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支撑者-第5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深深得罪了那弥勒会!人家报复也属正常!

    至于那队护送他们的军士,自然更不会关心队伍中的事务,他们只是护卫着钦差卫队到下一府,自然有下一府的官兵接手,操那么多心干吗?

    于是,当王守仁向他们宣布,要改变回京路线之时,这支队伍的带队将军不愿意了!

    毕竟,如果按照既定线路,他们只需再有一日,就会进行交接,就摆脱这份苦差事了,如今改变路线,他们得多走几日,任谁也不愿意啊!

    这一点,王守仁却是不会改变主意,毕竟,他得为钦差卫队所有负责,此番得罪得弥勒会极惨,而且,依那陆先生提供的情报,这山东行省就相当于弥勒会的一处高度集散之地,队伍众多,更何况,之前还有从河南江北行省迁来的灾民,那些灾民当中可是还有河南江北行省的贼寇,这就令得山东行省的贼寇形势更加复杂了!

    如果他依照之前制定的那份路线前行,不说这路线可是众人皆知的呀,谁能保证南疆官府中是否有人乃是弥勒会的暗探,到时如果他们通风报信,将钦差卫队的行进路线泄露,被弥勒会贼寇在路上设伏,只怕咱们就死无藏身之地了!

    故此,他异常坚定地向那位将军表明了决心,当然,他不会让人家为难,通情达理地为他们写了一封信,为他们开脱,乃是自己让他们回营的,今后有任何闪失,皆与他们无关!

    这下,将军被将住了,如果他真的收下那封信,虽然这次可以免罪,但是,今后,他可就上了黑名单了,只因为,长官令你护送钦差大人,你还未进行交接,就离去,这可是极不负责任的,下次,谁敢将重任交付与你,更何况,如果钦差大人如果在自己离去之后有所闪失,只怕就算有这封信,自己也难以脱罪,不死,也得脱层皮啊!

    于是,万般无奈,将军只好应下,继续护送钦差卫队上路。

    王守仁千恩万谢,给足了这位将军面子,才算安抚下来。

    队伍整合完毕,而且心念一致,改变线路,重新上路。

    这次,安全保卫级别可上了一个档次,李兵、吴起轮流值守,斥候也派得一里地就有一位,延伸到了十里之外,以备有贼寇来袭随时通报。

    然而,王守仁的这一番改变,令得整个山东行省乱套了!

    只因为,他一改变路线,瞬间就失了踪迹,令本来在既定路线上等候的官兵们扑了个空,这接不到钦差大人,瞬间令那迎候钦差折官兵首领坐蜡了,这般简单的接应任务都无法做到,你是干什么吃的!他们可以预见到上官会这般训斥。

    于是,他们就如同无头苍蝇般到处查探钦差卫队的行踪。

    本来,刚开始还小心翼翼不让别人知晓,只要自己在消息泄露之前找到钦差卫队,上官自然不会怪罪。

    然而,架不住这些府县的官员们想要巴结一下这位官场新贵,简直可以说是一府一县一路之上皆有迎候的人员,但他们左等右等,等不到,自然会向前方的府县长官询问,这下,露馅了!

    上官雷霆震怒,派人将接应的首领官员招回,问明情形,知晓钦差大人居然改变了路线,而且,还无所踪迹,这下,他们可就慌了!

    如果钦差大人只是改变了路线倒不要紧,怕就怕,如果钦差大人在自己的管辖境内出了事,被贼寇们袭扰,有所损伤,那可就坏了!

    他们虽然想要悄悄办此事,将钦差大人立刻找到,但是,这消息岂能保住,一时间,钦差大人消失的信息传得沸沸扬扬,这下,压不住了。

    于是,官军斥候纷纷出动,寻找钦差大人的行踪。

    然而,钦差卫队居然如同消失一般,在齐鲁大地上再无踪迹。

    这下,山东行省的官军们可就傻眼了!

    难道,这钦差大人不想与咱们交往?还是真的出了事?

    一想到钦差大人在自己辖区出事,官员们瞬间如雷轰顶,于是更加卖力地催促着官军们到处寻找钦差大人!

第七百九十二章 伏兵四起() 
    就在大家尽皆在找钦差卫队之时,钦差卫队却是来到了沂蒙山区,正在艰难跋涉着。

    沂蒙山,古称“东蒙”,又名“云蒙”,是沂蒙山区最高大的山脉。它横跨费县、平邑、沂南、蒙阴四县,东西长约150华里,南北宽30华里。蒙山有三主峰:东面海拔1001米的叫望海楼,旧称东蒙;中间海拔1026米的叫挂心橛子,又叫云蒙;最为险峻的是西边海拔1156米的龟蒙顶。

    在龟蒙顶的南山根,有颛臾国遗址。据史书记载,周王封伏羲氏的后裔在此建国,负责祭礼蒙山,叫做颛臾,附属于鲁国。传说颛臾王在蒙山下的万寿宫举行过祭礼蒙山的典礼,后来,人们就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庙宇,叫做谒蒙祠,这就是郦道元在水经注上所说的“蒙祠”。

    巍巍八百里沂蒙,主要由沂山、蒙山、北大山、芦山、孟良崮等高山携带无数丘陵组成。沂山、蒙山、鲁山都在海拔千米以上,山高坡陡,崮险岭峻,峰峦连绵,山崮层叠,悬崖峭壁,巨石嶙峋,古木参天,飞瀑流泉,涧深溪清,沂河、沭河萦绕如带。文峰山、浮来山、羽山、马髻山以及七十二崮,雄奇秀幽,风光旖旎。

    沂蒙山区,自古名人辈出、灿若群星,令人叹为观止,孕育了宗圣曾子、孝圣王祥、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算圣刘洪、东晋名相王导、一代名相匡衡、一代名将蒙恬、羊祜、著名书法家颜真卿、著名教育家颜氏家训作者颜之推、文心雕龙作者刘勰、孔子师郯子、著名天文学家何承天、书法家王献之、著名文学家公鼐、鲍照等众多历史名人。

    王守仁为防止前路之上有弥勒会贼寇袭扰报复,在接到陆明远让赵师傅带给他的山东情势分析信件之后,他不敢冒险,置大家于险地,临时改变了行程,折向了沂蒙山区,希望能够躲过袭扰。

    当然,王守仁他们没有心思观赏这风景,以及领略这历史人物的风貌,只是一心赶路,真真是暴殄天物啊!

    一路之上钦差卫队警惕万分地缓缓前行,必须确定前方没有危险,李兵与吴起才下令前行,但是山路崎岖,甚是难行,军士们则甘之如饴。

    但护卫王守仁的官军却是叫苦连天,本以为此次护送钦差大人是份优差,未曾想,这位钦差大人还真能折腾,放着好好的官路不走,却是折到了沂蒙山区,非要走这崎岖山路,这不是自己找罪受吗?

    然而,他们既然身负护卫之责,自然不敢怠慢,只好咬牙坚持了!

    而明中信却是受罪了,只因为,这山区之中可不能再行在马车当中躺卧了,于是,明中信的行进就换了一种方式,被人用担架抬着!只因为,他是昏迷的,其他方式对他的身体皆会有所损伤!这,是大家一致议定的。

    于是,兰馨儿自然无法再在一旁照顾,于是,她也享受了这种方式,当然,她就不是用担架了,而是坐于箩筐之中,被轮流背着。没办法,谁让她是明中信的红颜知己,今后更是明家主母来着,学员们死说活说,让她上了箩筐,当然,这也是王守仁许可的!

    虽然中途辛苦,但还别说,这一路之上却是安全无比,并无人袭扰。

    这也令得王守仁安心不已。

    而这,也是官兵们无法找到他们的缘由,只因为,他们尽皆找那些能走的羊肠小道,当然,也有当地的山民带路,不然,迷路了怎么办?

    就这样,他们顺利地走出了沂蒙山区。

    “大人,前面出了尧山,就是青州府,不知道大人是否要去青州府城进行报备?”李兵来到王守仁面前,低声询问。

    王守仁瞬间眉头紧皱,陷入沉思。

    尧山,山东省临朐县境内名山,相传为远古大帝尧的出生地。山上有洼地,内有尧诞生处、古寺等名胜古迹。

    地处青州府内,出了西南角山口,就是青州府城。

    青州府,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置青州府,治所益都,即今青州市益都镇益都城。属古九州之一;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置青州刺史部;西晋怀帝永嘉五年(311)筑广固城;东晋安帝隆安三年(399)为南燕国都,义熙六年(410)筑东阳城;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增筑南阳城。

    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元代益都路为青州府,辖潍州、莒州、胶州三个州和益都、临淄、博兴、寿光、昌乐、临朐、安丘、诸城、蒙阴、沂水、日照、昌邑、高密、即墨、高苑、乐安(广饶)16个县。后将潍州、胶州、高密、昌邑、即墨划归莱州府,仍领13县1州。府的长官为知府,另设同知、府判等官。知府掌管“一府之政,宣风化、平狱讼、均赋役”,同知为知府的副职,通判仅负责粮运及农田水利之事。

    如果是为的安全起见,根本不用去见青州府知府,毕竟,青州府内人多眼杂,消息必然会泄露,如果被弥勒会贼寇们知晓自己等人的行行踪,如果有心,必然会前来截杀。但是,即便咱们不去与青州府接触,但只要出了这沂蒙山脉,必然会与百姓们有所接触,行踪暴露也不过是时间早晚而已,更何况,还有那护卫军士们需要与青州府交接,毕竟,他们可是南直隶的军士,此番前来也是护卫自己周全,但现在已经进入山东行省境内,自然得与山东行省内的府县进行交接,好回去复命,人家可不会再与自己一起潜行而去。毕竟,各有职司,自己不能强制性要求人家听自己的!

    如此想来,也罢,还是去见见吧!这一路咱们行来,也需要补充一些粮草了!见见又何妨!大不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不信了,云南那么大的叛乱都走过来了,如今还能在这山东行省,朝廷控制的地区出什么事?

    王守仁拿定主意,一声令下,大军开拨,直奔山外。

    当然,必要的斥候探子自然是先行一步,前去查探。

    临近山口,大军停下了前进的步伐,安营静候。

    探子来报,并无异样,王守仁一声令下,钦差卫队开拨出山。

    钦差卫队小心翼翼前行,四面派出了斥候探子,务必保证如果有贼寇袭扰,能够及时反应过来,御敌于十里之外。

    然而,一切风平浪静,并无乱象。

    王守仁等松了口气。

    大军前行,远远的,炊烟袅袅,人声鼎沸,一片祥和之气。

    众人望去,哟,居然来到了一个小镇外,小镇内一切如常,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但王守仁不敢大意,派了吴起带兵进入小镇,看能否补充粮草!

    吴起应命而去,倒也回来得快,而且带来了好消息,小镇之上的百姓甚是好客,而且有那富户将储存于家中的粮食取出来,要卖与钦差卫队。

    王守仁一听,面色一沉,望着吴起,沉声问道,“吴将军,你所说确实?没有一点虚假之事?”

    吴起讪笑不已,目光闪躲,显然,他有未尽实言。

    “说!”王守仁这下不悦之极。

    吴起一见王守仁变脸,不敢再行隐瞒,将事实一一道来。

    却原来,他刚刚带兵进入小镇,百姓们一片惊慌,如同惊弓之鸟,纷纷躲回了家中,从门缝当中探查着他们。

    吴起一阵疑惑,连忙抓住一位百姓,询问这是为何?

    却原来,年前已经经历过了一场变乱,而且山东行省各地皆有贼寇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尤其是那些河南江北行省分派来的灾民中,居然有些贼寇乘机作乱,虽然后来经过官军插手,平定了叛乱,然而,百姓们心中的阴影可是太深了!一见有军队前来,自然是躲避不及,哪敢上前答话。

    吴起一听,皱眉不已,心中理解百姓的苦衷,也就不再骚扰百姓,问明镇上大户所在,上门而去。

    吴起不想惊扰百姓,但再不补充粮草只怕咱们真的要喝西北风了。于是,就想要到大户门上,用银钱买些粮草,以供急需!

    然而,正如之前百姓所言,河南江北行省的灾民前来,需要安置,于是,知县大人派人前去各县各乡各镇募捐钱粮,尤其是大户,一番消耗之后,到现在,刚刚过冬,任谁家中也没有多少粮食了,就连自给自足都快不够了,岂能向他售卖?

    于是,大户自然是推辞不卖。

    吴起心中理解,也就不再急躁,反而向大户打听哪里有粮食?

    他本想向大户打听消息,如果有大户家中余粮甚多,他就上门去买。

    然而,人家乡里乡亲,自然不会出卖乡邻,百般推托。

    这下,吴起被激怒了!

    大怒之下,他将大户扣押,令其管家前去邀请小镇上的大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