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4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平笑道:“难得你们三人一起到我府上一次,这个节令,正是去年李副使从契丹带回的西瓜成熟的季节,正好尝一尝鲜。公事便就说到这里,都不要再提,好好尝一下我府里的瓜果,也是我的一番心意。”

    说完,让下人上了瓜果上来。除了西瓜,还有一些早熟的桃杏之类,虽然味道都有些青涩,难得的是新鲜当季。

    听了李璋的话后,徐平已经想好了,除了那几家必须用西瓜送礼的,比如皇宫那里,八大王家里,几位太后如杨景宗家和李用和家,其他家就都不送了。闲的时候约朝里的官员到自己家里来,做个瓜聚会,也省了他们攀比。

    而其他人,到了自己家里当然也可以尝,便就从自己的三位手下开始。

    备注:来者亦不拒,去者亦不追,是神宗年间《吕氏乡约》的原则,实际上当时的《吕氏乡约》颇有些乡村公社的意思。细看起来,后来欧洲兴起的消费合作社的一些原则大多都有,只是消费合作社是以利益为纽带,而乡约则注重风俗教化。《吕氏乡约》是后来明清时期乡绅治理乡村的源头,但本身只坚持了几年时间,实践过程中做了大量更改。两宋虽然还是偶然有相似的乡约,但只是零星出现,而且基本坚持不下去,所以在两宋是没有乡绅这个事物的。直到明朝的中后期,王阳明以巡抚的身份在江西推行《赣南乡约》,政权介入并主导之后,乡绅才在明朝中后期和清朝在乡村占据主导地位。此处说明,是因为很多读者印象里中国古代乡村都是乡绅地主的天下,实际历史上这种状况并不占主流,清朝中后期之后乡绅才成为农村的土皇帝,而那已经是近现代史了,并不属于古代史的范畴。

    关于评区的争论,我也看了。怎么说呢,从一开始就追这本的读者,知道这本一步一步走来的艰辛,我很珍惜每一位读者。但是能力所限,也确实做不到每一个方面符合每一位读者的心意,有不到的地方,还请包容吧。(。)

    :

第108章 弯弓射箭() 
送走了来的三位属下,徐平在客厅里坐了一会,抬头看看天色,太阳还?12??高地挂在天上,顿时生出一种百无聊赖的感觉。这几天歇在家里,所谓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本来是官员很向往的生活,自己怎么就觉得有点空虚呢?

    琴、棋、、画,自己也要发展点爱好才行,不然这日子过得太也没意思。自己可是请了病假的,又不能出去访亲会友,不能游山玩水,这日子如何打发?

    站起身,徐平低着头向后院踱去。突然间有些想让别人来看自己,高朋满座,好歹可以打发一下无聊的时间。

    到了后院,见林素娘和苏儿正聊得热烈,秀秀带着两个孩子忙得不可开交,李璋陪着父亲说话,聊不到一块去,面上已经有些无奈了。

    见到徐平进来,李璋长出了一口气,站起身来道:“刚才莫不是有什么紧急公事?”

    徐平摆摆手:“没什么,不过是衙门里的小事,那几个人不敢作主,前来问我。”

    徐正也觉得李璋不是个好的聊天对象,反应一点都不热烈,明明自己说的事情那么有意思,他的表情却敷衍得很。站起来对徐平道:“大郎,你的身子好得也差不多了,明天我约了几个老兄弟,在家里开个诗会,西瓜也让他们尝一尝。”

    徐平和李璋对视了一眼,想笑又不敢笑,口中道:“阿爹尽管去做,家里的地方大得很,又有园林,又有田庄,散心最好不过了。”

    徐正年轻的时候大字不识一个,后来生意做大了才开始识字记账,诗啊词啊都没有念过几首,竟然也学着别人搞起诗会来了。他这诗会吟诗作赋是假,只怕喝酒吃肉热闹才是真的,干脆叫作“醵会”还名符其实。

    见了儿子的表情,徐正也知道自己肚子里的墨水搞诗会有点挂羊头卖狗肉,口中嘀咕道:“前些日子,也有两位老兄弟让我进什么‘燃灯社’,我还琢磨呢。”

    听了这话,徐平急忙道:“阿爹,你搞诗会也就罢了,‘燃灯社’、‘香火社’这些却千万不能进。有那个心,庙里烧炷香施舍些香火钱也就罢,这些会社不能沾”

    “为何?我见京城里面好多大户人家都进社,说是为子孙积福呢。”

    “儿孙自有儿孙福,靠他们自己去打拼,那是积不来的。阿爹,你进哪个庙给哪个佛烧香我不管你,那些念经烧香的会社可不能进。两浙一带的吃菜事魔教,最开始就是这么拉拢信众的,干犯国法,不是小事”

    徐正摇摇头,口里也不知道嘀咕了两句什么,去找张三娘说话了。徐平在家里说话的权威越来越大,儿子说不能进,徐正也只能放下这心思。

    大规模的宗教会社,时间早的首推白莲社,徐平有前世的知识,自然知道这个名字后来引起了多少故事。这个年代白莲社依然存在,其他的宗教会社主要有燃灯社和香火社,还有法社,也都分布广泛。不过这些会社只是名字相同,相互之间并没有联系,是信徒集结起来做法事或从事大的宗教活动的组织,才能被官府容得下。但哪个知道这些组织中的哪一个一不小心就成了邪教组织的一部分,而徐正再稀里糊涂参与进去,那个时候就有徐平的好看了。

    京东路的弥勒教,两浙路的吃菜事魔教,是这个年代闹得比较大的秘密宗教。不过他们还没有起来起事,官府的态度还比较宽松,但法律意义上还是禁的。

    见徐正走到一边与张三娘说话,徐平对李璋无奈地道:“老人家,到这个年纪了就开始求神拜佛,我阿爹以前可是没事从不登庙门。”

    李璋点点头,深有同感。他家里的段老爹也是这样,年轻的时候做的是刺探情报这些见不了光的差事,庙门朝哪里开都不知道。前几年家里日子不宽裕,他含饴弄孙也还好,这一两年富贵了,也开始跟道士和尚走得近,做些求神拜佛的事。

    人之常情,谁又能避免得了呢?

    见老人女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做,徐平和李璋两个青壮竟然插不进嘴去,在这里呆着没意思,徐平道:“家里园林的竹木都已经长成,算是有点景致,不如到那里走走。”

    李璋点头,与徐平出了后院,向后面的园林而去。他们夫妻今天是要留在这里吃晚饭的,还要歇在徐家,明天才会回家去。两兄弟从小一起长大,感情到底是与其他人不一样,就是林素娘和苏儿,也一样感情深厚。

    此时两京地区的园林,跟江南比起来最典型就是山多水少,地方广大,里里外外都透着一种豪爽大气。徐平家里的后园已经把年前的墙推掉,跟外面的大片山林树木连在了一起。园里没有堆假山,而是直接把两个小山岗包了进来。两山之间,有一条小河蜿蜒流过,在谷口聚成一个不小的池塘。

    刘小乙眼尖,早早就去牵了两匹好马跟在后面,到了树林旁边,对徐平道:“郡侯要不要骑马?今天天气晴好,骑马散一散心也是好的。”

    徐平摇了摇头:“罢了,平时上朝都是骑马来去,也有些腻了。这几天好好歇在家里,让马也休息休息吧。你牵着到那水草好的地方,让它们尽性撒撒欢。”

    刘小乙应诺,牵着马去了。

    自己的家里有山有水,大到需要骑马才能够看景致,在中牟那种乡下的地方也就罢了,现在可是在东京城。虽然在城外,这里还算是开封的市区呢。就凭着这圈进府里来的巨大面积,徐平家也可以算是京城里面一等一的大户人家了。

    与李璋走了一会,转身看见不远处的靶场,徐平突然来了兴致,对李璋道:“我们到那里去比一比弓箭,看看这几年大家的长进如何。”

    李璋笑道:“哥哥是带过大军打过仗的人,我如何比得过?”

    “你现在可是朝廷里的武将,怎么能说这种话?走,试一试去”

    弓箭是惟一可以赌钱的赌博方式,六艺之一,读人大多也练两下。使相陈尧佐曾经用铜钱作靶,一箭中方孔,就连文文静静的王曾,出使契丹也曾一箭破的。徐平日常也练,无论力量还是准头以前都比李璋强,不知道他现在如何。(。)

    :

第109章 不如结社() 
“军器三十有六,而弓为称首;武艺一十有八,而弓为第一”。 此时的军中,弓弩是考较士卒最重要的标准,能挽多硬的弓,准头如何,射得多远,直接决定了一个士兵的等级。无论禁军厢军,都以弓弩分等。

    徐平算不得非常强壮,好在营养不缺,平时锻炼科学而持续,论身体素质在这个年代还是顶尖的。到岭南带兵之后,开始系统地练习弓箭,从未间断,步射能挽九斗弓,禁军中也是第一等,可以入上四军。

    到了靶场,早有下人准备好了弓箭,放在架子上。

    到架子前取了弓箭在手,徐平略拉一拉弦试了一下,对李璋道:“我向来都是用九斗弓,这里离靶子六十步,射五箭,以上靶数和晕数定输赢”

    李璋微微笑道:“但凭哥哥吩咐。”

    射箭分射亲和射远,像这靶场上,多大都是比的射亲,也就是准头。靶子分为两种,一种是垛,以中垛多少分等;另一种是方靶圆晕,实际就是后世常用的那种画圈圈的靶子,此时都是五圈,称为五晕,以晕数分等,与后世的记分方法类似。

    徐平大病初愈,人觉得格外地精神。持了弓箭在手,把远处的靶子看得仔细,吐气开声,弓弦应声而开。并不怎么仔细瞄准,凭着感觉一箭射出。

    这是战场上的射法,考的是臂力,还有那种感觉,不是看视力和经验的瞄准。

    弦上的箭带着啸声直向前边的靶子飞去,划了一道明显的弧线,却是堪堪上靶。

    徐平摇了摇头,自回京之后练得少了,终究是生疏了些。

    自箭壶里取了箭出来,连珠箭发,徐平把其余四箭一起箭了出去。有了第一箭作比较,后边的四箭明显好了很多,甚至有一箭直中靶心。

    李璋在一边看了,笑着道:“哥哥终究是上战场打过仗的人,无论气势还是射术都算得精良。只是失了些准头,想来是生疏了。”

    徐平摇头:“比当年在邕州,是差了不少。一日不练,便就退步”

    旁边的下人一路跑着过去把插了箭的靶子取了下来,换了新靶,旧靶就抱着回到射箭的地方,给徐平看。

    除了正中靶心的那一箭,成绩确实只能算一般。当然,若是军中考核,这已经是合格过关了,只是算不得优秀而已。

    李璋走上前,照样取了九斗的弓,在手里试了一试,开起来浑不费力气。屏气凝神,张弓搭箭,瞄得真切了,才喝一声,把箭射了出去,却是中了五分。如此不急不忙射了五箭,成绩却是比徐平好上一筹。

    徐平把手中的弓放下,笑道:“几年不见,不想你竟然还强过我了”

    “我在閤门做个祇侯,这是我的本分,不然岂不被人笑话?哥哥是朝中大臣,本身是个文官,开九斗弓,箭箭上靶,朝廷中的同僚只怕再没一个人强过你。而且,哥哥是搭箭就射,我是左瞄右瞄,真要到战场上,只怕还要输给你。”

    李璋是皇上至亲的表弟,他的武艺射箭关键是有个架子,在人前不要丢了脸面就好。只要面子上过得去,赵祯就有足够的理由提拔他,甚至称他为虎将。真正要到战场上杀敌,那也是不会派他去的,就是在后方也有大把的功劳给他积攒。

    李用和为人一向谨慎小心,这两年凭着妹妹的关系飞速升迁,他的心里常常不自安。自己一把年纪是没有办法了,对李璋却是寄望颇高,经常督促他苦练。真正的名将是需要有天分的,李璋没有也没办法,但最少这些面子上的事情不能疏忽。正是因为如此,李璋这些马步功夫还是不错的,虽然都是花架子。

    连开五箭,身上微微出了汗,筋骨彻底松开,徐平觉得畅快无比。

    把弓箭让下人收拾好,徐平对李璋道:“那边树下有石桌石凳,我们过去坐一坐。”

    在石凳上坐下,仆人上了茶来,两人慢慢喝茶。凉风从小山坡上吹过来,带着些泥土的芬芳,让人心旷神怡。

    李璋喝了口茶,对徐平道:“现在朝廷里的权贵大臣,皇亲国戚,府第奢华富贵的有,占地广大的有,清静优雅的有,种满奇花异木的也有。但如哥哥这里,占地广大,各种事情都能做的,再没有第二家。哥哥,你还有两个多月的假好休,依弟弟看来,不如就用这些时间,连络连络其他大臣的感情。这里有弓箭,有靶场,可以办个弓箭社,大臣中精于此道的也不少。家里有西瓜,出去送人怎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