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8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平也懒得跟她解释,又眯起眼睛。夫妻两人一起坐在房前,沐浴在夕阳中。

    林素娘这一点还是让徐平放心的,不会拿着自己的前途开玩笑,私下里利用自己的职权耍什么花样。再说徐平也确实用不着收别人的钱,自己赚的足够花了。

    徐平心里明白,这个年代,你赚下来万贯家财又怎么样呢?子女不争气,终究还是没有用处,守又怎么能守得住?一两代之间迅速败落的豪门高第,放眼望去,开封城里到处都是。子女不争气的,宰相的后代几十年就穷得要饭的还少了?能够守住家业的,还是两个儿子以后要争气,老老实实把书读好,真正考上进士,就把自己的家守住了。没有那个本事,哪怕靠自己赐个进士,在官场上也会被另眼看待。

    就大宋的第一功臣赵普,这才过去几十年,他的后人过得也不怎么样。这不能怪皇室不照顾他,皇室自己还照顾不过来呢,宗室也有不少过得不怎么样呢。

    这个世界就没有世袭的说法,除了皇帝得从姓赵的家里出,其他人,包括他们自己赵家的人,富不过三代才是稀松平常。真正要守住家,只有家学渊源,读书传统不绝。

    再过一两年,两个儿子大了,徐平想让丈人林文思致仕,回家里来教孩子算了。他的学问或许不精深,胜在扎实,教小孩子最合适了。

    脱下了官服,徐平就彻底成了一个普通人,要为自己的家庭未来打算。靠着恩荫不行的,能守几代?把家里扫地的都恩荫,也并没有太大的用处。不能进入那个核心阶层,官员就是个领钱干活的,并不能支撑起庞大的家业。说起来,反而是苏颂前程远大。

    如果把社会分成富贵、中层和下层,这个年代的中层极不稳定。努力一下,家里的运气来了,出个甲科士士,就进到了富贵阶层。一不小心,就会退到社会下层。无他,整个社的负担最多地就是压在中层身上。徐平要想办法,让这个阶层慢慢扩大。

第32章 位极人臣() 
自第一天的大朝会开始,朝廷人事便就进入了剧烈的动荡期。前一段时间的稳定,只是在等着徐平回朝拜相,获得大家的认同后,由徐平来定。经过廷辨,稳定了人心,谁该上谁该下,谁该去谁该留,就要有结果了。

    以前徐平总有一种误会,自己能够飞速升迁,是赵祯赏识自己。等把道理想通,才知道是自己想多了。这天下就他最能干,宰相他不来当谁当。

    盲目相信为神,信而生疑为鬼,这本是文明体系中用来指学习的阶梯,人进学解惑的过程的。文化中的学是解惑,而不是学知识,对自然的探索这个时代还没有成体系,自然科学如何学习的体系并没有建立起来。

    理通为儒,通的是什么理?当然是道理。就是天地道德那一套的理,贯穿于整个的政治和文化中。对于自然的神和鬼敬而远之,是因为对自然的认识不够,人可以认识,则人心中的神和鬼不应该存在。所以关于人的政治和社会中,所有的惑都可以解。

    有惑不能解为疑,有疑就生了人心中的神和鬼。让人无疑为信,信而用之为任。为什么用这个人当这个官,那个人当那个官?是因为信任。用人不疑,不是说让你当了这个官就盲目相信,有疑就问出来,解心中之惑,这就是廷辨。

    当这一套关于人的文明体系失去,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也就不存在了。要么就是当作神来对待,盲目相信。要么就是当作鬼来对待,信而存疑。所谓疑心生暗鬼是也。

    宋亡于蒙古,明再亡于满州,然后被全世界的其他民族轮流欺负,后世对自己祖先的文化已经不信任了。祖先不能不认,认了心中有鬼,徐平前世,就是这样活活把一部关于人的文明史,给解成了鬼世界。

    徐平来到这个世界的灵魂,相当于小鬼进了人间,他用了十八年的时间,才算把自己心中的鬼去掉。心中的鬼没有去掉,相信枪炮能够救宋朝,无非是自然崇拜,跟人有心中疑惑去拜个石头大树来镇鬼没有区别。相信洋人的制度能救大宋,无非是人文崇拜。

    中国人不信这个教,也不信那个教,为什么?别的文明发展起来都有宗教,不然无以凝聚人心,就中国人特别?光拜祖宗盲目认同就可以了?这就是有惑不去解,心生暗鬼后用血缘当神,来镇自己心中的鬼。凝聚人心,是因为天地文明中有一套道理,去心中神鬼。

    宋亡之后,天下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神庙,人们需要这些神来镇自己心中的鬼。唯物主义了,不能再信神神鬼鬼了怎么办?去请洋人来,当心中的神,来镇自己疑心生出来的暗鬼。这就是徐平前世,说起关于人的社会和政治,动不动就是哪个洋人说过一句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因为祖先的那一套道理没了,但中国人的文明基因,需要有一以贯之的道理存在。不请洋人来当神,那就捧出哪个大儒,哪个先贤,来当自己心中的神,来镇自己心中的鬼。什么是盲目?就是闭起自己的眼睛,我不信我不信我不信,祖先全是一群傻子,全是一群坏蛋,他们哪里有什么道理,道理都是编出来骗人自己好做坏事的。

    当然有道理,五千年文明,岂能够没有道理!宋朝道理最大,说的就是,政治中最重要的是把道理讲通。你把道理讲通了,当然是你来决定朝政该怎么施行。司马光明明对道理不通,强推三纲五常,就是视大汉天命为神,来镇他心中有疑的暗鬼。在学问上,司马光远远不如王安石。历史上最接近理通的那一个人,恰恰就是王安石。

    徐平能够去除自己心中的鬼,正是因为他前世祭起来的一个神。说起汉族王朝为什么亡于外族,一口咬定的就是因为重文轻武,完全不讲道理通不通。但是徐平明明看见,禁军的战斗力不行,与此无关。因为在他的前世,他见过另一个属于政权的群体,也是如此一点一点失去人心,最后弄得天下动荡。那就是国营和集体企业。

    在徐平非常小的时候,他父亲在一个小乡镇集体企业里工作,回来经常跟他说,等到自己转成正式工了,就不用这么辛苦了,徐平长大了就可以接他的班。几年之后,天下的这种企业一个接一个地破产,父亲失去了自己的工作,回家种地,日子一年不如一年。

    他前世的大下岗怎么回事,这个年代的禁军一年不如一年就是怎么回事,其中的道理是通的。政治,就是政权中的人位子正了,自然天下大治。什么这个约翰那个汤姆,什么哈克什么斯基,被中国人拿出来吓人不是因为他们有道理,而是请洋神镇心鬼而已。

    政权的主要部分,军队、行政、经济,这几个集体,只要得人心,自然就会一天比一天好。不听民意,不顺民心,关起门来自绝于人民,就自然会一天比一天衰败下去。这就是中国传统文明中政治的原理,就是这么简简单单。

    做得不好是因为这个体制那个体制,都是有惑不解,疑心生暗鬼后请出来镇心中之鬼的神。道理通则一切皆通,剩下的能力,就是怎么修德,怎么让政权应民心的问题。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德就看见了道,把道贯之以理,就是天地文明中的政治。人生于世必有欲,有欲是正常的。喜欢钱,喜欢美女,喜欢过得舒服,都是道之德,没有什么欲望是不道德的。说有的想法不道德,是政治中失去了道理,强行改变人性。

    政权是阳,人心是阴,阴阳相合为合理,合理则德成。这就是政治中的一二三,凡事说服别人要说出个一二三来,不然信你才有鬼,是这个文明中的政治留给后人的记忆。

    不合理,要么失文德要么失武德。文德是得内部人心,武德是对外御敌。

    徐平通过找到禁军战斗力不行的原因而明德,明德则一切道理皆通,现在他就是天下第一大儒。在文化上,没有人能压倒他,这是他一道德的倚仗。

    徐平前世一个传人说过,当你们要把孔子请回来,就说明事业失败了。可能就是他认识到了,共产主义理论于中国人可能是一个美丽的误会,这个误会帮助中国人民重新站了起来。这个理论可能并不能建立起一以贯之的政治道理,而中国人的文明基因里,每一个人都是合理党。政治没有道理,政权会非常难。

    城中准备省试的举子中,有一个人叫王安石,徐平从来没有问过他的情况。他需要自己成长起来,向徐平证明他通了道理。那个时候徐平就可以从政治中隐身了,专心去舒舒服服地过自己的小日子。把这一套政治原理整理出来,王安石比徐平合适。

    廷辨之后,晏殊请辞。赵祯再三挽留,晏殊终究是不敢居徐平之上,去意坚决。

    徐平以兵部尚书、昭文馆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岐国公,拜首相。

    晏殊以兵部尚书、监修国史,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次相。

    章得象以吏部侍郎、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三相。

    三相之下,杜衍、陈执中、程琳三人为参知政事,一起组成宰执执政集团。

    吕夷简知枢密院事,庞籍同知枢密院事,明镐、夏竦、丁度三人签署枢密院事。

    依徐平建议,由参政程琳和签署明镐一起,着手对禁军进行改革。政权凝聚人心,一定要牢记,天下之人皆为己民,切不可在里面找自己人,不然就划出了外人。这是从唐朝用胡人为兵,留下来的血泪教训,外人怎么可能得民心呢?如何让他们感到是自己人?临之以义,一切示之以公,这就是公义。

    徐平前世,一边讲为人民服务,一边强调政权是无产阶级当政的政权,就是在人民中找人民,自然也就划出了外人。资本家和富人觉得自己是外人,等到赚够了钱,就想着跑到另一国去,去找把他们当自己人的。

    议会、君主立宪等等政治制度,是灭亡了罗马的蛮人,从罗马文明的垃圾堆里翻出来的文明碎片,用以推开了近代化的大门。这是罗马的文明记忆,并不是世间当然之理。他们用这些文明碎片进行了思想启蒙,推开了近代化的大门,完成了工业化,打遍了全世界。

    地球上不只存在一个罗马,等到大潮退去,各个民族重新进行自己的思想启蒙,政治还是要贯穿自己的道理。没有道理的政治,难以获得全民的认同。

    徐平来到这个世界,用了十八年去了自己心中之鬼,用自己前世经验,巩固了那扇推开的近代化大门。至廷辨,大宋的思想启蒙已经完成,工业化就水到渠成。

    大汉在政治道理中,用昭昭天命,解万民对政治的惑。以一种半宗教的办法,完成了天下一心。这就是汉文化,文化就是以文教化。当天命不再被天下之人相信,韩愈和柳宗元寻求把这个一以贯之的政治道理,用人心来代替昭昭天命。只是在完成的过程中,有人还是不能从那个借来的昭昭天命中出来,在人心中寻天理。外敌入侵,思想启蒙的过程被打断,天理被后来的政权捏到了汉的昭昭天命中,成了思想解放的桎梏。

    想通了政治的道理,脱下公服,徐平一身轻松。

    他现在可以完全放下心理包袱,坐在门前的火炉边,抱着书郎,给他讲《论语》。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书郎嘟起小嘴巴:“阿爹,什么是志于学?孔子十五才读书,你现在就教我念书!”

    “孩子,古时之学为大学,非今日之读书念字这类小学。孔子之学,是学为政,学做人,可不是学识字。孔子十五有志于此,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你阿爹当年也是差不多一样的年纪,立志去考进士,通道理,做官治天下。十八年,阿爹做到了人臣之极,天下莫不心服。你说,学这个厉害不厉害?阿爹传给你们金山银山,也是守不住的。你吃的穿的用的比别人好,凭什么?人家心里不服了。君子之泽,三世而斩,富不过三代的。等到人们不觉得你们可以靠着阿爹留给这个世界的功德,让你们吃好的,穿好的,你们的富贵是无论如何也守不住的。不想让后代受苦,就好好学这个道理,明白人心才是一切根本。”

    “阿爹,那什么又是而立,什么是无惑,什么是知天命呢?”

    “这个而立是什么,阿爹也说不好,每个人立身于世,可能并不一样吧。”

    “至于无惑啊,就是你要知道,这世间的人生下来都是一样的。聪明、漂亮、胖瘦和穷与富,这一切都是后来长出来的。为什么长得不一样呢?因为祖宗不一样,会一代一代地传给子孙。祖宗传下来一些,自己努力不努力又有一些。比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