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4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梅询与身边的晏殊对视着笑了起来,口中道:“难不成你这沙盘还真地跟实际地理一样?在这上面距离远近,山高山低都能一眼看得出来?”

    徐平点头:“正是”

    听了这话,围着的人面色都变了,表情不由得郑重起来。这沙盘原来不仅仅是示意,竟然真地是按照比例制出来的。不说河道勘查得如何,单单费心制作出这样一副沙盘来,就很了不得了。中国早已经有了记里鼓车,平地上的里数好计算,但山的高度量起来可不容易。别看从《山海经》起就动不动说哪座山有多高,但要真地把一座山的高度量出来,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做到的事。

    徐平事前对此也没有准备,没有专用的工具,再是用心,实际上还是很粗略。他取的基准是黄河的水面,而黄河上下游是有高度差的,再加上地球是圆形,自然便就有曲率的影响,这两项的误差是骨子里带来的。

    没有光学仪器,纯靠着人多用立杆拉绳的方法硬来,然后测量角度计算,便只能尽量少地取一些标志点,大多还是靠估计。

    但是不管怎样,这已经是这个年代最精细的立体地形图了。

    以前是睡不着,现在是醒不了,迷迷糊糊了近四十个小时,还是觉得晕啊……(。)

    :

第84章 南线北线() 
王沿在一边冷眼旁观,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徐平制作这副沙盘的时候,并没有瞒着他,甚至还问过他的意见,只是他没有理睬罢了。

    凭良心说,徐平的差使做得很用心,王沿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但那又怎样?很多事情是说清道不明的。想说服别人同意自己的观点从来都是艰难的,但反过来破坏一件事情却很容易,王沿只是需要把徐平要做的事情搅黄就可以了。

    赵祯在沙盘看了一会,心里想着,要是自己的大好河山全都弄成这样一个沙盘该多好,没事看一看,又长精神又长力气。可惜这种事情也只是想想,徐平带了那么多人,费了一个月的功夫,真正制作精细的也只有黄河南岸那一小片。要是把天下的地形全部测绘出来,不知道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

    见大家都看过,徐平清了清嗓子,朗声道:“陛下,诸位相公、学士,从这沙盘上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来,要引洛水入汴河——”

    “且慢”赵祯突然让徐平停住,“这些事情说起来必然非常繁复,你的奏章虽然写得详细,但看起来还是有许多难解的地方,今天只怕还是会如此。这样吧,你一边说,这里找个人记下来,关键的话条缕分清就行,不需要字字都记。”

    转身看了看,对一个瘦瘦的中年人说道:“柳植,你来记。殿里那边有备好的黑板,边上有粉笔,记在上面过一会大家看得清楚。”

    柳植领旨,自己与小黄门一起过去准备。

    这黑板还是徐平上次用过,一直在崇政殿里留了下来,赵祯还想着以后朝臣上报复杂的事情时,可以再用上。却没想到一放这么久,再也没用过,今天终于又派上了用场。这东西看起来不起眼,但讨论事情的时候确实好用。

    柳植是前朝大臣柳开的族孙,进士甲科出身,现在任同修起居注,今天当值。本来今天徐平和王沿上报也是要他记的,修起居注就是干这话。在黑板上条缕清楚,还省了他不少功夫,不然这一场应对只能记个大概,这年头谁也没受过速记训练。

    柳开以任气好侠著称,留下的事迹,好的坏的都不少,是当年的风头人物。但柳植跟他这位祖上的大人物完全不同,为人谨小慎微,脸上连笑容都很少,完全是两个极端。话说回来,不是这种性格,柳开那种人也做不了修起居注。

    把黑板在一边放好,赵祯示意徐平可以开始说了。

    徐平理了理思绪,朗声道:“为什么要引洛水入汴河,前次已经说得明白,如今每年用在疏浚河道上的人力就有数千人,就这样河道还是年年抬升。开封城里汴河两岸,由于河里挖出来的泥沙堆积,有的地方河边栽植的柳树都快要被埋起来了。这样下去显然非长久之计,而且会一年重似一年,必须要想办法不从黄河引水。”

    开挖河渠的重要性已经讲过多次,大家也都已经明白。在座的人或许对汴河中下游疏浚河道的重役感触不深,但开封城里堆在河边那挖出来的泥沙可是看在眼里,有的地方甚至从河边大道上已经看不见河水了。更不要说到了春天,堆积的泥沙被大风吹得到处都是,每个人都是烦得不行。仅从这一点,引洛入汴就没人反对。

    徐平指着沙盘又道:“陛下,诸位相公、学士,请看,若是要改从洛水引水入汴河,则从现在的汴口往上,相当于与黄河平行修一段运河。这运河上段都是从巩县沙口镇开水口,到汜水县汇合汜水。到孤柏岭之后则有两条路线,一条是取道广武山之南,取荥阳县北,到荥泽县入汴河。另一条路线,则是从广武山之北,沿着黄河水道的滩地而行,过广武山后在河阴县入汴河。”

    “这两条河道各有其优缺点。先说南线,好处是远离了黄河,河道不受黄河的影响,不用担心黄河泛滥影响新开运河。劣处也有几点。一是这一线过去虽然并没有高山阻隔,但地质多石,开挖不易。更重要的是,这条路线必然与须水、索水汇合,而须水、索水是金水河的水源,夺了金水河的水就是断了京城的饮水水源。”

    金水河从修成时起,便就是京城的饮用水源,刚开始还只限皇宫使用,太祖为当时未继位的太宗府第挖了一条支渠,算是不小的恩典。不过随着年深日久,金水河早已经不再是皇宫和王公大臣专用的了,京城里面不少百姓也靠着这条河过日子。

    至于汴河,因为从黄河引来的水多泥沙,除了冬天有人从河上凿冰,日常是没有人饮用的,纯粹就是用来运输的漕河。

    南线的劣处不好挖是其次的,最重要的就是要经过金水河的水源地。没了金水河清澈甘甜的好水喝,徐平自己也想得到,满城达官显贵和百姓要怎么说自己。

    “再说北线,到孤柏岭,便就沿着黄河的河滩一路向东,取广武山之北过。过了广武山之后,在现在的汴口之南,汇入汴河。这河道的好处一是好挖,所过的都是黄河滩涂,没有坚石硬底,全是黄河留下的泥沙。再一个现有的汴河基本不受影响,只等着河道挖通,把汴口塞住就是。真到了特殊的年节,来水实在不够,还可以依旧用黄河补水,只要把汴口重新挖开就行。还有一点,只要把水道挖得深一点,可以从地下引黄河的水渗进河道里,也是补水的方法。”

    “至于不好的地方,主要就是大段河道都经过黄河滩头,真要是多少年不遇的大洪水,很可能一起把黄河水道与运河水道一起漫过。以黄河里的泥沙,水退去之后只怕河道就会完全淤住,必须要重新开挖。”

    洛水入黄河口向上,一直到白波,这一段的黄河水道相当宽广。黄河水一出白波之后,突然平缓下来,泥沙很容易淤积,所以白波镇现在成了河清这个很有特殊意味的县治所在。那样宽广的河道,实在很难发生徐平所说的特大洪水。不过,徐平也感觉出来了,这个年月极端天气出现得多得反常,不敢把话说死。

    但总地说起来,北线最不利的情况,也不过是重新挖一次而已,并不是不能接受。

    徐平大略说完,柳植在黑板上一一记了,吕夷简问站在一边面无表情的王沿:“王沿,徐平已经把话说完,你有什么要说的没有?”

    王沿捧笏上前:“下官有徐待制所说,终究是挖河的好处,但沿岸百姓会受到的苦楚,却略过不谈。下官以为,这才是开挖运河不可取的地方”( 就爱)

    :

第85章 你理解错了() 
徐平吃惊地看着王沿。   w w wnbsp;。  。 c o m他一直认为,王沿会紧抓住新运河与黄河离得太近,洪水时容易淤积说事,自己的心思也全都在这上面准备。却没想到王沿在这方面竟然一字不提,而是说起了沿岸百姓的负担。

    就王沿这一个月来的所作所为,惟一跑到乡下去一次,还因为贪吃两只鸡逼出人命来,百姓负担他又了解多少,能说出什么来?不是徐平看不起他,就是真地想体察民情,王沿又知道要到哪里去体察去?

    却不知道王沿自己很清楚,真要说起技术上的事情,他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徐平的,那不如就干脆避开。百姓苦难,民心所在,天下根本,只要说出道理来,朝中上上下下没有人敢等闲视之。不管皇帝还是宰相,私下里可以对这个不在乎,公开场合却没有一个人敢对此漠然视之,还要装出一副很热心的样子。

    果然,王沿的话一出口,所有人的视线就一下子都被吸引了过来。

    赵祯肃然道:“王副使,此事如何影响沿途百姓,你细细说来。”

    王沿捧笏,正色沉声道:“禀陛下,微臣以为,引洛水的河渠不可修,原因有三。”

    吕夷简与王曾对视一眼,面色也凝重下来,从放沙盘的桌子微微后退,对王沿颔首:“要开挖运河,为的就是减少民间重役,如果效果适得其反——王沿,你尽管一一说来,说得越明白,说得越详细越好。”

    看了赵祯和两位宰相的态度,王沿的心里终于出了口气,知道自己赌对了。吸了口气,平息了下心情,把这些日子仔细思考过的说辞,一一说了出来。

    “一不可修,洛水里的水量有限。引水口离伊洛并流处不足百里,即便是两河并流,洛水比汴河又大到了哪里?其宽其深,不过稍稍广于汴河而已。至于半路引入的汜水河,一是本来水量就不多,还要留着水道泄洪,所用之水聊胜于无而已。把洛水河里的水引入汴河,那么请问,沙口镇以下洛水沿岸的百姓怎么办?”

    听到这里,王曾重重咳嗽了一声:“嗯,王沿,沙口镇离着黄河岸边不过三五里远,大多都是滩涂。他们有的是黄河水用,不用担心洛水没水了会如何。”

    王曾去年分司西京,虽然以他的身份不管具体事务,但治下的大致地理还是能够弄清楚。沙口镇是河南府与孟州的交界处,又是洛水入黄河的地方,王曾还是有印象的。做过洛阳的长官,如果任由王沿如此胡说,传出去王曾是会闹笑话的。

    徐平听着也想笑,这个王沿是不是就没把洛水走完,连入黄河的地方离着沙口镇只有几步远都不知道,在朝堂上闹这种笑话。忍笑转头对一边愣着发呆的柳植道:“起居,王副使的话都要记下来,条缕分明,一会才好理论分说。”

    柳植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把王沿的话在黑板上写了下来。

    别说,柳植的这一笔字还真是可以,虽然是用习惯了毛笔的,突然间换上粉笔有些不习惯,稍微调整一下还是写得非常漂亮。

    柳植这个小官在殿里显得非常显眼,别人身上的官服都是非紫即朱,就他一身青袍。这官有个绰号,叫作“一点青”,说的就是这个尴尬劲。

    王沿偷眼看众人,赵祯和吕夷简、王曾两人面上明显露出了失望之色,其他人更是有的带着嗤笑,徐平则是一脸轻松。

    王沿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转身向着王曾捧笏深施一礼:“相公教训得是,是王沿说得不明白,让人误会了。下官想说的,并不是洛水没了他们没有水用,而是洛水一旦来水少了,他们那些地方还能住人吗?”

    听了这话,徐平的表情一下子凝重起来,王沿的这句话,才是说到点子上了。看来王沿今天还真是精心准备了,连话怎么说都经过了仔细编排。

    王曾出乎意料:“那你的意思到底是什么,说来听听。”

    王沿朗声道:“下官的意是,沙口以下,之所以还住着那么多百姓,就是因为有洛河的水冲抵黄河水道。洛河水清,入黄河之后便把黄河来水向北顶,所以洛河入口的地方泥沙不致淤积,甚至在黄河中形成了沙洲来抵挡洛水的水势。如果洛河的水量一旦少了,黄河水道必然南迫,河道中沙洲愈发泥沙沉积变大。这样一来,洛水入口自然会向南缩,黄河水道成南滚之势。不知下官说的,对也不对?”

    王曾沉默了一会,点了点头:“不错,确实是有道理。”

    见赵祯和一众大臣的面色都变了,王沿心中大大出了一口气。不要真当自己是草包,好歹也是当了多少年的地方官,见惯多少场面,怎么会说出没脑子的话来?

    偷偷看了一眼徐平,见他的面色果然变得凝重起来,心中不由冷笑。

    柳植认认真真地把王沿的话记到黑板上,心里却对王沿有些不齿,这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