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6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迪带众臣谢恩告退,一起出了崇政殿。

    事情太过突然,特别是被延州耽误了两个月,边境军情未知,大家也不能针对性地提出什么意见。不过经过了枢密院的讲述,众臣知道党项虽反,但军事并没有异动,用边将的话说,是元昊还并没有做好军事准备,一时并不会发生大的战事。

    此时枢密院的信用已经破产,他们姑妄说之,大家也姑妄听之,都不敢当真。此时元昊的使节还在路,预计要到年后才到京城,刚好贺正旦。由此判断,陕西路短时期应该还打不起来。虽然说兵不厌诈,但党项实际是部族联盟,元昊再是奸诈,也不敢拿着有实力的部族首领高官的生命开玩笑。而且元昊称帝自立,心还是存了幻想,万一大宋同意了他的请求呢,借着这个政治资本,他可以进行内部力量的整合。

    出了大内,徐平回到三司衙门看了看并没有特别事情,便心事重重地回到了家里。

    几年前说元昊要反,现在元昊真地反了,自己该如何应对,徐平一时有些茫然。

    西北是一定要去的,但什么时候去,徐平拿不定主意。现在去,可以在战争一开始的时候参与进去,从容布局,培养自己的班底。但战争初起,大宋的武的都还没有做好准备,只怕会打得较难看。特别是禁军,不经历血的教训,想改革也无从改起。而等到战争打一段时间,前方战事不利的时候去,自然可以获得众望所归的效果,一举扭转战局能够获得更大的声望。但那时收拾残局,没有自己班底,对禁军边打边改,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迫不得已,那时要更多借助人的因素,一个不小心出了意外,想再找挽回的机会只怕不容易。总之各有利弊,徐平踌躇不定。

    第二天一早,党项反叛的消息传遍朝堂,群臣哗然,早朝纷纷奏,吵吵嚷嚷直过了午时才罢。与枢密院的谨小慎微不同,群臣的信心十足,异口同声认为元昊不过是跳梁小丑,朝廷大军一到,即可成擒。他们不接触军事,这两年政通人和,国用充足,对于国力充满了信心。至于禁军战力堪忧,在他们眼里也不是问题,国地大物博,只要有钱,总能挑出能打的来。用钱粮堆,也把党项小邦堆死了。

    大朝会只是听一听群臣的意见,一般并不能决定什么,只是舆论动员。真正决定国事的,还是大臣们的集会,那时候才能拟出具体意见。

    在朝堂一片喊打声,只有新入谏院接王尧臣职务的吴育发言另类。说元昊虽名为藩臣,实际一钱的税赋都不交,又远隔大漠,不需要严格对待。他已经僭越称帝,向国里蕃邦豪酋夸耀过了,要他自己削掉是不可能的。不如顺其自然,仿立国之初太祖对南唐的态度,顺势而为,党项闹不下去了自然归顺了。

    徐平听得连连摇头,自己这位同年真是读读傻了。太祖对南唐缓和,是因为下了决心要吞并它完成统一大业,在对付其他势力的时候,而施的缓兵之计。现在对党项缓和图的是什么?岂不是正元昊下怀?

    退了朝,李迪招徐平等人在政事堂集议,对吴育的发言路连连摇头:“人人都说吴谏院有失心风,今天看来果然如此。现在讲这一些,真是不可理喻”

    众人纷纷赞成。吴育在营田务辅助李参这两年,被说是为人迂腐,没想到进了谏院之后更加严重了。往轻了说,是不通俗务,往重了说,是不称职,只是活在那些故纸堆里,而对现实的政务没有认识。当然,不赞成对党项开战的吴育是如此,那些极力主张出兵平了党项的也有不少人同样如此。说起来引经据典,是对现实状况不熟悉。

    到了政事堂,众人落座,李迪开门见山地道:“徐平,从几年前你一直说党项元昊必反,今日果然反了。依你看,朝廷是和不战?该不该出兵?”

    徐平起身,拱手道:“相公发问,下官不敢不言。党项原是朝廷之地,自赵继迁起,每隔十年二十年有不臣的举动。朝廷因为清剿不易,一直姑息,直至今日酿成大祸。依下官之见,此次元昊之反,如果不能出重兵剿灭,则周围蕃邦必将都蠢蠢欲动,从此再无宁日。所以,党项之反,惟有战这一条路,而且越快越好”

    :

第327章 攻守三策() 
第327章 攻守三策

    李迪缓缓点了点头:“今日早朝你也见到了,群臣多是主战,而且都相信一战必胜。……但是,执掌军政的枢密院却不这么看,他们对军情机密知道得多,必然有他们的道理。元昊之反拖延了两个月才报到朝廷,枢密院难辞其咎,今日张枢相已经表请辞,西府接下来只怕会有大的变动。唉,这个时候换人,也非朝廷之福啊——”

    陈执道:“枢密院出了这么大的漏洞,不惩不足以警示朝臣,换人是应该的。为今之计,最重要的是选得力人手赶赴西北,至于调哪些禁军前去,可以等新枢密任再说。”

    政事堂不涉军情,能够提出的意见也只有人事建议了,其他大臣纷纷同意。

    今天是门下系统的官员自己商议对策,明天崇政殿集议的时候好统一口径,在座的没有枢密院官员,也没有御史台的官员,更没有翰林学士等等内臣。有宰相坐镇,气氛相对融洽了许多,即使私下里有矛盾,也不会在这个时候表现出来。

    公吏了茶来,众人喝了茶,晏殊道:“在座的大臣,曾经经过战阵的,只有三司省主徐平。天下太平数十年,我等对军政不熟,除了足钱足兵,也难想出其他的对策来。我看不如这样,先让徐平说一说自己的意见,我们再讨论如何?”

    陈尧佐点头:“便是如此从数年之前,徐平便说党项元昊必反,对西北事务必然有自己的见解。先说一说,我们的心里也好有个底。”

    这个时候也没什么好谦虚的,系统的官员统一了意见也是好事,不要议论纷纷徒添烦恼。而且由于新政的关系,徐平跟系统的官员也好说话。

    站起身,徐平让公吏取了政事堂的黑板过来,立在众人之前。

    取了粉笔,站在黑板前,徐平道:“党项反叛,必须重兵平乱只要平定了党项,则西北平安,不然地话,本朝受制于此一跳梁小丑,西有求于吐蕃,北怕契丹乘机发难。而且不只如此,西域诸国入贡的道路被党项阻断,此与本朝隔绝,不是小事。党项位于本朝北部各势力的心之地,元昊有今日,借着地利左右逢源出力不少。现在他僭越称帝,不只是本朝不允许,而且同样开罪了契丹。本朝与党项开战,契丹必然坐观成败,视战况而动果本朝旗开得胜,战况进展顺利,契丹定然不甘心失去党项这一牵制本朝的力量,只怕会施加压力,把党项保下来。当然,契丹想来不会因为党项与本朝开战,只是会对其行策应而已。所以,西北一旦开战,最好是兵贵神速,在契丹反应过来之前,灭掉党项”

    陈尧佐拊掌道:“是这个道理所以明日集议,当请朝廷调集禁军,一举击败元昊的精兵,直捣兴庆府只要一鼓作气,契丹只能干看着”

    徐平叹了口气:“相公说的不错。但是,这一切都要建立在禁军能打。现如今国用充足,钱粮不缺,三司又早做了准备,一旦开战,可以保证西北禁军有足够的钱粮。但有了钱有粮,禁军能不能打胜仗,实话讲,下官的心里是没有底的。”

    陈尧佐杀气腾腾地道:“食国家之禄,便当忠心国事养兵千日,用在一时,禁军平日里花费了朝廷岁入的大半,现在打仗了,有怯懦不战的斩是。杀几个,我看还有什么人敢不尽心竭力党项在本朝面前如同蚂蚁一般,若是还打不赢,必然是前线将士不用力”

    “不得不杀时,当然要痛下决心,但杀人终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只要给的钱足够,敢下手杀人,军队能打胜仗,这世的事情好办了。可惜,不是如此。”

    说到这里,徐平没有更深地讲下去。跟一群没有带过兵的臣,说了也没什么用。

    跟宋朝禁军起来,周围国家的军队都是叫花子,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种说法不适合这支军队。也不要以为官带兵不敢杀人,实际官将帅的军法更加严酷,八杀十杀五十杀,按军法动辄要掉脑袋。有钱,军法也严,但是打不了胜仗,这是禁军。

    纸谈兵说什么根子在以制武,人懦弱,所以宋朝老打败仗,这样的认识其实还不如历史真正带兵的臣呢。禁军是从军制带来的不能打仗,特别是不能打大仗。如果用后世的军事学术语来说,在战斗一级他们的表现并不差,甚至多数时候优于对手,到了战役级别表现一落千丈,而升到战争级别,表现一塌糊涂,惨不忍睹。

    能够用战斗决定战争胜负的时候,禁军还是能够表现出强军的气质。但当需要精细的配合,需要军队随着指挥官的意图执行战役动作的时候,那一定会出乱子。

    后人看历史,总是会发现实际两军对阵的时候,宋军特别是常年打仗的军队,并不弱于对手,按人头算战力的时候,一点也不弱。但到了最后,总是由于这种原因那种原因把战争输掉了。后人大骂哪个导致战败的关键点的将领,说一旦如何如何,这战争便不会输了。实际并不是那么回事,这里不出问题,另外的地方也会出问题。禁军的指挥体系根本没有进行大战的能力,出问题是必然的,不出问题才是偶然的。

    正是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徐平才对西北的战事担忧。不然地话,仅看纸面,那跟现在乐观的大多数官员一样,大宋随便动动小指头,把党项蹍死了。

    在黑板大略画了陕西路的地图,徐平朗声道:“本朝与党项接境的路分,不过只有陕西路和河东路而已。从东到西,依次是麟府路、鄜延路、环庆路、泾原路和秦凤路。秦州孤悬陇右,有吐蕃为屏障,受党项进攻的可能极小,真正可能打起来的,是其他四路。大致说来,可以分为东西两段。东段麟府路和鄜延路,以鄜延路为重,党项历年入贡经过此处,地理精熟,而且直面关。西段环庆路和泾原路,而以泾原路为重。环庆路地理支离破碎,即使土著,也难组织大军行进。泾原路又以镇戎军为重,那里是秦汉萧关之地,自古以来是西北胡族进犯关的要道。针对这地理,下官有攻守三策。”

    李迪要听的是这些,示意徐平接着讲下去。

    “一曰西守东攻。即西路固守镇戎军,坚壁清野,让汉人民户和蕃胡熟户全部内迁到镇戎军以南,以一两万禁军固守镇戎军。一城之地,后方可以保证钱粮不缺,即使党项出数十万大军,也无可奈何。同时东路以延州为心,集大军,并于一路,铁锤砸开硬胡桃,其他一概不管,全力向兴庆府进军。以现在三司布置,可以支持这一路二三十万禁军出动,集起来,与党项决战。蕃兵再强,元昊把党项的男丁全部都招入军,也无法抵挡本朝二三十万禁军的攻势。只要攻战兴庆府,则可一战定乾坤”

    集兵力,强行决战,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纯粹以势压人。军队的组织力不行,调度、配合什么都说不,只好用笨办法。以前用不了,是因为几十万大军的后勤在那种地理条件下无法保障,现在经过三司的努力,已经可以用了。

    李迪听得连连点头,笨办法虽然笨,但最可靠,正对他这些老臣的胃口。

    徐平接着道:“第二策,是东守西攻。即西路以延州为心,高筑城,广积粮,屯重兵于此一城,同时策应麟府路。同样坚壁清野,迁民户入内地,让党项来野无所掠,只能顿兵于坚城之下。西路则以永兴军和凤州为支撑,依托泾水和渭水的水运,可以在泾原路支撑二三十万大军。大军并为一路,出镇戎军,循秦汉讨胡故道,直击党项”

    第二策其实与第一策基本一致,只是换了攻守方向而已,大的原则不变。

    “两策较起来,当以第二策为。因为若是从东路进攻,还要提防契丹在关键时出我军侧背,策应党项。若用第二策,吐蕃对本朝一向恭顺,并无此忧。”

    陈尧佐道:“这两策有些道理,不过,为何不两路齐出?则党项必顾此失彼”

    徐平摇了摇头,只说了三个字:“做不到。”

    不说两路同时出动二三十万战兵,大宋没那么多兵可以用,关的物资调运也支撑不了。这几十万可是战兵,并没有计算辎重兵和民夫,此时天下只有大宋有这个能力做到。

    实际还有一个问题,那是指挥系统负担不了两路同时进攻,能够把一路的军情理清楚非常不错了。陈尧佐问的完全是废话,能出动百万大军,还能五路伐夏呢。徐平提的建议的关键,是进攻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