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少年大将军-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得戍边之军得到消息,西戎军队早已远去,所过之处,寸草不留,年轻男女和幼女尽被掳走,当作奴隶,若没有人要,就卖与他方,至死再无机会重回大甘,其他人则全被杀死,一个村落中西戎过境,如果能存活十指之数便已算异数。

    狄杰见此,将防线之后的大甘百姓全部后撤,至此五十里内再无人烟,虽说每年惨死的人数少了许多,只是这戍边军队也大多让西戎吓破了胆,只能龟缩守在要塞之中。

    西戎骑兵出入天水州和沙湖如无人之境,更甚者竟然已经有西戎牧民在这两州清野之地牧马放羊,视大甘军队如无物。

    万隆帝得李落言及欲往西府,大喜过望,言谈之下王城之中,若得差遣,李落尽可选为自己的亲兵。

    只是李落原欲在狄杰麾下任职,不想万隆帝属了西府经略一职,自立一军,平定西府。

    李落得知后,思量再三,没有推辞,应了下来,万隆帝原本预征二十万大军,被李落奏请削减为十万大军,幽州部和牧州游骑的调兵之令就是李落自己斟酌而选。

    淳亲王本备了三百亲卫,李落只留了四名,倪青倪白兄弟,另外两个一个唤钱义,一个唤朱智,都是虎卫中佼佼之辈。

    其他三人是李落亲自挑选的亲卫,其中一个便是走在旁边的魁梧大汉武塔。

    另一位清隽老者,名为沈向东。最后一人李落本意欲寻一位熟悉西域诸国风俗事物之人,本身有些自保之力的最好。

    万隆帝便招来萧百死,着他在卓城寻一个可靠之人。

    不想萧百死一听,便即笑了起来,言道这天公作美,欲成李落征西之事。

    原来这四面楚歌楚影儿便是西域大月国之人,少时生活在大月国一个行商世家。后来家族遭人陷害,族人尽被诛杀,楚影儿也是九死一生,恰巧萧百死在西域游历,救下了楚影儿,见楚影儿孤苦无依,萧百死便托付一位隐于西域的好友代为照顾。

    此人原也是大甘武林中一位名扬四海的高手,不知何故隐于西域,见楚影儿根骨上佳,动了收徒的念头,随即答应下来,不但悉心照料,更将自己一身所学尽数相授,只是后来不知怎么突然暴毙。

    楚影儿在西域流浪了数年,手刃了当年的仇家,随后便只身来到大甘寻萧百死。

    好在萧百死声名远扬,楚影儿没有费多少功夫就找到了,萧百死也极为惊讶,言谈之下甚为唏嘘,收留了楚影儿,楚影儿这个名字也是苦求萧百死之后,萧百死为当年所救的小姑娘起的名字,后见楚影儿轻功不凡,恰逢萧百死新任九卫之首,随将楚影儿招入九卫之中,只是自此楚影儿便常常带着面纱,萧百死颇为不解,不过毕竟是好友之徒,也就随她去了。

    此次征西听闻李落所请,萧百死马上想起了楚影儿,却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听得萧百死说完,楚影儿沉默半响,应了下来,万隆帝特下了口谕定要护李落周全,此次征西添为李落七名亲卫之一。

    武塔和沈向东二人,李落当日奏请万隆帝之时,万隆帝极其惊讶,这两人并非身份显赫之辈。

    恰恰相反,皆为大甘天牢中的死囚,万隆帝不知李落为何会选这两人,不过早已明言,卓城之内,李落可任选亲卫,随即下旨免了两人死罪,充做李落亲卫。

    武塔本是卓州本地郡县之人,天生神力,在索水码头靠着苦力养家活口。

    前年将家中父母和两个妹妹一起接到卓城城南,只是刚到卓城便卷入了凶案之中,杀死了三位府尹衙役和十三名无辜之人,其中还有武塔的两个妹妹。

    在卓城也是罕见这样骇人听闻的惨案,卓陈府尹雷厉风行,少有的迅速破案,抓了凶手武塔,当天下午便张贴布告,宣告了武塔的罪状。

    言道武塔自小暴虐成性,神志时常恍惚,因为小事暴起杀心,连杀了自己的两个妹妹和三位赶来劝阻的衙役,之后又将不相识的十一名无辜路人残杀,罪不可赦,定了三日后处斩。

    武塔刚搬到卓城,无甚亲眷,父母年事已高,受了刺激,俱都疯癫,下落不明,也就无人再去诉状。

    李落当时也有听闻,还曾稍稍打听过凶案始末,这十一名无辜路人倒是颇为奇怪,有城西也有城东之人,不知为何会跑到武塔所住城南最贫苦之地。

    案子结的很是仓促,误杀之人也是一笔带过,颇为蹊跷,只是李落无心于此,也就不了了之,三日后与府尹公子程子遥一起喝酒时才知晓,原来此案让太师于乘云压了下来。

    当日万隆帝着李落挑选亲卫,李落突然想起武塔,随即通查之下,武塔一直关在天牢之中,太师怜才,留了武塔为己用,只是此案过于惊世骇俗,于乘云当日也没敢马上就将武塔放出来,还将其关入狱中,命人教授武塔内功心法和武艺,以便他日所用。

    没想到于乘云所谋之事败露,自己也成为了阶下之囚,白白便宜了李落。

第54章 苍洱潜龙() 
不似武塔,这位名唤沈向东的清隽老者可算得上是声名远播。

    原本是东府最大的盐帮首领,纵横大甘东南,贩卖私盐,抢劫朝廷贡品,更是杀了好几位封疆大员,朝中人人惊惧,一时竟无人愿去大甘东南的富饶之地任职。

    朝廷屡派大军征讨,都没有成功,要么连个人影也找不到,要么被这个盐帮打得仓惶四窜,最后一次五万大军征讨,活下来不足一万。

    万隆帝震怒,斩了主帅,命淳亲王亲率十万大军和十万水军,一举平定东南。

    出兵之前却不知为何沈向东竟被天南宋家设计擒获,押解到了卓城。

    这一路宋家也折损了许多高手,万隆帝龙心大悦,有感宋家之功,不顾朝中几个大臣的反对,赐了宋崖余南王之号,朝中余众皆赞万隆帝洪福齐天,有宋家镇守大甘南境。

    初时几年还好,一应纳贡钱粮都为其他数州之冠,只是朝廷索要越来越多,这宋家的贡品却越来越少。

    若得朝中官员催促督办,也只是阴奉阳违,渐渐有些尾大不掉。

    淳亲王本起意铲除祸患,朝中却有不少大臣极力反对,就是万隆帝后宫之中也传来反对之声,出兵一事未成定议,就已经闹得满城风雨,宋家早早得了消息,差一点起兵自立。

    此时恰逢西戎势大,万隆帝和淳亲王无奈,将万隆帝的一个亲妹妹嫁给宋崖余,并许了宋家所处之地余州,一应官员除了都督,就连知州都可由南王王府任命。

    此令一下,这才稳住了宋家,宋家随后数年也按时进献贡品。这几年朝中除了淳亲王和万隆帝,再无人提南征一事,便是万隆帝的亲妹死在天南也都不了了之,朝廷也没有过多责问。

    沈向东素有潜龙之称,全盛之时大甘朝廷得报在苍洱州聚十万之众,可算得上是兵强马壮,只是个中详情便不得而知了。

    苍洱州以珍珠珊瑚闻名于天下,除了大甘采买之外,西域北疆以及南方诸国皆有用度。沈向东雄踞苍洱之时,虽说每年珍珠珊瑚出产少了许多,不过价格倒未有多大的变化。

    被宋家擒获后,苍洱盐帮也自消散,宋家获功,朝廷特许宋家可在苍洱行商,免其十年的税赋,算是借了沈向东的名声。

    沈向东被押解到卓城已经过了数年,朝廷没有杀他,只为江湖传闻沈向东秘藏了一份富可敌国的宝藏。

    王城之中觊觎者甚多,反倒谁也不敢落人口实,自然更舍不得就这样杀死沈向东,便把他关在天牢之中,一直留到今日。

    直到李落说起,万隆帝这才记起沈向东和他的宝藏,略微踌躇,便即准了。

    当日李落带了万隆帝手谕,到天牢去见沈向东,狱卒急忙将李落引到了沈向东的监牢,戒备之森严,比当日太师于乘云的监牢不遑多让。

    李落暗暗摇头,走到牢门,向里望去,见一位老者正躺在锦榻之上闭目养神,听到李落进来,一动不动。

    牢房之内一应桌椅,准备齐整,李落极为诧异的四处打量了一番,回头问道:“怎么天牢之中还有这样的牢房?”

    狱卒唯唯诺诺,只道是府尹大人安排的,自己也不知是何缘故,正在这时就见牢房内沈向东翻过身来,冷哼一声道:“明知故问。”

    李落略一思量,想通个中缘由,哑然一笑道:“果然是问的多余了,你们且退下吧,我有事情要和沈帮主说。”

    几个狱卒对望几眼,回道:“小王爷,这沈向东穷凶极恶,要是小王爷受了惊吓,小的们担当不起,我们几个还是候在这里,还请小王爷恩准。”

    李落微微一笑道:“若我问出来些什么事,你们也好向他人交待,只是我奉旨密谈,你们留在这里,我怕会没命走出这天牢。”

    几个狱卒打了个冷颤,急忙退了出去。其中一名狱卒拿过一把椅子让李落坐下。

    李落转向牢内,沈向东还在酣睡,李落没有说话,坐在椅子上,狱卒走前怒声喝道:“沈向东,还不快来参见小王爷。”

    沈向东倏地睁开双眼,眼中精芒乍现,直视着狱卒和李落二人,狱卒一惊,后退了几步,半响没敢出声,悄悄的走了出去。李落静静的看着沈向东,沈向东冷冷一扫,眼中微微闪过惊诧,转身平躺,不理李落。

    李落一笑,自顾说道:“沈先生好久没有听到苍洱的消息了吧,自五年前宋家入苍洱,现今朝廷派往苍洱的知州和都督与宋家过从甚密,出产的珍珠珊瑚较五年前增了近倍,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听闻明年开始进贡的珍珠和珊瑚还要再增七成。

    这苍洱一州的财政几可赶得上宋家所在的余州了,知州大人递的奏章上苍洱州百姓的日子比起潜龙先生在的时候好了许多,不过年前有商人传言,苍洱近来亡命之徒颇多,想来是眼红这珍珠珊瑚,不惜铤而走险,不过都没成什么气候。宋家历年剿匪都是其中翘楚,确也不愧是六大世家之一。”

    沈向东躺在床上还是不动,不知是没有听到还是真的睡着了。

    李落接着道:“苍洱知州倒是想了一个好办法,为防平民百姓受人蛊惑落草为盗,特奏请了朝廷,施行了连坐之法,以宗族为限,每三月查一次,若族内有一人不见,便株连一族。

    听闻此法一出,苍洱州的山匪少了不少,这朝廷的贡品也。”

    “你是谁?”不等李落说完,沈向东猛的站起身来,走到李落面前,脸色转寒。

    李落起身一礼,道:“潜龙先生果然名不虚传。我是淳亲王府世子,名为李落。”

    “嗯?”沈向东略微惊讶道:“李承烨的儿子?”

    “不错。”

    “都说淳亲王李承烨是大甘第一武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可惜无缘在战场上得见,不知是不是也是名不虚传?”说完沈向东眼中射出逼人的战意,直直的盯着李落。

    李落微微一笑,回道:“多谢沈帮主。听闻父王纵横沙场,未逢一败,可惜我也无缘在沙场一见。”

    沈向东眼中异芒连连闪动,说道:“当年你父本应兴兵苍洱,只是老夫误中圈套,这才没有在战场上与你父较量,倒也成就了淳亲王的百胜之名。”

    “沈帮主果然心比天高。当年之事,虽未决战沙场,不过沈帮主被擒后,盐帮四散,如今苍洱又重回大甘,只不过多了一个天南宋家。”

    “你想怎样?”沈向东冷冷问道。

    “我想和沈帮主做一个交易。”

    “哼,”沈向东不屑的看着李落,言道:“说这么多,还不是为了江湖传言的宝藏而来,若李承烨想要,让他自己来吧。”说完就要转身回去睡觉。

    “且慢。”李落扬声说道。

    “还有何事,快些说完,莫扰了老夫的好觉。”

    “沈帮主如今身陷牢笼,不知可还记得当年为何与天争命?”

    “为何?”沈向东打声哈欠回道:“闲来无事,就反一反,打发些无聊难过的日子罢了。”

    “原来如此。”李落接道,沈向东冷冷看了李落一眼,嘴角微动,没有应声。

    “沈帮主出身苍洱名门望族,家道殷实,自不为生计奔波。苍洱百姓就不同了,珊瑚还好些,珍珠据说都产自深海,朝廷征收越来越多,苍洱每年下海淘珠者死伤无数,更遑论一些世家门豪,竞相牟取,一时家家缟素。自沈帮主雄踞苍洱,这些事似乎好了许多,家有余粮,稍稍安稳修养生息了几年,只是。”李落顿了顿。

    “只是如何?”

    “只是现今苍洱民不聊生,比沈帮主在时更加不如,动辄株连宗族,我虽没有亲至,想来也不会差到哪里。再者听人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