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宫里的八十一个女人-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突利自在心里欢喜,却见李世民起身携程虎进入后帐,一会儿又传唤程咬金将军也进了后帐,半晌,三人才从后帐出来,那程咬金一脸的不高兴,那程虎却满面chun风,那李世民满面堆笑的坐到首席位上,沉吟了半晌,叹道:“哎呀——我说突利可汗呀!你真给我出了个难题了呀!”

    那突利听这句话,那心激灵一下又提了起来。

    那李世民接着道:“按我国惯例,帝皇的公主招婿那是招驸马,这找驸马嘛是件好事,我们的程虎将军也是乐意。”

    那突利听这句话,刚提起来的心又放下来。

    那李世民又道:“可是呀,我们的程咬金大将军,就是程虎的父亲,他死活就不允这门亲事呀!”

    突利一听,脑袋“嗡”的一声全懵了,心想,完了,完了,这犟老头不允亲事,就是大唐皇帝下旨也逼不成,看来完了,亲事不成,女儿命休矣!

    这么想着,一脸灰暗和尴尬,不禁哀从衷来。

    李世民停了好一会,却又道:“我好说歹说,程大将军总算答应了,但却提了条件,要求公主嫁到大唐来。我看这也倒是个好办法。突利可汗,你看如何?”

    突利一听,不禁脸燥耳热,他想不到是这个结果,这个结果让他哭笑不得。

    他女儿突利丹娜因为这个程虎害了相思病,如今粒米不进,命在旦夕,这救命如救火。

    程咬金既允了亲事,便断无后悔之理,他突利是战败国君,向大唐求和又求亲,本来就没有理由给大唐强加任何条件,李世民应允他女儿的亲事已属万幸。

    他也更没有理由拒绝这门由他提出来的婚事,也不敢再提任何条件,他只能打断了牙往肚里吞。

    他原以为他的女儿是葛尔丹突厥国的公主,招程虎这样的大唐小将为驸马算是抬举了程虎,自己促成了女儿婚事,又得了一名虎将,何乐而不为呢?

    但结果让他大失所望,自己唯独一个宠爱的女儿,从此便与自己天各一方了,想想这次听颉利鼓噪进兵中原,真是陪了女儿又折兵了。

第八十六章 两道目光触到一处太子耳燥脸热() 
突利告辞李世民出了唐营,一副无jing打采的模样回到齐州城暂且不提。

    且说那颉利可汗,在齐州府东院和西院和突利由院墙隔开,各设重兵把守,门也堵得死死的。

    这些天来,颉利一个劲的喝闷酒,喝醉了酒,翻台摔碗,那些侍卫和侍女个个心惊肉跳。

    突利从唐营回来的第二天,便派人给颉利送了一封密信,信中简述了那天李世民在宴席上讲的话,附带说了些劝降之言。

    颉利早知大势已去,可就是丢不下面子缴械投降,他本想等李世民再松一口气,以议和方式让他在国人面前留些面子,可从突利密信中可知,他和李世民再也没有商量余地了。

    颉利听着他的军师哈力图念完那封密信,便长长叹了一口气,说道:“穷途末路,尚有何为?为全二十万将士xing命,拟降!”

    第二天,颉利派阿史那思摩带着降书前往唐营。

    武德七年八月二十i,李世民在齐州东门城外正式接受了颉利的投降,颉利的二十万军队向唐军缴械,并移营齐州城外,择i由唐军整编,部分遣返回国。

    李世民携同李靖领五万亲兵浩浩荡荡开进了齐州城。武德七年八月三十i,在齐州府中宴请突利可汗及唐营一千多将领,正式宣读高祖皇帝允西突厥葛尔丹突利可汗求和诏书,宣告大唐与西葛尔丹突厥国正式结盟。宣布葛尔丹突利丹娜公主与大唐将领程虎联姻。至此,历时数月的西线之役全线告捷。

    从垂拱殿到东宫也只一箭之遥,但非要经过御苑穿广安门,过玄武门然后走一段半里之遥的宫道,进了长安门,再穿上台宫才回到东宫。

    太子建成几乎每天在这条宫道上来回走着,几乎每天早上卯时左右和大臣们一起到太极殿上朝,然后到垂拱殿向父皇请安才回东宫去

    。

    自从李世民出兵西线,他派刺客截杀李世民派往安州的求援密使失败后,他便断定西线告捷是指i可待的事。

    这个意料中的佳音逐i的接近便逐i的使他感到烦燥不安。

    他仿佛有一种末i来临的感觉,他仿佛感到李世民这次西征回来便会血溅宫廷。

    他和李元吉根本不是李世民的对手,那时侯李世民节制的兵力包括李靖所部已经超过六十万之众,可以一举消灭李元吉并收编他的部属,这对于李世民来说是易如反掌的事。

    如果李世民真的杀了元吉并收编他的部属,京城这边除了御林军实际已是一座空城了。

    一个半月前,西部战事开始频频传捷,十多天前,朝廷《允西突厥葛尔丹突利可汗求和诏书》和《允西突厥毕特勒阿史那颉利投降书》,已相继以加急快马送往西线。近i来,朝廷已开始商议西线班师大事。

    这天早朝,朝臣奏表有不少建议,李渊却没有表态,太子也一言不发。其实太子心里明白父皇在想些什么。

    大臣们所奏多都是为秦王歌功颂德,有的甚至奏请要为西捷树功德碑。其实,论功行赏这是朝例内的事,就是建功德碑也不为过,建功德碑只是昭彰功德的一种形式,而他秦王就是没有西役之捷也早是功高i月的了。

    太子明白,在他父皇心里,世民是继承大统的最好人选,可惜他是次子,因为这个问题,父皇在心里一定不知多少次权衡过。

    要废长立幼,世民肯定能成为一代明君,但是他们兄弟之间既然水火不能相容,一旦世民继承大统,他这个太子和齐王元吉,两位宿敌岂能为世民所容?

    倘若让他这太子名正言顺的继位,世民却手握重兵,朝中善战之将多是世民的拜把兄弟,世民岂肯成那刀俎上的鱼肉?因此这两种结局都势必难免酿成一场血腥厮杀,甚至有可能导致天下大乱!

    基于两者都存在可怕的血腥之祸,两者都可能势成必然,因此面对立储之事父皇至今也是一直不敢打定主意的。

    父皇还要继续看看,不到关键时刻,他是万不能作出决断的。目前,他必须考虑的问题是西线如何撤兵的问题,为了做到万无一失,在这种时候,他对谁都不能全信,世民虽然没有任何不轨迹象,但他受的委屈太多,如今他手握重兵,父皇也不能不提防。

    太子深知他父皇多疑的毛病,也知道他父皇此刻心思所在是如何分散世民节制的那六十万重兵。

    早朝过后,太子照常到垂拱殿给父皇请安。

    他穿过御苑,刚进垂花门,看见张婕妤在院子里给盘栽竹树修枝,便笑道:“这等粗活何须娘娘亲劳,这倒让奴才们安逸了是不是。”

    张婕妤见太子进来,瞥一眼亦笑道:“闲来修理修理这些盘儿花木,也是消闲着呢,我倒不放心让那些奴才侍弄。”

    说着停下手中活儿道,“看你天天都来给你父皇请安,也见得是有了孝心的了。”说着朝太子瞟了一眼,又道,“你父皇早朝回来略感有些倦,喝了一碗莲子汤,正在寝宫里歇着呢。”

    那时侯太子和张婕妤两道目光触到一处,太子瞬感耳燥脸热。

第八十六章 杀机再起() 
几个月前,太子找张婕妤让她在父皇枕边吹吹风,俩人鼠躲猫藏般偷偷摸摸有过一回后,太子便不敢再打张婕妤的主意。

    自从尹德妃被贬黜冷宫后不久,李渊索xing就让张婕妤搬到垂拱殿来和他住在一起,太子怎敢再打那种主意呢?见面仿佛像没有过那回事般,只是“娘娘”长“娘娘”短的叫得既亲热又不失礼节。

    此刻,他见张婕妤那双秀目瞟来,那满含的柔情让他心里激灵的颤栗了一下,便迅速躲开了张婕妤那双迷人的目光,心情慌乱有点走神,慌忙踏上了台阶,速速走进寝宫去。

    那时李渊侧身躺在龙榻上,听贴身太监那朝甫传报说太子来了,李渊只轻轻的说:“让他进来。”仍侧身躺着。

    太子走进李渊卧榻前,说道:“孩儿听娘娘说父皇稍有不适,要不要传太医?”

    李渊沉默半晌才道:“难得你有这份孝心,朕是没啥病的,不用传太医,只是昨晚睡得不安,略感有点怠倦罢了。”

    太子听了试探道:“父皇是不是想着西线如何撤兵之事?”

    李渊又是半刻沉默才说道:“你两个弟弟都在西线领兵打仗,朕让你留在宫里,就是让你多些料理朝政的机会,这几天上朝,朕看你总是一言不发,难道你就没点主意?”李渊躺在龙榻上仍然一动不动。

    太子听了,心里喜道:“回父皇话,儿臣不是没有主意,只是不知该不该说。”

    李渊道:“什么该不该说,你是太子,太子在朝臣面前就该是表率,这样畏头缩尾,那有点储君的魄力。”李渊说着,这才慢慢从床上下来。

    “回父皇,”太子道,“儿臣以为西线撤兵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李靖带旧部三十万先撤回灵州,以防东突厥之患;第二阶段由齐王元吉带所部五十万撤兵,一路遣返所部回归各营寨,只允带原护军回京城;第三阶段由秦王率所部三十万撤兵,亦一路遣返所部回归各营寨,也只允带原护军回京

    。”

    太子停顿一下接道:“每一撤兵阶段相隔一个月,这样朝廷分期犒劳将士,便不会出现百万大军蜂拥撤兵可能出现的混乱局面。”太子说着,一边拿眼睛偷偷瞟了一下李渊。

    那李渊坐在床沿边,神情木然,仿佛总有什么事情想不开似的,闭着眼睛,许久才说道:“分阶段撤兵朕已考虑过,看来也只能这样了,至于犒劳和迎候的事情,朕看就由你全盘负责,你要做到既不奢废,又不要怠慢了将士们,一百多万大军分撤全国各地,这犒劳将士的事可是够你忙的。你不要一个人尽揽着,你也不可能揽得完,要和兵部、吏部大臣们商量,一人管一块,亲临营盘犒劳,务使立功者受奖,战死家属得到抚恤,使将士个个感到皇恩浩荡,要么将士心有遗恨,下次再有战事,谁还肯拼命,弄不好,会滋生扰民之事的。”

    “儿臣接旨。”太子听着跪下叩首道。在他跪下接旨那一瞬间,心里骨碌一下想道:“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机不可失呀!”

    一边想着,又说道:“臣儿以为,分三批撤兵是个万全之策,秦王西役立了大功,可种种迹象表明他藐视皇威,比如他调李靖之兵,是该请得皇命的,但他没有请皇命却私下调兵。又据西线报来,突利可汗和大唐和亲之事,秦王没有请得皇命便私下允诺,这些。。。。。。”

    李渊听着,点了一下头说道:“这些朕都懂得,你也不要说得那么严重,兄弟之间更不要胡乱猜测。你说分三阶段撤兵倒是对的,作为太子,要有自己的主见。至于具体如何撤兵朕另有旨意,你从明天起,就着手准备迎候事宜,一定要把事情办好,这也是树立你太子形象的好机会。”

    “儿臣遵旨。”太子说着,小心翼翼退出寝宫。

    九月上旬李元吉接到朝廷送来的皇旨后,便从江州朝京城方向撤兵。和他同时撤兵的是灵州大都督李靖的部属。

    李渊并不按照太子说的把撤兵分成三个阶段,他让李靖和元吉所部同时撤兵,这样便大大缩短了撤兵的时间。

    那李元吉一路走,一路想,这次西征他和太子密谋先是截杀李世民派往安州调兵的密使,他则屯兵江州,隔岸观火,想让颉利和突利吃掉李世民,想不到李世民先派周文举往灵州,然后再派李世勋又往灵州,这两人皆武功盖世,太子派去的几十名杀手根本杀不了这两个人。

    灵州李靖之兵顺利调到,他李元吉即使不出一兵一卒,李世民仍以五十万之师,打败了颉利和突利百万之众,让突厥一降一和而告西线大捷。他李元吉虽和李世民同时挂帅西征却手无寸功,反成就了李世民浩大功名。

    想着这些,李元吉便惶惶不安,仿佛感到他的末i就要来临似的。

    李元吉心里明白,自武德六年开始,他派数十名杀手想刺杀李世民于秦州城外的山庙未果,那时他已与李世民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后又用杨文干起叛军要于昆明湖避暑山庄兵谏李渊,诛杀李世民未遂。既而借家宴之机想shè杀和鸩毒李世民皆未奏效。

    平常他通过张、尹两妃谄媚圣上恶意诬陷李世民,甚至使其受囹圄之辱。这次西征他又派杀手截杀李世民调兵密使。狼牙关和狮子口之战,李世民身陷危境,他按兵不援,yu置李世民于死地而后快。这三番五次刻毒夺命的冷枪暗箭,早已置兄弟骨肉之情于不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