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踢开永乐-第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处死或者下狱了。整个汉城,已经没有君大人掌控之中的地方或者人了。”

    李芳远又问道:“父王在宫中可还安好?”

    金汉老答道:“一切安好!”

    李芳远吐了一口气,低声说道:“我并非愿意这样,但是谁让你非要和我争这个朝鲜国君之位呢?”

    然后他转身说道:“金汉老,你马上带着人启程去明国的京城。一定要带着之前让父王大人亲手所书,并且加盖了我朝鲜国国君大印的退位让贤的诏书。”

    “一定要让明国的皇帝承认我为朝鲜国君。只要不割让土地,不交出百姓,什么样的条件都可以答应!”

    金汉老从李芳远的语气中听出了他的决心有多大,低头说道:“殿下放心,我定不辱命!”<;!……fg0tj……>;

第一百九十九章 4辅官() 
允熥中午和熙瑶、熙怡吃过了午饭,又午休了一会儿,就又去乾清宫处理政事去了。

    他到了乾清宫,上午宣布的四辅官:张温、暴昭、郭镇都在,只有陈性善。另外,卓敬也在。

    允熥知道因为他给了陈性善多个兼职,所以他现在应该是去中军都督府或者兵部上任去了,是以。

    允熥先和三位四辅官行礼答礼。老朱初设四辅官的时候品级为正三品,已经不低了,所以允熥没有给他们弄什么加衔。

    这四位四辅官都不是随意任命的。先说张温。允熥本意是找一名久经沙场的老将来辅佐自己。现在大明武将的排序,是耿炳文、曹震、张温、郭英、张翼等。

    耿炳文是现存唯一的洪武三年册封的爵爷,所以排名第一。但是大家都知道他是因为防守长兴城十年不失而得封的爵位,所以不认为他是进攻最,大家普遍认为曹震和张温都比耿炳文进攻战更厉害。

    当然,这不是为什么允熥会让张温为春辅官而不是耿炳文的原因。主要是耿炳文现在在西北,曹震的儿子又娶了昀英,允熥虽然会用外戚,但是也不会让他们当上四辅官这样的岗位。所以只有张温了。

    暴昭,老朱临终前的本意是让他出为布政使。但是老朱怎么可能预料得到允熥会设立四辅官呢?

    允熥让暴昭为夏辅官主要是因为自己的亲信都比较年轻,就算是年纪最大的练子宁也才四十岁,当不了这个年高德绍的文臣,并且允熥与暴昭接触之后觉得他还行,不是那种迂腐的文官,就让他来为夏辅官了。

    同时,暴昭还是北方人,是山硒人。现在朝中北方人不多,当到高官的更少,平衡必须选一名北方人,也只有暴昭合适了。

    郭镇能当上秋辅官,一是他是允熥东宫属官,用着顺手;二是他也算是有了些资历,年纪也三十多了,不像讲武堂毕业生都才二十多;三是他父亲郭英这些年基本处于半退休状态,虽然也有时会出外练兵,但是如果在京就绝不去都督府。所以选择郭镇不至于父子同为官职。

    至于陈性善,虽然为人迂腐了点,但是允熥极为信任他,甚至超过了对于齐泰等人的信任。陈性善是真正的儒臣,即使不赞同允熥的做法,也不会用各种方法非直接对抗。所以选他。

    然后允熥注意到了卓敬的存在。现在卓敬还没有宣布新的官职,就算宣布了新的官职也一时半会儿的上不了任,所以仍然是东宫左谕德,没有其他的衙门,只能来允熥这里。

    允熥发现自己欠考虑了,应该给卓敬也先安排一个别的官位的。允熥对着卓敬,斟酌着说道:“卓卿,朕命你兼任中书舍人,也在宫中行走。”正好陈性善兼职太多卓敬先来暂时代替陈性善的工作。

    同时中书舍人仅为从七品,官位太低,所以让卓敬以东宫左谕德兼任中书舍人。

    卓敬躬身说道:“是,陛下。”

    允熥又与几位辅官寒暄一阵,然后就要处置积攒的折子了。

    允熥迅速了工作状态,开始分配折子。郭镇和卓敬熟练地接过允熥分配的折子开始处理。

    张温和暴昭瞠目结舌的看着郭镇和卓敬的动作,允熥看着他们说道:“张老大人,暴老大人,这就是朕平日里打理朝政的方法:每日分配折子给各位辅臣,各位辅臣写下拟的条陈,然后再给朕来判断能否这样批答。”

    张温和暴昭对视一眼,然后缓慢的开始效仿郭镇和卓敬的样子来干。

    这一开始来干,就不知道时间了。

    等到允熥从折子堆中把头抬起来的时候,已经是天黑的时候了。

    昨日的折子和今日中午送来的折子都已经处理完了,前些天积攒的折子也处理了不少,但是还是有不少的剩下的折子,允熥估计得花十个时辰才能处理完。

    允熥可不是朱元璋这样的人,他虽然愿意工作,但是不愿意加班。于是对四位辅官说道:“今日天色已晚,就到这里吧,剩下的折子接下来几日接着处置。”

    顿了顿,又说道:“我让御膳房来预备晚膳,众卿陪着朕用膳吧。”

    郭镇和卓敬已经习惯了,刚想像往常一样随意的行礼,就见张温和暴昭十分郑重地躬身说道:“臣张温暴昭谢过陛下。”

    卓敬和郭镇互相看了看,也学着张温、暴昭的动作行礼。

    等到晚上张温他们四人出了宫,郭镇和卓敬和他们两个行了一礼就分开走了,张温和暴昭两个人却没有分开的意思,张温还让等着的车夫驾车在一旁慢慢跟随着,他们二人则走在奉天门外的洪武街上。

    这一日晚上月亮虽不十分圆,但是也明亮得很,把大街上照的很亮。又有微风袭来,稍微驱散了六月的湿热人觉得神清气爽。

    就在这样的夜晚,张温、暴昭两个平日里连话都没有说过几句的人在边走边聊。他们分为文武官员,暴昭又没有在兵部任过职,只不过是见过认识而已。

    今日他们二人都很有话说,但是又觉得不应该向其他人透露宫里的事情,所以只能他们两个人来说话了。

    张温说道:“暴大人,我从四十年前跟随先帝南征北战,十分了解先帝。先帝和当今圣上大不一样。往常也听我家儿子说过陛下待臣下十分宽厚,但是怎么也料不到会如此宽厚。”

    暴昭也说道:“若是先帝,虽然也会留臣在宫中用饭,但是绝不会像今日这样,只不过是在宫中稍微晚了些就留饭。看卓敬和郭镇的样子,分明当今圣上是常常这样做的。”

    张温说道:“并且也绝不会这样的平易近人,完全没有当今圣上的架子。当今陛下真是太宽厚了。”

    允熥虽然现在有了些气势,毕竟当了六年的皇太孙了,但是还是和土生土长的人不一样,允熥平易近人起来让人完全感受不到高高在上的态度,就是再平和的其他皇二代、皇三代也无法完全收敛自己的高傲。

    并且,古代的事情流传速度和现代是不一样的,没有等通讯工具,全靠嘴说或者书信。wwuukshu。但是书信很多事情都不好写,话也不好说。满清时期,洪秀全都造反几年了,北方竟然还有官员,是官员不知道有人造反。

    所以虽然允熥当了六年的皇太孙,已经处理过不少的事情了,对待自己的属官也有几年了,但是即使是京里的大臣也都不知道允熥怎样对待大臣,顶多听过一个‘待下属宽厚’,怎么宽厚不知道。

    张温身为张数的父亲,本来应该知道,毕竟这样的事情和父亲说也没什么。但是张温长期领兵在外,又因为经过了胡惟庸案变得谨小慎微,生怕老朱知道了张数‘透露禁中之事’而干掉他们父子,所以连张温都不知道允熥具体怎样对待下臣。要是郭英、耿炳文就知道了。

    暴昭说道:“国家有这样一位宽厚的当今圣上,真是江山社稷之福,黎民百姓之福,也是百官众僚之福。只希望当今圣上以后不会变了才好。”

    张温吐了口气,接下来的话就不能说了。张温对暴昭说道:“今日已晚,暴大人可有马车或轿子?”

    暴昭说道:“我哪养得起这些东西?”

    张温说道:“那让我的马车送暴大人回去吧。”

    暴昭说道:“不可!不可!照今日的意思,辅臣虽然与丞相尚不能比,但是也是朝廷重臣,将来不次于六部尚书的。”

    “你我分属文武,还是不要太过接近的好。”

    郭英一听他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也就说道:“那今日就此别过,暴大人,明日再见。”然后上了马车走了。

    暴昭独自走回了自己的住所。

    请记住本书:。都来读版网址:

第200章 定西域王() 
第二天和二十六日这一天的经过大致一样,只不过上午早朝的时间短了不少,所以允熥在下朝以后打了一趟拳才去批答折子的。【无弹窗】身体干一切的本钱,允熥很珍惜自己的本钱的。

    今日允熥在天黑之前就让四辅下班回家了,总拖着让他们加班不好。更关键的是,允熥自己也不愿意总加班。

    等四辅官都走了,允熥吩咐常瑞江:“去御膳房他们准备今晚的晚膳。”常瑞江领命而下。

    然后允熥带着王喜等人想要去坤宁宫。就在这时,乾清门的守门宦官悄悄地走进来和允熥另一名随身宦官徐晓辉低声说了几句话。然后徐晓辉走到允熥身边,轻声说道:“陛下,秦王殿下来了。”

    允熥眼珠一转,大概猜到了尚炳来的目的。他说道:“那让他进来吧。”

    不多时,现任秦王尚炳走了进来,然后对着允熥跪下行礼说道:“见过陛下。”

    允熥当然还是扶起他,说道:“王弟怎么如此多礼。你我兄弟,不必行大礼。”

    尚炳默默体味着允熥的话:‘不必行大礼的意思,是还是必须行礼吧。’

    尚炳起来,笑道:“那皇兄,弟弟就不客气了。”然后郑重地说道;“皇兄,弟弟想去沙州为王。”

    尚炳是经过深思熟虑,又和身边的属官商量以后决定上门毛遂自荐的。他认为允熥不会讨厌这种行为的。并且允熥很烦说了半天都不到正题的人,就像他同样很烦后世的时候上问:‘在吗?’,而不是有事说事的人一样。所以尚炳上来直接就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允熥早就猜到他是想去当这个国君了。秦王的封地就在西安,而此时河西之地也归三秦布政使司管,比起其他地方的王爷来说,尚炳对于沙州、西域一带的情况也更加了解一些。

    但是允熥感觉自己已经饿了,并且已经派人告知熙瑶要回去吃饭了,再拉着尚炳说一阵话又得耽误不少的时间。

    然后允熥突然想起来,尚炳是皇族,和之前的大臣是不一样的。于是允熥说道:“今日天色已晚,不如边吃边聊吧。”

    尚炳点头,然后允熥说道:“走。”向外边走去。尚炳也跟着允熥走。

    但是走了一会儿以后,尚炳觉得不对头,问道:“皇兄,咱们这是要去哪里用晚膳?”

    允熥答道:“噢,

    是去坤宁宫。今日招待你一顿家宴。”

    尚炳马上说道:“那怎么好!”

    允熥说道:“你又不是外人,咱们是兄弟,家宴又有何妨?当年皇爷爷不是也有时在后宫孙贵妃或者穆妃那里招呼咱们去吃饭吗?”

    尚炳还是很忐忑不安。允熥正在准备大婚的时候他父亲秦憨王朱樉去世,然后他就回了西安,今年朱元璋去世才又来到京城,之前他都是在非常公共的场合见得熙瑶,不知道在私下里熙瑶会怎么样。

    等到允熥和尚炳走进坤宁宫,熙瑶带着宫女出来迎接。她先是的给允熥行了礼,然后对尚炳躬身说道:“见过秦王殿下。”她果然并不惊讶。

    尚炳马上行礼说道:“见过皇后娘娘,娘娘怎么对我行礼,这我如何受得起!”

    允熥说道:“你们不要这么多礼了。熙瑶,你管尚炳叫王弟就好。或者按照民间的叫法,叫小叔子。尚炳,你叫嫂子就好。”

    尚炳马上说道:“那我就叫皇嫂了。”

    熙瑶答应一声,然后对允熥说道:“陛下,还是先进来吧。”

    几人走进坤宁宫的膳堂,熙瑶说道:“陛下,秦王弟,我去催催御膳房的人他们快点儿。”然后出了屋子。

    允熥知道熙瑶这是在特意他们腾地方。朱元璋一直比较重视后宫不得干政,允熥除了关于薛家、常家的事情,也不和熙瑶说其他的事情,所以熙瑶识趣的退出去了。

    尚炳轻轻地呼了口气。虽然熙瑶的态度一直很好,但是他还是感觉紧张。当然,他不知道,熙瑶同样紧张。

    允熥说道:“那砸门就直奔主题吧。尚炳,你想当这个西域的国君,对于经略西域之地有没有了一定的章程?我可是之前想过要封四王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