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季良来回踱了几步,脸色变幻。他商海官场纵横这么多年,怎么会看不出这里面的利害关系?徐家的茶朝里没人问也就算了,只要问起板子就会打到他身上来,都没地方喊冤去。现在他就是回到衙门里,把那天经手的人一个一个抓起来查清也无济于事,朝臣弹劾得肯定还是他。

    现在最重要的是消除影响,最好立即派人把钱给白糖铺子送去,把所有的茶收回来,再处罚几个小吏,把事情胡弄过去。但一想起年前与徐平和张知白在一起时的情景马季良就很不爽,自那一天后,所有人都知道那座酒楼是他从徐家手里夺来的,时不时就会有人拿出来说事。

    最终,马季良咬了咬牙,对那个仆人道:“你拿了我的名刺,去开封府让他们把那间铺子封了!此事我本不知情,怎么好让谣言四起?纵是有不对的地方,也要等衙门查清楚了再说,岂容他们闹事!”

    仆人想说什么,最终没有开口,只是拿了马季良的名刺出了门,上马向开封府行去。

    他实在想跟马季良说,开封府不是马家开的,你让他封铺子就封铺子?知开封府的那可是宰执的候选人,会把一个马季良放在眼里?更何况此时的权知开封府王臻,正是上一任的提举在京诸司库务,纯粹为了避嫌,他不会插手这件事情。

    最近两年马季良这官当得太顺了,脑子都昏了。

第85章 还钱() 
王臻收了马季良的名刺,连他手下的仆人都没见,更没一个字回复,就打发了出来。马季良接到回报,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第二天,第一个站出来针对马季良的是张知白,以中书的名义要求马季良对三司库以烂茶顶帐的事情作出回复。这道命令甚至没有经过三司使,直接到了马季良手里。三司使号为“计相”,但其常务是中书属下,人事也被宰执掌控,实际上还是中书门下的衙门。

    事情到了这一步,马季良也豁出去了,回复因为茶法变更,官方收到的都是商人挑剩下的茶叶,官方的库里只有这种货色。折支成茶跟他没有关系,但让他发茶就只能如此。

    回复到了中书,宰执就起了分歧。张知白主张派人查三司的库,看马季良说的是否属实。鲁宗道却认为马季良是故意闹事挑战新茶法,根本不需要费事去查,把这人趁早踢出京城去是正经。也不知他从哪里打听到宫里买白糖是内侍阎文应主持的,直接上书弹劾这两人内外勾结,以次充好,贪昧钱财,意图栽赃新茶法。

    事情到这一步,就超出了几位宰执控制的范围。

    太后要回护马季良,事情便就转到了新茶法与旧茶法的比较上来。

    李咨是新茶法的主持者,上书详列了新旧茶法的比较,但他脑怒中书直接越过自己去找马季良,此时三司库里的存茶到底如何就略过一字不提。

    因为这一件小事,新旧茶法的议论再起,朝中大臣互相攻讦,再无宁日。

    自从把陈茶摆到了路边,徐平没事便到相国寺去逛。相国寺的书铺为了抢生意,内容无所不包,像这种热闹的事件,朝中大臣的奏折,最晚第二天在书铺里就有出售手抄本,极为快捷。没人知道这些奏折是从哪里流出来的,但多年来就已如此,大家已经习已为常。

    看着一份份奏章,各个都是高屋建瓴,凛然大义,说得有鼻子有眼,好像不按他们说的马上就要亡国一般。

    徐平却越来越觉得有些不妙。

    随着时间的推移,几天之后,奏折的内容全部都集中到了新旧茶法的攻讦上,而白糖铺子收到陈茶的事情竟慢慢在奏折里消失了。新旧茶法如何,跟此时的徐平没半毛关系,他只关心自己的钱什么时候要回来。而一旦失去上层关注,他的小心眼也就没了用处,几个公人就能逼他把茶搬回屋子里去。

    事情就这样拖了十多天,眼看就快到三月了,茶虽然还摆在外面,但已经没有人围观了。这十几天里,也卖出去了几十饼茶。徐平心里明白那都是什么人买的,都是买了回去给自己主人看的。然而,在徐平买来看的朝廷奏折里,已经彻底没人提起这堆陈茶了。

    徐平的心慢慢也凉了,只是等着看开封府什么时候来人逼自己把摆在外面的茶收起来。事情没有结果,徐正一直病在床上,请了很多名医看,也说不上来什么病征,只是浑身无力,没有半分精神。

    这一天徐平没精打采地来到相国寺的书铺,这已经成了他每天的例行公事,看看有什么新消息,等待那个最坏结果的到来。

    书铺里的主管童安远已经与他熟了,看见徐平,笑道:“看小官人的样子,再没有好消息,要不了几天也要病倒了。”

    徐平勉强地笑笑:“主管不要说笑!”

    童安远手里捏着几张纸,对徐平扬了扬,笑着说:“我这里有一剂良药,小官人一看必定药到病除!你要怎么谢我?”

    徐平天天在他这里买奏章看,童安远知道他是州桥那边白糖铺子的小主人,当然知道是为了什么事。今天既然这么说,怕不是有了什么好消息?

    徐平快步上前,一把那几张纸抢过来,口中道:“哪天主管有闲,我请你饮酒。一色绝品好酒管够!”

    这是一份新的奏章,来自一直沉默的吕夷简的奏章。

    自新旧茶法争论再起,作为参知政事的吕夷简一直沉默,直到昨天才上了第一道关于茶法的奏章。

    把这几页纸看完,徐平有点摸不着头脑。首先对他们家是好事,奏章里说的第一件事就是事情的缘起,都是因为白糖铺子收到了腐烂的陈茶,才发生了后边那么多事。这是第一份认真对待陈茶的奏章,说得明白,白糖是宫里用的,三司以陈茶付账,是不给皇上和太后脸面,必须予以严惩,三司使和提举诸司库务都难辞其咎。收到陈茶的商家,可以由三司把陈茶收回,由宫里重新付账,以示皇恩。至于新旧茶法,既然争论激烈,那朝廷就再选人重议好了,这最重要的争论却被他轻轻揭过。

    徐平把奏章看了几遍,迷惑不解。自己家跟吕夷简有亲戚?没听说过啊。但他这份奏章却完完全全都是为徐家着想,能够把钱要回来,至于最关键的茶政争议却相当于没说。或许是李家托了他的关系?没听说李家这么大面子,吕夷简八面玲珑,怎么会跟宗室外戚这种只会坏事的套近乎。

    童安远见了徐平的样子,笑着问道:“小官人是以为这奏章是假的?”

    徐平摇了摇头:“你们书铺的信誉我如何信不过?只不过吕相公的这份大礼太重,我竟一时接受不了。”

    闲聊两句,徐平告辞:“等到事情过了,请主管饮酒!”

    捏着这份奏章,徐平不回铺子,直接回到自己在光化坊的家里。

    此时快近中午,保福出去买东西了,豆儿在屋里忙张三娘交待的活计,庭院里一个人都没有。

    到了屋里,坐在徐正床头的张三娘见到徐平,问道:“大郎今天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铺子里没事了吗?”

    徐平道:“铺子里能有什么事?我今天给阿爹带了剂良药回来!”

    徐正无精打采地道:“大郎的孝心我知道。可怜我这病却是无药可医,一辈子辛苦,到老来竟是这个结局。”

    止住要说话的张三娘,徐平把奏章伸到徐正头上,口中道:“阿爹看看这是什么?”

    徐正摇头:“我现在哪里还看得了这些?”

    徐平便俯下身子,轻声把吕夷简的奏章读了一遍。

    徐正听完,愣了一会,猛地抬头:“这么说来,宫里有可能会还我们钱了?大郎,不是你写了来安尉阿爹的?”

    徐平笑道:“阿爹说哪里话,这些日子我天天都到相国寺买朝廷的奏章,这是最新的一份。”

    徐正做了一辈子生意,当然知道有不少同行专门天天收集朝廷重臣的奏章,从里面发现商机。徐平说得有鼻子有眼,不由得他不信。

    把奏章拿到手里,徐正凑上去看,多少日子吃不下喝不下,却是头晕眼花,根本看不清。便对徐平道:“我儿,扶我到院子里阳光下看个清楚!”

    张三娘忙拿件衣服给徐正披上,口中道:“注意些,不要着了风寒。”

    语气中却是喜不自禁。十几天了徐正都是病在床上,今天能够下地了就是病要好了。

    由徐平扶着来到院子里,徐正找个阳光好的地方坐了,拿着奏章翻来覆去看了几遍,口中喃喃道:“这真要还钱了?几万贯啊!一辈子就赚这么多。”

    徐平轻声说:“这奏章上去,只要太后或皇上说个可字,钱就回来了。”

    吕夷简的奏章里把还钱和皇室的面子挂钩,又不是多大的数目,没有理由赖着不还,太后和皇上还不至于那么没脸皮。

    到了晚上,徐正连喝了几碗粥,脸色也红润了起来,只盼着天亮,连床都不想上了,好像赖在床上十几天的不是他一样。

    天刚蒙蒙亮,徐正就把徐平叫了起来,对他道:“听见没有,外面喜鹊吱吱喳喳地叫,今天必有喜事!我们快去铺子里。”

    徐平看着天色,无耐地说:“阿爹,现在天还没亮,外面连个行人都没有,去铺子里有什么用?再说你病倒在床多少日子了,好好养养身子,铺子里有我看着就行了,有什么好消息马上回来告诉你。”

    张三娘已经从屋里出来,对徐正骂道:“老汉,你瞎折腾什么?好好回屋里躺着去!外面有大郎就够了,你去有什么用?”

    徐正被娘儿两个说,不好再回嘴,只好道:“也好,大郎你早些到铺子里,有了消息回来告诉我啊!”

    被父亲这么一闹,徐平也睡不着了,干脆起来。洗漱罢了,豆儿却还没起来做早饭,想起外面有卖吃的,徐平便出了房门。

    此时天刚微明,路上只有三三两两的行人。徐平到了汴河边的大路上,慢慢走着到了州桥下面。

    州桥上却已经很热闹了,路两边挤满了小贩,叫卖声此起彼伏。

    这里大多都是伺候自己主人上朝的仆人,在这里买点东西吃等主人下朝。还有一些没有上朝资格的小官和公吏,御街两边州桥以北挤满官署,每天在这里上下班的以万人计,热闹非常。

    这个时代极有农耕民族的特色,早睡早起,上班绝早。京城里第一拨喧闹的声音就是上早朝的臣子们,然后是去衙门里的官吏。有头有脸的人物上过了早朝,还要回到官署处理日常事务,也够辛苦的。由于请病假躲早朝的人太多,前几年还特别有旨意,凡是病假不上朝的都要有医生证明。

    徐平有时候也在想,这年头当个官,尤其是在京城里当个朝官,得有多辛苦,到底有多大意思。怪不得有的重臣年老了都想到外地找个好地方养老,在京城里伺候皇帝还真不是一般人干的。

    到了州桥上,徐平到个馄饨摊子要了碗馄饨喝了,看看天边的太阳已经冒出了个头,但付了账溜达到白糖铺子门前。

    今天又是郑天林当值,指挥着小厮开了铺子,看见徐平站在外面,急忙上来见了礼:“小官人今天好早!”

    徐平道:“起得早,闲来无事,过来看看!”

    由于陈茶的事情一闹,最近铺子的生意不怎么好,徐平与郑天林坐在柜台后面闲谈,一上午也不过卖出去几十斤。

    看看快到中午,徐平让在店里招呼的刘小乙去买点果子包子之类的,给大家做个零嘴。此时不流行吃午饭,但人到了那个点总会觉得饿,要吃些零食。

    刘小乙刚走,店里就来了一个小黄门,二十多岁,身材高大,相貌堂堂,除了没有胡子,看起来也是一个好男儿。

    问了小厮,小黄门来见徐平和郑天林。

    双方见过了礼,小黄门道:“在下石全彬,在宫里皇上身边使唤。这铺子你们哪一个主事?”

    郑天林道:“在下是这铺子里的主管,这位是我们铺子的小东家。”

    石全彬看着徐平:“请问贵姓?”

    徐平拱手答道:“在下徐平。”

    石全彬笑笑:“主人家在这里最好!你们铺子里年前不是有两万斤白糖卖入宫中吗?我奉当今皇上之命来给你们付账!”

    皇上两字他咬得特别重,像是提醒徐平,这回付账是皇上亲自吩咐下来的,与太后没有关系。

    想了多少日子的事情终于有了着落,徐平竟一时手足无措,连连道谢,最后问道:“那从三司库里领回来的茶怎么办?”

    石全彬道:“不用管它!只管堆在一边,等他们领回去!”

    郑天林在一边道:“阁长到后面拜茶。”

    石全彬摆摆手:“不急,你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