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少年大将军-第5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隆帝下旨之后便欲退朝,优柔寡断不说,还有些甩手掌柜的意思。

    不过万隆帝今日能这么快上朝,传召群臣议事,这已经大出李落预料,不好说是不是这位新晋大甘皇后的谏言。

    看着龙椅上兴趣乏乏的万隆帝,李落忽然有一种索然的倦意,如果龙椅上的天子不能励精图治,自己又能撑得了多久,也就难怪天南诸地和世家豪族中人以愚忠之人看待李落。

    就在李落心神涣散之际,忽然一骑绝尘而至,人还未到,只听见一声嘶吼:“急报!”

    话音还没有落,宫门处的震天钟响了起来,群臣齐齐变色,胆子小些的朝臣嘴唇发青,颤颤抖抖的回头望向长明宫外。

    万隆帝也惊呆了,半晌无语。震天钟钟声悠扬,这个时候却如同催命一般,让人肝胆俱裂。

    从第一声起一共敲了七声,七声过罢,震天钟的响声才渐消散。长明宫中人人侧目,一时间忘记了还在龙椅上的万隆帝,彼此接头接耳,议论纷纷,都在猜测到底是什么事要惊动震天钟。

    大甘皇宫门前的震天钟设立于太祖年间,本意是警示李家后人要居安思危,先天下之忧而忧。

    凡祭祖奉天之日就会敲响震天钟,不过也只是三声而已,告诫后人莫忘了前人开山搭桥的艰辛。

    只是时过境迁,约莫还记得当年先祖之意的李家弟子也不多了,不过震天钟的传讯示警的效用仍在,比起太祖告诫可就凶险的多。

    钟鸣九声,是为亡国;钟鸣八响,则是兵临城下;如今响了七声,如果不是哪个不怕死的宫中侍卫敲钟玩耍,那就只有一个可能,大甘大祸临头。

    万隆帝呆若木鸡,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震天钟会响上七声,堂下群臣也是骇然失色,彼此勾心斗角且先放放,瞧瞧到底出了什么事。

    传令的将士来的很快,竟然是策马入宫而来,层层宫门次第而开,沿途没有半点阻拦。兵将手中所持之物高高扬起,有龙凤图案,竟然是宫中与龙凤金印齐名的勤王令。

    将士直奔长明宫而来,钟声回音不息,声未止,人已到宫前。早早有殿中内侍迎了出去,到了将士身前不等问话,只见将士一举勤王令,内侍便即闭口不言,躬身快步引将士入殿。

    进了长明宫,传令将士跪倒一礼,疾声喝道:“急报!”

    万隆帝深吸了一口气,定了定心神,沉声说道:“说。”

    “启禀圣上,北府急报。漠北草海落云、帝圣九彩、姬地三部共计二十万大军,乘舟沿折江南下,破掖凉州羊歇渡口,自板田府兵出涧北城。”

    群臣齐声倒吸了一口凉气,李落也情不自禁的心中一寒,还在猜测相柳儿到底在谋算什么,没想到这么快就图穷匕见,而且来势如此凶恶,可叹淳亲王还想着来一招瓮中捉鳖,没曾想转念之间就成了别人的笼中雀。

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草海深入北府() 
万隆帝还有些愕然,怔怔的问了一句:“板田府在何处?”

    “回皇上,板田府在涧北城以南。”凌疏桐忙不倏回了一句。

    “涧北城以南……”万隆帝呢喃自语,忽然脸色再变,环顾群臣,骇然叫道,“草海贼寇怎能深入北府腹地!”

    群臣相顾无言,半晌也说不出话来,谁能想到以骑兵名扬天下的漠北诸部竟然会用起水师的招数,无声无息的乘舟南下。此战之前只怕谁也没有想到蒙厥会借折江南下,声东击西,就算大甘朝廷在折江沿岸也并无战船水师。这一次,蒙厥实在是出乎意料,如今醒悟为时已晚。

    李落心沉似水,早就告诫自己相柳儿必有算计,就连草海没有动静的三个部族李落都有怀疑,说不定是相柳儿暗度陈仓的计谋,实则这三部也已归顺蒙厥。在这一处李落猜对了,可是李落也没想到草海余部会借折江南下,平心而论,李落从未想过草海诸部还会水战,也从未想过漠北群豪能拿得出这么多艘船,二十万余众,这可不是小数目。

    棋差一招,失着在先,为今之计只有想方设法破了草海联军的围困之势,而后再谋掖凉州的局势。

    殿中群臣不少人惊惶不安,却都不及堂上的万隆帝面无人色,多少年声色犬马的**日子已将万隆帝的胆气耗的差不多了。

    “这,这要如何是好?”万隆帝颤声问道,一时间方寸尽失,没了计议。

    “皇上。”李落沉喝一声。

    万隆帝眼睛一亮,仿佛抓到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疾声喝道:“玄楼,北府……”

    “嗯。”李落平声应了一声,镇定自若的看着万隆帝。许是李落平静的神色让万隆帝心有所感,万隆帝这才稳住心神,轻咳一声,压下心头惧意,沉声问道:“诸位爱卿,对北府战事可有什么妙计?”

    群臣面面相觑,精通兵家诸事的人不多,知道的也明白涧北城眼下已经凶多吉少,敷衍搪塞的计策,到时候别说破敌,说不定反而让眼前局面雪上加霜。

    万隆帝微微一怒,喝道:“太师,你说该怎么办?”

    “启禀圣上,臣以为朝廷理应尽快举兵北上,解定北军背腹受敌之危。”狄杰沉声应道。

    “怎么个解法?兵将从何而来?”

    “这……”狄杰看了李落一眼,沉声应道,“这还需从长计议。”

    “从长计议!?再从长计议,朕的亲弟,大甘的亲王就要被困死在涧北城了。”万隆帝怫然不悦,斥责了一声,转即望着太傅凌疏桐喝道,“太傅,你说说看。”

    “微臣以为太师言之有理,定北军背腹受敌,危在旦夕,朝廷理该即刻出兵北上,如果能牵制此番南下的草海敌军,给涧北城中的大甘将士以喘息之机,说不定还能置来犯的草海敌军于背腹受敌之势,一举破之。”

    群臣纷纷应和,都是力谏万隆帝即刻出兵解围,只有寥寥数人不曾言语。北府战事仅凭一封急报还无法断言,涧北城外的草海联军到底兵力如何眼下尚无确切的消息,仓促出兵未必能收奇效,说不定正中相柳儿下怀。

    万隆帝脸色稍缓,思索起来,见李落沉默不语,扬声问道:“玄楼,你怎么看?”

    李落略作沉吟,沉声应道:“回禀圣上,出兵北府刻不容缓,但怎么个出兵的法子的确需得从长计议。”

    “哦,你且说来听听。”

    “草海将士凭借折江南下,板田府守军兵力不足,难堪大用,涧北城背腹受敌的局面已然难以改变。诸位大人言明该及早出兵解围,不过这份急报已是数日之前,就算有飞鸟传书,我等即刻率军北上,到了掖凉州又是多日之后,如今再仓促出兵北上于事无补。”

    “可是,王爷,救人如救火啊,耽搁不起,万一太保大人就等着朝廷出兵解围可如何是好?”数位大臣忧心忡忡的说道。

    李落和声回道:“并非不救,而是解救的法子要谋定而后动。”

    “玄楼,朕就怕淳亲王坚持不了多久。”

    “回禀圣上,涧北城乃掖凉州首府大城,易守难攻,我父在涧北城囤积了不少粮草,单是据守,如果没有什么意外之事发生,半年之内草海诸部想要攻下涧北城很难。涧北城内外有定北军将士二十万余众,虽只有此次草海联军人数的一半,不过攻城是兵法中的下策,强攻一城,兵力要多过对手数倍才有胜算,如此算来草海诸部并无兵力的优势,只要守住涧北城,切断草海六部联军,胜算当在我大甘这侧。”

    李落此语一出,群臣议论纷纷,不时有人点头称是,让李落这么一说,落云三部突袭南下好像也没有那么让人心惊胆战了,反而还成了大甘的机会。不过有知兵如狄杰之辈自然知道不会像李落说的这么简单,草海诸部有先手之势,可战可退,并非一定要与淳亲王纠缠在涧北城。板田府与折江只是一山之隔,渡过折江就是雁沉州,整个北府几乎都在草海铁骑的窥视之中,无有遗漏。至于掖凉州或是涧北城,或许也就没有那么紧要了。

    李落自然知道这番话中的破绽,不过眼下却还不能让朝廷重臣失去胆气,攻心为上。李落见万隆帝尚有迟疑,倒是对淳亲王李承烨仁至义尽,颇让李落刮目相看。

    “皇上,其实还有一件事不可不防。”

    “还有一事?”万隆帝咽了一口唾沫,问道:“什么事?”

    “倘若草海来犯之敌过掖凉州不入,乘舟南下至折镇,渡过昆江,那就是卓州地界了。”

    殿中一静,众人齐齐色变,卓州地界的意思就是离卓城不远了,到时候宫门处的震天钟敲响的声音就不止七声了,八声九声亦有可能。

    万隆帝龙颜大变,卓城一旦危矣,朝野动荡,哪里还敢再坚持即刻出兵,慌忙问道:“玄楼,这可如何是好?”

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统领三军() 
“皇上,这只是臣的猜测,草海大军未必会乘舟往卓州来。深入腹地太过,粮草供给也是不易,是为孤军,稍有不慎就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话虽如此,但也不得不防啊。”万隆帝愁肠百结道。

    李落环视殿中群臣一眼,正颜说道:“皇上,诸位大人,玄楼有一议。”

    万隆帝眼睛一亮,疾声喝道:“玄楼快说!”

    “择将率军沿秦州鄞州北上,牵制盘踞板田府的草海敌军,与涧北城中的定北军遥相呼应,务必将草海诸军困在掖凉州;其二另遣一将率军从折州入北府,沿折江北上,戒备草海敌军沿河南下,另与幽州诸地的定北军兵合一处,谨防草海将士越过折江,攻北府其他数州之地;其三,传令昆江水师舰队镇守折镇,除了防备草海大军南下之外,一应粮草由水路运送北上。草海诸部虽然这次用了水师作战的法子,兵出奇效,但草海诸部不善水战是事实,初始借兵力之优和大甘守军猝不及防,尚能一战建功,倘若他们还留在折江江面上,草海联军必败无疑。草海诸部绝不会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如果大甘将士能封锁折江,草海诸部除了沿掖凉州南下一途外没有别的选择,所以此次率军从折州北上的这一支大军非同小可,定要慎之。”

    朝中能征善战的武将大多都在定北军和牧天狼帐下,余下的不乏骁勇善战之才,不过明珠蒙尘,此刻大甘朝堂之上求一个能让万隆帝和群臣放心的领军大将着实不易。狄杰算一个,不过年纪太大了,镇守后方还好,冲锋陷阵早已力有不逮。

    李落并未言明,但纵观当下,领一军自秦州鄞州北上解围的除了李落只怕还找不出旁人来。余下这支身负重任的大军领将,群臣虽然各自动着心思,不过也没有人敢拿大甘的江山社稷和万隆帝的安危做儿戏,没有人轻言举荐。

    “玄楼的提议甚好,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诸臣议论几句,皆都颔首称是。李落的言语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纰漏,有人出头当然是好,万一北府守不住了自然有人在前面顶着,何乐而不为呢。

    “那这领军之将诸位爱卿可有人选?”

    群臣交头接耳,事出突然,仓促间就要择将出兵,的确有些匆忙。不过眼下也没有太多工夫让群臣吵吵闹闹,卓城耽搁一天,还不知道掖凉州会生出怎样的变故。

    狄杰轻咳一声道:“启禀圣上,微臣以为可由定天王统领三军,出兵秦州鄞州这一支大军,沿折江北上的大军,另外还有昆江折江上的水师都该由王爷一人统领。”

    不等群臣出言,万隆帝大手一挥道:“朕早有此意,此番北上诸军皆由玄楼辖制,此事不必再议。”

    “这,圣上,西府局势不稳,西域诸国蠢蠢欲动,九殿下会否分身乏术,反而误事?”司马顾怜影小心翼翼的问道。

    万隆帝看了李落一眼,心里倒是真的想将这些事全部交由李落处置,不过顾怜影一句分身乏术倒也没有错,勉强应付说不定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玄楼,你意下如何?”

    李落淡淡说道:“西府战事不足为虑。”

    万隆帝一怔,殿中群臣亦是人人侧目,好一个心高气傲的定天王,换做朝中任何一个大臣,怕是谁也不敢说这句话。狄杰若有所思的看了李落一眼,看来西域局势并不像中书令收到的密函那么凶险,所谓诸国联手云云,也许另有蹊跷。

    万隆帝大喜过望,无暇分辨李落所说是不是不自量力,朗声喝道:“太好了,那北府战事就全靠玄楼了。”

    李落恭敬一礼,没有推辞,殿中无人驳斥反对,就这样定了下来。如此情形确让诸位老臣五味杂陈,曾几何时,堂堂大甘除了一个定天王竟然没有别的可用之将,当真是让人唏嘘不已。少保应冠旗还想举荐帐下骁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