什么?

    看王沿的这个样子,徐平也懒得再折腾了,随他便吧。

    收了状,徐平不再废话,拿着就出了房门。

    王沿恨自己,自己还烦他呢。

    说起来,王沿的恨意莫名其妙,都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徐平让他逆流巡视汜水河,很平常的一件差事,不想干随便走一趟也行啊,大中午的你吃什么饭哪徐平前世都习惯了一日三餐的人,现在照样平常不吃午饭。再说你吃就吃吧,随便吃两口垫垫肚子,非要吃鸡,捅出篓子来了吧。

    莫非就是气不过自己在河阴县吃两只猪没事,他吃两只鸡就出事?这哪儿跟哪儿。鲁芳跟着徐平多少年,知道做事的规矩,徐平自然可以放手让他去。作为自己的老部下,碰了钉子他也不在乎,两手空空地回来徐平也不会说他。

    王沿派出去的是什么人?什么事情都是自己作出来的。(。)

    :

第80章 按规矩来() 
延和殿内,灯火通明,亮得如同白昼一样。

    赵祯把手中的奏章让身边的小黄门递下去,对下面的吕夷简和王曾道:“徐平和王沿已经到了新郑门外,上章复命,是不是让他们连夜进城?”

    吕夷简接过奏章,快速看了一遍,交给身边的王曾,转身看了看门外:“现在天色已晚,外城门大约已经关了,怕是来不及。也不差这一天,还是等到明日吧。”

    王曾看过奏章,随手放进了自己袖子里,也道:“城门没有随便开启的道理,还是等到明天。宰执也要商量一下,对他们此行如何回复。”

    赵祯听了,急忙问道:“怎么,不让他们明天早朝殿上复命吗?国家大事,还是在殿上当着一众臣僚说清楚得好,也听听在京官员是如何想。”

    “早朝复命当然是好,但哪怕是我们回去连夜批复,也要明天才到他们手上,无论如何是来不及了。还是等早朝退了,便殿再坐的时候陛下召见吧。”

    此时的外城门开闭时间并不严格,但天亮开天黑闭的规矩在那里,无论如何也不会等到这个时候还不关。政事堂就是连夜批复,批过的奏章也送不出去。

    因为最近的事情,赵祯等得有些急了。

    先是王沿自己单独上奏章,说是运河不能修,并且指控徐平跋扈。结果等了许多天,也不见徐平为自己辩解的奏章上来。

    这件事情还没有平静下去,又来了徐平和张大有因为王沿牵连进人命官司自劾的奏章。然而神奇的是,之后竟然一直没见到王沿的奏章上来。地方官员和此行的正使因为王沿的过错上章自劾,他自己竟然一点动静都没有。

    两件事情结合起来,赵祯实在想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从心里,他是相信徐平能够把事情办好的,但差使办得这么诡异,又让他觉得没底。

    徐平的奏章里并没有写王沿最后几天的反常,以他的身份,尤其是与王沿有矛盾的情况下,这种事情不好评论。只是不带感**彩地写了自己此行做的事情,并大略叙述了引洛入汴的运河可以开凿的结论。

    面对这样一份奏章,别说赵祯搞不清楚事情的原委,吕夷简和王曾两人一样也搞不清楚。原先他们心里想好的对策,也不免心里打鼓。

    夜已经深了,徐平坐在驿馆的院子里,喝着家里的美酒。刘小乙站在一边,小心侍奉。虽然没有进城,但徐平的府第本就在城外,他不可以回家,家里的人却可以过来,送点好吃的总没有人说什么。

    官员进城出城,都要在监城官那里登记,姓名、官位、时间和出城原由,写得清清楚楚。这样的记录监城官每天都要抄送御史台,即使没事,也在那里记录备案。御史台那个地方跟谏院可是不一样,不仅仅是一张嘴巴可以弹劾官员,们他是记得有黑账的。一旦倒霉,自己都不记得的事情,他们都能从不知什么地方翻出来。

    以前因为家在城外,徐平几乎天天在监城官那里登记,觉得很烦。现在想来,其实也有好处,像是出外办事回来了,最少可以比别人更早地见到家人。

    可惜父母孩子都到了中牟的庄园里,还要过几天才能见到,不然徐平才不在乎什么时候进城呢。差使自己用心做了,用不着疑神疑鬼。

    一夜无话,徐平难得地做了个好梦。

    第二天清早,徐平洗漱罢了,便走出自己住处,到驿馆的官厅里看奏章回复没有。

    到了地方,竟然看见王沿已经站在那里。今天他收拾得整整齐齐,身上的官袍头上的官帽都一丝不苟,站在那里就连身子都是笔直的。只是一张脸铁青,紧紧地绷着没有一点表情,眼睛里布满血丝,才让徐平确认自己没有眼花。

    见到徐平过来,王沿的姿势没有任何改变,斜抬头望着远处的天空,副忧国忧民的样子,也不知道他心里到底想的什么。

    自己的官职高过他,爵位高过他,就连同是三司副使,盐铁副使也一样高过他的户部副使。王沿一副莫测高深的样子,装作没有看见徐平过来,徐平的眼里当然就更加看不见他了。上司主动向下属打招呼,徐平还没有那个闲心。

    装作王沿不存在,徐平进了驿丞的官厅。

    王沿来问过了之后并不离去,就那个样子等在门外,让驿丞的心里很是不安,也不知道是自己得罪了这位副使还是怎么,坐在那里一个劲地想。从昨天这一行人进了驿馆开始,貌似王副使一句话都没有说过,自己应该没地方对他照顾不周啊……

    正在他疑神疑鬼的时候,一见到徐平又进来,吓了一跳,急忙站起来行礼。

    徐平没有理会他的神情异常,问道:“现在天色大亮,城门早已开了,有没有批回的奏章送过来?”

    驿丞道:“刚才,王副使也过来问过——”

    徐平淡淡地道:“有还是没有?你一天做了什么事情不用跟我说。”

    驿丞吓得一哆嗦,急忙道:“回待制,没有。刚刚都进奏院那里的邸报倒是送来了,但是并没有新批复的奏章,想是早朝还没退吧。”

    “或许吧。等到我的奏章批复下来,立即拿来给我,不得耽搁。——对了,新的邸报给我一份,让人送到我的住处。”

    驿丞应诺,慌乱地吩咐身边的人去准备邸报。

    见徐平转身要走,驿丞忙硬着头皮道:“待——待制,刚才王副使说,如果奏章指批复下来,要立即交与他。这,这小的,实在不知道该如何——”

    王沿装疯卖傻地走了一路,却不想到了地方又精神起来,也不知道他那么急着进京是要干什么。你再是急,也得按规矩来,关系正常倒还罢了,现在与徐平闹成这个样子,怎么可以先接公文?驿丞又招谁惹谁了,被他这样难为。

    徐平见驿丞眼巴巴地看着自己,对他道:“这种事情,是你能做主的吗?哪怕是我,也不能乱来。你按照文上面所写,该怎么送就怎么送,明白没有?”(。)

    :

第81章 谈不拢() 
正午刚过,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   w w wnbsp;。  。 c o m头上的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往日人山人海的州桥上都没有几个行人,显得有些冷清。

    徐平当先而行,王沿稍微落后,依然是那副死人样子。

    入宫面对的诏终于在中午下来,徐平略收拾一番,安排了手下一干人等,便与王沿一起入新郑门,过旧郑门,到了御街上。

    昨天回来,今天面对,这个速度说明了如今徐平的地位。一般的官员,大多都要在城外等上几天,倒霉的等上大半个月也是有的。

    赵祯也不是在皇宫里闲着没事做,每天接见的官员有限制,再加上与宰执大臣商量国事,一些突发的事件,排班面对一不小心就不知道排到什么日子去了。

    徐平这种人,每次都是插队排在别人前面,越次入对本就说明了官员在皇上眼里的地位。有这种待遇,同僚官员都要高看一眼。

    进了宣德门,搭上皇城里的三轮车,直穿过去,径直向大内的垂拱殿而去。

    虽然此时各衙门的人大多都在阴凉地方躲暑气,徐平一行还是落入了不少人的眼里。不走东华门那里,也正是为了告诉相关人员,出去巡查河道的人回来了。

    到了垂拱殿外,办了相关手续,在这里当值的李璋对徐平道:“官家等在崇政殿里,不用进去禀报了,两位随我来。”

    徐平diǎn头,与王沿随在李璋身后,顺着游廊进了大内。

    当时要出去巡查河道面对的时候,正是在宫里面的路上碰到了王沿,那时候两人的关系还过得去。没想到不过一个月的时间,再回到这里,就成了仇敌一样。

    到了崇政殿,行礼如仪,进到殿里。

    出京陛辞,回京面对,很多内容都是程序性的。徐平禀报过了自己此行的大致情况,主要是说了黄河水道的变化,河渠路线的选择,至于自己在河阴县帮着李参处理的事务,王沿在汜水县所惹上的麻烦,都是一句带过。

    王沿自然也不会在这个时候给自己找麻烦,在徐平后按礼仪交过差事。

    到了最后,赵祯才问道:“这次巡查河道,结果如何?水渠是修还是不修?”

    徐平朗声道:“禀陛下,这一路上微臣查探得明白,引洛水代替黄河水入汴河的水渠完全可以修起来。所需人力物力,动挖土石的数量,都已经计算清楚。若是在秋后汛期过去动工,如无意外,两三个月可以完工,避过天寒地冻的时节。或者是等到初春动工,也能赶在汛期到来之前修完,只是耽误了民夫春耕。”

    赵祯满意地diǎn了diǎn头:“能修就好。你昨日上的奏章太过简略,事后写个详细的送进宫来。此是国家大事,要朝中大臣好好讨论一番,不能鲁莽。”

    “微臣领命”

    正在这个时候,站在徐平身边的王沿突然高声道:“禀陛下,微臣与徐待制所见不同依我一路上所见,这河渠修不得”

    赵祯有些不高兴,对王沿道:“何以见得?你前些日子所上奏章,里面说的种种不利,徐平昨日奏章里都有解释,并不是解决不了的难处。”

    “那只是徐平一面之辞,不足采信臣以为,此等大事,一旦动工,所耗人力物力无数,而且还影响到了汴河漕运。如果草率行事,一旦河渠开挖,到了半路却挖不下去,或者是水渠挖好却无水可引,到那时悔之晚矣”

    两人出去办事,上次王沿却一个人上奏章,已经让赵祯很不满,只是两位宰相都站在他一边,事情只好那么过去了。没想到现在回来交差使了,还是这种态度。

    看了王沿一眼,赵祯问徐平:“入宫之前,王沿有没有与你谈过此事。”

    徐平恭声答道:“禀陛下,最近这些日子王副使身体不适,一路上都没有什么言语,也没有与微臣讨论过开挖河渠的事宜。”

    “这样怎么能行?两个人的差事,私下里却不商量,那又何必同行?明天下午在崇政殿大臣商议,你们两个今天自己今天先把差事理清楚”

    徐平心里觉得为难,王沿这个样子,再怎么也与自己说不到一块去,怎么能够理得清楚?别说这个年代,就是再过一千年,各种数据都清清楚楚,好处坏处全都摆出来,也总会有各种不同意见。你觉得无所谓的事情,在另一个人的眼可能就认为是天大的事,一条坏处就把整个方案否决了。

    说到底,这种工程,还是要由上层最后拍板。要想充分讨论,没有任何反对意见是不可能的。充分讨论的目的,也不过是尽量避免决策失误。

    见徐平和王沿两人都犹豫不定,没有痛快领旨,赵祯更加不高兴,沉声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