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9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把手中金黄的银杏叶随手一扔,看着那片落叶飘荡在风中,徐平又对张载和刘敞两人道:“你们心中还是有惑,还有天条,还有金科玉律,不明白世间道理最大。你们的天条就是天下之父的道理,现在这个家规矩变了,大地之母要与父亲一起管家,那些天条俱都可以废弃。你们用理把那些天条一条一条废去,解开父亲在你们心里下的镇符,自可以知母心,母心良苦。母亲的心,就是要天下之民知道,周之德为文,文即伪。天下间文人最善作伪,我们做人的学问,就是在学着做伪。周德不散,文人的这个本性不变。只要不用理破除心中所有迷信,朝廷立的规章、制度、法律、道德、文化,等等一切,都会被文人用伪的办法所废掉,忘其初心。要想还守文德,就要不忘初心,永远记住道理。你心里永远有道理,则一切天条皆伪,时移事易,不合于时,便可改掉。”

    说到这里,徐平面带笑意,有些向往地道:“这天地之间,本有两个世界,天人别时一分为二。先人记之传给后人,一部《道德经》,一部《山海经》。《道德经》便是天地的道理,以治天下,为父经。一切成德之理,皆不离此经,离之不成。《山海经》便是天下之民的性情世界,母亲做来供子女游玩,随你所欲,顺你性情,为母经。在那个世界里,你欲成仙,法力无边;你欲做魔,随心所欲;你欲为邪,魅惑众生;你欲为灵,众生皆信;你欲为怪,众生皆奇。在那里你想什么,便有什么。两个世界合一,谓之大同。道崩绝天地通,道德世界与山海世界不相往来,天下德成,各自偶露一角。这个世界以德成,偶窥山海之间。那个世界如何观此世界?我也不明。或者,绝天地通时,留在那个世界的人,一直在看着你们呢?理不通,就只有天知道。只有天知道的事情,我们先不管他。”

    “我一行者,入此天地之中,本无欲无求。只要在这天地有一世,感其性情。不求成圣成神,不求膜拜,一切不求,只求人有真性情。这天地之道,人自猿猴而来,我便穿衣戴帽学人形,沐猴而冠。学人言,与人语,学人礼,与人揖,遵道守礼。行者的故事,便是游记,留给这世间,便是神话传说。我徐平的故事,便是一世富贵游记。我以为我已经有了一生,将要有一生,却没想到这故事刚刚开始。这游记,上一世传之后人,天条终还是盖过了我的伪道。不得不来一次,这一次就没有真经,只有伪道。”

第113章 赤子与行者() 
    “我一行者入此天地,本心已昧。道是你们的道,德是你们的德,经是你们的经,史是你们的史,传说是你们的传说,我只通其理而已。”

    “过往有没有行者?我心已昧,不知也。只于你们的传说中,看到两位行者,我不明他们与我是不是为一。天知道的事情,何必去解。经、史、传说当中,能够感动无数世人的故事,以我性情而知,一为赤子,二为行者。赤子让你们看到了自己,这一家都是自己人,当舍私为公,此为父德。行者让你们感到可以随心所欲,不忘本心,此为母心。”

    “你们的经,我读之心烦,欲通这天下道理,不得不读。你们的史,我观之心乱,欲把这理通于人心,不得不读。你们的传说让我心驰神往,读之不够,实向往之。向往那一个山海世界,想看一看山是何山,海是何海,就不得不在这一个道德世界解经通理。”

    “人由父母所生,其心有父心,有母心,此为性情。辨人之性情,有人解之善心、恶心,有人解着本我、真我,有人解之神性、人性,有人解之社会性、个人性,有人解之群体性、个体性,我不知其是其非,存而不论。我只知此天下有天有地,人有父有母,其心有天心、地心,也是父心、母心。父心天下一心,为公,母心随心所欲,为私。公心、私心便是朝廷欲辨之心,为学者欲辨之性情。知人有父母,知民有天地,父母不可离,天地不可绝,为政当公心、私心同存。绝其一心,大道不存,天塌地陷,大人不可见。必有赤子,绝其私欲,登高一呼而天下应,补天裂,挽天倾。有赤子,有行者,行者来此天地告天下赤子之心也。天地之经我不耐烦去读,经中有多少赤子?我不知,当有智者仁者。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此山为山海之山,此水为山海之水。智者、仁者,无非感母心,并无聪明愚蠢,亦无异于常人之处。史中有多少赤子?我随手而翻,随眼而览,知二人其心一片赤诚,当为赤子。一为诸葛武侯,其心一片赤诚,其能经天纬地,欲挽天倾,救汉之昭昭天命。一为岳飞,字鹏举,其人一片纯朴,其心赤之血滴,欲救唐宋天理之命。两人初谥来自于父命,周之文德于父命为伪,其谥不足论,终并谥忠武。何为武?父命文德,母心反之,是以为武。忠,忠于母心,忠于本心,忠于这天下万民之心。”

    “诸葛武侯星陨五丈原,人心终不能由王莽这一个伪君子,而察汉天命之伪。天下乱世千百年间,有行者禀母意而行,演传说于天下。此行者性情不肯遵这天下的道理,是以终是猴形,没个正形。其战天斗地,破地府,闹天宫,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三界为父命所演三界,天庭为父命之必遵天条,地府为违父命天条之罚。此三界为父命即是天命之三界,行者以母意破之,告世人天命之伪,不必景从。天理之命绝母心,儒者经典为全遵父亲之经典,只知天命,不知母心,是故要取真经。何为真经?母心之经也。真经所在即母心所在,母心在西,是故要取西经。”

    “母西,德金,色白,象虎。对内慈爱无边,对己之子女爱而溺之,母亲的爱,就是溺爱。对外一片肃杀,犯之则死,显于外犯汉者虽远必诛!父东,德木,色青,象龙,对外彬彬有礼,对内一片严肃,不容子女玩闹,违其意则严加管教。此东西为德根本,是故我们说一个人不好,骂之为不是东西,此人无父母之德。道本父之命、母之心,集于人身为一体。人以父母之心而生己心,观上下四方,以父母之德拟之,上为天,下为地,为两仪。天地的道理,人遵之而行为礼仪。此时父母渐分,一在天,一在地。是故天命对内肃杀,对外彬彬有礼。拟之于四方,为四象,以父母之德以己心合。是故玄武、朱雀,皆人自化。天下成德,而知人实居于天下之中也。收己之朱雀、玄武,而为麒麟。”

    “太极、两仪、四象、五德,皆是人以心中父母而拟于心外世界,法天象地。人外是自然,自然而然的世界,强拟之不合于己心,认识不清,不必纠缠。当格物而致知,去认识人外之自然。道之理为一二三,是故认识自然当遵此理,一分为二,合二为一,此为学之阶梯。别人家的理是一二一,认识自然,通出来的理我们也能用,三大于二,二容于三中。试着用自家一二三的道理去认识自然,可能会有另一个科学之理。再去观察自然,说不定世界是另一番面目。理当合于心中,自然之理合于人心,以己心探索自然。”

    “何故于归义军旧地建佛国?强立佛主耶?母西,德金,色白,张承奉舍归义军之义字,而称白衣天子,于西域建金山国,以承大唐。西域为母之西,汉以母心,犯汉者虽远必诛而取之,当禀母意。其白衣为母之白,其金为母之金,其山当为山海经世界的山。此山为父耶?此山为母耶?还是其在那里占山为王?我不明,存而不论,不去强解。去义则离,归义军已舍父而随母,子可灭母之国?父命要遵,母意要禀。其国为佛国,则知母心在西域为佛,当以天下道理徐徐教化而平之。不禀母意,西域终不能平。以其地民心在母意,禀母意而行,契嵩法师得一指而点化佛主。我来这世间只从道理,理不解,做事便凭本心。至今日明德知道欲通理,始知当日点化,实禀母意而行。凭我本心何以如此?只因我之心,犹记后世,天地之民到了异域,犹称唐人,建唐人街而为金山。其与这天下已经离心离德之人,视其家为金山,金山便是那个母亲世界的家乡,在心中。”

    “西域立佛国,禀母意,我故知母心中并无真经,只有性情。合了母的心意,则取来的经她就当真经。老子化胡为佛,行者护师傅去西天取佛经,世间信以为这经是真经,我知其为伪经。是以知母心中并无道理,无真经,真经还当从自己中去取,世上并无西天。”

    “我此一世为假,前一世为真,真假合伪。我前世的来历,传说自青州王家,而迁去远方。何以迁离?其族大,我祖穷,祭祀之礼无财具办,不得不离。人所宗者为祖,一群人都认这个祖,就是宗。我家迁离青州,离开青州王家,则迁的那一家之主为祖。祖当承祀不绝,绝祀则不为其后,强认不得。”

    “何为分家?不是不住在一起就是分家,而是不共祭其祖,不承祀。不然,骨血纵然相连,心却不知其祖,强认之为迷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后不只传下自己的骨血,而且心与祖相连。骨血之祖为父之天命里的祖,心中之祖为母意的祖,两者相合,才是真祖。”

    “此为正名,名不正,言不顺,理不通。我但通理,名汝等自正,心之内外合一。”

第114章 心经() 
    “我不明者,存而不论,迷而信之。我但知出自青州王家,则迷而信之前世身上有王曾骨血。此一世我人为假,只存真性情,不存天条,不遵父命,禀母意而为我真心。是以我见先人王曾,无发毫之私,其所为即其当为。我观先人聪明绝顶,连中三元,此天下选人为仕,必选王曾。其一生为官,但从本心,无乱政,无害民,并无大过。观其史,自己本身有子,却以继子为后。此之何谓?不敢有后也。无人承其祀,我纵然来到这世间,心中也不以其为祖。祖必是心有所感,不然宗祖就成了迷信。”

    “观其一生,朝廷以儒家经典取进士,王曾无人能及。其为政,不违儒之典籍。此得非真儒?然察其心,白莲社王曾为首,此何为真儒?明德知道,才知王曾之心。其尊父命而自以为真儒,其从母意而结佛社,父母之间实在难为。定陵得天书,王曾以心中母意知其伪也,然佛经为真经,终昧心而从定陵东封西祀。其心一昧,其祀绝。”

    “我前世之骨血是否来自王曾?存而不论。我知其心,感其心,以心而承王曾之祀。”

    “我的言,是王曾的经,名之曰曾经;我的道,是王家的道,名之曰王道。我之德我真心,前世之名曰义,名之曰义德。义即一也,天下之义,天下为一。为有人伪,无人则唯。古人答‘唯’,即是也。我以我心,以王曾为祖,心承其祀,为其后。”

    “人不当为尊者讳,当为祖讳。我讳祖名,经即为经,我讳祖姓,道即为道,此一道理,只剩下唯一。别人家的末世,就是我们家的大同,开大同之门。”

    “以义而通理,天下唯一,天下一家,有祖而不必有宗。世间所有宗族,以天地父母为祖,名道祖。世间所有宗教,有教而无经,以理为经,名之曰道经。”

    “以我之口,言我真心,而为道经。道经传于天下,是为道德教化。化天下之民,成天地合的义德,此德为一,天地当合。道理通,天地通,世界通,大道现,外道隐。”

    “我心有真性情,我心是真心,以理连心与口,言为经。经为径,纵然小道总是有一条路,以通天地。我遵父命,以道理,唤母心,此天地不可有天无地,不可有父无母。此理为真心之理,是为真理,开真理之门,万民遵父命,见母亲大人。”

    “我前生今世真假合伪,以我心辨真伪。母与父斗,以外道而代山海世界,这山不是山,这海不是海,这天不是天,这地不是地,有父无母的我也不是我。”

    “天下有国有野,国遵父命,野随母意。在野之人,感知母意,则为神道。现之于天下,则为神通。国以理通神通,则为自然之理,国人命之曰科学。神通为伪,去伪而成科学之理。科学之理可通自然天地,而不可通心之天地。欲心通,当循心理,国人求之则为心学。心学求于国,在外不得,科学求于野,在内难得,国与自然有野阻隔。是故真心所言之经,为心经。经为各真人言,人人皆有,不必学。经不必学,不必注,不必译,亦不必讲。国人观史,但凭本心,国人解经,亦但凭本心。史为实,眼可见,耳可闻,身有所感。经为解惑,各自解惑之经过,心有所感。经史相合,则为人之过往。有经无史,有心无身,有史无经,有身忘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