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5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没毛虫完全没有听进自己的话,病尉迟重重叹了口气。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男人手里没有钱,便就没了英雄胆。以前几个闲汉在一起胡乱过日子还不觉得,一尝过了富贵的滋味,就连没毛虫这个自己最忠心的小弟,也不再像从前那么听话了。

    没毛虫看看渐渐消失的种诂和齐本吉两人的背影,又回头看看不远处的唐家酒楼,想起香滑可口的好酒好肉,想起唱曲的小娘子那白嫩细滑的皮肉,心里就跟猫抓一样的难受。

    本就是混日子的闲汉,现在脸上还刺了字,到哪里都被人说一声贼配军,难道还想做安分守己的良民吗?看着病尉迟,没毛虫的眼里不知不觉就带上了一丝怨恨。

    童大郎默默看着,心中知道这种状况坚持不了多久,在杜二这里,有各种诱惑,没毛虫早晚会生出事来,自己也要被连累。等到来看春天,还是赶紧想办法。

    :

第62章 新场务() 
第62章 新场务

    洛河里的冰化了,水变得特别清亮,流得特别欢快。河边的柳树吐出新芽,泛着鹅黄色,给人一种生命的气息。树下不知名的野花正在绽放,到处都散发着春天的气息。

    阳光明媚,却满是温柔,照在身上像是少女的手轻轻抚过。

    徐平踩着脚下化了冰后松软的土地,沿着洛河岸边一路走去。并没有多远,洛河便就分出一条支流,流向的地方,大片的新建房屋。

    杨告指着前方道:“都漕,这里就是新建的场务?用洛河水做物事?”

    “不错走,我们过去看看。现在开了春,场务里应该已经忙起来了。”

    徐平说着,当先向那一大片新房走去。杨告和种世衡对视了一眼,紧紧跟了上去。

    汜水县那里的河道和堤坝已经修筑完成,天幸冬天并没有发生意外,一切顺利。冬天一过去,杨告便就把巡查河道堤坝的差事交给了汜水知县,自己和种世衡回了洛阳。

    知县号称百里之侯,一般情况下,境内事无不统,单纯从权限上还要大于知州。像是采矿、河渠等等这些事务,除非规模大另外设官,都是由知县兼领。不像是州里,好多这类差事是由通判兼的,知州反而兼的少。

    关于重定户等的布告已经贴了出去,比徐平原来想的要温和一些。比如钱入户等,便一些经济类的土地,比如桑田、棉田、麻田及各种果树,则相应地调低了权重,以鼓励乡间百姓种植这些经济作物。在城市里,针对房廓户,为了减少钱入户等的阻力,自住的房屋也相应调低了权重,户等资产主要针对各种营业性的商铺。

    针对坊廓户的措施与徐平原来设想的完全相反,他本来是想加重自住房屋的权重,而减轻出租商铺权重的,以用政策鼓励城市居民从事商业活动。被王尧臣等人再三劝说,不要一下子把那些闲居这里的官员逼到墙角,徐平才最后让步。

    可以设立公司逃避资金算入户等的政策也已经公布了出去,只是还没有清查户等,没几个人想清楚这样做的意义。反倒是一些以前数家合伙经营某种生意的,看出成立公司后会由官方监督,少了很多争吵,成立了几家小公司。不过这些公司虽然成立,却没有人知道到底意味着什么,跟以前的商铺之类行当并没有什么区别。

    这个年代自然不能用钱庄这个名字,最终还是仿照益州的官办交子务,徐平奏准成立了京西路会子务。取名会子,是与益州交子相区别,也指明有时间界限。

    因为并不用发行会子赢利,京西路的会子务远比益州交子务保守,没有超发,发行到市面上的纸券与存入的铜钱一一对应。原则上,发行的纸券实际上是存款证明,不可以自由地流通,转让要到会子务或者官方认可的交引铺。不过为了方便,五贯以下的数额由会子务提前盖印,实际上可以自由流通。

    认真说这不是纸币,甚至连银行券都不是,而只是一种官方认可的凭证。现在京西路的工商业并不发达,远不到设立银行的程度,这方便徐平采取了最保守的政策。金融对实体经济有杠杆的作用,一旦出问题会成倍甚至十几几十倍地放大,步子不能太大。

    徐平现在最关心的,就是新设的各种场务,以及三司铺子的准备工作。所有的新政策只是生产关系的改变,如果没有相应生产力发展的支撑,就不可能顺利进行。生产力发展不起来,提出这些政策的徐平只怕是会成为一个笑话。

    到了新的场务门口,卫士急忙行礼,早有日常监督的公吏跑了过来。

    带着杨告和种世衡两人进了场务,徐平对种世衡道:“仲平,你可要多上心一些,等到河渠的事情忙完,你就要来管这些杂事。以后转运司做事情顺不顺利,全看这些场务做得如何。做得好了,不独是转运司手里有钱,还就有了随意调动的力量。京西路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有这里的人力物力,我们都游刃有余。”

    种世衡急忙应诺:“下官一定尽心看顾,不让都漕失望”

    徐平点点头,带着两人向前走去。

    因为前几个月做事用心,由徐平上奏保举,种世衡除了带罪之身,恢复了京官,为卫尉寺丞。虽然官上只是从孟州司马的正九升为从八,但这却是实实在在的本官,跟孟州司马那种散官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种世衡对徐平还是很感激的。

    走过空荡荡的大院,杨告疑惑地道:“为里怎么如此安定?以前京城的新场务可不是这个样子,那里面声音震天,热闹得很。”

    徐平道:“洛阳跟京城可不一样,京城场务里做的货物,主要是卖给京城的人,洛阳城里哪里有那么多人?这里场务做的货物,主要都是外销的,我们现在站的这个大院子,便就是场务里的货场。地方大了,当然显得安静,到了做工的地方就不同了。”

    一路说着,到了大院的尽头,就看见一排好多个大门。

    三人随便选了中间的一个大门,走了进去。

    一过大门,便就听到传来嗡嗡的声音。入目的是一条宽广的大道,地面全都是用石板铺就,平坦异常。此时大道上分为两排,整整齐齐的都是马车。这车比当年京城里生产的要小一些,也简单得多,几乎没有任何装饰。但更加轻巧,一个人就可以拉动。

    杨告看了看,对种世衡道:“仲平,这里产的是马车和驴车。这车看着不怎么起眼,却极是耐用。而且能拉重物,轻巧方便,走州过县的商旅极是喜欢。”

    种世衡点头默默记住,这马车他也见过,只是不知道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大道的两旁,是两排大房,每隔一段就是一道大门,里面传出来机器的轰鸣声。不用问,这两边的房子就是生产车间了。

    :

第63章 工场() 
第63章 工场

    木头这种材料,讲究起来非常讲究,轻轻松松就能做到天价。不说指定什么树多少年份的木材,就是一道上漆,历史上宋徽宗时重修洛阳宫殿,把洛阳周围能挖的古墓几乎挖了个遍,就是为了有足够的骨灰调灰漆。

    但若是不讲究,那就非常的廉价。比如农村做农具,枣木、梨木已经是极好的,榆木和槐木也是好材料,甚至连清漆都省了,要多便宜有多便宜。

    徐平制这些马车驴车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卖钱,而是要向京西路各州县提供大量且足够廉价的运输工具,以支撑下年必要的大量货物运输。所以这里用的木材都是很便宜的,除了关键零部件,都是用农村常见的榆木、槐木、柳木等等,最便宜的则用能找到一切合适杂木。当然京西路桑木和柞木也是不错的木材,而且数量不少,但那要用于养蚕,就如官方不能公开吃牛肉一样,这些木材除非用于军备也是不能使用的。处理则只是进行简单的蒸煮,关键地方才在最后泡一遍胆矾水,一般部位就直接做成了。

    看着外面大道上停着的成车辆,都是黄白的颜色,连道清漆都没有上,杨告心里暗暗摇头。徐都漕也太过不讲究,这样的车子有多少人肯买?

    进了车间,就发现这房间很大,延绵很长,到了后边基本就是成板车了。

    徐平前世在工厂转的时间不少,自然会把流水线的概念用到现在的场务之中,虽然这个年代没有石油煤炭的动力,要打不少折扣,整个车间还是有流水线的格局。

    一到车间,看着的公吏急忙过来行礼。

    徐平道:“你把差事先交给其他人,陪着我们走一走。杨副使有什么不清楚的,你给讲一讲。还有,吩咐各工头,只管照常做事,不要乱了分寸。”

    公吏应诺,去按徐平讲的安排。

    这里的管理还是跟开封府的新场务一样,实行双轨制。管理的公吏是转运使司衙门派出来的,大多来自三司,也一部分是本地招募之后培训的。公吏们负责日常的后勤以及采办等诸杂务,当然账目也是他们在掌管,日常的生产管理,则由各级工头负责。

    工头和工匠都是从社会上招募的,用这个年代的话讲,就是和雇。他们跟公吏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编制,领的是场务发的工钱,而不是俸禄。他们工作的稳定性不如公吏,但所得报酬的弹性较大,生意好了可以发赏金,包括各种补助都可以由场务决定发放。所以在这些场务里,明面上的收入,工头一般都是高于公吏的,很多也高于监官。

    这种双轨制是这个年代官营工商业机构中的普遍采用的形式,不管是城市里的酒务和店宅务等,还是边远地区的矿场盐场等,都是照此办理。只是相对来说,位于城里的机构管理相对严谨公平,而边远的盐场矿场监官的权限极大,一旦与公吏勾结起来,会对做事的工匠压迫得极为严酷。

    对于官营企业,这种管理模式算是比较合理的,徐平并没有进行改变,而只是想方设法加强监管。还是那个老问题,三司要有非常强大的审查能力,才能管好这些。

    那公吏交接了差事,回来复命。

    徐平对杨告和种世衡道:“我们到这房子的那一边,从头看起。”

    几个人沿着旁边行走的道路,一直向车间的尽头行去。徐平对种世衡道:“这些做工的地方,什么人从哪里走,空手怎么走,带东西怎么走,都有规矩。你看,这地上都划得有线,一步都不可以走错了,我们走在线内,是因为这里本就是留出来走人的路。”

    种世衡左右看了看,果然发现这偌大房间里面都用颜色划分成了一个一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功用,丝毫不乱。

    看罢,种世衡赞叹道:“都漕果然是带过兵的人,这场务里就跟军营一般,做什么都有规矩。下官幼年时也读过兵法,对这些倒不陌生。”

    “说得不错,管理场务倒还真跟管理军队有些相像,最重要的就是守规矩。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该做的事情要怎么做,都有明确的规例,丝毫不能乱来。你读过兵法最好,就把场务当成军营来管,只是把军里的规矩改成场务的规矩就好。”

    工厂本来就是半军事化管理,在徐平前世,只有程度的不同,而没有放任的。而且越是正规化的工厂,军事化的程度越高,纪律也向着军纪看齐。训练有素的工人是最好的兵员,便就是因为他们习惯了军事化的管理,纪律意识和服从意识远强于农民。

    此时大量的官营场务使用厢军,也是这一点的体现。虽然与禁军相比厢军不是作战部队,军纪不严,但到底是受过训练实行军事化管理的,相对适应大规模地协作。

    现在新开的场务里一切都井井有条,是因为灾民感激这一次的新生机会,有去年冬天的士气加成在。至于以后,当把这种生活当成理所当然,心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徐平就管不过来了。感激不能当饭吃,热情总会消退,慢慢被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消磨掉,场务的管理终归还是要由完善的制度和合格的管理人员来完成。

    不管是合格的工人,还是合格的管理人员,都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时间的沉淀。徐平所用做的只是指明方向,不要把路走偏了,他不可能管到方方面面。

    一路边走边谈,不知不觉就到了这巨大车间的尽头。

    这是集中的车辆零件加工区,几乎所有的零件都在这里完成。杨告和种世衡这才发现这新场务的特别之处,跟他们以前见过的工匠作坊完全不同。虽然做工的是这个时代最普通的工匠,用的这个时代最简单的材料,工具也是常见的工具,生产方式却凝聚了千年的智慧。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木匠,这里也都没有几个。

    :

第64章 不同的生产方式() 
第64章 不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