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督军-第2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逼到了绝境,不打,就等于把祖宗基业拱手让出去,我又有什么办法?”

    她此时已经明白,向列国宣战,是何等不智的行为。乃至纵兵攻打使馆,围攻教堂,又是犯下了何等大错,不知该如何弥补才能平息怒火,挽回大局。但是皇帝在旁,她是绝对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的,就只能把责任,推卸到其他人身上。

    假电报的事细追究起来,韩荣算是祸首,他身边的幕僚王季训虽然主动出首检举说明此事,但大错已经铸成,无可挽回。他只有跪倒在地“老佛爷,这都是奴才用人不明,才有今日这场大祸。奴才愿意提一旅之师,到津门,与洋人决一死战,以死谢罪。”

    “那就不必了。”慈喜摇摇头“送死的事,李秉衡一个人去做就够了,你得留下,有你在,咱们才好与洋人议和。要是连你都去了,我们孤儿寡母的,说不定连性命,都要保不住了。你给我好好的活着,整个残局,就全靠你来收拾,我给你的是个担重担,留骂名的差事,与章少荃、义匡,是一样的。你们三个,都是我信的过的忠臣,就只有让你们受点委屈,算是老婆子对不住你们了。”

    韩荣心内直如刀割,明知局势危急,但还是努力安慰“老佛爷,您这话奴才可万不敢听,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您要奴才粉身碎骨,也是对奴才的恩典,为国出力,理所当然。只是您也不要太过担心,好歹津门还在我们手里,各省勤王之师正陆续赶来。甘肃藩司岑春宣,带领四营两千兵就在路上,从甘肃赶来勤王,足见忠心。人心,还是在我们手里。”

    慈喜摇摇头“仲华,这里没有外人,你就不必再宽我们母子的心了。区区两千兵,来了又能顶什么用?津门的失守,就是早晚的事,我现在就是在耗日子而已,多耗一天是一天。李秉衡在我面前,把胸脯拍的很响,但是我看的出来,他心里没底。这是打洋人,不是打长毛,就凭几千临时凑的勇目,又怎么能赢?”

    天佑帝一直如同木偶一般在旁听着,此时开口道:“亲爸爸,其实儿子觉得,可以放出牢房内的五大臣,向朝臣们阐明,咱们要和洋人议和。收了端王的权柄,再想办法周旋”

    他话音未落,慈喜的眼睛已经瞪过来,原本黯淡无光的眼中,竟是射出两道凶狠的光芒,将天佑剩下的话,都压了回去。

    “这是永巷的那个奴才教你的吧?我早就知道,她不是个安分的主,别看在永巷里,依旧想办法往外传书递信,蛊惑着你,让你按她的路子走,是不是?现在你要说个降字,那咱们就真的死无葬身之地了。飞虎团在京城里有十几万人,已经是尾大不掉,武卫后军一群骄兵悍将,桀骜不驯,虎神营、神机营又是承漪一手带出来的兵马。我们所能维持住体面,靠的就是天威,按你这样的想法,把威风丧尽,不等到洋人来,城里立刻就会造反,到时候咱们就算想走,也走不成了!你啊,长点脑子,我的年纪大了说不定哪天就去见先帝,你现在这个样子,能管的好这个国家?”

    自从政变之后,天佑挨骂的次数多了,基本没得过夸奖,像这种训斥已是家常便饭,只低着头一语不发,等着慈喜撒够了火就罢。慈喜看着韩荣

    “你看看,这就是咱大金的皇上,只这么一副窝囊样子,又哪里像个人主?我当初叫了三次大起,才定下开战的事,可将来,承担骂名的只会是我这个老太太。皇帝若能明白为君者的苦衷,就不会说方才那番话了。我问你,准备的事怎么样了,人还可靠么?”

    “老佛爷放心,王德贤是个土佬,为人呆头呆脑,让他干什么他干什么,不敢有半点违拗。那二百辆大车让他们来装东西,他们就只管装,至于是什么,绝对不敢问,也绝对不敢多看。曹仲昆、李秀山二将,是赵冠侯的结拜手足,与他是过命的交情,有这两人的兵马守着宫禁,即使洋人来了,他们都能抵挡一阵,端王等人就不足一论。”

    听到赵冠侯的名字,天佑的脸色明显变了变,这种表情变化虽然只是一刹那,却瞒不过慈喜。她冷哼一声

    “怎么?还记着仇呢?”

    “儿子不曾有此想法!”

    “没有是最好,有的话,便是十恶不赦。当日无我,今日无你,这个道理你应该明白了吧?如果宫里不是有我扶持着你,大阿哥父子早就对你下毒手了。要没有赵冠侯领兵勤王,那帮子飞虎团的混人,就要做出天佛不容之事,你可曾想过,赵冠侯是救过驾的?”

    天佑帝心里,自然不认同慈喜的说法,如果没有赵冠侯、袁慰亭当日反戈一击,自己说不定已经执掌朝政,自不会与列国开战,更不会有大阿哥在宫内以侄欺叔之事。但是这些话,是不能拿到台面上说的,他只一点头

    “儿子都明白。赵冠侯是功臣,宫里的安全靠他带来的兵保障,儿子也知道。但是儿子实在不明白,为什么为什么您还要让他随李秉衡去打洋人,又同意端王所奏,斩杀五大臣。”

    端王上本,要求讲对洋人主和,对飞虎团主剿的五名大臣处以斩刑。这些人里,既包括了慈喜的宠臣杨立山,也有许景澄、徐小云等善于办洋务,能与洋人沟通的大臣。

    在天佑看来,既然风向变了,就该保留这些人的性命,以待日后与洋人弥缝关系,明明要跑,反倒是杀了这些主和的,未免让人觉得左右摇摆,没有定见。

    慈喜道:“傻哥,你懂什么?咱们装运大车这事万一被端王知道,怕是要生出变故,他现在丧心病狂,说不定借着这因子,就要做出什么大逆不道的行为。所以,咱得使个瞒天过海的办法,让那些疯子以为,我虽然保全洋人性命,但也是要主战。五大臣的首级,就是他们的一颗定心丸。只要他们把眼睛放在这件事上,我们就好走了。至于那几个大臣,就算是为国尽忠了,等到日后风平浪静,我自有他们的典恤,不会亏负。赵冠侯的兵能打,就让他与洋人顶一阵,他多顶一天,我们就多一天的筹备时间,至于他能顶到什么时候,就看他自己的本事,能不能活下来,就看造化。”

    慈喜看看这房间里的摆设“这一屋子东西,得抓紧挪,都是我最喜欢的。换一些次一点的进来,偷龙换凤。二百辆车,实在是太少了。可是现在,想多找几部车也很费力,赶车护车的人,也很难找,只好将就了。”

    她又看看天佑帝“皇帝,有件事我必须要告诉你,咱们要走的话,只能是咱们娘两个动身,其他人带的越少越好。就算是皇后,也不能随驾。”

    天佑与皇后夫妻相恶,几至成仇,不带皇后于他而言,是一件好的不能再好的事情。慈喜所说,显然不是指皇后,而是指他真正在意的珍妃。他心知,这话一出,必有下文。果然,慈喜又道

    “洋兵无理,若是攻入内城,珍妃难免受辱,若是如此,咱们大金就会蒙羞。惟今之计,只有早做准备。”

    “亲爸爸开恩她她现在已经知错了!”

    天佑不曾想,慈喜对珍妃怨恨如此之深,竟要在这个时候,致其于死地。想来是与不久之前,崔玉贵呈交的那张从永巷流出的字柬有关。那上面,是珍妃要自己留在京里,与洋人交涉,借机恢复帝位的建议。可是不想字柬落入崔玉贵的手,如今怕是成了她的催命符。

    慈喜目光阴冷,如同鹰隼“皇帝,你是说,你要保下珍妃的性命,也就是说,你觉得她说的有道理?毕竟你是皇帝,若是你非要这么说,那我就把人情卖给你,带她一起走。是带她,还是不带她,我就听你一句话了。”

    语调冰冷,不含丝毫感情,让天佑帝身上出了一层冷汗,好不容易修复的母子关系,又将掉落冰点。他心内有数,若是自己要保全珍妃,多半保不下来,最终说不定还会祸延己身。多见积威,已成习惯,思前想后,那一句保下珍妃的话无论如何竟是不敢从口内说出。

    “求亲爸爸恩典恩典她一个”

    “一个什么啊?你倒是说啊!”

    “恩典她一个风光大葬。”

    慈喜这才露出一丝笑容“放心吧,我不但给她一个风光大葬,也会让她的家里人受她的好处。这次咱们西狩,只带一个妃子,既然她尽了节,那就把她姐姐瑾妃带上。她很贤惠,是个贤妃体统,你该多听听她的话。还有,争取让她为你生下龙种,你别忘了,你是兼祧两房的,总要争气一些,有个后代,我才好名正言顺的废掉大阿哥!”

    宫外的人并不知道,慈喜太后已经做好了遁逃的准备,相反,随着五大臣的处斩,仿佛朝廷再次释放了强硬的信号,大金国誓与夷人周旋到底。

    李秉衡在京城歇兵两天,各路勤王之兵,已经调度完全,赵冠侯部一千兵马,江西兵三千,加上他自己募的湘军两千合计六千兵马。另有飞虎团部众三千人,神机虎神两营兵三千,一万两千人马组成的大军,向津门发进。出发前,飞虎团提出要求,找宫里要了一口削铁如泥的宝剑,另附幡、旗、瓶、扇、环、钩、牌七样器物,共合八宝,作为列阵之用。

    飞虎团中一位号称法力高深的老师父,在将台前表演了口喷烈火,手探滚油等神通后,照例能赢得一片彩声。虽然在北堂、东交民巷外,类似的法术被枪炮击溃了无数次,但总是有人相信,这些法术是真的灵验的。李秉衡陛辞之后,带领兵马,高举那口宝剑总督三军,向津门方向前进。

    他列的阵势是以核桃顶葡萄的方式前进,最前面的是飞虎团,中层是武卫右军由其负责监督飞虎团。随后又是神季、虎神两营,江西军则负责监督这两营,湘军营列在最后,显然是总督所有各部,防止溃散。

    可是当天晚上宿营时,飞虎团的营房就发生了大规模逃跑时间,及至天明,飞虎团三千团丁,剩余不到一千两百人。这三千人选择时,都是选的京里最为剽悍敢斗,以亡命凶残著称的飞虎团民。

    据说大多数手上都有人命,杀起二毛子、三毛子毫不眨眼。其在京城影响既坏,又不能加以刑戮。带他们出京,目的既是为了还京城一个太平世界,也是借他们的血勇,去和洋人拼个同归于尽。

    不想在京城里法力无边视洋如仇的飞虎团,当真需要他们去和洋人的兵队死战时,连那位吐火的老师父,都没了踪影。李秉衡对这个信息还没来得及消化,第二个信息又到,武卫右军炮标标统赵冠侯,下落不明,炮标不听调动,已经自行脱离队伍,去寻找自己的主官

    与此同时,津门城内。曾经繁华热闹的津门,此时,已经变成了一片血与火的世界。黄龙旗与飞虎团的八卦旗及扶金灭洋旗全都倒在地上,城头上飘扬的,则是颜色图案各不相同的泰西各国旗帜,曾经最为担心的事终于发生,津门,失守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四章 血战津门(一)() 
唐庆的本部,是在津门沦陷数日之前,抵达津门的。彼时津门谣言四起,纷纷传说章桐与洋人和议将成,先停战二十天。随后又传,因为总督衙门毁于炮火之中,洋人于紫竹林内,为章中堂修建了极为豪华的公馆,且八**乐队于崇文门列队迎接,说的活灵活现,足以乱真。

    加之练军入城,传说这是在关外足以震慑铁勒人的劲旅,战斗力不逊洋兵,是以不但在城里的百姓放了心,一些本已经逃脱的百姓,复又跑了回来。

    可事实上,之前金国主导的由飞虎团、武卫前军、左军三支人马对紫竹林联合攻击,以失败告终,大军溃败,老龙头火车站复失,总督衙门又为飞虎团所洗劫,所积蓄的粮台给养为张德成部劫掠一空。等到唐庆入城时,面临的情形是既无饷银,也无粮草支应,武库之内,只有破旧兵器,新枪弹药一概皆无。部队的枪弹补给一应无着,士气低落,兵无战心。至于张德成等人,却已经找不到踪迹。

    唐庆军资无着,疲兵饥卒,既要访查津门地面的盗匪,又要防守城池,疲于奔命,束手无策。更为重要的是,即使是程功亭这等宿将,竟也拿不出一张津门军事地图,外军未曾到过津门,驻扎在哪里都无头绪,只好城外列阵。

    当打先锋的扶桑军杀入城内,枪炮齐鸣时,津门百姓才知,洋人既没有停战,也不怕练军。慌忙的人们,像羊群一样漫无目的的乱跑,联军故意留出北门不攻,等到百姓向北门蜂拥而去时,又于城楼上朝北门鸣放枪炮,蓄意制造着死亡。

    当成片的百姓被子弹扫倒、炮弹轰杀时,仍然在发出疑问“练军在哪?唐庆将军在哪?”他们并不知道,练军确实来过,但是现在,已经退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