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支撑者-第7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中之意并没有说完,他认为,明中信必然是怕那暗中的势力殃及池鱼,令明家毁于一旦,才这般出走的!

    然而,他不说,大家就不知晓吗?几位聪明人立刻猜到了其中的缘由,原来,明中信是怕牵累咱们啊!

    明中信看看大家的表情,知晓他们误会了,不过,这误会也好!只要他们同意自己离京就好!

    “中信,如果实在不行,咱就回山东行省!”明中远不由得建议道。

    明中信苦笑一声,还未等他说话,明有仁就是一个暴栗,“笨蛋,中信既然怕拖累咱们,那山东行省岂不是还有老夫人,他难道就不怕牵累老夫人吗?”

    明中远一听,自然知晓自己这个暴栗吃得不亏,谁让自己不动脑筋呢!

    “行了,中信又不是一去不回,这远不到生离死别的时候,中信的本事你们又不是没见过,大家放心,中信去去就回!定然保证自己全须全尾的回来!”明中信知晓大家误会了,但这误会还真是个好挡箭牌,笑笑,将错就错道。

    坐实了自己等人的猜测,大家心中难受,但此番却也没什么说的了,既然如此,相信中信已经下了决心,一直以来,他就是如此,什么事都放在心中,一切问题自己扛,此番只怕也是如此!

    况且,如果明中信身处军中,有禁军护卫,只怕比在明家更安全吧!大家心中尽数想通了,反而希望明中信就此离去,这也算是对他的保护了!

    “那就将学员们尽数带去,也好护卫你的安全!”明有仁眼中闪烁,沉声道。

    既然大家猜到了缘由,自认为,此时让明中信前去军中,是最佳出路!

    而且,有这位明家长辈出面,大家自然不再说什么。但他们终究不放心,这个意见却是统一的,就是让所有的会武的学员护卫他左右。

    明中信点点头,笑着应道,“自然可以,中信也不想早早地送命啊!”

    此言虽是开玩笑的,但大家却笑不出来,毕竟,此番被逼离开,再见是否有日,大家谁也不知晓,而且,大家已经了解到明中信即将面临的恶劣局势,无伭如何不放心啊!但又有什么办法呢?

    一切以明中信的安危为主吧!

    此事已定,大家自然是行动起来,为明中信出行做准备。当然,最主要的就是明中信对明家在京师的各项生意如何运作,有之前的底子,明中信自然是进一步完善,务必将事务安排得万无一失。

    而此时的刘大夏却是已经入了宫中,接受了任命,重归朝堂。

    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重回朝堂居然是在这种情势之下,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自然是干劲十足,更何况,听说还有明中信那小子在军中辅佐自己,就更没问题了!

    至于他自身的病痛,有明中信这个神医在,自然是毫不担心!更何况,自己的病早已经被明中信治得好了九成,剩下一成不过是年老体衰造成的,有明中信在,调理一番,适应这颠簸之旅自然没问题!

    更可以护卫明中信周全,自然是乐见其成!只因为,他也知晓,明中信那暗中的敌对江湖势力,之前息与老李头还在想找机会维护于他,一直觉得没有头绪,此番在军中,自然是由自己说了算,这小子也就跑不掉了!一举两得!漂亮!

    一个朝廷的行动是迅速的!更何况此事事关江山社稷,朝廷的运作自然是神速,三日之间,军力、将领、后勤等一应事务尽数准备齐全!就等上路!

    相应的,这几日明中信日夜不停地召集所有明家集团的人员势力进行安排,进行了妥善安置。

    一个黄道吉日,一队人马悄然出了京师,直奔南疆。

    弘治率领文武百官立于城头,望着远去的人马,目光之中充满了期盼与一种莫名的忧伤。

    而奇怪的是,一应众人居然皆是便服,无一人身穿朝服。

    “牟卿,那暗中的江湖势力可查探清楚?”突然,弘治问道。

    “陛下,一无所获!”牟斌上前一步,拱手回道。

    弘治眉头微皱,瞅了一眼牟斌,牟斌身体一个激灵,变得更加恭敬,却不敢言语。

    “去查查,消息是否走漏!务必保证封锁此消息,不得让京师动荡!”弘治话峰一转,吩咐道。

    “诺!禁军是分批悄悄出京的,而且皆进行了化妆,无人注意!”

    “那也不得掉以轻心!”弘治沉声道。

    “诺!”牟斌战战兢兢应了一声。

    “对了,明中信带了何人入军中?”弘治沉吟片刻,轻声问道。

    “只带了一应学员!”

    “真的?”弘治眼睛一缩。

    “臣不敢歁君!”牟斌一个激灵,连忙躬身道。

    弘治缓缓点点头,若有所思。

    “刘卿,你说,此番安排是否有些失当?”突然,弘治停止沉思,转而冲旁边的刘健道。

    刘健心中瞬间了然,安慰道,“陛下也是为的京师的安定,祸水东引之计确实妙!”

    “但是,这可是援军啊!如果真的在军中出事,南疆叛乱之事要如何应对?”弘治沉声问道。

    “相信那些江湖中的家伙定然不敢在军中捣乱,所能运用的手段无非是暗杀而已,有刘大人在,定然不至于军中生乱!”刘健自然地回道。

    “嗯!”弘治默默点头,不再言语。

    李东阳却是在旁暗暗生着闷气,这些事情内中情事他自然是一清二楚,然而,他却也无法帮得上忙,只能眼睁睁看着明中信被安置于南下军中,虽然有些手段安置,但也不保险啊!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了!

    自然,旁边的谢迁将这一切看在眼中听在耳中,却是暗暗偷笑,虽然明中信的官职待遇他无法尽数阻拦,但他也知晓了明中信的处境不妙,再有陛下与刘健的对话,他心中得意,此番明中信内忧外患齐聚,到时,能否回京还无法确定,自然更无法阻挠自己对明家进行打压,绝不能给明家以喘息之机!

    不提众人的各怀心思,单说这一支军队,晓行夜宿,日夜兼程,赶往南疆。

    “报!”这一日,大军正在休憩,突然,军帐之外突然传来探报。

    “进!”刘大夏坐于中军大帐,沉声道。

    自然有探子将战报投入中军大帐。

    “刘大人,战况如何?”旁边一位青年人问道。正是那王守仁。

    “唉,真是作孽啊!”刘大夏摇头叹息,将手中战报递给王守仁,“王佥都御史,你且看!”

    大明都察院置,分左、右,正四品,位次于正三品之左、右副都御史。大明将前代的御史台改为都察院,都察院级别与六部相同。主要负责官员为左右都御史二人;左右副都御史二人,左右佥都御史四人。都察院左右都御使及六部尚书均为二品。下设监察御史分掌地方监察,每布政司置一道,以其名名之。数量随布政司的增减而增减,最后确定为十三道。各处理本布政司及代管在京各衙门行政监察事务。监察御史,正七品,每道七至十一人,编制一百一十人,时有增减,或缺员。左右都御使正二品。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品。左右佥都御使,正四品。

    王守仁此番被任命为了佥都御史,正四品。随同刘大夏一同南下平乱。

    王守仁接过战报,低头观看,不自觉念了出声,“宁王朱宸濠,以李士实、刘养正为左、右丞相,以王纶为兵部尚书,集众号称十万,并发檄各地,指斥朝廷。又以其部将守南昌,自率舟师蔽江东下,已经略九江、破南康,不日就会出江西,率舟师下江,攻安庆,欲取南京。”

    安庆,位处南京上游门户,自古沿长江而下用兵者,若攻取安庆,南京必是囊中之物。故此,刘大夏才长叹不已。

    明中信不由得接过了王守仁手中的战报,低头观瞧。

    “刘大人,此事不必叹息啊!”王守仁却是笑道。

    “怎么?”刘大夏一愣。

    “刘大人,你难道没有看到这份战报吗?”说着,王守仁将战报最下面的一份递给刘大夏。

    刘大夏惊疑地接过战报,低头观瞧,面色逐渐露出了喜色,最后,一拍大腿,连连叫好,“好,好,真乃人才啊!”

    与此同时,他怪异的眼神望向了明中信。

    明中信更加是面露怪异之色,什么人能够被刘大夏称为人才?还有,为何刘老这般看我?

    好在,刘大夏直接将战报递向了明中信。

    明中信接过来一看,哟,眼中闪过一丝惊奇。

    却原来,战报上言明,“此前,宁王以其部将守洪都,自率舟师蔽江东下,已经略九江、破南康,不日就会出江西,率舟师下江,攻安庆,欲取南京。然而,突然,洪都的街头巷尾墙壁上出现了许多份告示,具体内容居然是钦差王守仁携监军明中信奉命率领四万禁军,魏国公徐俌率领南京左军四万军士,另命云南沐勋率部所属,共计十六万人,分进合击,平定叛军,沿途军民务必妥善接应,延误军情者军法从事!宁王获悉,大惊之下迅速返回了洪都(今南昌),不敢再出江西!”

    怪不得王守仁这般淡定,刘大夏如此怪异的表情。

    毕竟,此信之中居然提到了王守仁与明中信,还拖延那宁王不敢出洪都。

    明中信不由得满面惊奇,这告示出现得可真是太是时候了!是何人张贴此告示的?这效果不要太好了!这样的话,至少拖延了宁王十日,这时间可太过珍贵了!

    。

第九百六十章() 
刘大夏仿佛看出了明中信心中的惊奇,直接指了出来,“看那战报后面是何人?”

    “伍文定?”明中信翻到后面,定睛一看,三个大字印入了他的眼帘。

    “伍文定,乃是吉安推官,江西发生叛乱之后,在众官员抱头鼠窜之时,他力挽狂澜稳定人心,将吉安的人心进行了收拢!随后,就有了这些战报!”刘大夏解释道。

    “战报?”明中信一脸不解地望向刘大夏,“难道,这战报就是伍文定传回来的?”

    刘大夏轻轻一笑,点点头。

    “而且,这些战报没有通过南京兵部?”明中信继续望向刘大夏。

    “不错!”刘大夏点点头,“你猜,这些战报从何而来?”

    明中信一愣,随即看向战报,咦!他轻声叹息一声,“难道,这些战报乃是从京师朝廷转发而来?”

    “嗯,不错,不错!”刘大夏轻笑一声,“不过,你猜对了一半。”

    “一半?”明中信愕然,既然猜对了,怎么会猜对了一半呢?他不解地望向刘大夏。

    “这些战报其实并非京师转发而来,而是,直接从南疆前线传来的!”刘大夏笑言解释道。

    “怎么可能?”明中信眉头一皱,眼神中闪烁不已,一脸的若有所思。

    “你猜到了?”刘大夏笑笑,并不以为意,反而一脸的调笑,“其实,是我让朝廷直接下令各个驿站,若有战报,立刻送到咱们军中,这道命令就是在咱们出京之时,已经发布,当然,本官看了战报之后,也会立刻抄送一份前往京师,这样的话,既省了转送战报花费在路上的时间,又能够让咱们及时掌握前线的信息,好随时做出调整,以应对复杂的叛乱形势。”

    明中信恍然,这老刘头还真是心细,居然想到了这一点,还求得了朝廷允准!厉害!

    “我想,这战报之中的在洪都城中散发贴布告示之人也是这伍文定的手笔吧?!”明中信望向刘大夏。

    “从何处看出来的?”刘大夏一愣,不由得望向明中信。

    明中信轻笑一声,“现在洪都城中必然遍布密探,试问,谁人能够将这些信息从洪都之中传出?当然,宁王朱宸濠从九江之地回转,这个消息定然是能够被有心人探知的,但也绝对没有人能够从这些蛛丝马迹当中猜出这其中的缘由。除非,根本就是这些告示的始作俑者,才能够在第一时间,从宁王朱宸濠的行动之中判断出这情势。故而,这手笔定然是伍文定所为,故而,他才能在第一时间内将这战报送出,让朝廷有所准备,获得充足的时间,为平定叛乱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也为各方朝廷势力赢得了时间,当然,朝廷必须迅速反应过来,才能够及时做出对应措施,平定这场叛乱!”明中信继续分析道。

    “不过,这伍文定还是有些失策!”旁边的王守仁突然插话道。

    “咦,王大人此言何意?”刘大夏一愣,不由得望向王守仁。

    王守仁边思索,边回应道,“其实,伍文定之前的那些手段并不高明,不过是疑兵之计罢了,如果宁王朱宸濠聪明一些,定然会另有布置,再加上遍布南疆的情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