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踢开永乐-第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上。

    这几年记满了文字的这些小本子都被允熥精心的放置在自己的书房中,

    并且未得到他的允许,人,包括熙瑶都不得他的书房。日常打扫卫生的宦官都是不认识字的。幸好他开始记这些东西的时候,朱元璋已经放弃了对他暗地里的观察,并且朱元璋一次也没想过来他的书房看看,所以才一直没有暴露。

    允熥在继位以后更是把这些东西都搬到了乾清宫来妥善保管。

    此时允熥正在费力的看着一段文字,不时就用笔在旁边的纸上写写画画的,甚至有时还喃喃自语:“怎么现在才想起来。”

    这时王喜走到殿阁的门口,先轻声敲了敲门,然后说道:“陛下,驸马梅殷来了。”

    允熥抬起头,说道:“梅殷来了,传他进来。”但是说完之后仍然低下头看着小本子。

    王喜出去把梅殷叫了进来。梅殷见到允熥之后马上跪下说道:“臣梅殷见过陛下。”

    允熥抬起头,笑道:“姑父何必行大礼?都是一家人。”

    梅殷知道允熥最近见到皇亲国戚、开国功臣,都是这一套话的。他可不敢把这个当真的。

    要说起来,梅殷也是勋贵阶层的出身。他父亲梅思祖,洪武三年加封汝南侯,也是大明的开国功臣。但是洪武二十三年他们家追坐胡惟庸余党,全家,除了他本人以及他和宁国公主生的孩子,其他人都被朱元璋杀了。

    他虽然逃得一命,但是也是从此谨小慎微的。因此仍然行完了大礼才起来。

    允熥又看了会儿小本子,又在另一张纸上记下了什么东西,然后才放下本子,对着梅殷。

    刚才允熥虽然在思考着其它事情,但是一直在用眼角的余光观察梅殷,发现他不曾露出半点不耐之色。

    允熥刚才也看过了梅殷家的记载,才发现他全家除了他这一小家子都被朱元璋杀了。允熥终于找到了一个为什么‘靖难’的时候他出工不出力的原因了:你们老朱家都没把我们当回事,想杀就杀,我说为什么给你们家卖命?谁当皇帝不一样?

    虽然这个想法只是允熥自己猜测的,并不一定就是梅殷的本意,但是允熥自己觉得肯定有这方面的原因的。

    允熥很难理解朱元璋为什么会信任这样一个和自己有血海深仇的人。要是搁在允熥自己,就算他不会杀了梅殷,也绝不会重用梅殷的。

    允熥说道:“梅姑父。”

    梅殷马上说道:“不敢当陛下姑父之称。”

    允熥笑道:“既然是姑父,怎么当不得?”梅殷只是连连推让。

    允熥也不纠结这个称呼问题了,说道:“那梅驸马,太祖皇帝临终之时,嘱托朕,说梅驸马身有大才,不可使之埋没。”

    “当年梅驸马曾为山枺д晒橙唬畹锰婊实墼扌怼k抻悦锋饴砦返奶退虑洌嬷惺樯崛耍伤媸苯媸ァC锋饴硪晕绾危俊

    通俗的讲,太仆寺是管养马的。后来间接造成刘六、刘七起义的马政,并非是永乐朝才开始有的。洪武四年,朱元璋就在答答失里设立了群牧监,专门养马;后来又几经变换,现在太仆寺的衙门设在滁州,在辽东、西北、直隶诸地都设有养马之地;允熥又把济州岛争取了过来,现在也是大明的产马地。

    在骑兵如此的年代,最起码从表面上来说,不能说这不是对于梅殷的重用,但是允熥又避免了梅殷为一地的主官或者统兵大将的情况发生。毕竟,梅殷就算敢渎职,也不敢太过明显,现在大明比历史上多了一个济州岛作为养马之地,怎么都不至于比历史上差。

    梅殷面色并无变化,行礼说道:“陛下,臣遵旨。”

    允熥本来还想和梅殷唠唠家常的,但是见梅殷这样,又说了几句话就让他下去了。

    梅殷回到宁国公主府,ww宁国公主问道:“梅郎,陛下给了你什么官职?”

    梅殷说道:“陛下任命我为太仆寺卿,兼任中书舍人,可随时进宫面圣。”

    宁国公主跳起来说道:“怎么是太仆寺卿?这是什么官职!还什么兼任中书舍人,可随时进宫面圣。太仆寺的衙门在滁州,虽说离着京城不远,但是也不可能总来京城,什么‘可随时进宫面圣’的权力有个屁用!”

    但是她马上回过神来,看着梅殷面色不变的脸,说道:“没什么,陛下刚刚继位,不知道你的本事,你在太仆寺卿的位置上好好干,我明年找机会向陛下进谏,把你调回京城。”

    顿了顿,宁国公主又说道:“要是你不愿意干,就辞了官吧。凭借你我的俸禄,怎么也不至于不够花的。等顺昌和景福两个孩子再大几岁,我豁出脸去找陛下,怎么都能给他们世袭的前程。”

    梅殷看着妻子宁国公主的脸,也很感动。他说道:“我怎么会辞官?虽然陛下没有把我留在京城,但是太仆寺卿也是官职,全国的大多数马都是太仆寺来养,万一出了问题也是国家的大事。”

    “我在太仆寺卿的位置上好好干,等着过几年掉回京。”

    又对宁国公主说道:“你在京城好好等着我。”

    宁国公主说道:“我陪你去滁州。”

    梅殷惊讶的说道:“那怎么行?”

    宁国公主说道:“怎么不行?洪武二十二年永嘉下嫁武定侯的儿子郭铭,不也跟着他去过外地?”

    梅殷还要再说,宁国公主说道:“此事就这样定了,我马上去找陛下他准许就好!”

第二百一十七章 为何读书() 
(允yǔn)熥送走了梅殷,马上让常瑞江去把文垚,和宝庆她们三个叫过来。

    前两天(允yǔn)熥答应抱琴亲自给文垚开蒙,后来想着既然如此那就把宝庆她们三个叫过来一起上学吧,所以第二天和熙瑶说了。

    熙瑶当然是不会反对的,上午和她说了,下午四个小桌子都打好了送到了乾清宫。

    但是前两天不知道怎么回事,(允yǔn)熥觉得事(情qíng)特多,一直没有抽出时间来,直到今天才有空。

    王喜指示小宦官把东西都摆出来。没等一会儿,四个小孩子来了。

    宝庆走进来,笑着对(允yǔn)熥说道:“大侄子,你要教我们读书吗?”

    (允yǔn)熥听到她的称呼,顿时觉得头大,他已经预感到,要是今(日rì)的讲课不成功,宝庆会是最大问题。

    事实果然是与(允yǔn)熥预料的一样。宝庆在课堂上总是打断(允yǔn)熥说话,又不时提一些与课堂上无关的问题,并且散思维要和敏儿等人说话。思齐和文垚自然是不会和她说话的敏儿一开始也不和她说话,但是后边也忍不住了。

    (允yǔn)熥又不好当着宝庆的面责罚敏儿,更不能责罚宝庆,所以一个时辰就耽误过去了。

    期间宁国公主来了一趟请求与梅殷一起去滁州,(允yǔn)熥没有多想就答应了。

    晚上(允yǔn)熥带着文垚来到承乾宫。随口和抱琴提起今天下午给他们开蒙的事(情qíng)来。

    抱琴当然对于宝庆不满,但是一个小孩子,她也没法和人家计较。还得做出意的表(情qíng)来宽慰(允yǔn)熥。

    第二天下午,(允yǔn)熥再次召集几位小朋友来开蒙。(允yǔn)熥今(日rì)本来已经做好与宝庆长期抗战的准备了,但是今(日rì)宝庆的母亲张美人来了。

    张美人见到(允yǔn)熥之后马上就给(允yǔn)熥行礼,并且说道:“陛下,宝庆年纪小不懂事不要和她计较。”然后跪倒地上扣头不止。

    昨(日rì)张美人本来是不知道这件事(情qíng)的。她知道宝庆在西六宫外和敏儿、思齐一起玩闹的事(情qíng),但是既然熙瑶也没有找过她,并且在她看来公主捉弄几个下人也不算什么,

    所以也只是稍微说几句拉倒。

    但是昨(日rì)晚上宝庆睡下以后,张美人偶尔听到服侍宝庆的宫女说起今(日rì)的事(情qíng),大惊。第二天早上宝庆刚刚起(床g),衣服都没有穿好,张美人就进来教训宝庆。

    张美人当时是真的非常生气。捉弄下人就算了,破坏点儿东西只要(允yǔn)熥不计较也没什么,但是在(允yǔn)熥启蒙的时候捣乱,抱琴还不恨死她?就是熙瑶也是不会高兴的。

    宝庆是挨了这辈子的头一次打,哭得惊天动地的,好在打之前张美人紧闭房门,所以其他宫(殿diàn)的人没有听到。

    打完了,张美人又和宝庆讲道理,然后中午给她收拾一下,下午带着来到了乾清宫。

    (允yǔn)熥见到扣头不止的张美人,就是到是怎么回事了。(允yǔn)熥笑道:“张太妃尊称,宝庆年纪还小,朕是意的。太妃快起来吧。”

    张美人说道:“就算陛下不计较,臣妾也是要请罪的。”

    (允yǔn)熥又和她说了半天,张美人才站起来,又私底下嘱托了宝庆几句,然后才回自己的寝宫。

    今(日rì)开蒙,宝庆十分老实的坐在自己的蒲团上,一句话也没有说。(允yǔn)熥也知道原因,所以也不说话。

    (允yǔn)熥决定把昨(日rì)说过的再说一遍。(允yǔn)熥说道:“咱们先把三字经读一遍。我读一句,你们跟一句。人之初,(性xìng)本善。”

    四个小孩说道:“人之初,(性xìng)本善。”

    “(性xìng)相近,习相远。”

    “(性xìng)相近,习相远。”

    ……

    读完了一遍,(允yǔn)熥说道:“今天我来讲解一下。”

    “……,然后下一句。孟母你们知道是什么人吗?举手回答。”

    思齐举手说道:“舅舅,我知道,是孟子的母亲。”

    (允yǔn)熥说道:“对,思齐真是不错。昔孟母,择邻处。这两句是一个典故,讲的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的父亲在他年幼的时候就去世了,母亲仉氏不再结婚。孟子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说:“这个地方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集市。……,他们又搬家至屠场附近。……,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的妈妈满意地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就居住在了这个地方。”

    (允yǔn)熥问下边的四个小孩,说道:“这下子记住了这两句了吗?”

    敏儿争着说道:“原来这两句是这个意思啊,我记住了:昔孟母,择邻处。”其他三人也点头说道:“记住了:昔孟母,择邻处。”

    (允yǔn)熥又夸赞了他们一句。

    然后(允yǔn)熥又讲解了后边两句,并且把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这四句也讲解了一遍。

    然后因为(允yǔn)熥讲解的很慢,半个时辰就过去了。(允yǔn)熥觉得这么小的小孩儿学太多了不好,就说到:“今(日rì)就到这里吧。”

    敏儿第一个站起来说道:“那父亲,我们回去了。”

    (允yǔn)熥说道:“嗯,你们回去吧。”

    敏儿拉着宝庆和思齐走了。

    (允yǔn)熥又拿出东西来写写算算,等到快吃饭了,才带着文垚来到抱琴的承乾宫。

    第二天下了朝,(允yǔn)熥对的辅官和几位中书舍人说道:“朕打算给皇长子文垚,还有两位公主开蒙,要找一名先生。”

    “朕对于开蒙的先生是有要求的,必须是对小孩子非常有耐心,并且对于三字经等经典书籍十分熟悉,能够把词句深入浅出的讲解出来的。”

    “还有,要能让孩子感觉亲切的,不能是面相凶恶地。……”

    “人上来了,朕要亲自当面试一试。让他当着朕的面给皇子皇女讲学,不合朕意的不取。”

    “只要符合了以上要求,不论是否有功名,不论年纪大小,朕一律接受。”

    下边的人面面相觑。一开始(允yǔn)熥说了给皇子、公主找开蒙的先生,大家都是十分的高兴。现在只是给皇长子、公主讲学,要是皇帝欣赏,将来教导皇太子也是名正言顺的。

    他们正想着把自己知道的认为适合教学的人上去,就听到了(允yǔn)熥的一大堆要求,然后就不知道是不是要自己的朋友了。

    方孝孺说道:“陛下,不论功名、不论年纪,臣等都明白,但是为何还有其他要求?”

    (允yǔn)熥说道:“我皇家的孩子,不论男女,都不必为科举而努力,读书只为明理。”

    “要想明理,就要不仅对于书的记下来,更要知道书中写的文字是什么意思。”

    “但是又不需要一字一句的抠这些话的意思,能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